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本土 融会贯通 创出特色*
——一部民歌改编曲的创作指南

2016-02-04 09:02姚益锋
黄河之声 2016年14期
关键词:植根衬词晋中

姚益锋

(晋中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植根本土 融会贯通 创出特色*
——一部民歌改编曲的创作指南

姚益锋

(晋中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植根本土的歌曲创作与研究:常士继作品谈》一书既是对常士继代表作品的总结,又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民歌改编为艺术歌曲的创作指南。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书做了详实的分析,评析了著作的结构及其内容,介绍了植根本土的歌曲中不同的内容题材、不同的演唱方式和不同的曲式结构,分析了此书中的作品是如何汲取民歌旋律、依托特色衬词、掌握创作方法,从而融会贯通创出特色。

民歌改编曲;植根本土;创作指南

民间歌曲产生在人民的生活和劳动之中,经历着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和不断地通过集体的加工和提炼,是最能够表达人民情感体验的艺术表达形式。民间歌曲是艺术创作的源泉,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变革,为了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对来自民间、扎根民间的民间歌曲,我们也能通过换一种方式的发展,即以符合当代人审美特点、接受特点的民歌改编曲形式,让她继续茁壮成长。植根本土的歌曲创作是以本土民间歌曲为艺术元素,进行民歌风味的歌曲创作,将本土元素运用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之中。

一、植根本土的歌曲创作与研究展示

《植根本土的歌曲创作与研究:常士继作品谈》一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上篇作品赏析,下篇学术论文。作品赏析部分汇集了常士继从1979年到2011年三十多年间发表、获奖的24首优秀歌曲。在每首歌曲的后面都附有“作品评介”,作者一边要融入到探究本土元素在歌曲中是如何运用的,分析原曲调填入新词、片段的运用及其发展、以其为动机的展开、韵味的借鉴;又要跳出来为读者讲述本土音乐文化对歌曲创造的重要性,通过对作曲技术的分析、歌曲写作技术的分析,给读者带来启发、产生触动,更激励着初学者要热爱、积累并运用本土音乐文化。这一精细独到的分析,为这些元素是怎样被运用于艺术歌曲的创作之中,点明了方法,指出了方向。

学术论文的收录,把作者与作曲者以前研究发表过的8篇学术论文予以整理,通过论述如何积累民间音乐素材,分析民间音乐中各语言要素的运用,从而内化为属于自己的民歌元素并运用到艺术歌曲创作之中,为读者细致入微的呈现了一个收集、分析、创作的全过程。这样既体现了更为具体的某一部作品的详细的分析方法,发现该部作品的精妙之处,领会作品中某种手法的运用,又可以使读者明白,怎样就能找到合适的传统音乐作为发展素材,并从学理上找到运用民间音乐元素创作新曲的理论根据,从而“激发新时代青年学习本土音乐、热爱本土音乐、传承本土音乐的使命感”(后记)。

另外还有两个附录,附录一是歌曲创作手法简介,主要论述了七种歌曲体裁,四种演唱形式,音乐要素的分析,主题及旋律发展法,用西方作曲技术中的专业术语解读中国歌曲创作的结构特点,旋律与歌词的结合,歌曲附属结构的特点与使用,这一部分真正综合分析了歌曲创作中各个要素的运用。附录二是山西本土词作家李京利、李三处的歌词二十首,作为学习完歌曲创作方法后的一个测试,读者可以依据这些新词,结合本土音乐元素,创作出具有民族

风味的艺术歌曲。

二、植根本土的歌曲创作精选分析

植根本土,在于保留与继承民间歌曲的精华,创作即融入现代,在于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和手段创造新的歌曲。这样在本土与现代的交融中走出一条新路来,创造出既彰显民族性又富于时代性的艺术作品。

(一)采用了不同的内容题材

有歌唱祖国美好河山的《故乡那座鹳雀楼》、《什么山高,什么海深》、《神奇的国土》,歌唱伟大领导人的《想起给总理补衣裳》、《手抚香樟想彭总》,歌唱军旅生活的《当兵的怪不怪》;也有歌唱地方文化的《秧歌情》,校园生活的《校园情》,反映时代精神和人们美好生活的《甜甜的歌》、《鱼羊包子香喷喷》、《金灿灿的黄土塬》等等,体现了各种题材都可以采用民间歌曲作为素材进行创作。

(二)汇集了不同的演唱方式

有独唱《战士头顶一颗星》、对唱《青杨柳树根连根》、领唱+合唱《你就是顶梁柱》、童声领唱+合唱《山里娃》、少儿歌曲《美丽的校园》、组歌《贺龙将军在吕梁》等等,体现了运用民间歌曲创作新曲是可以有各种演唱方式的。

(三)包含了不同的曲式结构

有方整性结构的乐段,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秧歌情》2)、附加引子和尾声的对比主题的单二部曲式(《彩霞河》),单三部曲式(《吕梁儿女盼曙光》)、非再现性单三部曲式(《校园情》),主题变奏(《迎亲人》)等形式,体现了民间歌曲元素作为种子音调,可以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能够表达更为复杂的情感。

