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琼岛女子的多彩人生——记海南民革党员邢增仪

2015-12-25 02:17杨景祥
团结 2015年4期
关键词:民革爱乐黄埔

◎杨景祥

(杨景祥,民革海南省委会宣传处副主任科员/责编 金绮寅)

邢增仪

2005年,海南评选省内五十位优秀人才时,邢增仪获得了令人侧目的评语:这是一个在思想上、行为上实实在在影响到海南的女人。

2009年,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拍摄十集纪录片《百年海口》,全面介绍海口的历史、文化、经济、地理等。其中一集名为 《海口女人》,摄制组需要找寻一位能够充分代表海南的女性。令人诧异的是,各方人士都给摄制组推荐了一个人——邢增仪。在他们看来,身为一名女性,邢增仪有着诸多的职务和荣誉——中国二十世纪时代人物、中国一百个优秀女性、民革全国优秀女党员、海南十佳女杰、海南省五十位优秀人才、优秀企业家、海南省政协委员、省政协文史委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团长、海南企业家协会女工委主任等。在他们看来,她构筑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无愧于当代海南女性的杰出代表。

2014年11月8日晚,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省文联主办的“大海之南”合唱音乐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来自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约200名团员向观众们送上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团员们良好的形象、精湛的演出,赢得了听众的一致认可。可是,有谁能想到,这些团员在加入“爱乐”前都是没有音乐功底、奔波于日常工作的职业女性?这个 “奇迹”的塑造者就是邢增仪。

邢增仪,1948年生,海南文昌人,助理研究员,1988年7月加入民革。现任海南益光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海南省总商会女企业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海南省企业家协会女工委主任,海南省作家协会理事,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团长,海南省体育总会常务委员。

创办爱乐 唱响琼岛

时间回溯到1996年。那年,中国的合唱比赛已经举办到第三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乃至港澳台都有团队参加,唯独海南省没有。主办单位对海南甚是失望,认为海南就是一个“文化沙漠”。作为海南人,邢增仪不能容忍海南遭受这样的评价,她开始萌生组建一个属于海南自己的合唱团的想法。但是,打造合唱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资金、场地、人员等问题都要考虑,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日常训练。一边是做音乐的理想,一边是重重的困难,思考再三,邢增仪还是毅然决定:做!她开始调动各方可以调动的资源,联系人员,筹措资金,挑选场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终于,在1996年5月的一次女子沙龙上,海南第一个女子合唱团——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宣告成立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文化背景的职业女性凭着对合唱的共同兴趣,走到了一起。邢增仪为 “爱乐”请来专业音乐老师教授音乐知识,并且以身作则,带领团员们坚持参加训练。在大家共同努力下, “爱乐”进步很快,成立当年便参加了全国性比赛,获得银牌,打破了海南合唱比赛 “零”奖牌的纪录。此后,这个合唱团一直披荆斩棘向前进,不断取得佳绩,不断吸引更多热爱合唱的人士加入。现在, “爱乐”已经有室内团、一团、二团、三团、男声团,混声团、以及童声合唱团等12个团种近800名团员以及培训过千的学员,成为国内目前建制最全、规模最大的一个业余合唱团。

“爱乐”的老师和团员们,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对海南的深情,将大量的业余时间和心血投入到合唱训练里,不断追求精致与完美,希望 “爱乐”能够唱出海南的美丽、海南的神韵。自成立以来, “爱乐”先后举办了十余期音乐培训班,参加了百余次无偿大型演出,国内外比赛14次,获得过5金13银的好成绩。尤其是在2014年7月9日,在拉脱维亚举行的代表世界最高合唱水平的第八届世界合唱比赛上, “爱乐”斩获2枚银牌,更是为国争光。“爱乐”也因此赢得了诸多声誉:多次获评海南“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海南省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多次被省内外各级媒体乃至多家国际媒体进行过专题报道;多次受邀在国际舞台上演出,被誉为 “海南文化名片”;几任海南省长都高度评价 “爱乐”说要好好研究 “爱乐”现象。2013年12月, “爱乐”被中国合唱协会评为中国优秀合唱团并名列榜首。而海南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则随着 “爱乐”的歌声,传播至五湖四海,让大家重新认识了海南。

