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2016-01-16 03:21徐浩岚杨小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心理弹性

徐浩岚 杨小莉

中国.四川医科大学(四川泸州) 646000 E-mail:xhlan@163.com



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徐浩岚杨小莉

中国.四川医科大学(四川泸州)646000E-mail:xhlan@163.com

【摘要】目的:通过对四川省某三甲综合医院精神科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研究,探究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弹性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状况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研究,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为(60.24±10.97),心理弹性得分为(60.00±13.18);心理弹性在月家庭收入上差异显著(P<0.01);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心理弹性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619,P<0.01),且家庭支持、其他支持能有效预测心理弹性。结论: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具有中等偏上的心理弹性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领悟社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家属的心理弹性。

【关键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量表

世界卫生组织初步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约有精神障碍患者4.5亿人,精神障碍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11%。我国有大量精神病患者,其造成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20%,列我国疾病总负担首位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1]。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这个群体被社会严重边缘化,普通大众对精神疾病仍有错误认知,对精神疾病患者乃至其家庭仍存在偏见。精神疾病障碍患者因其社会功能不同程度受损,极需家属的照护与支持。家属担负着患者的主要照护者、精神支持者和经济负担者等多重重要角色。对他们而言,亲人患病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加之精神疾病负担重、病程长、复发率高、预后多不良等特殊病性以及由于社会偏见给家庭带来的病耻感[2],使家属长期处于不同程度的应激状态。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普遍存在,其发生率从12%~80.4%不等[3-5],这个数据令人堪忧。因为家属的心理状况水平,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也影响着患者的被照护水平、复发和预后水平、社会功能恢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关注这个群体的心理状况,研究他们在逆境状况下的积极品质,提升其抗压能力,在高精神疾患发病率以及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愈发显得重要。

自Seligman创立积极心理学以来,积极心理健康观逐步深入人心,其研究的是人心理的积极方面和人所具有的积极品质。Resilience是其研究热点之一。我国对"Resilience"的翻译有“心理弹性”、“心理复原力”、“抗逆力”、“韧性”等。而弹性一词兼具复原、弹回、韧性诸方面[6]。因此,将Resilience译为心理弹性更为合理。研究表明,心理弹性可以在个体面对危险性因素时,利用个体自身的积极品质和外在环境资源,钝化不良的应激反应,使个体更有能力面对挫折和克服逆境[7]。心理弹性主要涉及各种内外保护因素,而社会支持作为一种积极的外在资源,在促进心身健康和改善提高生活质量上具有重要作用。笔者认为,个体在应对压力时不仅要有实际的社会支持,更要在主观上体验到这些支持,才能发挥社会支持的巨大作用。而领悟社会支持是个体主观体验到的社会支持,它指的是个体感到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8]。赵春阳等[9]的研究结果显示,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社会支持利用度低,社会支持差。已有研究表明,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呈一定程度相关。如有研究发现,亲密的家庭关系是儿童面临困境时良好适应的关键因素。高云鹏[10]对戒毒者的研究表明,戒毒者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心理弹性水平越高。韩黎等[11]对农村大学生的研究表明,农村大学生来自家人、同伴、社会的主客观支持与心理弹性成正相关,且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有正向预测作用。在很多此类研究中,研究的重心主要集中于“问题”当事人身上,却往往忽视其周围的相关群体。在精神疾患领域同样如此,不管是医务工作者还是研究者,往往习惯于把家属的作用放在协助患者康复、配合医护治疗等附属的位置上,却忽略了患者家属尤其是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本身也面临巨大压力的事实。本研究旨在以精神障碍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了解这一群体在逆境状态下的心理弹性水平以及他们主观获取的社会支持水平,并对二者关系进行研究,以期更多引起医疗、科研人员以及社会心理卫生工作者的重视,为临床上改善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心理状况提供思路,进而有益于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康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4年9-11月,从四川省某三甲综合医院精神科住院部随机选取55名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入选标准:患者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和神经症,患者的陪护人员是成年家属。共发放问卷55份,有效回收50份(90.91%)。50名患者家属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月家庭收入≤1000元15人(30%),1000~4000元23人(46%),4000~8000元7人(14%),≥8000元5人(10%);家属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中很了解的比例为12%,了解为32%,一般为32%,不了解为20%,很不了解为4%,由于样本较少,统计时将“很了解”和“了解”归为1组,“一般”归为1组,“不了解”和“很不了解”归为1组;住院次数为1次29人(58%),2~3次16人(32%),4次及以上5人(10%)。

