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常用抗癫痫药物对小儿癫痫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的影响

2016-01-26 15:08赵永静杨建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丙戊酸钠

赵永静 杨建伟

郑州市儿童医院 郑州 450000



探讨常用抗癫痫药物对小儿癫痫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的影响

赵永静杨建伟

郑州市儿童医院郑州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常用抗癫痫药物对小儿癫痫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治疗风险。方法我院2010-08—2015-08 5 a间共收治小儿癫痫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卡马西平组、丙戊酸钠组苯巴比妥治疗组,3组分别由40例小儿癫痫患者组成,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结果治疗前,卡马西平组、丙戊酸钠组合苯巴比妥治疗组患者的血同型半胱胺酸平均水平分别为(6.65±3.05)mmol/L、(6.52±3.02)mmol/L和(6.69±3.07)mmol/L,治疗6个月后,3组患者的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a后,3组患者的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常用抗癫痫药物马卡西平、丙戊酸钠和苯巴比妥而言,三种药物均会导致小儿癫痫患者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增高,特别是在治疗1 a后,需引起注意。

【关键词】马卡西平;丙戊酸钠;抗癫痫药物;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

小儿癫痫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属于神经系统疾病,对小儿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对于小儿癫痫的治疗,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但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极易为小儿癫痫患者带来严重不良反应,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正常生长发育[1]。为了进一步分析常用抗癫痫药物对小儿癫痫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确定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和苯巴比妥类药物对小儿癫痫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从而更好的分析小儿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安全性,我院开展本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2010-08—2015-08 5 a间共收治小儿癫痫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小儿癫痫患者的年龄为8个月~12岁,平均(4.5±3.5)岁;患者病程为2个月~2.8 a,平均病程(1.3±0.5)a。本组患者均具有典型的癫痫病史,且结合临床症状和录像脑电图确诊为癫痫。根据小儿患者的癫痫发作类型将120例患者分为卡马西平组、丙戊酸钠组合苯巴比妥治疗组3组。

纳入标准:获得患儿家长之情,并签署治疗同意书;无严重的其他内科疾病,如肝炎、糖尿病、肥胖等;无吸烟史,且治疗前未使用过任何影响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的药物。

排除标准:排除症状性癫痫患者;排除不能定期复查和随访的患者;排除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排除因癫痫发作需同时使用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本组120例患者在治疗前接受血象、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显示其能够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卡马西平组:给予卡马西平10~40 mg/(kg·d)。丙戊酸钠组:给予丙戊酸钠10~20 mg/(kg·d)。苯巴比妥治疗组:给予苯巴比妥2~3 mg/(kg·d)。用药治疗后应适时检测患者血药浓度,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调整用药剂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并记录患者癫痫发作频率。出院后,患者应定期回医院复诊,并于出院后6个月和12个月回医院门诊进行血象、肝功能和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检测。

1.2.2检测方法:抽取小儿癫痫患者的空腹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血同型半胱胺酸的检测运用循环酶法检测,检测仪器为美国生产的型号为BECKMAN LX20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1.3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卡马西平组、丙戊酸钠组和苯巴比妥组患者的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分别为(6.65±3.05)mmol/L、(6.52±3.02)mmol/L和(6.69±3.07)mmol/L;治疗6个月后,卡马西平组、丙戊酸钠组和苯巴比妥组患者的血同型半胱胺酸平均水平分别为(7.02±2.98)mmol/L、(7.08±3.05)mmol/L和(7.13±2.95)mmol/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a后,卡马西平组、丙戊酸钠组和苯巴比妥组患者的血同型半胱胺酸平均水平分别为(9.24±3.25)mmol/L、(9.65±3.46)mmol/L和(10.04±3.88)mmol/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癫痫是儿童常见疾病中最为常见和多发的一种,它属于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在儿童群体中高达5%左右[2]。临床中对小儿癫痫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但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仍为药物治疗。大部分小儿癫痫患者均可通过抗癫痫药物的服用控制癫痫发作次数,从而较好的控制病情。血同型半胱胺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血同型半胱胺酸在人体内有多种代谢途径,但其在代谢过程中需维生素B12和叶酸等参与[3]。一般情况下,血同型半胱胺酸在人体内的浓度与人体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相关。人体内的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升高可增加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血同型半胱胺酸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包括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与功能异常、影响脂代谢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血同型半胱胺酸是脑卒中患者再次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的升高也是导致血管性死亡的直接原因[4]。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和苯巴比妥类药物均可导致患者体内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的升高,50%左右的小儿癫痫患者在服用上述抗癫痫药物后,其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有所升高[5]。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卡马西平组、丙戊酸钠组合苯巴比妥治疗组的小儿患者在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前,其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服药治疗6个月后,其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有所提高,服药治疗12个月后,患者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与服药前相比,升高明显。

小儿癫痫患者的血同型半胱酸水平升高将对其身体状况产生多方面影响,一方面,血同型半胱胺酸的升高可增加小儿癫痫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另一方面,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的升高还可损伤小儿患者的神经元细胞,并可导致脑供血不足,智商低下等。另有其他研究报道指出,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是一种神经兴奋性物质,可刺激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并对神经元细胞产生毒性作用,最终导致小儿癫痫患者出现神经损伤[6]。小儿癫痫患者服用抗癫痫药物后,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升高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抗癫痫药物干扰小儿患者体内的叶酸代谢有关。

卡马西平属于肝药酶诱导剂,其可通过诱导肝微粒体酶增加人体内叶酸的代谢。此外,卡马西平还能够干扰叶酸在人体小肠内的吸收。相关研究结果指出,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等可通过诱导细胞色素P450等影响人体的血同型半胱胺酸代谢,并使其在人体中的浓度不断升高。丙戊酸钠属于肝药酶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谷氨酸甲酰转移酶,进而干扰人体的叶酸代谢。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短时间内服用抗癫痫药物对小儿癫痫疾病治疗的不良反应不大,不会对小儿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但服药时间超过6个月,则应定期检测小儿患者的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并进行适当干预,以减少抗癫痫药物为小儿癫痫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更好的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由于样本数量偏少和观察时间过短而存在一定的研究局限。目前,国内外对于抗癫痫药物对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的影响研究观察时间均在1 a左右,基于此,更为有效、全面的结论有待深入探讨。

4参考文献

[1]黄彩芝,莫丽亚,胡彬,等.常用抗癫痫药物对小儿癫痫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 737-4 738.

[2]江志,张洁,杨理明,等.癫痫儿童服用丙戊酸钠或卡马西平后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2):1-4.

[3]梁景云.南宁地区儿童同型半胱氨酸正常参考范围的探讨[J].河北医学,2011,17(8):1 121-1 122.

[4]谢雪峰.常用抗癫痫药物对小儿癫痫血同型半胱胺酸水平的影响探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0):357.

[5]谈晓牧,刘建国,刘怀翔,等.Hcy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缺血性血管事件及相关死亡事件的影响[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18(3):202-204.

[6]王清涛,秦晓光.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和临床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3): 193-195.

(收稿2015-05-11)

【中图分类号】R7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5-0107-03

猜你喜欢
丙戊酸钠
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观察
丙戊酸钠对比苯妥英钠治疗癫痫效果分析
28例确诊原发小儿癫痫症临床分析
分析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患者运用利培酮单药与结合丙戊酸钠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
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癫痫临床观察
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和丙戊酸钠治疗伴焦虑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奥卡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比较
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的疗效观察
丙戊酸钠、苯妥英钠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