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词语 深入诗词妙境
——中学古诗词教学中创造性鉴赏方法例谈

2016-02-14 04:20甘肃姚永强
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怀古诗意创造性

甘肃 姚永强

抓住关键词语 深入诗词妙境
——中学古诗词教学中创造性鉴赏方法例谈

甘肃 姚永强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创造性鉴赏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学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尝试从不同层面开展创造性鉴赏,以诗题或诗中的关键词为抓手,破解诗题预判内容,贯通诗意加深理解,深入挖掘体会情感,探究手法体悟诗艺,从而帮助学生走进古代诗词高妙的艺术境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鉴赏水平。

关键词语 创造性 鉴赏

古代诗词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很重要很有特色的部分,教学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古人用精练的词句写景状物,记事抒情的方法,感受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受到思想和艺术的深刻熏陶。但是,中学生理解能力不够强,知识积累不充分,生活体验有限,鉴赏水平不高,而古诗又是内容深刻、形式凝练的特殊文学样式,这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会让许多教师感到古诗词教学不能得心应手:或陷于教师“干讲”“包办”的困境,或流于学生死记硬背的形式。笔者认为,抓住关键词语来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抓关键词 破解诗题

有些古诗词的题目,或含蓄地体现作者对诗中内容的态度,或大略地表明诗中要记写的事情,或隐约地点出诗歌创作的基本动因。如果引导学生先根据题去推测诗中的人与事、所及的环境、作者的心境等,就可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一定程度地避免教学的单调。如《次北固山下》,学生借助词典可知,“次”即出外远行时停留的处所,亦可指留宿。在此基础上可做如下引导:由此可知,此诗系远行途中所作;诗中可能写到投宿时的所见所感;试想,当独自远行日暮投宿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可就题中“怀古”来猜想:在什么情况下怀古,因何怀古,追怀哪些古人古事,怀古而又会有怎样的感触,等等(当然对没有题目的有些古词另当别论)。若指导学生把这样一些关于题目关键词的推测预想与诗中的情景及诗人的笔触等相对照,则有助于更好地领略诗人的心怀,体悟诗作的匠心。

二、抓关键词 透析诗意

解读诗意可以借助于字句的翻译,但更高效的方法当是由关键词来切入。如杜甫《春望》,可抓住“感时”一词以期贯通和深挖诗意:首联为“感时”而翘首所见的春城败象,当然更是心底的痛惜和悲叹——因有感于时,故知山河虽在而国已破亡,春日城中丛生的草木似盛实衰,给沦亡之人倍添伤感;同样因有感于时,故觉花亦垂泪,鸟犹惊心(颔联);颈联由翘首望远转而低头沉思,烽火连月中对家书的渴盼更让“感时”的痛切深入肺腑;而尾联搔断白发不胜簪的细节,又何尝不让人感到诗人正深受“感时”的熬煎呢?“感时”一词,上关下联,是全诗的脊骨,是内容的支点,是视野变化与意蕴加深的枢纽,全诗意象皆因“感时”而有了巨大的活力与张力。类似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登临意”、《登高》中的“悲秋”等词,都是极有助于更好地贯通诗意和深入地领悟诗意的。

三、抓关键词 深味诗情

言志传情是诗歌最基本的目的,准确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古诗词的情感内蕴即成为古代诗歌学习的重要任务。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关键词来洞察诗情,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可以抓住下阙中“多情应笑我”的“笑”这一关键词来深入体味诗人情感。可以提醒学生思考:“笑我”是谁笑?我笑还是他人笑?我笑我多情(多愁善感)是什么意思?他人笑我多情又是为什么?联系前后句可以进一步理解,在故国神游即追怀赤壁往日人事时,若是我笑我因太多愁善感而华发早生,那极有可能是无奈的苦笑或者是淡然一笑;也可能是说他人会笑我因太多愁善感而华发早生,那岂不是包含了“我不该如此沉湎于对不能有如周郎那样的功业的不平之中”的意思?在如此挖掘“笑”这一关键词后,我们可以逐步感受到作者“还酹江月”表达凭吊之意,虽并不激昂,但也绝不低沉,更多的是一种达观和淡定,由此也可以领会作者“人生如梦”的感慨真的并不是消沉颓废之语。

四、抓关键词 体悟诗艺

古诗词教学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诗歌做最基本的艺术鉴赏,而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语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探究和领悟诗歌高超的艺术手法,从而受到诗歌艺术的启迪。如《泊秦淮》,可抓住“商女”“犹唱”二词指导学生深入领会诗作含蓄深沉的艺术特色:夜泊秦淮时,在如烟的月色中听到商女所唱的《玉树后庭花》。商女是受命于人的,故“不知亡国恨”是一种曲笔,是对醉生梦死、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冷峻的批评,而“犹唱”更巧妙地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连成一线,意味深长。两个关键词在婉曲之中熔铸了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而不露痕迹,体现出诗人艺术手法的精妙。

再如《夜雨寄北》,若能抓住两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来点拨引导,则学生对该诗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及艺术构思的独创性会有更好的领会:前一“巴山夜雨”系对内人所问归期的回答,夜雨连绵,旅舍独居,无可奈何之情、羁旅思归之苦于此显现。但仅此还不够,还不足以安慰期盼早归的内人,故后两句设想未来的团聚,第二次出现的“巴山夜雨”即是相聚后“剪烛夜话”的话题,这是时间的推移,更是对今夜愁苦的反衬。两次重复出现的“巴山夜雨”跨越时空,将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与彼时彼地彼情彼景相互交织,显示出极为高妙的构思。

可见,抓住关键词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感受到古诗的艺术之美,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鉴赏水平。

当然,以上所述的方法还需灵活运用,并与充分的朗读相结合,若死搬硬套或以讲代读,则可能落得事倍功半,劳而无获。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怀古诗意创造性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诗意地栖居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中山城怀古
冬日浪漫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上都怀古
被耽搁的诗意
翠云廊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