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数据图书馆资源信息化的管理变革

2016-02-04 12:23邢士民
山西档案 2016年6期
关键词:数据库图书馆资源

文 / 邢士民

云数据图书馆资源信息化的管理变革

文 / 邢士民

搭建图书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云数据”系统,不仅能方便人们对图书音像等资源的检索和获取,而且也可使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从传统图书馆管理的手工操作模式中解放出来。在现有图书馆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技术下,以“云数据”技术的特性为主导,对图书馆资源信息化管理进行整合,把“云数据”与图书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进行有效对接,从图书馆实体管理模型的搭建、门户网站与“云数据”嫁接等方法,挖掘图书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新途径。最后,还要重视用法律制度保障图书馆信息资源安全,建立起高效、安全的图书馆资源信息化的管理新模式。

云数据;图书馆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型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云数据”概念逐渐进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对图书馆资源的管理整合中,基于“云数据”技术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其发展趋势。在早期图书馆的资源管理中,其资源管理主要依赖于手工操作,不仅效率十分低下,而且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慢,不能满足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需求。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大多采用了现代计算机系统管理新模式:一方面,简化了图书馆资源的信息记录、保存、传播过程;另一方面,也为加速图书馆资源信息化管理进程,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信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信息和数据传输到“云端”,并在“云端”存档、共享,这逐渐成为了现代人使用和传播信息资源的重要方式。[1-3]如何借鉴“云数据”技术对现有图书馆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开发电子资源潜能,开辟共享网络图书、影像、音频等资源的途径,这些都成为了图书馆资源信息化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图书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现状

(一)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升级,给传统图书馆资源的管理模式,带来了理念和技术上的革新。图书馆资源信息化已渗透到图书馆管理的很多领域。比如:网络数字图书数据库的建立,图书馆资源信息调用记录的后台共享,文献资料网络传输编汇,各类数据的压缩、存取和转换等,都体现出了图书馆资源信息化管理。图书馆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运营,主要通过计算机主体系统操作技术的后台运算,实现对图书馆资源的存储、分类、调取等一系列操作。整个过程中,对传统图书馆进行了过程的信息化重塑,简化了用户搜取所需资料的路径。

(二)当下图书馆信息化进程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图书馆资源管理主要指的是藏书和文献的管理建设。自从计算机和互联网发明后,图书馆资源已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籍,而是伴随着媒体和网络的不断发展,迅速扩大其范围和内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音像技术等的发明和成熟,传统图书馆资源中又加入了音像资料、数码资料和缩微资料等等。此时,图书馆信息化已初见端倪。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网络与计算机技术迅速普及,图书馆资源管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书馆资源的新形式开始出现[4]。

(三)图书馆信息化面临的挑战

在近年来的研究和走访中,笔者发现虽然一些图书馆的资源信息化程度较高,但却没有得到较好的利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中一方面存在图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用户又无法查询到所需要的图书资源的双向矛盾。通过分析和调查,总结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图书馆资源的信息化名存实亡。许多中小型图书馆因自身的用户较少,而转型投入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其界面很少有人浏览。主要原因是这些图书馆,虽然建立起了硬件上的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但却忽视了对旧有图书馆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导致在日常图书馆资源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仍然使用传统人工管理思维方法,无法与快速、高效的图书馆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相融合;其次,图书馆之间的信息流通过于闭塞。图书馆资源的信息化发展,确实为用户带来了更为方便快捷的资源获取渠道,但在当下信息过饱、甚至超载的情况下,用户面对大量的抓取信息,以及各种类型的数字信息图书资源渠道,反而对图书馆资源信息的搜集和筛选更加困难。因为图书馆资源的相对独立性,造成了信息资源的缺失和重复。图书馆资源的单模块信息化,没有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大量的跨数据库、跨图书馆的信息查找中,会出现大量的冗余信息,为用户带来了巨大的搜索压力;再次,图书馆资源信息化途径单一。图书资源信息化的主要形式为扫描、拍照、文字录入等。然而,这些图书馆资源信息化的方法,跟不上现代信息更新的速度。尤其对一些时效性较高的信息来说,滞后时间较长的图书馆资源信息化模式,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用户使用信息资源的可能性;最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安全性缺乏保障。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从开发到现在,其建设的重点一直放在图书馆资源信息的组织,以及对各类图书馆资源加工整理、集成流通上[5-6]。而在当下图书馆资源“云数据”化的大趋势下,图书馆内部数据库通过门户网站与因特网相连,这会加大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不安全因素。图书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改革迫在眉睫,需要在原有信息化基础上,通过与新型“云数据”管理技术进行融合、嫁接,才能顺应图书馆资源信息化发展趋势,从而使图书馆资源的信息化惠及广大用户。

二、“云数据”资源信息化管理技术

(一)“云数据”对传统数据库的冲击

任何一个数据库的建设,都以给用户提供可用的信息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一点上,“云数据”库与传统数据库相比,有着压倒性的优势,优化到云环境的数据库具有可移植、按需扩展、按存储容量付费的特性。

(二)“云数据”与图书馆资源

在旧有图书馆资源信息化管理中,纸质文献是主要的知识载体。针对这一问题,各国各地的图书馆都开发出了一套适合当地发展状况的图书馆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现如今,随着大数据和“云数据”库发展的不断深入,旧有信息化管理系统,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图书馆资源的“云数据”信息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7]。基于“云数据”的图书馆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不仅能实现对现有图书馆中电子数据库和门户网站的更新优化,还能为图书馆实体的管理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三、“云数据”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模式架构

