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之间有“滋味”

2016-02-11 11:11徐立新
学习报·高中语文人文阅读 2016年21期
关键词:竹席茶厂制茶

徐立新

清明节放假,正在读大二的他,本计划好了跟几个同学一起去旅游,但父亲却打来电话,让他回老家,帮家里做茶。

他心里不乐意,从小到大,每年的这个时候,他都要跟着父亲一起做茶,早已产生厌倦感。可父亲的语气不容拒绝,他也只好答应。

他到家时,父亲正将一些刚采摘回来的 “茶青”,放在纯木制的 “青楼”里烘烤。“这是做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道工艺,也是它独特滋味的关键所在!”父亲边说边将茶青均匀地摊在竹席上,“茶青通过竹席上的小孔慢慢受热,便能促进酶的活化,除去茶叶中的苦涩味,提高自身的香味。”

烘烤需要燃烧大量的杉木,产生浓重的呛人的烟雾,他目无表情地看着在浓烟热火中穿行的父亲,偶尔上去搭把手,他觉得父亲的这一套早就过时了,既要朝灶洞里加柴添火,又要到竹席上反复翻动茶青,工作辛苦,效率又低。更要命的是,这还严重伤害身体,村里已经有好多个茶工因此被熏坏了眼睛,患上了肺癌、咳嗽等终生难治愈的疾病。而做了50多年茶的父亲,视力也已模糊不堪,需要戴上一副厚眼镜才能勉强看得清。

吃过午饭后,茶青被烘烤好了,父亲又马不停蹄地将它们放入几个木盘里, “揉搓吧,不要分心,用力把茶里的水分揉尽,让它紧结成条,这样才能做出独特滋味来!”父亲交代道。

“好吧,按你的要求揉搓就是。”他一边翻看着手机,一边懒洋洋地回应着,他觉得父亲口中所谓的独特滋味,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谁也不知道它在哪里。

揉搓茶叶是一项极其耗费体力的活,半个多小时后,他便感觉到腰酸背痛,难以忍受,再看着手机微信里,那些此时正在游山玩水的同学们所炫发的各种自拍图片,他终于爆发了。

“将无能兵累,我不干了!”他突然大声地表达出自己的不满。父亲听后,手哆嗦了一下,儿子是在说自己无能牵连他也跟着受累。

“你再说一遍试试!”父亲生气地回嚷道,“看来你小子长本事了,嫌弃你爸了!”

“现在还有几个像你这样手工做茶的人?镇上茶厂的制茶机,烘、选、卷,一气呵成,全自动化,一天能精做出1000多斤茶来。可我们俩累得半死,一天做出的茶,也不会超过100斤!”他气愤地将木盘狠狠地推了一下,“这也是你为何做了一辈子茶,辛苦了一辈子,可我们家还是没富起来的原因所在!”

这句话仿佛戳中了父亲心口上的痛,父亲叹了一口气,接着发出几声重重的、上气不接下气的咳嗽,这让他顿时产生了一丝悔意,觉得刚才不该那样说父亲,但他又不愿服输去收回那句话,父子俩就那么僵持着,沉默着,各自干着自己手上的活。

晚饭时分,在昏黄的灯光下,父亲率先打破了僵局,对他说:“做完今年的茶,我就不干了,你二叔建起了一个现代化的机器制茶厂,请我去当顾问,一个月有3000多块工资。我去看过了,机器制茶确实有很多优势,让人轻松了许多,不用事事都靠双手和感觉去估摸,做出来的茶叶也不错。”

他惊讶不已,但父亲没看他脸上的表情,而是继续说道:“但我還是想告诉你,无论机器多么先进,祖上传下来的这套手工制茶的工艺都不能忘,它是我们做茶人世代赖以生存的根基!”

假期很快结束,他要重新返回学校了。路上他看到了一个个像二叔家那样的现代化机器制茶厂,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只听见了制茶机器的轰鸣声,却没有闻到浓郁的茶香。直到此时,他才猛然悟出了父亲所说的“独特滋味”的玄机和含义。

原来,茶叶的“独特滋味”就蕴藏在一代代像父亲那般,不畏艰辛、不怕繁琐的茶工们的双手之间,正因为他们的这种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坚持和传承,才让泡浮在杯子里的茶叶,变得更加温暖,更加香气袭人,也更富有人情味,从而成为古今中外爱茶人眼中的“上等饮品”。

(摘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1期)

【读写联通】

卒章显志的手法在这篇文章中运用得很到位。整篇文章在前面的部分详细叙写了父子二人围绕做茶的矛盾与冲突,让我们看到了机器大生产对传统手工业的冲击,然后文章在尾段点明茶叶的“独特滋味”蕴藏在“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坚持和传承”中,从而有了画龙点睛之效。我们在学习这种写法时要注意:1.叙写故事要有波澜起伏,否则等不到尾段,读者就没有继续阅读的欲望。2.尾段的议论要精辟,一针见血,切忌拖拖拉拉。

猜你喜欢
竹席茶厂制茶
举办镇巴手工制茶比赛刍议
基于ADAMS的制茶三自由度振动筛设计
丰都包鸾竹席 满山冷竹满山翠,一床竹席一床珍
别无长物
谈谈茶树引种与适制茶
失眠
云南中茶大事记
熟茶简史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环保节能设计
福海茶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