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

2016-02-14 04:20江西
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个性化阅读教学

江西 黄 杰

农村小学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

江西 黄 杰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意在初步探究农村小学高年级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农村小学 高年级 个性化教学 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它尚未根本摆脱传统教学弊端的束缚,依然存在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静态化运作的不良倾向,课堂上共性多、个性少,钳制多、自主少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压抑乃至异化了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这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21世纪呼唤有创造性的人才,呼唤有知识、有思锥、有素质、有独立个性的,能与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的人才。教师应当顺应时代的召唤,培养出个性化的人才。小学阶段的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站。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个性化进行探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个性化阅读教学应当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与灵性,使得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具有了璀璨的艺术生命,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要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我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几点:改善教师讲解模式,把阅读权还给学生;启发引导,提高个性化能力;尊重个性化差异和多元解读。

一、改善教师讲解模式 把阅读权还给学生

因为升学考试的压力,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其实阅读活动本质上就是学生主体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教师的阅读指导要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创造、在体验中提高语文素养,以主体体验活动建构文本的意义,促进学生对自我的全新建构。

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自主取舍学习对象,教师在教同一篇课文时,可以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在新课改后的课堂上,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课堂用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是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个性化阅读中讲求兴趣。正确运用兴趣规律,能促使学生不断增长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阅读的快乐,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从而形成独到的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高年级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中低年级要好很多。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叶文玲的《我的“长生果”》一文中,可以建议同学读自己喜欢的片段,然后再就自己喜欢的片段交流自己独特的感受体会。有同学喜欢她幼年时看香烟人小画片的片段,因为觉得她小时候的“书”得来不易;有同学喜欢她长大后看文艺书籍和世界名著的片段,因为爱上了叶文玲的神态描写;有同学喜欢关于她创作的片段,因为她就像是一个大姐姐,教给了他们一些写作的知识。

二、启发引导 提高个性化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是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的首要保证。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所承担的角色应当是启发引导者。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不断生成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学情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组织引导的作用,及时调整教学的进程和方式。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有很多孩子很羞涩,对角色的体验不深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布置搜集资料的任务,就近开发可观察的资源,开展角色体验、小组交流、个性化朗读等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的个性化体会。在教学中,注意自己的评价语言,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体会,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尊重个性化差异和多元解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对于同样的文本,学生的反应往往表现出个性的差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把学生的阅读差异视为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

(一)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基本理念,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归,将课本与生活结合起来。农村孩子,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体验特别丰富,在涉及亲情、生活的教学中,孩子们的感受相差很大。

(二)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讨论,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了交流,通过多提问、多讨论,思想会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个人的体验。对于学生的个性体验,教师首先应该爱护,继而应该是培养和尊重学生的阅读,而不能用教学参考去套套框框,恰当的处理和对待学生这些个人体验将会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阅读行为。

(三)调动学生大量阅读和搜集处理信息的积极性。进行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培养不能光读少量的精品文章,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接受尽可能多的信息。就我教的基本情况来看,学校有大型的图书室和梦想教室,这都可以作为孩子们阅读的资源。农村学生家庭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在搜集信息方面,主要布置给非留守儿童,再到班级反馈,这样可以调动部分同学的积极性。摘录读书笔记就是课内阅读能力的强化和延伸,久而久之将会形成自能阅读的行为。

(四)给予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让学生阅读实践。高年级的学生都形成了一定阅读品味,每个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口味都有所不同,阅读水平也有差异。教师可组建阅读小组,开展阅读评比活动,进行阅读实践。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2]童庆炳.文艺理论教程[M].精编版.2002年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天台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个性化阅读教学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