英语专业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调研与评估——以北航2014级英语专业学生为例

2015-12-24 06:07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通识英语专业外语

智 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191)

一、引言

近代中国,教育体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四书五经到专业知识,从儒家君子到科技精英,从八股取士到高考制度。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过分专业化的弊病开始逐渐显露出来,培养出来的人才基础较弱、素质较差,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80年代末期,高校逐渐认识到培养人才的任务在于使大学生具有成为专家的基础和素质。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界纷纷开始了文化素质教育改革。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高等教育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状况而提出的,它旨在提高人才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李曼丽,杨莉,孙海涛2001)。

过去英语专业学生倾向于只注重专业学习,以至于学习面越来越窄,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世界,而21世纪,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联系越来越紧密,在金融、外事、对外经贸、教育、科研、新闻出版、旅游等方面对外语专业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蔡基刚2012),也给外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培养精外语、懂科技、晓文史,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文化知识面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技能高素质、宽口径、应用性的复合型人才。而通识教育无疑大为必要。

2009年,北航第十五届党代会确立了北航理工文综合战略,强化文科的发展,大力推进理工文综合交叉、协调发展,形成“优势工科、扎实理科、精品文科”的学科布局。2012年起,北航以学校精品文科战略为契机,在文科领域全面建立文科人才培养特区——社会科学试验班,实行文科大类招生。在行政管理、法学、经济学、外语、心理学等专业全面推行文科通识教育。

二、通识教育

1.概念界定

说起通识教育,很多人都不陌生。它始自20世纪初叶的西方教学模式。美国教育学家赫钦斯(2010)曾尖锐批评了美国流行过的三种教育目标论:一是偏重职业训练的“适应环境论”;一是使专业教育过于狭窄的“直接需要论”;还有就是局限于社会当务之急的“社会改革论”。针对这些倾向,他提出“自由教育论”,主张侧重于培养“通才”。这种教育有效地解决了当时欧美大学面临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的问题。通识教育就是要弥补单一专业知识的狭窄和应试教育对创造性思维的扼杀,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判断力,培养健全而自由的人格。虽说通识教育是由西方最早提出,但是它和中国古代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如儒家所倡导的“君子教育”。

2.通识教育的目的

李曼丽(1999)指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根本不同在于专业教育是具有功利性的,因而是单向性的,而通识教育是非功利性的,它反映了一种培养“完人”的理念。这种理念反映到教育目的上就是多层次的、全方位的。那通识教育目标应当反映怎样的思想呢?第一,通识教育要培养现代社会中的合格“公民”和“人”。任何高级专门人才首先要成为这一社会中普遍意义上的人,他要适应这个社会的文化、道德观念,要反映这个社会的特点。因此,通识教育首先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发展,作为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第二,通识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使其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接触人类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突破学科的壁垒,把相互分割的知识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相互联系的知识观。第三,通识教育要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作为未来社会中较高层次的人,要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如: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审美能力等等。

3.外国语学院通识教育设置

1)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 培育出一批核心精品课程,以人文课程为核心,辅以科技理念与方法课程,包括:中国文明核心课 文化史、西方文明文化史、中国古典研读和西方古典研读、艺术史与现代史、文科高等数学。

通识教育 改造现行全校公选课,以少而精为标准,尽可能做到小班教学,大班讲授课则需要配小班讨选修课 论课,包括:经济学课程套餐、行政管理课程套餐、法学课程套餐和心理学课程套餐。

2)课表

英语系2014年秋季学期课表(以英语3班为例)

3)学分设置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共占12个学分,以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为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学分在英语系学生必修课程中占20.20%。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及问题

本课题组对北航2014级外国语学院的英语系3个班的共55名学生以分发调查问卷并回收的形式进行了普查。其中有效问卷53份。主要的调查问题如下:

1)外院学生对通识课程认识如何?外院学生应如何分配精力以正确处理好专业与通识教育的关系?现阶段的通识课程设置对于外语专业而言是否合理?

