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涉药内容分类思想与编纂体例探讨*

2016-01-30 06:07天津中医药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天津300193
中医文献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神农本草经体例山海经

天津中医药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天津,300193)

陈红梅



《山海经》涉药内容分类思想与编纂体例探讨*

天津中医药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天津,300193)

陈红梅

摘要:《山海经》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百科全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前人对它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本文以《山海经》中涉药内容为研究对象,就其涉药内容的分类与编纂,特别是药条编纂体例对后世本草学著作的影响作一探讨,认为《山海经》的涉药部分从内容到形式都具备本草文献的特征,这对深入该书本草领域的研究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山海经涉药内容编纂体例

从中医药文化史的角度看,本草学的知识不仅体现在本草学著作中,非医文献中也有一定体现,某些非医文献甚至蕴含着大量的、未被本草专著收录的药物信息。通过对这些非医文献中涉药内容的调查、整理与利用,可以丰富我国的本草知识,拓宽本草文献的研究领域。目前,就《山海经》的涉药内容,国内外学者展开了较多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基于《山海经》涉药内容,归纳该书的药物分类及药条编纂体例,从编纂学角度探讨《山海经》涉药内容与《神农本草经》的关系,认为非医文献《山海经》的涉药内容在分类与编纂上已具备本草文献的特征。

《山海经》的涉药内容

中国传统药物学又称为“本草学”,大抵包括动物药、植物药、矿物药三类。《山海经》所载药物据袁思芳统计有一百多种[1];而吕子芳发现《山海经》中动物药有76种(包括鸟类27种、兽类19种、龟鱼类30种),植物药54种(包括木本植物24种、草本植物30种),矿物药和其他有7种,总共137种[2]。另外,李良松等人统计《山海经》的药物有353种[3]。虽然统计标准不一,结果不同,但《山海经》详细记载了这些药物的产地、生长环境、形状、功用等信息。总之,从前人研究看《山海经》涉药内容数量可观,内容较为丰富。

《山海经》涉药内容的分类

《山海经》不是一部本草专著,梳理其涉药内容,大致能明析它主要是从自然属性和功效上对药物进行了分类。

1.从自然属性分类涉药内容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多源于其自然属性,对《山海经》中涉药内容的认识也基于物种的自然属性。据袁思芳统计,《山海经》中药物种类大致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1]。如《中山经》:“历儿之山,其上多橿,多枥木,是木也,方茎而员叶,黄华而毛,其实如楝,服之不忘。”“橿”、“枥木”为植物药。《东山经》:“旄山,其中多鱃鱼,其状如鲤而大首,食者不疣。”“鱃鱼”为动物药。《西山经》:“高山,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其木多棕,其草多竹。”“雄黄”是矿物药。

除了动物、植物、矿物这种大类之外,每一大类下又可分为若干小类。如植物药可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矿物药又可分为矿泉水和矿石;动物药又可分为虫、鱼、鸟、兽类,水陆两栖类,动物脂肪等。如《山海经》中的“丹木”、“箨”(一种草名)分别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青、雄黄”则为矿石药物;“蝮虫”、“脩辟之鱼”、“数斯”(一种鸟)、“虎蛟”(一种兽)等则为虫、鱼、鸟、兽类药物。

总之,《山海经》按物种的自然属性分类涉药内容是比较常见的。此外,从物种的药用功效分类涉药内容也是非医文献《山海经》的一大特色。

2.从药物功效分类涉药内容

《山海经》从药用功效分类涉药内容,并详细记载了下来。如《西山经》:“有白石焉,其名曰礜,可以毒鼠。”《中山经》:“有草焉,其状如苏而赤华,名曰葶苧,可以毒鱼。”“礜”、“葶苧”有剧毒。《中山经》:“有草焉,方茎而黄华,员叶而三成,其名曰焉酸,可以为毒。”“焉酸”有解毒功效。《中山经》:“有草焉,名曰筻草,叶状如葵,而赤茎白华,实如蘡薁,食之不愚。”“筻草”有健脑的功效。《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人佩戴“鹿蜀”之后,有助于生育,即“鹿蜀”为种子药。《中山经》:“有木焉,名曰黄棘,黄华而员叶,其实如兰,服之不字。”服用“黄棘”使人不怀孕,“黄棘”有避孕功效。《西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可以杀虫。”“肥遗”具有杀虫治疗麻风病的功效。《山海经》中还有许多不同功效的药物,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另外,《山海经》中还有不同药物治疗同一种疾病的记载。如《西山经》:“石脆之山,其草多条,其状如韭,而白华黑实,食之已疥。”“条草”有治疥疮的功效。又如《西山经》:“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其状如樗,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浴之已疥,又可已胕。”用“黄雚”来洗澡也可以治愈疥疮。可见,条草、黄雚都是治疗疥疮的药物,类似这样不同药物治疗同一种疾病在《山海经》中还有不少,这为后世本草著作将药效相同的药物归为一类打下了基础。《山海经》中也记载了同种药物有不同功效的情况。如《西山经》:“天帝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葵,其臭如蘼芜,名曰杜衡,可以走马,食之已瘿。”“杜衡”不仅可以让马跑得快,还可以治疗肿瘤。这也为后世本草著作有一物异治的归类打下了基础。

