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国际一流光学期刊努力
——《 光:科学与应用》的办刊实践与体会

2016-01-26 05:48白雨虹刘文武
中国期刊年鉴 2016年0期
关键词:光机所办刊光学

白雨虹 刘文武

向国际一流光学期刊努力
——《 光:科学与应用》的办刊实践与体会

白雨虹 刘文武

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其难度不仅在如何抓住科研和发表内容,更在于如何抓住我们国家科研人员的心和热爱。《光:科学与应用》(Light: Science&Applications,以下简称《Light》)的办刊宗旨和精准定位,为中国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展现精彩研究成果的自家平台。

《Light》是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主办、与自然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中国第一本开放获取的英文国际光学期刊。该刊于2012年3月29日正式上线;2013年10月被国际权威检索数据库SCI收录;2014年7月获得首个影响因子8.476;2015年6月获得第二个影响因子14.603,在SCI收录的86种光学期刊中排名第二位,在8618种国际期刊中排名第95位。其中,国内获得的主要荣誉有中国科协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项目C类支持、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一等奖、中国百强科技期刊等。另外,主要创刊发起人白雨虹博士获得中国新闻出版领军人才称号,办刊主力常唯博士、李耀彪博士获得中国科学院新闻出版领域“百人计划”奖励支持。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主管、主办单位的支持是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Light》创刊于2011年9月,2012年9月更名,在创刊和发展过程中,行业主管部门为这本期刊倾注了很多心血,特别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吉林省省委、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等各级领导,一直通过项目支持、现场指导、工作批示等多种方式,推动了期刊的健康和快速发展。

主办部门长春光机所是中国科学院所属规模最大的研究所,被誉为“中国光学的摇篮”。站在学术期刊这一为国家争夺科技创新话语权和知识产权的高度,主办部门认为科技期刊担负着知识传播的重要使命。各国都在竞相发展科技,各国科研人员也都迫切需要学术期刊来发表研究成果,来展现自己科研项目的亮点,以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学术期刊无疑成为学者甚至国家科研行动的蓝本和指南。“对科研工作来讲,科技期刊工作既是龙尾,又是龙头”。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术期刊发表的内容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研高度,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科研水平和能力的体现,是科研人员成果的展示地、示范地和思想集散地。今天的科学研究早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求真探寻活动,科学期刊成为展示科学研究成果和方法的重要载体,是交流学习和获取思想源泉的重要途径。长春光机所充分意识到出版高质量学术期刊是一种社会责任,因此对科技期刊出版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依托长春光机所的优势学科,主办单位在人财物上倾情投入。目前,长春光机所共主办5种科技期刊,包括英文期刊《Light》(SCI收录)、中文期刊《光学精密工程》(EI收录)、 《发光学报》(EI收录)、《中国光学》(科技核心)、《液晶与显示》(中文核心)。5个编辑部共设事业编制和待遇岗位17个(包括一名德国籍项目聘用人员),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占80%,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人员占77%;每年投入办刊经费100万元;提供适合期刊运营的现代化办公条件和网络平台。为人才成长提供宽松的工作氛围,在传播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提升中国光学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和专业化团队是期刊快速发展的关键

编辑部拥有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和一支热爱期刊事业、精于编辑出版业务、了解国际光学发展前沿热点、具有国际视野、老中青结合、专兼职编辑通力合作的、坚强有力的编辑团队。既有自己培养的本土博士、中科院科技期刊“百人”常唯,也有海归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引进人才李耀彪,更有来自德国的Sven Freidl博士,还有一批优秀的青年编辑。他们秉承高端光学国际期刊的定位,在期刊国际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正如中国科协在考核评价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项目会上指出的那样:《Light》在较短时间内进入国际光学期刊第一梯队,得益于精准的合作眼光、清晰的发展思路、高屋建瓴的国际视角。一个国家的学术期刊是保护自己国家科研人员原创思想的重要基地。期刊的发表代表了远见和胆识,代表了一种容纳和选择。期刊发表什么文章,不发表什么文章,选择什么种类的研究内容,取决于期刊定位,取决于期刊的编辑,取决于审稿人。因此,拥有一支国际化视野的职业编辑团队是办好一流国际科技期刊的必要条件。

三、世界一流科学家的积极参与是期刊国际化的核心

《Light》的作者队伍有很多领域内的顶级科学家,如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村修二,2015年澳大利亚人民选择奖得主、著名华裔科学家、两院院士顾敏,2015年澳大利亚最高荣誉尤里卡奖得主金大勇,国际纯物理与应用物理联合会光学领域2012年度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得主张霜,2012年度约翰·丁达尔奖得主、美国工程院院士John Bowers,2015年IEEE Pioneer in Nanotechnology Award奖获得者、澳大利亚院士Chennupati Jagadish,2014年State Research Prize获得者德国的Christian Koos,2014年Wolfson Research Merti获获得者、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李林,2014年德国创新奖获得者Daniel Ranzasky,以及美国工程院院士Stephen Forrest、荷兰科学院院士AnderiesMeijerink、韩国科学院院士Byoungho Lee、加拿大科学院院士孙珏,等等。编委会的49人更是由来自11个国家42个机构的人员组成,做到了真正意义的国际化。自创办那天起,《Light》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高质量的国际化编委——坚持“为科学家办刊、由科学家办刊”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始终,关注科学家成长,保持学术沟通,信任与合作使《Light》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含金量也与日俱增,通过优先发表机制,吸引越来越多一流的科学家将重要成果选择在《Light》发表并有更多国际科学家参与到期刊的宣传和推广的过程中。

