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散”来袭:如何面对老年婚姻危机?

2016-01-14 10:08蓝果
妇女生活 2016年1期
关键词:老伴散步婚姻

蓝果

编者按:

前不久网上热传一条新闻:南宁市78岁的罗大爷在广场散步时认识了“路友”小唐,后发展成为“广场恋情”,并为此与相伴51年的同岁发妻离婚,成了典型的“黄昏散”。所谓“黄昏散”,顾名思义就是老年夫妻离婚。我们常常祝福新婚夫妇白头偕老,国人更是把“少年夫妻老来伴”作为对婚姻的美好期许。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近年来老年人离婚现象越来越多。据悉,设有全国唯一老年审判法庭的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最近几年受理的涉老离婚案件占到离婚案件的10%以上,而且逐年递增,不少花甲老夫妻因打离婚官司甚至撕破脸皮。是什么原因催生了“黄昏散”?老年人离婚又面临哪些困境?又该如何避免“黄昏散”并营造老年人幸福婚姻生活?

“黄昏散”来袭

三年前,老陈在北京工作的女儿即将生孩子,需要人照顾。老陈的老伴当时已退休两年多,在家没事干闲得慌,就扔下他去了北京。从那时起,老陈跟老伴就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同事们偶尔跟他开玩笑,说他是空巢老人。好在那时他还是一个县局级机关的领导干部,成天忙忙碌碌,对晚上回家后的孤灯只影并不在意。

2015年上半年,老陈办了退休手续,按照原先的计划,到京城女儿家跟老伴会合。女儿家房子较大,老陈夫妇有自己的卧室,但老伴执意要照顾小外孙睡觉。这样,老陈和老伴之间多了个小家伙,这让他很不习惯,胳膊腿儿都不敢随意伸展,每天早晨起床感到腰酸背痛。他刚一抱怨,老伴便责备他“一大把年纪了还跟个孩子计较”。他争辩:“我这哪是跟孩子计较啊?我本来想让孩子跟他爸爸妈妈睡。咱们白天帮他们带孩子就够了,没必要全天候侍候吧!”可老伴根本不听他的。渐渐地,老陈发现跟老伴无法沟通的地方太多了。他有时想喝点小酒,让老伴弄点下酒菜,结果她还是以孩子的清淡口味为主;早晨他想出去晨练,老伴嫌他起早了吵醒孩子;傍晚他邀老伴一起去散步,老伴却非要把孩子带上,结果让他抱着孩子累得气喘吁吁……老两口经常闹别扭,老陈只要一跟老伴理论,老伴就刺儿他:“孩子大还是你大?你咋总跟孩子计较!”

后来老陈干脆不跟老伴沟通,每天干完该干的家务便自由活动。早起怕影响外孙他就睡客厅的沙发,晚上独自散步,不再喊老伴一起。他就是一个人在附近公园散步时认识崔女士的。崔女士也是基本上每天早上7点半到9点这个时间段一个人在公园散步。两人本无交集,只是天天碰面后渐渐成了熟人,由点个头到问候一声,发展到一起散步聊天。聊着聊着两人发现很投缘,便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老陈的老伴偶然的机会遇到他们肩并肩一起亲昵地交谈,逼问他俩是什么时候勾搭上的,老陈被逼急了,脱口而出:“我们天天约会又怎么样!”一句话气得老伴当街大吵,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2015年8月,老陈正式向老伴提出离婚。虽经多方劝阻,但他仍铁了心要离婚,直到目前跟老伴仍未有和解的迹象。

像老陈这样“退休离”的并非个案。同为高校教师的周教授、江教授夫妇,都于2014年4月份退休。两人退休前关系还算融洽,虽然不像许多老夫妻那样形影不离,但白天各自上班,晚上前后回家,一个做饭一个洗碗,然后各忙各的,倒也和谐。退休后,这种和谐似乎被什么东西打破了。最明显的是两人常常觉得无事可做,心情烦躁不安,成天阴沉着脸,遇到一点小事便吵得不可开交,吵着吵着就上纲上线,搬出几十年前的旧事,相互指责,弄得家里不得安宁。有一天,老两口一整天窝在家里,没人出去买菜,吃的是稀饭面条。到晚上周教授终于忍不住发火了:“都说女人要侍候好男人的胃,人家的女人一日三餐精心安排,你说我这辈子吃过几顿可口的饭菜?!”江教授一听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她翻出20年前的旧账:“当年你跟那个女学生拉拉扯扯的,我就知道你早嫌弃我了,现在更是嫌我人老珠黄,看我不顺眼是不是!”两人越吵越凶,在家里把东西摔得乒乓作响。