(一)图书馆实体管理模型的搭建

面临当下图书馆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式方法陈旧,管理技术水平及工作能力低下等现状,为了适应图书馆资源信息化飞速发展的需要,对于图书馆实体管理模式的革新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要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的管理水平,就要在队伍中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破除旧有的封闭观念和拖沓惯性,形成新时代条件下,管理人员队伍具有时效性和便捷性的服务型图书馆管理理念;第二,彻底革新传统图书馆管理方式,将新型的信息化管理方法,深入细化到各类图书资源的描述、分类、整理、储存及分析和传播中,并对全体人员进行细致透彻的培训,切实提高其图书馆资源信息化管理能力;第三,完善对图书馆资源管理模式的同时,也要对图书馆人员管理及组织结构进行重新梳理和调整。新型的“云数据”图书馆资源信息化管理,改变了传统的人员分配模式,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偏重对信息的分类、更新、汇总等,同时还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配合和支持。

(二)门户网站与“云数据”嫁接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用户获取图书资源信息的方式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起初完全依赖图书馆馆藏的纸质书籍,发展到对“影、音、文”三位一体的多媒体信息获取。现在用户对电子资源的使用量逐年攀升,需要用户改变对图书馆资源使用习惯,用户对各种信息的获取、存储和共享等方法,也要有所创新和改进。近期,以“云数据”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共享模式,如雨后春笋般被引进到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可以将所需要的数据传至“云端”数据库,并进行加密,在成功上传后,任何人只要凭加密信息就可以在任何一台数据终端上实现数据的查阅和下载。这不仅为现代人需要时常变换工作场所提供了方便,还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开辟了新的道路。比如:原有的在web1.0时代被设计出的传统图书馆门户网站,具有成熟的运营模式[8-9]。在此基础上,对图书馆门户网站进行更多选项的加入,进行更加规范的设计,从各个维度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揭示和解读,并利用“云数据”管理技术,通过软件滤过技术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识别和筛选,实现本门户网站上没有的其他图书馆的馆藏信息链接,或个人收藏的图书馆资源信息链接,从而达到图书馆资源的高效信息共享。

(三)新型信息渠道的开辟

传统图书馆资源信息化管理,依靠图书馆实体进行信息的采集和编汇。在此条件下,图书馆资源数据库的容量和更新频率,取决于对应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因此,造成了各个图书馆的数字数据库的丰富度、时效性参差不齐。用户在查阅资料时,无法得知特定某一数字图书馆的馆藏情况,导致查询的盲目性,造成时间和工作量的冗余。反过来又拖慢了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得文献资料等信息的实用性降低,进一步加剧了信息资源更新的滞后。新型信息收集整理渠道开辟的意义体现在,能够利用现代多媒体社交平台,以及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与固有的数字图书馆数据库相结合[10]。以“云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支撑,使图书馆管理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对整个网络上上传和发布的信息进行抓取、收集和分类。将原本由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的一部分资源,上传整理工作分担到网络中去,只要符合抓取条件的开放型信息,都能够以链接或图文等形式,录入图书馆的数据库。不仅减少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机械工作量,还能实现与用户的互动和分享,最重要的是能保障图书馆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时效性。

(四)以法律制度保障信息资源安全

“云数据”管理在实现信息高度共享的同时,也将图书馆资源信息化中较为薄弱的安全系统,暴露在整个世界网络的大环境中。此时,除了将图书馆资源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还要对信息进行加密,以保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11]。特别是对于一些国内重要信息以及敏感内容,不但要防止不法分子对这些信息的非法获取及买卖,还要及时发现对图书馆资源信息化数据库中潜在的破坏和篡改。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完善和改进图书馆资源信息化管理技术,使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保障我国图书馆资源信息安全。

四、结论与展望

图书馆资源既是国家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社会物质生产、经济发展、科学研究以及精神延续的重要知识资源载体。一个图书馆资源建设管理的水平高低,决定着该图书馆的社会使用效率、社会使用价值以及社会职能地位的高低。国家图书馆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反映着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强弱。积极推进“云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资源信息化改革进程,完善图书馆人员培养制度,将原有图书馆资源信息进行“云数据”管理和优化,拓宽图书馆资源的获取渠道。同时,坚定不移地保障我国图书信息资源安全,是当下图书馆资源信息化管理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1]周利,刘青华.国内外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发展状况研究[J].情报科学,2012,(4):434-437.

[2]闫海新.国产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图书馆学刊,2002,(3):41-42.

[3]魏晓萍,杨思洛,刘波涛.云计算在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应用探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6):26-30.

[4]冯永财.图书馆云计算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构想[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7):13-15.

[5]杜杏叶,李亚峰,李贺,等.我国图书馆联盟管理与运行机制现状调查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9):37-45.

[6]曾丽娟,刘晓丹,冯英华.图书馆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8):90-92.

[7]吴建中.新常态新指标新方向:2012中国图书馆年会主旨报告[J].图书馆杂志,2012,31(12):2-6.

[8]李遵容,朱胜坚.研究所图书馆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0):31-32.

[9]钟声.电子书阅读器在美国图书馆中的典型应用及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2,(4):98-100.

[10]许碧文.论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发展与创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12):19-20+34.

[11]薛尧予.大数据关键技术在数字文化资源统一揭示与服务平台中的应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12):96-99.

TP311.52;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6)06-0120-03

(责任编辑:魏登云)

邢士民(1965-),男,山东文登人,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硕士,馆员,研究方向:多媒体和共享空间。

猜你喜欢
数据库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