四、中国科学家的鼎力支持是期刊发出中国声音的源泉

高质量期刊需要高质量稿件的支撑,《Light》创刊伊始,就得到了中国科学家的鼎力支持和高度关注。上海理工大学的庄松林院士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孙昌璞院士率先投稿,为新刊打开了局面。在创刊不到3年的时间里,已发表了北京大学龚旗煌、南京大学祝世宁和郑有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和潘建伟、上海交通大学张杰、清华大学丘勇和尤政、中国科学院北京物理所解思深等多位院士的文章。投稿作者也涵盖了与光学相关的“千人计划”“百人计划”“杰青”“优青”“长江”等各路学者,由此可见,学术期刊不仅是属于科研人员的,也是属于大众的。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其难度不仅在如何抓住科研和发表内容,更在于如何抓住我们国家科研人员的心和热爱。《Light》的办刊宗旨和精准定位,为中国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展现精彩研究成果的自家平台。一本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能展现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和科学地位,办好中国的科学期刊是无数科研人员的梦想和希望,因为这里充满着对科研的专注、认同和热爱。我们不能一味指责国内的科研人员将很多重要的成果发表在国外期刊上,《Light》的实例证明,只要中国的办刊人能用几代人的心血精心培育和呵护好期刊,就会在科研人员的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慢慢成为精品。

五、海内外华人学者的通力合作是中国科技期刊崛起的内因

在重视与国际科学家建立广泛联系的同时,《Light》更紧密地牢抓在国际上做出重要学术建树的海外华人学者,为他们报效祖国提供平台。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崔天宏教授、澳大利亚两院院士顾敏教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李林教授、英国剑桥大学的诸大平教授、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张霜教授、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郭春雷教授,等等。在《Light》创刊之初,科学家顾敏以一颗赤子之心欣然接受邀请成为首届编委。尽管工作繁忙,但他还是会抽时间审阅期刊稿件,每年的编委会,他也都会专程从澳洲赶回来参加。他的团队还为《Light》贡献了3篇文章,发表后在学术圈反响都非常好。执行主编之一崔天宏教授,在了解《Light》办刊宗旨后,感同身受地认为中国急需这样的高水平学术期刊,愿意为自己博士毕业的长春光机所贡献绵薄之力。崔主编坚持主持每月一次的期刊工作电话会议,参与者包括编辑部工作人员、德国的Stefan主编及相关的编委会成员。大家对当月期刊工作进行总结,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制订下月工作计划。崔主编还在他访问或国际会议期间身体力行地宣传期刊和邀约稿件,给期刊带来了国际水准的管理理念。作为年轻一代的杰出科学家代表,全美光学学科排名第一的罗切斯特大学教授郭春雷,作为Light Conference 2016年的大会主席,为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作大会报告,争取会议赞助商赞助做了大量工作。他个人的学术建树连续4年登上《The New York Times》科技新闻,是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领域一颗上升的新星。不管身在何处,这些中华血统的科学家都心怀同一个梦想——有一个以中国为基地的国际一流期刊。更为可喜的是,这些海外科学家与国内的科学家密切配合、协同创新,如与吉林大学电子学院院长孙洪波教授、清华大学龙贵鲁教授、浙江大学千人计划专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仇旻教授、深圳大学袁晓聪教授等在科研上共同合作,在历届Light Conference作共同主席,在处理稿件上相互讨论,为《Light》的发展出谋划策,共同谱写了海内外科学家团结协作的和谐曲。

六、多渠道宣传是提高期刊影响力的外力

学术期刊是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担负着知识传播的使命,办好自有学术期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部目前拥有中英文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主页、Twitter主页、Facebook主页、人人公共主页及Nature平台等8种形式的宣传载体,汤森路透、美国光学学会、凤凰网、科学网、《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等都先后报道《Light》的影响力情况。编辑部通过每年举办系列国际会议,加强编委、审稿专家、作者、读者的互动,加强编辑部对光学学科发展动态的把握。通过参加国内外光学学术会议、展会,邀请科学家到编辑部现场办公,走访国际知名光学研究和出版机构等,“走出去、请进来、推合作、促发展”。

《Light》获得的第二个影响因子14.603 (JCR2014),使之成为中国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为中国学者搭建了属于自己的高水平学术交流与展示平台,是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支持的丰硕成果,是中国科技期刊“走出去”战略的成功典范,为增强中国科技期刊在国际学术交流中的参与权、话语权、评价权以及主导权发挥了积极影响,向世界发出了来自中国光学的“好声音”。

为此,各级领导给了《Light》巨大鼓舞和鞭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孙寿山、吴尚之,吉林省副省长隋忠诚,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许云鹏等,都在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新闻报刊处编报的《吉林省报刊管理专报》上做了重要批示。吴尚之副局长在批示中写道:“《光:科学与应用》立意高远,坚持内容立刊、学术立刊、质量立刊、品牌立刊,坚持走国际化、数字化发展道路,取得了突出成效,为我国期刊‘走出去’作出了积极贡献,望再创佳绩、再立新功。”期刊主编、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说:“我们的目标是将该刊打造为一个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和创新的平台,发表光学领域优秀的学术论文。如今,这本期刊无疑在这一领域显示了重要影响力。”未来,《Light》将加强期刊的学术经营和市场经营,为打造国际一流光学期刊不懈努力!

(作者白雨虹系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信息中心副主任、《光:科学与应用》常务副主编;刘文武系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信息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光机所办刊光学
滑轮组的装配
光学常见考题逐个击破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新中国之“光”
地域性文化刊物编辑办刊思想与具备的能力
以工匠精神打造专业媒体——《浙商》杂志办刊14年垂直领域耕耘的启示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用“光”改变中国
第2讲 光学知识专题复习
上海光机所沈百飞:屏蔽伽马噪声后强激光轰出反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