总之,《山海经》中药物的分类虽不成体系,散存于书中,但对后世本草著作的分类思想与分类方法均产生了一定影响。

《山海经》涉药内容的编纂体例

《山海经》记载了有药用功效物种的名称、种类、形态、作用、产地等信息。在记载这些信息时大致遵循了明确介绍药物的名称与形态、详细记载药物的产地与生境、点明药物药效的原则。归纳发现,《山海经》涉药内容的编纂体例大致有以下几种。

1.详细记载药物的产地与生境、形态、名称、药效

如《西山经》:“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有木焉,其状如棠,而员叶赤实,实大如木瓜,名曰櫰木,食之多力。”“櫰木”这种药物,“中曲之山”为其产地,“状如棠”为其植株的形状,“员叶”为其叶子的形状,“赤实,实大如木瓜”为其果实的颜色与形状,“食之多力”为其药用价值。再如《西山经》:“小华之山……其草有萆荔,状如乌韭,而生于石上,亦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萆荔”这种药物,“小华之山”为其产地,“生于石上,亦缘木而生”为其生境,“状如乌韭”则说其形状像乌韭,“食之已心痛”为其药用价值的记述。像这样的编纂方法,在《山海经》中涉及58种药物。

2.简单记载其产地、形态和功效,并不提及药名

如《中山经》:“高粱之山……有草焉,状如葵而赤华,荚实白柎,可以走马。”这里只是对可以使马跑得快的药进行了简单介绍,“高粱之山”为其产地,“状如葵而赤华,荚实白柎”为其形状描写,“可以走马”为其药效记载,但是没有记载具体药名。

3.记载药物产地、名称、功效,不记载形态

如《北山经》:“又东北七十里,曰咸山,其上有玉,其下多铜……其中多器酸,三岁一成,食之已疠。”“器酸”是本草名,“咸山”为其产地,“其上有玉,其下多铜”为其生长环境,“食之已疠”为其功效,但未提及其具体形态。

此外,《山海经》也对一些药物记载了其药味。如《西山经》:“鳐鱼……其味酸甘,食之已狂。”“鳐鱼”的味道酸中带甜。还有不少物种《山海经》只记载了它的产地与名称,对其形态和功效并未说明,但在《神农本草经》中被载为药物。如《中山经》“成侯之山,其上多櫄木,其草多芁”,《山海经》只记载了“芁”(即秦芁)的产地和名称。袁珂《山海经校译》:“芁,原作芃,郝懿行云:‘芃,说文训草盛,莽草名也。’疑芃当为芁字之讹;芁音交,即药草秦芁也,见本草。”[4]由此可知,“芁”在《山海经》中只记载了其名称和产地,但在《神农本草经》中被载为药物了,这样的例子亦为数不少。

综上,《山海经》主要从药名、产地、生境、形态、习性、功用等方面记述涉药内容。从记载形式看,大多采用“某山……其木多(其草多)……”的描写形式。如《中山经》“历儿之山,其上多橿,多枥木,是木也,方茎而员叶,黄华而毛,其实如楝,服之不忘”等等。总之,《山海经》中记载有丰富的本草学知识,药物数量丰富,种类繁多,记载详细,为人们搜采、鉴别药物提供了指导,对后世本草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山海经》涉药内容对《神农本草经》的影响

《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有不少能在《山海经》中找到原型。马伯英认为《神农本草经》中的杜衡之类,应是沿用于《山海经》;《山海经》中的“藷舆”即《神农本草经》的“薯蓣”,“荣草”即《神农本草经》的“闾茹”;《山海经》提到的许多植物、动物和矿物,在《神农本草经》中都被记载为药物,如木瓜、芍药、祀、桂、雄黄、白芷等,共计有45种[5]。丁永辉认为《山海经》的植物分类体系和后世《神农本草经》为代表的本草文献的草木果菜谷五类分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后世本草植物分类体系的初期阶段[6]。植物药如此,动物、矿物药亦然。可见,《山海经》记载的一些药物被《神农本草经》继承,也有一些非药用物种在后世本草文献中逐渐被发现并记载其药用价值。下面从编纂体例谈《山海经》与《神农本草经》的关系。