2)过去的误区是外语只是用来交往的工具,对外院的学生培养倾向于实用性,而忽视了语言学作为文学的教育。而我们想培养出来的,当然不只是会说外语的学生,我们想培养的是精外语、懂科技、晓文史,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文化知识面的复合型人才(束定芳2004)。那么,通识教育对外语专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有何影响?通识教育是否是外院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方向?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本文以高校颁布的教学计划、管理体系,国内外发表的著名刊物和学术论文为主要参考资料,并登陆国内外有关机构、大学官方网站获取必要信息。查找、分析、总结、借鉴前人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研。

2)调查法:由于本文主要对半年的通识教育的实际情况为研究对象,故针对2012届外国语学院同学进行重点调查,设置调查问卷,总结调查数据,制作各种图表,运用计算机科技,务求调查结果准确、客观、明了、有说服力。

3)比较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对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性格进行横向对比,也对不同的时间段进行纵向对比,以此发现在各种琐碎调查问题背后,通识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四、调查过程以及结果

1.调研重点概况

本次调研重点在于北航2014级英语专业学生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认知、看法、态度,在学习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过程中的遇到的困难及原因、得到的收获及原因,以及对未来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实施的建议和意见等。

值得一提的是(表1),有88.67%的英语系学生对开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持赞成态度。由此可见外语专业学生除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外,渴望接受更多跨专业的知识教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识教育决定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表1 外语专业学生对开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态度

同时,经过一个多学期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学习,有95.12%的学生认为很有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知识储备扩大(35.82%)、见识增长(32.09%)、思辨能力提高(19.40%)、写作水平增强(7.46%)、表达能力提高(3.73%)。尤其是西方古典研读,有38.71%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对自身专业有很大帮助,收获颇丰。

但是,经过一个多学期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学习,有77.36%的学生认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设置存在漏洞。由此不难发现,文科教育刚刚起步的北航在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改革。

就调查反馈来看,在学习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过程中,英语专业学生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难易程度由难到易的排名依次是:西方古典研读(40.00%)、中国古典研读(22.67%)、中国文明文化史(13.33%)、西方文明文化史(12.00%)、艺术史与现代艺术(12.00%)。西方古典研读和中国古典研读的书目分别是《理想国》和《论语》。这两门课程尤其是西方古典研读给学生带来压力的原因在于逻辑性太强(30.99%)以及从未接触(26.76%)。对于经典,由于年代久远和部分翻译上的晦涩,还有古代与现在表达方式方法的差距,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挑战。另外,研讨课各个班级的教学方法、研讨氛围不一,也让一些同学感觉参与感不强。

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设置方面,北航2014级英语专业学生认为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调整:课时安排(25.00%)、课程内容设置(24.11%)、教学形式(19.64%)、老师的选择(5.36%)。

2.课时安排

1)微观课时安排

就课时安排而言,在微观上(表4),对于每学期接受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教育数量设置,有近45%的学生选择了每学期3门,数量太少通识教育的效果不好,科目过多会给学生造成较重的课业负担,同时影响专业的学习。

表2 对每学期接受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教育数量的看法

2)宏观课时安排

而在宏观上(表3),有58.49%的英语专业学生认为应该开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一个学年。可见,目前北航针对北航外语专业学生实行的一年为期的通识教育收到了大部分人的肯定。

表3 对大学期间通识教育实行情况的看法

3)课程性质

在现阶段,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均为必修课,但从调查结果(表4)来看,68.75%的外语专业学生认为应将其性质定义为选修课。另外,有51.52%的学生认为,在改为选修课程的基础上限制一定必须选修的数量。可见,大多数学生虽然不赞成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必修性质增加了他们课业压力,但是仍然希望采取一定强制性措施保证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顺利展开。

表4 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性质的看法

3.课程内容设置

1)课程内容设置特点

调查结果(表5)显示,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还是对现行的“经典精读”的模式赞成。另外,也有一部分同学建议采取“多而精”的模式,广泛涉猎并深度研究。

表5 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内容设置的特点的看法

2)课程内容设置本身

而就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内容本身而言(表6),外语专业的学生则希望接受更为具体的跨专业通识教育,如:政治经济法律心理学(36.23%)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而在学习西方古典研读——《理想国》之后,也有一部分学生(30.43%)希望接受哲学类课程以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另外,立足于外语专业的学习的基础上,部分学生(17.39%)更愿意接受与本专业相关的教育,如:有关西方概况及现代世界格局的课程;同时,也有学生建议将音乐等艺术类课程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部分高中理科类学生也希望增加偏理的课程(如:科技知识、数理知识)。