三、植根本土的歌曲创作指南

让过去的民歌,在作曲家的笔下复活,可以采用民间歌曲的旋律宝藏、衬词宝库和发展手法,攫取富有特色的素材为我所用,将民歌中经典的元素融入到作曲家的音乐语言系统之中,运用到新的音乐创作之中。

(一)汲取民歌旋律是首要选择

一是将原始民歌的一个乐段、乐句填词作为新作品的一部分,根据歌词的意境选择情调相近的民歌,仅根据歌词的韵律将旋律略微改动,这在创作中出现的最多。比如《一对对黑串》与《彩霞河》,《串门门》与《我为和谐唱首歌》,《偷南瓜》与《鱼羊包子香喷喷》,《秋香哭婆婆》与《想起给总理补衣裳》,石楼民歌与《手抚香樟想彭总》,《夫妻恩爱闹生产》与《迎亲人》,《绣荷包》与《贺老总教咱纺线线》,另一首《绣荷包》与《老哨兵》。二是将原始民歌的乐汇、乐思作为新作品的主题素材。比如《秧歌情》与《拣烂炭》,《上包头》与《战士头顶一颗星》,《走绛州》与《当兵的怪不怪》。三是将多首民歌的乐魂相融合,形成富有地方音乐特色的歌曲。比如《卖高底》、《游省城》音乐元素在《故乡那座鹳雀楼》中的运用,《卖元宵》、《女抹牌》、《摘花椒》音乐元素在《什么山高,什么海深》中的运用。

(二)依托衬词彰显地域特色

第一,以衬词乐句进行过渡。比如,《甜甜的歌》中的“哎!依呀呀吱儿哟呀哟喂”,《彩霞河》中的“哎哟哎咳呀咳”,《美丽的校园》中的“唻”。第二,以衬词为音乐走向高潮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秧歌情》(1)中的“依儿呀儿哟,呀儿依儿哟”,推出了全曲的最高潮;《金灿灿的黄土塬》中“依嘚儿哎咳哟哟嗬”使情绪渲染更加高涨;《山里娃》中衬词“哟嗬嘿”的补充,不但使饱满的情绪得以加强,而且造成了结构上的不平衡,给乐曲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第64页);《青杨柳树根连根》中自由延长的衬词“哟依哟”,使歌词的表达更为贴切;《晋绥行署建起来》中“哎咳咳呀咳呀嘚儿依呼咳”的运用,使音乐的情绪表达更为完善;《贺老总教咱纺线线》中衬词作为象声词,模仿纺线线时机器发出的“吱吜”声。第三,以衬词显示地域风格,比如《春雨洒太行》中利用晋剧“咳咳腔”的咳咳衬词,加入河南豫剧的特色衬词“哪依呀哈依呀哈”;《枣林沟》中第一部分使用了在太谷秧歌和晋剧中很多的“唻唻唻”,第二部分使用了山西左权民歌中特有的“啊呀嘚”。

(三)掌握创作方法是最终目的

首先,要对歌词进行分析。旋律的写作要以歌词的节奏和音调为依据,比如《美丽的校园》、《你就是顶梁柱》;音乐段落的划分以歌词的结构为依据,比如《彩霞河》、《枣林沟》、《校园情》;歌曲的动机是歌词情感的激发与蕴积于内心深处的音乐语汇碰撞出的火花。其次,要继承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掌握重复法、模进法、变奏法、合头合尾法,特色变化音的处理,展衍的发展手法(《春雨洒太行》),清角为宫的转调手法(《想起给总理补衣裳》),垛句形式的运用(《秧歌情》2),连环扣的发展手法(《当兵的怪不怪》)。再次,要结合现代音乐的创作手法。这些手法不仅融入在上篇每一首作品分析之中,下篇的论文部分作者从对作品的分析,到音乐要素的分析,再到唱腔的分析,对如何掌握创作方法提供了学习过程,在附录中也增添了歌曲创作手法简介,与前面部分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一部民歌改编曲的创作指南。

将本土民歌元素全面融会贯通,通过创作技巧赋予其新的灵魂,是以常士继为代表的一代前辈对民间歌曲深厚的情怀。古今相融,在历史与当下的对接之中,走出一条新路来。中西相融,传统元素在西方作曲技术的驾驭之下,走出一条新路来。在此书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之后,如果能再附加一个范唱的光碟欣赏,把原始民歌的现代演唱版本,与利用之创造的新歌曲的经典范唱,一前一后对比附在书后,更能从感性上给读者以刺激,深切领悟如何运用民间音乐创作新歌曲的方法与魅力。■

2014年度晋中文化生态研究中心项目《晋中民间音乐创作多样性研究》研究成果(JZXY2014306)

姚益锋(1986-),山西稷山人,晋中学院晋中文化生态研究中心、音乐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西方音乐史、晋中民间音乐。

猜你喜欢
植根衬词晋中
晋中国家农高区无花果采摘正当时
晋中市委统战部调研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
藏族古乐谱《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衬词研究
加快培育百亿企业 建好晋中国家农高区
植根本土,浅吟低唱*——达真创作解析
扬州民歌中衬词的语音特点及其来源
晋中:率先出台提升乡村治理能力“25条”
中国民歌衬词的音乐性
植根大地 永远长青:记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古松青
赣西民歌的衬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