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评价

2016-01-26 09:26王世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2期
关键词:低位存活率肛门

王世贺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评价

王世贺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研究组给予保肛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非保肛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7%,局部复发率为2.9%,1年存活率为94.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2%,局部复发率为17.6%,1年存活率为76.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年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存活质量,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理想疗法。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临床疗效

低位直肠癌是消化道最为常发的一种恶性肿瘤,指的是肿瘤距离肛缘6cm以内的直肠癌,是大肠癌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癌症,患病后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且存活率小,给患者造成较大精神压力与经济负担[1]。近些年因手术技术与手术器械的发展创新,适用于处在直肠中上段癌肿的保肛术开始被临床用于下段直肠癌治疗。有研究表示,低位结肠保肛术不但可以根治疾病,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存活质量[2]。本次研究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疗效,特选择本院6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详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研究组患者中,女14例,男20例;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51.8±5.9)岁;Dukes分期:A期患者6例,B期患者22例,C期患者6例;病理学诊断结果:高中分化腺癌患者16例,粘液腺癌患者5例,低分化腺癌患者11例,未分化癌患者2例。对照组患者中,女16例,男18例;年龄37~68岁,平均年龄(52.2±5.3)岁;Dukes分期:A期患者7例,B期患者21例,C期患者6例;病理学诊断结果:高中分化腺癌患者15例,粘液腺癌患者4例,低分化腺癌患者13例,未分化癌患者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经病理学检查予以确诊;②肿瘤下缘距肛门缘长度为4~8cm;③直肠指诊发现肿瘤活动状况较好;④未见远处转移以及浸润现象;⑤不存在手术禁忌证;⑥心、肝、肾功能均无异常;⑦均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1.3 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接受保肛术治疗,具体方法:选择患者截石位,实施全身麻醉予以气管插管;将腹壁切开,常规入腹,发现无腹腔转移后,常规实施直肠系膜全切除术+直肠癌根治切除术,肠管离断后,对断端严格消毒,并用圆形吻合器将其荷包缝合固定后,完全扩肛,将吻合器缓慢通过肛门置入,开放保险闸门,击发,维持约1min,再将吻合器缓慢撤出;仔细观察吻合口有无瘘口,无瘘口后冲洗盆腔,留置盆腔引流管与肛管。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护肛侧直肠肛管、肛门括约肌、肛提肌、肛周皮肤以及脂肪组织等。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非保肛术治疗。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早期肠外营养支持以及引流等处理。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伤口感染、吻合口瘘、性功能障碍以及排尿功能障碍等;对两组患者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局部复发情况以及1年存活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中,1例(2.9%)患者发生吻合口瘘,2例(5.9%)伤口感染,1例(2.9%)排尿功能障碍,1例(2.9%)性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14.7%(5/34);对照组患者中,3例(8.8%)患者发生吻合口瘘,5例(14.7%)伤口感染,3例(8.8%)排尿功能障碍,3例(8.8%)性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41.2%(14/3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916,P=0.015<0.05)。

2.2 两组患者1年内生存状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仅有1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局部复发率为2.9%,1年存活率为94.1% (32/34);对照组患者6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局部复发率为17.6%,1年存活率为76.5%(26/34)。两组患者1年存活率与局部复发率对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低位直肠癌选择保肛术的客观指标主要有病理学特征、浸润深度、癌肿与离肛缘距离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肛门指诊是确定肿瘤下缘距离肛缘长度的最简易方法;利用内窥镜与CT检查能够掌握癌肿的浸润深度、环周状况、肉眼类型以及周边淋巴结转移情况,联合其余仪器等辅助检查,能够准确确定手术适应证。传统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方法通常是会阴切除联合永久性结肠造口手术,该疗法虽能实现根治肿瘤的目标,但因为患者所受手术创伤大、术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对术后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有相关研究表示[3,4],低位直肠癌淋巴引流方向会向上扩散,只有在高度恶性、向上淋巴管受阻以及疾病晚期才可能向下扩散,所以对于直肠癌患者必须实施肛门切除处理的理念是错误的,肛门保留对低位直肠癌的根治效果并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近些年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在临床逐渐受到重视,且已有众多国内研究证实上述结论。理想的保肛术标准是要保证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完整,且拥有正常的反射功能以及排便感觉,符合解剖生理,创伤小,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够完全将癌肿切除,且操作还要简易可行。本研究中,保肛术过程中对患者的肛提肌以及内外括约肌进行了有效保留,依据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原则,对部分肛垫也进行了保留,从而让患者仍拥有良好的肛门功能;同时保肛术也较好地保留了肛门的正常解剖结构,达到了彻底根治肿瘤的目的。但是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术,应当注意手术指征的把握,对于侵犯周边器官、侵犯肛提肌及内外括约肌、肿瘤恶性程度严重的未分化癌以及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结果呈阳性的患者,不能实施保肛术治疗,应当采用会阴切除术。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7%,局部复发率为2.9%,1年存活率为94.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2%,局部复发率为17.6%,1年存活率为76.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存活质量,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理想疗法。

[1]茆家定,吴佩,杨光,等.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14(6):461-465.

[2]刘继东,阎玉矿,李德宁,等.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8(3):46-49.

[3]孙勇.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狭窄治疗探讨.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5,12(5):53-54.

[4]刘跃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直肠冲洗治疗对预后的影响.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4,3(5):24-2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16

2016-10-14]

110002 沈阳市肛肠医院大肠外科

猜你喜欢
低位存活率肛门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存活率
改良肛门镜治疗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效果评价
预计2020年油价将低位震荡
枣树低位截干萌枝嫁接新技术
上半年磷复肥市场低位运行
利好不足下半年尿素市场仍将低位震荡
损耗率高达30%,保命就是保收益!这条70万吨的鱼要如何破存活率困局?
肛门瘙痒不能挠
水产小白养蛙2年,10亩塘预计年产3.5万斤,亩纯利15000元!存活率90%,他是怎样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