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2016-01-18 12:52其曼古力焦丽萍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33期
关键词:考核方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

其曼古力++焦丽萍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军事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为培养具备较高计算机文化素质的军事人才,使其具备较宽计算机知识面,善于利用计算机技术去解决军事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了基础,这也为完成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双重使命之一“信息化”提供了保证。该文针对军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其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3-0093-02

1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

面向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从1990 年开始已经经历了25年的历史。这25年来,军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为部队复合型人才培养做出了显著贡献,而且间接地促进了计算机技术在其他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促进了各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这期间也突显了军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显著特点。

动态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内容的动态性:由于计算机软件的不断推陈出新,我们经常使用的办公软件、 网络技术、杀毒以及简单的安全维护技术等越来越成为日常工作与生活、学习的需求,并且不断更新。二是面临的专业动态性。学员毕业面临不同的任职岗位且不同的学科门类使用的工具软件越来越具有专业性。笼统地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已不能满足各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因此要求我们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模式的设计,必须要与这种动态性相吻合。

层次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计算机类课程的特点具有层次性。学习是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建立联系的过程。教员应该让学员用现有的知识去学习未知的事物。没有基础的教学是不切实际,也是不负责任的。如果一味地强调“前沿性”、“先进性”,而不顾学员所具备的学习基础是否能接受,将会导致学习的“失败”。二是学员基础的层次性。学员大多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的教育背景,因此他们所具有的计算机文化程度也千差万别,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学员对计算机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我们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设计中必需注重层次性的特点,必需遵循“渐进”、“因人施教”的原则。

延续性:计算机公共课程应该是一个贯穿整个高等教育的完整的教学体系,不能简单地终止于学员的基础教学阶段,应该贯穿于学员在校期间的全部教学过程中,甚至延伸至任职岗位业务中。学员的专业学习在不断深入,对计算机的认知也在不断加深,因此有必要进行合理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培养学员的基本素养,提高学员的计算机专业水平。

2 军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

2.1 入校新学员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大

当前我国计算机教育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很多地方中小学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也有基层部队要求全体官兵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一级水平。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学员在入校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水平。但与此同时,部分来自偏远基层部队的学员虽然接触过计算机,但是对计算机的应用还是停留在开机、关机、打开桌面图标等基础操作上,也有极个别少数民族学员除了对汉语的理解能力较差外还对计算机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这就造成了新学员计算机操作水平往往参差不齐,对教员授课带来很大难度。而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依旧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这无疑加剧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层次较高的学员"吃不饱",埋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浪费时间,使其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另一方面,层次较低的学员"吃不消",对计算机课程产生畏惧,从此妄自菲薄,自我放弃。这对提高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将产生极大的障碍。

2.2 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

当前,军事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普遍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此方法可以直观、迅速地将信息量很大的课程内容灌输给学员。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比板书更能帮助学员形象的理解知识点,从而能明显地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员为中心,教员讲,学员听的现象,学员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无法主动构建知识结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员难以消化,基础也不会扎实,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计算机类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由于理论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难于掌握,因而学员在学习中,普遍存在轻理论、重上机的现象。在上机时,往往教员在上演示一遍,学员照猫画虎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学员并没有领会这些操作的原理。会经常出现同一款软件,在更新了一版以后就就不会操作的现象。所以实践操作固然重要,但是缺乏理论做底子是不可取的,两者相得益彰才能发挥最好的教学效果。

2.3成绩评定还是以应试教育的考评为主

目前是否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办法来衡量应聘人员的计算机水平的主要方式,很多单位在招人时也是依此凭证确定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而学校则为学员今后有可能在部队工作几年以后存在转业的角度考虑,要求学员在校期间要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或者CCT考试。因为是应试考试,很学员为了能顺利拿到证书,不惜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强行记忆各种题型,使得教学围绕着考试转,虽然最后过级率很高,但学员实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却没有多少提高。

综合上述计算机教学中常见的学员层次不一、教学方式单一、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现有的计算机教学已不适应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3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方案

3.1 针对学员不同层次,开展“小班”教学

针对部队学员以后工作的实际需要,计算机基础教学瞄准的是计算机应用提高教育,而不单单停留在入门教育上。教学目的应该是通过本层次的教育使学员基本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操作。新学员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最先应考虑的是如何解决学员层次不一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院研究开展了小班教学模式。针对计算机基础薄弱的学员利用部分正课、自习及课余时间开设单独教学辅导。小班教学整个教学流程与合堂班教学一致。在教学的思路上,应该从浅至深,循序渐进,教学过程中多为初学者着想。替他们找出一套事半功倍的有效学习方法,使他们能轻松自如、兴趣盎然地进入计算机应用的大门。

3.2 教学过程改革

现在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一般以理论讲解、操作演示、任务驱动、讲解点评的方式来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应体现的每个细节上的创新改革。

3.2.1 创新理论教学

针对轻理论、重上机的现象,教员在理论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理解与操作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教员在授课时要注意传授一些重点的概念、操作和理论知识,讲出整个教材内容的基本知识点以及重点和难点。重点介绍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思路,使学员能从复杂的课程内容中理出头绪,抓住中心。不必强求面面俱到,非重点内容可以略讲或不讲。这些内容在授课时可以以问题为中心,采用启发式、任务式教学方法,引导学员自己去学习、思考,最后再进行归纳、梳理和总结。

3.2.2 灵活地将操作演示任务驱动相结合

军校计算机基础课的一个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而再培养学员的“计算机意识”。实践教学是提高学员的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加强学员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过去教学过程当中实际操作由教员进行操作演示,然后安排练习任务,让学员通过教员演示的方法“依葫芦画瓢”完成案例操作。而创新教学方法,是将操作演示环节与任务驱动有效结合。我们可以先抛出任务驱动,并展示最终效果,让学员思考: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完成的操作任务,我们应该用哪些方法?哪些步骤来完成?过去学的知识能否完成这一操作?让学员带着问题进行新内容的学习。授课过程中对于重点、难点的操作环节需要教员对于浅显易懂的能容可以让可以进行让学员担任“小教员”的角色,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鼓励学员多动脑筋,让学员自己能把学到的知识汇总、统计而找到其中的普遍规律;鼓励学员勇于实践、勇于尝试新方法,能够自己解决或试图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鼓励学员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的时候,不是简单的请教教员,而是充分发挥校园网、Internet在教学中的作用,经过自己的思考以后把自己所设想的解决方法融在问题中来,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让学员更多的感受勤奋耕耘后收获的快乐。

3.2.3建立以能力测试为主的考核模式

建立以能力测试为主的考核模式,即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核,由平时作业、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三部分决定,并适当加大平时作业在全程考核中的比例。平时作业主要以学员的随机课堂抽查、上机练习考核为主,课外与其他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小项目,学员分组结合制作的小项目及平时上课出勤率及学习情况等。这种办法可避免一次考试定成绩的弊病,能有效提高学员平时学习的积累,断绝临时抱一抱佛脚就能通过的念头。最终促进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平时不学习,期末搞突击。

参考文献:

[1] 刘莉等.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与研究[J].福建电脑,2010(4).

[2] 孙昊.浅析如何改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 2010(26).

猜你喜欢
考核方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对普通高校绩效考核的对策研究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桥梁工程》课程的试卷分析及教学改进措施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