1.2方法

1.2.1实测程序施测地点为精神科住院病房,告知被试测试目的,在被试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施测,能识字者自己阅读指导语并作答,不能识字者由研究者阅读指导语并向其做出解释,在其理解题意后作答。

1.2.2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性别、月家庭收入、对疾病严重程度的感知、住院次数等。

1.2.3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由Connor和Davidson编制。该量表英文版由5个维度(能力、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控制以及精神支持)25条项目组成。其按Likert 5级计分(0~4分),英文版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重测信度为0.87。中文版由张建新和余肖楠修订,分为3个维度(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91。3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是0.88、0.80和0.60。修订后的量表与自尊、生活满意度、大五人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说明中文版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12]。

1.2.4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由Zimet等于1987年编制,后经姜乾金引入并修订,形成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中文版本[13]。该量表共12个条目,分为3个分量表,分别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用来测定个体对来自家人、朋友及其他人员支持的感受程度,并以总分反映感受到的总社会支持度,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其分量表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3、0.82、0.76,因此,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1.3统计处理

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统计,均值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2结果

2.1患者家属的心理弹性状况

患者家属心理弹性的总分为(60.00±13.18),由于该量表3个因子所包含的题项各不同,计算各因子的每题平均得分可知,力量性的得分最高,坚韧性得分居中,乐观性的得分最低,见表1。

2.2患者家属领悟社会支持的状况

患者家属的家庭支持的因子分为(21±3.92),朋友支持的因子分为(18.4±4.67),其他支持为(20.84±3.88),总分为(60.24±10.97)。

2.3患者家属一般资料在心理弹性上的差异

根据t检验得知,男性在心理弹性的得分上高于女性,但二者没有显著差异(t=1.156,P=0.253)。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患者家属的心理弹性在月家庭收入上差异显著(P<0.01),事后比较可知,月收入4000~8000元组的心理弹性显著优于月收入≤1000元组。而心理弹性在疾病了解程度、住院次数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见表2。

2.4患者家属一般资料在领悟社会支持上的差异

根据t检验得知,男性在领悟社会支持的得分上略高于女性,但二者没有显著差异(t=0.548,P=0.2586)。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患者家属的心理弹性在月家庭收入、疾病了解程度、住院次数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2.5患者家属的心理弹性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

根据Person相关,见表4。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与心理弹性总分、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注:**P<0.01,***P<0.001,下同

2.6患者家属的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的回归分析

以患者家属心理弹性为因变量,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为自变量,采用Stepwise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表明,回归方程达到显著水平(P<0.01),说明家庭支持、其他支持能有效预测心理弹性,其中家庭支持对心理弹性解释率最高,可预测心理弹性32.20%的变异量,总预测率达38.4%,见表5。

3讨论

统计结果显示,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对患者所患疾病非常了解/了解所占比例有44%,接近一半人数。这与之前的已有研究相矛盾,有研究者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精神卫生知识水平的调查显示,家属对精神疾病的知识普遍较为缺乏[14]。事后调查发现,部分自认为非常了解/了解疾病的家属实际上了解程度并不高,或者有错误的了解。有的家属认为自己知道患者的疾病名称、发病表现或者自以为是的发病原因(如将疾病归因于孩子沉迷于游戏)就是对疾病的了解,但这样的了解是非常不全面、不科学的。施仲芬[15]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患者家属在家中有人患病后,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心理状态,如焦虑、躯体化症状、抑郁、敌对、恐惧、强迫症状等等。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知识的了解不仅可以改善其自身异常心理状态,还可以让他们对患者有一定了解与理解,有助于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改变自己对患者的态度,通过自己的监护和护理行为向患者传递正性情绪和能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康复水平和降低复发率[16]。

由领悟社会支持的得分可知,家属的总体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家庭支持得分最高,其次是其他支持,朋友支持分值最低。究其原因,精神障碍患者在我国社会上仍然是被歧视被边缘化的群体,其家庭也因此产生自卑或羞辱感,为了减少这种不愉快的感觉,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减少或回避社会交往,减少与朋友的往来,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与连结。由心理弹性的得分可知,家属心理弹性的总体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力量性最高,坚韧性其次,最低的是乐观性。袁朝霞的研究结果也同样显示,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弹性中乐观性得分偏低[17]。说明精神障碍患者家庭虽然在逆境压力情境中自强自立,坚韧不屈,尽其所能去克服困难,但乐观性不足。

