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化发展的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需求*

2016-02-04 09:02何中国
黄河之声 2016年14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多元化钢琴

何中国

(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广东 韶关 512009)

基于多元化发展的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需求*

何中国

(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广东 韶关 512009)

中国现代音乐因为融入以钢琴为代表的西方音乐,而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并得到广泛的普及与推广。中国音乐家立足于本土文化,根据中国听众的审美和喜好,将中国传统的审美意境融入到钢琴创作中,使中国音乐文化的审美特征更加显著。如今,中国钢琴音乐无论是作品题材、还是创作手法等,都向着多元化发展,以更好的满足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双重需求。

中国钢琴音乐;多元化发展;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开始不断的普及钢琴教学。大量的钢琴文献也出自中国音乐家之手。但蕴含丰富的中国元素的钢琴音乐作品并不多见,为了更好的满足中国钢琴音乐的多元化发展与需求,在未来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中,应亟待解决这个问题。

一、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应不断扩大题材来源

21世纪,中国风格的钢琴创作无论是内容还是题材,正向着多元化发展,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公开演出和出版的钢琴作品。而从创作题材的来源来分析,可将其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中国钢琴作品融合了中国意境结合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法;一类是钢琴创作作品带有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风格;一类是钢琴曲根据现有的音乐作品改编而成。

在国外很多大型的独奏器乐乐曲,如歌剧、舞剧等,有很多优秀的钢琴作品是经过作曲家改编而成的。中国音乐家也对很多非钢琴演奏形式的音乐作品进行了改编和创作,进而拓宽了钢琴曲目的演奏范畴,产生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演出效果。改编曲的创作亮点,是对新的作曲手法和技法充分运用,以原作品的艺术审美为基础,通过创作改编和加工整理新的作品的技法和手法,并对原曲所表达的基本意境进行保留。传统的民族乐器及民歌,是钢琴改编曲的主要素材来源。例如:瞿维创作的钢琴曲《花鼓》,既对安徽凤阳花鼓音乐的地方特色进行了保留,又在《凤阳花鼓》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加工。各地方音乐受不同地域差异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音乐风格,有一部分钢琴创作对中国地域风进行了展现。这种扩大化的题材来源,满足了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二、中国钢琴音乐应采用多元化的创作手法

随着西方钢琴音乐的深入影响,中国钢琴音乐有了越来越丰富的创作手法,不管是在曲式还是旋律上,都彰显了自身的魅力和韵味。在钢琴音乐创作中,民族调式的运用更加广泛。中国钢琴音乐的旋律也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它主要是采用民族调式,还有一些采用现代技法。

作为一种可演奏多声部的乐器,民族和声的运用也非常广泛。在创作中,需要对其构置和安排充分考虑。如黎英海改编的《夕阳箫鼓》,通过四、五度和声大量运用,产生了美妙的音响效果,因此成为有民族和声、调式色彩的典范。

同样,在钢琴音乐中,节奏犹如钢琴作品的灵魂,其运用也非常广泛。世界的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拥有属于自己的音乐,而它们突出的特点,正是从特殊的音乐节奏中展现的。例如,在黑人音乐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布鲁斯的爵士音乐。而爵士音乐的显著特征,正是通过鲜明的节奏进行展现。附点的节奏则是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突出特征,正是因为能很好的把握节奏,才使中国作曲家创作出的钢琴音乐作品更加具有节奏特点。

在钢琴音乐中,另外一个广泛运用的元素就是复调。相比于主调音乐,复调音乐是一个相关联的整体,是由多个旋律同时进行。各个声部即彼此纵横,又彼此构成一个和谐的和声关系。尽管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就是单旋律。但在中国音乐的元素中,也存在着诸多的复调因素,这种现象在少数民族地区音乐中比较普遍。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国作曲家将中国传统音乐复调有机的结合西洋的复调创作技法,而产生出越来越多的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如贺绿汀创作的钢琴小品《牧童短笛》。

三、中国钢琴音乐双重性审美需求

在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受到“雅俗关系、中西关系”的影响,而中国的音乐家们并没有对峙中西关系,而是充分吸收和借鉴外国音乐艺术的文化元素和先进技术,并有机的融合中国文化神韵,创作中一种新的音乐文化特征种类,蕴含着深厚的中国音乐文化意蕴和审美情趣。中国钢琴艺术家将一些民族乐器,如琵琶、古筝和二胡等,融入到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中。使之称为当代比较流行的乐器之一,而备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基于此,在审美特征上,中国钢琴作品表现出双重性。为了能更好的在国际上立足,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作为音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与西方人的审美观相符,同时又要被世界同仁所认可和接受。例如,在国际大赛中屡获大奖的优秀青年钢琴家郎朗、李云迪等,其作品已经受到国际音乐界的高度重视,这意味着中国钢琴音乐已经走向世界舞台。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跃,我国居民也显著提升了钢琴的拥有量,这一西洋乐器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广泛地普及,钢琴开始走人千家万户。人们对钢琴有了越来越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钢琴热开始一度盛行。为此,钢琴作品的审美不单单要与广大钢琴爱好者的审美相符,还要与钢琴的专业领域相适应,才能促进中国钢琴音乐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四、结语

自20世纪以来,钢琴音乐在中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异国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中国现代音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此,也日益提高了在中国人音乐生活中钢琴的地位。钢琴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广泛运用,成为人们所喜欢的乐器之一,并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之路。■

[1] 孙娟.选析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的“绘画作品”[J].音乐创作, 2016,08.

[2] 张国仲.分析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与现状[J].音乐时空,2016,08.

[3] 陈剑.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回顾及展望[J].黄河之声,2016,07.

[4] 王莹.中国钢琴音乐的文化解读——评《中国钢琴音乐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03.

[5] 杨楠.对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风格之演进探究[J].北方音乐,2014,17.

韶关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非音乐专业学生中高雅音乐渗透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S201502026)

何中国(1986-),女,湖北仙桃人,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多元化钢琴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