心系公益 童声飞扬

能够创办起一个合唱团着实不易,更难得的是邢增仪能本着强烈的责任感,以合唱事业来推动公益事业。

“爱乐”的巨大成功并没有让邢增仪停下脚步,在她心里总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作为一名文化人,她对海南乡村公共文化的缺失现状有着深深的不安,尤其是乡村儿童成长的文化环境的落后更是让她焦虑。一次偶然机会,邢增仪接触到成美慈善基金会的创始人、同为民革党员的蒋会成,两个人就如何更好地在海南开展公益事业就行了交流。一个很有创意的计划碰撞而出:由 “爱乐”和成美慈善基金会共同协作,在乡村地区学校组建合唱团,将音乐的种子撒在孩子们心中,给他们插上音乐的翅膀。

邢增仪率爱乐参加第八届世界合唱比赛,在拉脱维亚和来自台湾地区的童声团留影。

之后,双方紧锣密鼓行动: “成美”拨发资金,向市教育局汇报并争取立项批准,然后下乡考察选点,最后从八所学校中选定了四所小学:灵山、东山、永兴、旧州中心小学。邢增仪则组织 “爱乐”人员编写童声合唱教材,寻找培训老师,组织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并到四所学校挑选小团员,组织合唱团队伍,购买乐器赠送学校等。2013年9月,这个项目正式启动。

在邢增仪的组织和鼓舞下, “爱乐”乐团的团员们也积极参与到这个项目里。350名团员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一所小学,每周下乡两次。无论刮风下雨,寒冷酷暑, “爱乐”下乡排练是团里的头等大事,从没懈怠、缺旷。

在大家的努力下,四个中心小学有近300名孩子参加了合唱团,随着学习的深入,孩子们有了很大变化:一是孩子们从没有任何基础、完全不懂音符乐谱到了解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合唱技艺,具备了基本的音乐素养;二是培养了孩子们的全局观念、整体观念,极大的增强了孩子们的集体意识、组织纪律意识;三是通过合唱,孩子们收获了愈来愈多的赞美与表扬,自信不断成长。今天,这些农村孩子,已经可以自信地站在台上放声歌唱,从容自如。

邢增仪认为,这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比自己歌唱有更大意义和更强生命力的事业。今天把音乐的种子拨撒在这些孩子心中,相信有一天,这些种子又会开花、结果,他们又会去影响更多的人,会成为又一轮的天使,让世界更加美好!

黄埔儿女 卓立潮头

邢增仪的父亲邢炳威 (原名邢益光)是海南文昌重兴大勇人,幼时随叔父到马来亚 (马来西亚的旧称)谋生。抗战爆发后,他响应著名侨领陈嘉庚的号召回国抗日,以马来侨生第一名的成绩进入黄埔军校第十五期学习。毕业后,邢炳威在抗战前线奋勇杀敌,屡受嘉奖,后被推荐担任蒋介石警卫旅卫兵营营长、74师上校参谋等职。新中国成立后,邢炳威毅然选择留在大陆,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身为黄埔儿女,邢增仪从小感受着黄埔精神的熏陶,热爱生活,旷达乐观,对国家和民族一片赤诚。由于父亲对故乡海南的热爱,出生在异乡的邢增仪励志要为海南效力,替父亲了却心愿!

1984年年初,邓小平南下后,海南岛成为发展的热土。那时还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工作的邢增仪坐不住了,她主动请缨前往海南,加入开发建设海南的大潮中。通过多方奔走,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与海南有关部门建立起联系。从那时开始到1988年海南建省,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不仅在海南建立了常驻海南的规划建筑事务所,还承接了很多市县的区域规划设计,而且以此为契机,为海南引来了大批规划设计人才。二十多年中,海口、三亚、琼海、文昌等地许多规划设计界人才都来自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海南建省不久后,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筹建也提到了日程上。鉴于邢增仪的身份和背景,中共海南省委统战部把她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调到海南黄埔同学会任副秘书长。在省黄埔同学会工作的近两年时间里,邢增仪带着对父亲、对黄埔深厚的情感,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邢增仪参与了海南黄埔同学会组建的全过程,积极组织黄埔同学中积极活跃分子,查找、联系、登记居住在海南省内的黄埔同学,帮助黄埔同学解决诸如子女工作调动、落实政策、解决住房、寻找海外亲朋好友等实际问题。此外,邢增仪还参与接待了大量来自台湾地区的黄埔同学,努力扩大联系范围,以乡情、人情、友情感动台湾黄埔同学,介绍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宣传 “一国两制”的构想,极大地激发了台湾黄埔同学的爱国热情。邢增仪的努力得到黄埔同学及其家属的认可,认为她履行了作为黄埔女儿的职责,为黄埔做出了贡献。

