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转换的动力机制分析

2016-01-21 02:13唐羽
时代金融 2015年33期
关键词:动力机制新常态

唐羽

【摘要】在以往的经济旧常态下,经济增长模式较为粗放,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并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这一阶段大致为经济在2007年之前的发展特点。然而,旧常态带来了经济的高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我们总是以牺牲资源为代价,因而旧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是一种不平衡的增长。从经济规律来看,旧常态的经济增长已经难以为继,经济必须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即向一个经济“新常态”进行过渡。以下本文对经济“旧常态”向经济“新常态”转换的必然性及其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旧常态  新常态  动力机制

一、“旧常态”向“新常态”转换的必然性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即使是同一国家,不同的地区的经济状态也是有着明显差异的,因此就有了“旧常态”与“新常态”的划分。新常态与旧常态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新常态是对旧常态的批判继承与发展。若一国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总能够使真实的经济常态保持在潜在增长率决定的经济常态水平,那么这一政策可以被认为是稳健的。

纵观上观察我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已经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就如一个人的成长为例,从孩童到少年,成长的速度自然很快,而从少年再到成年之后,成长的速度必然放缓。经济发展也是如此,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维持在很高的水平时,以往支撑该国经济的传统行业想要再创新高已经不再可能了,必然会出现一个增速换挡,结构改革阵痛的过渡期。因此,“旧常态”向“新常态”转换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结果。

二、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转换的几大动力

中国经济需要摆脱旧常态,走向新常态,新常态的新意味着不同以往,常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稳定、结构优化、协调可持续、社会和谐。如果认识不到向经济新常态转换的动力将很难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因此,以下对这几大动力做了简单的介绍。

(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

我国过去几十年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有一支庞大且廉价的劳动力大军为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随着计划生育等国家政策的影响,支撑我国经济高速运转的人口红利逐渐衰减,这种人口结构变动意味着劳动力的需求增长速度将高于劳动力的供给增长速度,进而导致工人工资水平进入一个快速上升的通道,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压力,因此依靠以往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促进经济发展已不再可行,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迫使企业不得不改变原有的生产模式。在人口红利衰减的情况下,提高生产效率,注重技术对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实现经济旧常态向新常态的转换已迫在眉睫。

(二)产业转移红利

产业转移红利即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特色化、产业绿色低碳化、产业信息化、产业高端化而带来的高经济增长速度。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改革红利影响,我国工业发展速度推进,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发展速度成为了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衡量主要指标,使得众地区竞相发展重工业以追求较高的GDP增长速度。不可否认,在短短几十年内,工业为经济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但是长期一味的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忽视环境承载能力,人们已经慢慢从中尝到了苦果。因此,这种以发展工业为主的旧经济常态在如今的经济发展态势下显然已经靠不住了,此时必须改变产业发展重心,加快产业结构由工业向服务业或者第三产业转移,鼓励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充分利用产业转移红利实现向经济“新常态”的转换,来谋求经济长期平稳的增长。

(三)技术进步带来的后发优势力量

我国是一个长期处于技术条件稍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但是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反而可以为我国带来机遇,它主要表现为借鉴别国先进的技术、经验以赶超工业化国家。后发优势通常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两个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对于先进技术的学习与模仿往往比自主开发更为重要,途径是可以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进行借鉴、模仿和融合渗透而实现经济的跳跃式增长。

正是基于此,技术进步红利带来的后发优势力量成为了实现我国从经济“旧常态”向经济“新常态”转换的又一大动力。后发优势对我国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得一个国家以较低的成本和较快的速度掌握国外先进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与创新,以技术能力更多的来替代生产能力,进而使经济得到跨越式发展。

(四)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

在过去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人口红利、土地红利、进出口红利、土地红利都为我国经济带来了瞩目的成就,但是近年来人口红利、土地红利,进出口红利已开始明显弱化。

首先,随着政府开始多次提高对土地的征收补偿数额,不断抬高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的使用价格可以看出土地资源稀缺已成为现实且土地承载力也逐渐接近饱和,土地红利开始消失。其次,进出口红利也有衰减之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经济市场格局悄然改变,美国及欧盟赤字规模的扩大使得我国进出口数额萎缩。且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更是对我国出口形成巨大阻碍。全球化贸易红利已经到了一个拐点,这必然导致经济发展速度下滑,此时,唯有改革才能破除土地红利、人口红利、进出口红利难以为继的瓶颈。因此必须进一步进行积极有效的改革使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出来为经济增长提供服务。

三、如何实现经济“旧常态”向“新常态”的平稳过渡

结合本文前面提到的几大转换动力,就如何实现经济“旧常态”向“新常态”平稳过渡本文做了如下探讨。

(一)从“旧常态”下追求规模速度型增长向“新常态”下质量效率型增长转变

新常态下,GDP的速度和数量不应该作为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的重点,而应该淡化速度,走出数量扩张的高歌猛进,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努力做到经济稳中求进,稳中增效、稳中提质,加快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的步伐。只有通过效率的提高带来的经济增长才是健康的、可持续的。

(二)从以往的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经济增长

旧常态时期是以GDP为核心,投资为主导,对创新意识重视不足的粗放式经济高增长。所谓以投资为主导是指通过政府采取宏观经济政策扩大投资来对经济进行实质性的干预,也就是说是一种人为刺激而实现的经济增长,这反映出了对经济过度干预的畸形心态,因此,经济发展表现出不平衡,结构不合理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必须依靠对症下药,仅仅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是行不通的,推进多层次的创新,寻找经济增长的新源泉、新动力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木西.白话新常态[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4(107):93.

[2]王建华,邵律.实现“新常态”的深层次思考[J].上海经济,2014:23-25.

[3]文魁.新常态的冷思考[J].前线,2014:35-37.

[4]郭田勇.新常态下的经济政策与金融改革新常态下的经济政策与金融改革[J].甘肃金融,2014:14-15.

猜你喜欢
动力机制新常态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