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的一点想法

2016-02-15 14:28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任树文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反思性题目解题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 任树文



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的一点想法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任树文

高中教师的辛苦众所周知,工作时间长,每天从早上5点多到晚上10点多.早读、晚看班,加上周末的辅导.付出的很多,很辛苦.相应地,老师教得苦,学生跟在后面学得也苦,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却提升得不明显,甚至逢考必降.这中间究竟会有怎样的缘由.查阅了大量的教学文献,咨询了众多一线的老教师的教学经历,加上个人的切身体会,我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不到之处,希望大家不吝指正.

一、目前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一)初中、高中教材衔接

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有很多年了,将学生从过去单纯的考试机器转型为全面发展的个体.素质教育不再是只关注学生成绩,关心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甚至鼓励学生的特长爱好的发展.为此对初中、小学的教材,变革的力度比较大.由于高考的存在,各地高中教材基本没有大的变化.例如二次函数的教学,在以往的初中有所涉猎,初中新课本中则不存在,除了少数有经验的教师适当地作了些补充,大部分则不再讲解,那么到了高中,老师再将这些知识当成应知应会的部分来处理,造成了学生理解速度上的差异.

(二)对学生的了解不够,错估了学生的能力

初中施行的素质教育,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相比原来的初中的教学模式,有了较大的变动,而高中的教学模式改动较少.高中时间紧,课业任务重,需要学习的内容多,势必对学生的学习持久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初中数学成绩还不错的学生,到了高中却很容易造成差距.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跟不上、不适应.初中内容删减以后,强调活动,而且初中几乎是一周讲一到两个知识点,还有不断的巩固,高中阶段几乎是每天一节新课,留给学生巩固的时间很少.这对学生的自觉性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当天事,当天毕.如果还抱着老师第二天会继续讲解的心态,那么就开始亏欠,一环套一环;如果不及时整改,那么差距会越来越大.

(三)教师在备课中关注“备解题”多于关注“备学生”

新课改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关注学生,高中数学题量大,很多题目挖掘得比较难.在教学备课中,我们很多时候考虑的是自己有没有会做,有没有做完,还能考虑题目的几种方法.那么课堂教学时,问题可能就会凸显出来.老师讲得认真、头头是道,感觉顺理成章,学生却可能仍是云里雾里,感觉头昏脑涨,上课时好像是懂了,结果做题时一头雾水,无从落笔.

(四)教师在教学语言上也有提升空间

当学生的回答问题、作业、考试等达不到预期时,教师有时候会显得比较急躁,催促学生,或者出现语言上的不当.例如考试过后,学生成绩不理想,会出现一些不太和谐、容易挫伤学生积极性的一些用词.不论学生的平时的表现,我们相信,学生成绩下滑,或者差距较大时,其内心肯定也是有压力的.如果我们不注重用词,那么长此以往会严重打击学生的信心,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既然出现了问题,那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二、应对措施

(一)关注教学变革,熟悉教材的改变

不单是要关注我们上课的教材,还要看初中的教本,重点是了解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只有知道了不同,我们在备课时,才能有针对性的准备,不会出现脱节讲课的现象,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上的盲区.

(二)走进学生,了解学生

尤其对于新上高中的学生,初中和高中学习有着显著差异,从新学期第一节课开始就要给学生讲清楚,在后续教学中还要不断强化这样的问题.同时要关注学生身上的变化,帮助学生提早适应高中的

学习方式.同时要及时检查,督促学生当天的作业和任务,有没有及时完成.对于学生产生的畏学、厌学情绪,发现苗头,及时通过谈心等交流方式予以调整.

(三)将“备解题”调整为“备学生”

我们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将完美的解题过程呈现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解题.题目解法再完美,解法再多,但如果学生不能接受,那么都是无用功.我们只有教给学生学习的办法,才能帮助学生.我们在解题教学中,更多地应该呈现的是思路,我认为比较好的一种方式是让学生体会思路的生成过程,然后通过一题多解、变式、练习等方式,给学生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

(四)追求数学语言上的艺术

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一句话可以让学生心悦诚服,一句话也可能让学生暴跳如雷;一句话能学生让学生重拾信心,一句话也能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可见语言在教学中应用得当的话,是可以激励学生的.在教学中什么样的语言合适呢?一是启发式用语,如“你看看这道题目,想想我们可以怎么解决?”,“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二是鼓励性用语,如“你说得很好,能告诉我是怎么想到的吗?”;三是反思性用语,如“你觉得这节课,你有了什么收获?”.我们给学生一个利于发挥的空间,相信学生会有更好的成长体验.

我们在教学中还会有许多问题,但是我坚信通过不断的思考、总结、反思,解决一个个已知的问题,我们教学水平,教学能力都因此会不断的成长.我们的教学风格会逐渐的成熟.相信我们的教育也会更加的成功.我们培养的学生也会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1.郭维平.关于反思性数学教学的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5(2).

2.王仲英.反思性数学教学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0).

3.柏林波.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1).

·江苏省无锡市何志奇名师工作室·

猜你喜欢
反思性题目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学会思考,尊重每一道题目
用“同样多”解题
摭谈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性学习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解题勿忘我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