老两口在美国读博的儿子得知家里的情况后,每周打电话回来都劝他们搞好关系,可效果不佳。2014年圣诞节,儿子回国度假。一家人坐在了一起,但不是欢欢喜喜地团聚,而是商量老两口离婚的事。

还有一些老年夫妻,不吵不闹,也把婚给离了。

老王和老林退休前是同一家国企的职工,在同事和邻里眼里堪称模范夫妻,因为两人从来没吵过架,甚至没红过脸。去年腊月,他们刚刚嫁了女儿,婚宴上,老两口手挽着手接受女儿女婿敬酒和众人祝福的恩爱情形,至今仍让亲朋好友记忆犹新,可春节刚过,就传来他俩离婚的消息,这让周围的人都不敢相信,但他们的女儿王丽雅却十分清楚个中缘由。

在王丽雅童年的记忆里,她的爸爸妈妈跟别人家的不一样。别人家的爸爸妈妈要么有说有笑,要么吵吵闹闹,而她的爸爸妈妈总是各忙各的,或者各玩各的,很少交流。但有一点跟别人家是一样的,那就是爸爸妈妈都非常爱她。尽管他们平时很少说话,但只要是带她出去玩,两人都是很开心的样子。长大后王丽雅渐渐明白了,那种开心是装出来的,是为了让她开心。父母之间其实没有爱情,他们的婚姻是上一代人的旨意,他们早就想离婚,只是为了让她有个完整的家才达成协议:女儿上大学前不离婚。可等她上了大学以后,父母还没有要离婚的迹象,这让王丽雅心存侥幸,以为两人和好了,而事实却是,他们希望在女儿成家以前守住一个完整的家,以免单亲家庭给女儿找婆家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父母在把她嫁出去以后就平静分手,对王丽雅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只是她感到遗憾。这些年来,父母虽然没有爱情,但在岁月的积淀下感情还是有的,她认为他们这些年都相扶相携走过来了,如果换种思路,各自调整一下相处方式,还是可以继续走下去的。这是王丽雅为人妻之后体会到的,可惜没来得及告诉父母,他们就散了。

老年人离婚并不轻松

我们正面临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婚姻危机有可能成为一大社会问题。据悉,近年来老年人离婚案件的数量和比例都在增加,而且离婚多是在双方或一方退休后发生。有婚姻专家指出,退休后头10年,是老年人婚姻亮红灯的危险期。

婚姻自主,离婚自由。虽然《婚姻法》中的这些规定没有离婚的年龄限制,我们这个开放的社会对离婚现象也越来越宽容,但老年人离婚仍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虽然老年人追求高品质生活、不愿凑合婚姻的思想无可厚非,但如果不善于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说离就离,可能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不少社会学家指出,老年人离婚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比青年人要大得多。

首先是面临社会压力。69岁的赵老先生因为外遇,跟相伴40多年的老伴闹离婚。最先站出来反对的是他的三个儿子和儿媳们:“爸,俗话说,人到七十古来稀。您老马上就七十了还离婚,叫我们的脸往哪儿搁?您的孙子都大了,叫他们怎么面对别人的闲言碎语?”儿媳妇们私底下说得更难听:“老不正经的,要入土的人了还搞什么黄昏恋!”邻居们更是一片骂声:“为老不尊!”“老色鬼!”“丢人现眼!”……虽然赵老先生后来执意跟老伴离了婚,并如愿以偿组建了新的家庭,但儿孙们几乎不再跟他来往,老先生的再婚生活并不如意。