表6 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内容的看法

4.教学形式

由于每一门通识教育核心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各不相同,所以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及比较(表7),超过一半(56.00%)的英语系学生更加喜欢小班教学且以老师授课为主,这种教学形式会使学生的存在感增强,师生之间交流机会增加,对知识的吸收速度更快。

表7 英语专业学生对通识课教学形式的看法

5.老师的选择

在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老师选择上,外语系学生的看法则多种多样(表8),不管是名师泰斗还是青年才俊,学生们希望在课上老师以严谨的态度,教学灵活,逻辑清晰,引用例证,博古通今,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表8 外语专业学生对通识课老师的看法

五、调查结果探讨以及分析

1.进展与成果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来看,北航外国语学院对2014级英语专业学生实施的为期一年的通识核心课程教育是可行合理的,并已经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1)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同时,也增加了自身其他方面尤其是人文素养的厚度,尤其是为高年级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将外语作为一门技术而非一门文学”的误区,与北航外国语学院“精外语,懂科技,晓文史,善思辨,能创新”的专业培养理念相吻合。

2)从宏观上看,英语专业学生一学年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学习的安排是合理而符合现状。大学一年级新生可塑性很强且课业相对轻松,另外,大学二年级外语专业学生要准备专业四级的考试,一年的通识课教育则会使外语专业学生学习内容充实又不耽误其备考专业四级的进程。

3)“经典精读”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受欢迎。这种模式使外语专业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对经典著作进行思考和研读,从而使其在专业课听说读写模式之外,有更多的思维训练和思想熏陶。

2.问题与建议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来看,由于北航通识教育刚刚起步,对外语专业学生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设置体系在一些方面还不是特别完善,由此我们在总结调查结果和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1)课程相对较繁重,学生负担较大。从2014-2015秋季课表上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课时占英语系所有必修课课时的42%,与英语系专业课课时的比例是7/9。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外语专业学生学生平时在完成必修课作业的基础上只有很少的时间和精力巩固和预习专业基础知识。从调查结果(反馈表4)看,超过一半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认为应该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改为选修性质。

外语专业学生反馈表2显示,每学期设置3门最佳。而结合“经典精读”的教学模式,我们建议:每学期不妨设置3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其中一门为“经典精读”,每周共4个课时。这样既能让外语专业学生有机会读经典、学习人文知识,也能为其保证足够的时间巩固专业知识。

2)课程内容设置学生选择性较少。在现阶段,所有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内容及读物都有学校指定。这就会出现学生对通识教育感兴趣而对其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的现象。比如英语专业学生希望阅读西方古典著作,但对《理想国》不感兴趣。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从调查反馈表6来看,英语专业学生对其他比较具象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欲望很强,希望接触到如经济法律哲学艺术等较为直观具体的课程。

结合英语专业学生反馈表6,我们建议:在保留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必修性质的基础上增大学生的选择性。可增加核心课程的种类和每一核心课程选择范围,如:专门为外语专业学生开设经济法律心理学等较具象的课程、增加中西方古典研读的经典书目,课程可以采取多种学科的方法审查经济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关系。由此限定外语专业学生的选择数量,而将具体核心课程内容的选择权交给学生。

六、结语

至此,本文根据对2014级北航英语专业学生的调查,对语言专业的通识教育做了简要探讨,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也做了相关分析。然则,通识教育实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大问题。虽以集中众人之力,我们仍有许多不成熟的观点和缺漏之处。虽是童颜稚语难免,然而拳拳之心可见。只愿此次调研能给外国语学院通识教育的设置提供指导性建议,设置合理的学习模式,将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为培养知识全面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做出贡献。

蔡基刚(2012).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J].外国语(1)。

赫钦斯(2010).美国高等教育研读[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李曼丽(1999).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学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曼丽,杨莉,孙海涛(2001).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四所院校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

束定芳(2004).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通识英语专业外语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大山教你学外语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