1.《神农本草经》药条编纂体例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是东汉以前人们药物知识积累的结晶,它创立了三品分类法。分析《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药物,发现它多遵循这样一种编排体例:先记述药物的正名、别名,再记其药味、药性、有无毒性,最后记载药物主治功效(副品应用)、生长环境、采摘炮制等信息。如《神农本草经》:“菖蒲,一名昌阳,味辛,温,无毒。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生池泽。”“菖蒲”为药物正名,“昌阳”为药物别名,“味辛,温,无毒”为药物药味、药性、毒性等情况的记载,“治风寒湿痹……延年”为药物主治功效的记载,“生池泽”交代了药物的生长环境。再如:“茺蔚子,一名益母,一名益明,一名大札,味辛,微温,无毒。主明目,益精,除水汽。久服轻身。茎,治瘾疹痒,可作浴汤。生海滨、池泽。”《神农本草经》不仅记载了茺蔚子的正名、别名,药味、药性和毒性,及其生长环境,也介绍了它的副品——茎的主治功效,以及药物的加工炮制。总之,《神农本草经》对药条的记载有一定规律,重视药物药名、药性、药味、有无毒性、功用、生境、采摘炮制等信息的记录。

2.《山海经》涉药内容与《神农本草经》的关系

从上文可见《山海经》对药物的记载也有一定规律,主要从药名、产地、生境、形态、习性、功用等方面记述涉药内容。大致表述是某地有某物,食之(或佩之,或浴之)治某病。如《南山经》对“灌灌”的记载:“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先记其产地、生境,再记其形状、名称、使用方法和主治功效等。

对比《山海经》和《神农本草经》的药物编撰,可以得到以下认识:第一,《山海经》和《神农本草经》对药物的名称、产地或生长环境、主治功效等信息都进行了描述;第二,《山海经》中没有虫、菜、人、米谷四类,虽然谷类在《山海经》中出现过,但并未指明入药;第三,《山海经》不是一本专门的本草著作,书中涉药内容的记载是分散的,其主治功效的记载比较随意且不详细,其分类多处于一种原始的自然状态,《神农本草经》作为一部药物学专著,对书中所讲的365种药物的分类非常明确,对药名、药性和药效的陈述有序而集中;第四,《山海经》的成书年代早于《神农本草经》,其对药物的编纂体例略显粗糙和浅显。

总之,对比《山海经》和《神农本草经》的药条编纂体例,《山海经》虽然将药物散在地记载在书中,但在不自觉中都遵循了一种模式或规律,这为《神农本草经》药条信息的编纂打下了基础。所以《山海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本草学著作的早期形态。

结语

《山海经》虽然是一部非医文献,但书中包含大量的药物学知识,药物记载种类繁多,分类方法虽然粗糙,但在某些层面影响着后世本草著作的编撰,尤其是书中涉及到动物、植物的分布情况、形态特征、药用价值等信息,使古代大量药物资料得以保存,对后世本草文献的撰写产生了一定影响,特别是在药条的编纂体例上能窥见后世本草著作如《神农本草经》对它的继承与发展。研究《山海经》的涉药内容,能为当今药物品种划分、本草考证、动植物分类和药物鉴定提供溯源性的资料。

参考文献

[1]袁思芳.试述《山海经》的医药学成就[J].中医药学报,1988,(6):36.

[2]夏奇艳.试论中医药的起源[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8:27- 31.

[3]李良松,郭洪涛.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105.

[4]袁珂.山海经校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0.

[5]马伯英.《山海经》中药物记载的再评价[J].中医药学报,1984(4):10.

[6]丁永辉.《山海经》与古代植物分类[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3,12(3):276.

(修回日期:2016- 03- 21)

*基金项目:天津市科学技术普及项目(编号:14KPXM01SY0013);天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编号:201510063031)

中图分类号:R2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4737(2016)03- 0005- 04

Discussion on Systematics Idea and Compilation Style: Content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ShanHaiJing

CHEN Hong-mei

(Language Culture College,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

Abstract:Shan Hai Jing, written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Qin Dynasty, is one encyclopedia with various contents and broad views. Former scholars have studied on this book with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e article is to discuss its systematics and compilation, especially for influence for later works by entries on Chinese materia medica. The characteristics are considered as the literature of material medica from contents and forms in this book, which plays an introduction role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material medica.

Keywords:Shan Hai Jing; content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systematics and compilation style

猜你喜欢
神农本草经体例山海经
A review of the ethnobotanical value,phytochemistry,and pharmacology of Physalis pubescens L.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山海经里说了什么
Network Pharmacology Investigation in the Mechanism of Radix Pseudostellariae-Rhizoma Anemarrhenae Therapy for Diabetes Mellitus
山海经夫诸
摘录《神农本草经读》(二)
摘录《神农本草经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