其次是财产分割麻烦。人到老年一般都小有积蓄,要离婚自然面临着复杂的财产分割问题。周先生做财务工作几十年,退休后还给私营企业做账,收入颇丰,名下有两套房产和80万元存款。两年前跟老伴协议离婚时,两人平分家产,一人一套房、40万元存款。周先生还高姿态地主动提出,自己要80平方米的小房子,把120平方米的大房子留给老伴。可一年后周先生打算再婚时,老伴带着儿子儿媳找上门来,要求他把那套80平方米的房子过户给儿子。周先生知道,前妻和儿子儿媳是怕他再婚对象的儿女来分他的财产。他觉得他们侵犯了他的合法权益,但儿子儿媳更愤怒,认为自己在维权。不久,孙子也加入财产争夺战,周先生只得同意过户,但再婚对象又不答应了:“财产早分割清了,还分什么财产?再说,如果把房子过户了,你百年之后我不是要被扫地出门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吗?”最终,周先生无奈放弃了再婚。

再次,离婚后独居的老年人会面临各种生活困境。常言说,年好过,月难熬,日子更难打发。许多离婚老人,特别是离婚老年女性面临精神孤独以及各种生活困境。老年女性一般社交较少,当她们失去伴侣后,会倍感孤寂,甚至郁郁寡欢。卢婆婆一辈子不满丈夫爱玩、不顾家,原本以为他年纪大了会有所收敛,可丈夫直到退休仍丝毫没有改观,还是成天不着家。她终于忍无可忍提出离婚。她以为离婚后再也不用半夜等他回家,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可没想到,离婚后独居的日子,清静得让她害怕,整天感觉家里空荡荡的。更要命的是,她不仅睡不了安稳觉,还经常失眠。为了对付失眠,她开始喝酒,而且越喝越多。一段时间后,她的胃和肝都出现了问题,医生警告她不能再喝酒,无奈,她睡不着的时候就整夜整夜开着电视。一天上午,邻居发现卢婆婆家的电视一直开着,觉得不对劲,就给她住在同一小区的前夫打电话。前夫赶到后发现,卢婆婆躺在卧室的地板上,已经停止呼吸。事后查明,卢婆婆死于心脏病突发。从她躺在地上的姿势可以推断,发病后她曾试图求救,可惜求救失败。

老年人离婚也会或多或少地给子女们带来尴尬和不便。在广州工作的李先生每年过年都要带妻儿回江西老家跟父母团聚,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平时工作、生活压力再大,想到可以回家过年,一切艰辛和不如意都会一扫而光。可自从几年前父母离婚后,这种感觉就变味了。父母离婚当年,各有住处,李先生带妻儿两边跑。他也试图把两位老人请到一起吃个年饭,可倔强的老人拒绝了。去年春节回家,李先生犯难了。父母相继再婚,各自组成了自己的家。他无论到谁家看老人,都感觉自己是外人。如今,李先生似乎没有了一直以来对家的渴盼与依恋,更没有了归宿感,他不知道下一个春节他还该不该回家。

人到老年也应重视感情培养

为何有些夫妻年轻时能风雨同舟不离不弃,到了暮年却一拍两散各奔东西?广西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陈一说,很多老人“出轨”的对象,不是什么年轻美貌的女人,有的是家里的保姆,有的是医院的护工。老年男人有婚外情,多数是因为他的情感诉求没有得到满足。归根结底,出现“黄昏散”现象无非有以下几种原因:其一,退休之后两人独处时间多,磨合不好易产生矛盾。老年人退休后,重心从工作转移到生活上,本身有失落感,这时老两口几乎朝夕相处,成天大眼瞪小眼,产生矛盾在所难免,而此时孩子又长大离家,两人争吵起来无所顾忌,一不小心就吵散了。这是很多退休老人离婚的主要原因。其二,老了随心所欲,忽略对方的感受。老太太往往忙着隔代抚养,围着孙辈转,冷落老头子;有的老头子则忙着下棋打牌,成天见不着人,把老太太撂在清冷的家里。当其中一方从另一方那里得不到慰藉时,就会感到孤独,特别是老年男性很容易从婚姻之外寻求安慰,出现婚外情。其三,原本性格不合,为了孩子才一直凑合,老了便不再凑合。