另外,一般个人资料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上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月家庭收入在社会支持得分上无显著差异,但在心理弹性上差异显著。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好者对治好患者的疾病所抱的希望更大,且他们对精神卫生知识的了解可能相对低收入者更多,因此更自觉有能力来应对家庭困境。

对患者家属的心理弹性和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显示,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且患者家属的领悟社会支持能够有效地预测心理弹性的状况,这与以往相关研究基本一致。李杰对抑郁症患者的研究表明,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中起中介作用[18]。李志凯对留守儿童的研究[19]发现,社会支持特别是对支持的利用度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高低的重要保护性因素。由此可见,领悟社会支持越好,越能更好地应对挫折、适应不良环境。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家属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来提升他们的心理弹性,且要注重引导精神障碍患者家庭与社会与朋友的连接,获得更多的除家庭支持之外的其它支持,以便更好地缓解压力应对挫折。

本研究对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这个群体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普遍偏低,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家庭收入在心理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感受到最多的支持是来自家庭的支持,朋友支持最低。领悟社会支持能够有效预测患者家属的心理弹性水平。因此,社会及医疗机构应该扩大患者家属对精神障碍疾病知识的了解途径,多关注关心精神障碍患者家庭,增进他们与社会的有效连结,激发他们乐观的态度,维护良好的心身状态。

本研究的样本取自某三甲综合医院的精神科,样本数量相对偏少,后期研究可扩大研究的范围和数量,以进一步印证该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李立明.流行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37

[2]胡荣,曾佳凤.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4):502-505

[3]管丽丽,杜立哲,马弘.精神分裂症的疾病负担[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2):913-919

[4]何琼娜.家庭干预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10(3):186-187

[5]吕睿.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6]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8,31(4):995-998

[7]Masten A S.Ordinary magic:Resilience processes in development[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27-227

[8]安莉娟.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与安全感及社会领悟支持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6):656-657

[9]赵春阳.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广州:广州医学院,2013

[10]高云鹏.戒毒者心理韧性、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1,17(4):199-201

[11]韩黎,李茂发.农村大学生抑郁与社会支持心理韧性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4,3(3):385-387

[12]于肖楠,张建新.自我韧性量表与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的应用比较[J].心理科学,2007,30(5):1169-1171

[1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31-133

[14]李立华.精神病患者家属精神卫生知识水平及结构调查[J].护理学报,2006,13(6):19-21

[15]施仲芳.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特征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1,19(9):118-119

[16]刘国友,宋君伟,张文佳,等.家庭和社区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0):1455-1457

[17]袁朝霞.住院精神神分裂症家属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C].国际创伤与应激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4

[18]李杰.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19]李志凯.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4):440-442

http://www.cjhp.com.cn/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lience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in Psychiatric Patient's Families

Xu Haolan,Yang Xiaoli

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Luzhou 64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with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a general hospital in Sichuan Province,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the resilience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factors.Methods:self-compiled General Data Questionnaire,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and Connor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were used.Th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SPSS 21.0 for descriptive statistics,t test,ANOVA,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The score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was(60.24±10.97),and the resilience was (60.00±13.18);The different household income of individual had different scores on resilience(P<0.05).Correla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cores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resilience of patient's families,(r=0.619,P<0.01).In addition,family support and other support could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resilience.Conclusion:Psychiatric patient's families have a moderate degree of resilience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level,perceived social support.The latter,to a certain extent,can predict the resilience.

【Key words】Psychiatric patient families;Resilience;Social support;CD-RISC

*基金项目:四川省医院管理和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编号:SCYG2015-1-11)

中图分类号:R395.4,R39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252(2016)08-1121-04

doi:10.13342/j.cnki.cjhp.2016.08.001

(收稿时间:2016-02-01)

·论著·(精神卫生)

猜你喜欢
心理弹性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烧伤患者伤残接受度及心理弹性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
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
心理弹性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心理弹性”从何而来
大学生心理压力、心理弹性与入学适应的关系
团体辅导对高职学生心理弹性的评估与干预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心理弹性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