商文并进 挥斥方遒

一个人能量究竟有多大,可以干成多少事?邢增仪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她行走在多条道路上,活跃在多个领域内。

因种种机缘,邢增仪辞去了黄埔同学会的职务,投身商海,开始长达20余年的经商生涯。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出色的业务能力,邢增仪不断进取,锐意创新,企业发展迅猛,各项业务风生水起,她的公司曾多次被评为“诚信企业”,而她本人也多次获评 “优秀企业家”,还当选为海南企业家协会女工委第一届主任,以及省工商联监事,女企业家协会副主席。

邢增仪在企业之外,更愿意花时间带着问题走访基层,深入社区听取社情民意,伏案撰写提案,与大家讨论海南的发展、民生问题的解决。作为民革党员,海南省第四、五届政协委员,她尽职尽责,积极为海南的发展参政议政、贡献智慧。在任省政协委员的十年时间内,邢增仪提交了涉及文化、体育、经济、海洋、教育等领域的提案六十余件。其中 《创建三龄女子学院》、 《建设海岛 ‘公民精神’》、 《取消欢乐节》、 《根治美舍河》、 《加强候鸟型社会力量利用》、 《筹办 ‘海博会’》、 《创办 ‘海博园’》等提案都引起了有关方面很大关注。

2009年5月,民革海南省委会出版了 《海南民革20年提案集》,对海南民革20年来的优秀提案进行了整理汇编。其中,邢增仪一人的提案就占了26篇。这其中的每篇提案,都是邢增仪认真思索、亲自写就的,都凝聚着她的心血。她利用自己的才干和对所在领域的了解,真正做到了为省委、省政府出谋划策,为老百姓谋幸福。

邢增仪还酷爱文学,在文学领域也是硕果累累。她怀有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心灵,且行且记录,行云流水般的文字飞出笔端。1998年,《人民日报》刊登了评论她所著的 《海语》文章;2005年,海南出版社出版了她的 《海之恋》文学系列, 《过海的女人》和 《过海的男人》两部中篇纪实文学在不经意间风靡海南,走向全国。许多人受此影响,踏着过海男人、女人的脚步来到海南,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邢增仪说文学是她的最爱,行走、观察、思考、写作、阅读是她幸福的源泉。迄今她相继出版作品近200万字,是中国作协的会员、海南省作协理事,被海南大学旅游学院特聘为客座教授。

还有很多传奇,笔者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展开。但仅仅以上这些建树,就足以让人对这位奇女子刮目相看。有人说,邢增仪的身体里贮藏着一种不能轻易挥发掉的热量,一旦被点燃便成燎原之势。各种身份在她的身上交汇,但每个角色她都演绎得细致、完美,转换起来却又非常自如。她的生命如此多姿,见证了海南建省办大特区近三十年来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她已然是一位在生活和事业中升华了的睿智女性,是新时期女性独立自强、锐意进取的代表。她,是海南的儿女,海南的品牌与传奇。

猜你喜欢
民革爱乐黄埔
江苏民革助力贵州省纳雍县猪场乡脱贫出列
欢迎订阅《黄埔》杂志 《黄埔家书》增刊
黄埔老兵陈生华
他们为黄埔前辈画像
与昇和影音同行,服务上海爱乐者 专访乐颂坊卓亦丰
民革中央关于表彰优秀民革党员之家的决定
民革中央关于表彰第一批民革示范支部的决定
爱乐之城
《民革北辰区志》出版
何顿《黄埔四期》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