人到老年,婚姻亮起红灯,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令人惋惜。即便是原本性格不合的夫妻,离婚后貌似解脱了,获得了新生,却也无法让人从心底点赞。合也好,不合也罢,几十年都过来了,从青丝熬到了白头,难道就差这几年?老了老了,却走到离婚这一步,多少有些令人伤感和无奈。“黄昏散”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娜拉出走之后”这个话题:散了后何去何从?沉重的社会压力、艰难的再婚之路、经济上的纠缠不清、精神上的寂寞孤独,还有带给子孙难以言说的尴尬,等等,问题会接踵而至……

与其“冲冠一怒”散伙,不如适当调整走到头。家住湖北鄂州的卫女士在退休后也曾遭遇婚姻磨合期,幸亏她及时调整,才避免走到离婚的地步。刚退休时,老伴要出去跳交谊舞,她怕老伴跳花了心坚决不允许。老伴感觉不自由、不被信任,跟她吵架,与她分居,还扬言要跟她离婚。卫女士在这之前听说一姐妹因“黄昏散”独自生活得了抑郁症,很担心自己也走上那条路。她等老伴冷静下来后,主动跟老伴谈心:“干涉你跳舞是我不对,我跟你道歉好不好?可就这点事你至于跟我这么闹吗?我们几十年的感情难道就这么不堪一击?再说了,你连饭都不会做,离了我你吃什么?难道天天下馆子?”经她这么“软硬兼施”地一劝,老伴态度缓和下来,答应跟她和解。两人约法三章:1.尊重各自爱好,但也要照顾对方情绪,彼此相伴,晚上一起散步;2.接纳对方缺点,但要尽量改正自身缺点;3.相互适应,一起丰富退休生活。

两人迅速调整相处的方式,既相互陪伴,又有各自的交往圈,还会偶尔带对方参加自己圈子里的活动;每逢节日或对方生日,给对方准备一份礼物。卫女士幸福地说:“我感觉退休后我们像重新恋爱了一次。”

卫女士的做法值得借鉴。一位婚姻工作者说,人到老年其实是走入了婚姻的第二个磨合期,有必要注入第二针“保鲜剂”。他认为,老年夫妻也要注意沟通交流,不能因为老了就忽视感情培养。首先,要珍视相伴的可贵。要知道一份几十年风雨同舟的陪伴和默契,是无比珍贵的。其次,适当调整双方相处的模式。一起回忆过去的时光,重温共同走过的路,找回共鸣点;一起栽花种草养宠物,让相同的兴趣爱好重新滋养出小情调;一起含饴弄孙,发挥余热为子女分担;一起走到户外,散步、旅游或参加社区活动,将二人世界重新搬上社会大舞台。

此外,作为子女,要多关心老人,多和老人沟通,尽量和老人住在一起,让老人感觉到被关爱;多做父母之间的润滑剂,让他们沟通更顺畅。

此外,“黄昏散”现象也应引起全社会重视。婚姻问题专家建议,除了夫妻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外,社区服务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同样重要。社区应当及时关注退休老人的生活动态,经常组织一些社会活动,吸引老年人的注意力,培养他们新的兴趣爱好。对于提起离婚诉讼的老人,社区应充分发挥调解功能。对于那些感情确实已经破裂的老年夫妻,法院应慎重判决离婚。此外,社区应及时为退休老年人提供相关心理辅导,因为这些在暮年重新选择生活的老人,需要有人倾听他们的快乐和痛苦。还应当健全和完善退休老人特别是退休后离婚老人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他们的生活,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的条件,让他们退休后即使迫不得已离婚了也能老有所养,安度晚年。

有一首歌叫《最浪漫的事》: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唯愿天下所有的老人,在白头之际还能与伴侣相扶相携,无论多老都把对方当成自己手心里的宝。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老伴散步婚姻
我和老伴的快乐“毽 ”身法
觉乃藏入赘婚姻中的两性关系
小赛去散步
小豆豆去散步
对婚姻的忠诚
和老伴一起洗脚
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样的
最美妙的散步
退休老人就怕闲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