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园足球活动为载体敞开素质教育虚掩的大门

2016-02-15 19:15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进校园足球素质教育

王 源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四川成都610041)

以校园足球活动为载体敞开素质教育虚掩的大门

王 源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四川成都610041)

一、现状分析

(一)关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实际需要,不仅主张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而且主张个性的全面发展,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要求让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即让受教育者在生理方面、心理方面、智力方面、品德方面、审美能力方面、社交能力方面等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

随着新课程理念深入及新课标不断更新优化,广大中小学也在调整学校发展方向和学生培养模式。“素质教育”不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应试教育”不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而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分支,是学生学法指导的一个方法论体现,是学生“考得好”结果的一个过程性表现,是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性教育表现。基于此,校长观念的改变,带动了广大教师意识和教育行为的改变。“全面发展”、“综合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创新思维”等词语成为教育热词。广大中小学开始重新认识体育学科的学科价值,肯定了体育学科在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意义。此外,学校也通过开发百花齐放的校本德育教材,实施校本德育课程,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学生素质教育中。有的学校也整合劳动教育资源,以课题带教育发展,实施劳动技能教育。另外,通过建立多项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扩大学习视野提供了良好的保障。通过多管齐下的教育改革行为,学生的学科素养、文明素养、个人修养等都得到很好改观。

(三)成都市“足球进校园”活动现状

在成都市教育局“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号召下,全市教育相关部门积极响应。大量学校开始添置足球设施设备,在常规体育课程中增加足球教学单元,学生活动中增设足球社团,组建学校代表队,打造足球校园文化等;各级教科院也开始进行体育教师足球项目教学、训练的技能普及和提升培训,引导广大教师进行足球类课题研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体育主管部门则联合开展足球竞赛,为特长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扩大学校教育影响。此外,“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影响力不仅在学校内部发生,此项活动的推进也得到教育科研部门、高校、足协以及体育俱乐部等的关注和协助。他们深入学校,深入中小学生中,助力学校足球教育推进。

(四)社会舆论和家长观点与“素质教育”、“选校”

社会舆论和广大家长在孩子培养的观点中,几乎一致的是,“健康与否”排第一,“能力强弱”排第二,“学习成绩好坏”排第三。这样的排序,本质上与学校素质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然而,由于校际间发展的不均衡、师资发展步调的不均衡、硬件设施水平不均衡导致在实际面临升学压力时,家长和学生不得不面临选校。当“选校”结果成为家长焦点和教师能力评价的重要杠杆时,校长的学校发展价值取向不得不调整重心。教师的引导和要求、学生学习内容和时间均会出现连锁反应。特别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重点率的排名公布,一方面很好地激励学校发展;另一方面也刺激了社会舆论和家长的神经,让“选校”甚嚣尘上。学生和家长也为此不得不到社会机构补习,占据大量课外实践活动的时间。学生的健康状况和能力水平不令人满意的状况又反之得到社会舆论的质疑。这种质疑最终又回到学校教育,形成恶性循环。其最终结果就是,尽管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尽心尽力,兢兢业业,仍然得不到社会的赞许和认可。

(五)社会、家长、学生、学校关注点的求同存异

一年一度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是校长最关心的。尤其在初中和高中学段,直接触动校长和家长神经的、最敏感的词就是“升学率”。它几乎成了“好学校”的准民间评价标准。以中考和高考为例,目前,学校最关注的是教育行政部门最具权威的数据:初中学段有:全科合格率、一次性合格率、重点率、最高分。而家长只关注学校的“重点率”。高中学段有:重本率、本科率、最高分等。而家长关注点开始发生分化。资优学生及家长关注的是学校的重本率;资中及以下的学生及家长关注的是学校的本科率。这就是社会及家长对学校关注点的差异。所以最关键的数据是“重点率”、“重本率”、“本科率”。学校只是一个存在于社会、依赖家长的单位,尽管官方可以公布许多数据、量化的结果,但是对学校的好坏评价更多来自于民间的评价,即“口碑”。这样的口碑决定着学校的选校率和学生入口质量。因此,从这样的结果倒推,学校不得不高度重视民间的“口碑”。公立学校要满足政府办学需求和家长和社会的需求。私立学校表现更彻底,即主要精力投入到三率的提升。

二、问题分析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现在在一些城市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本身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部主导的校园足球工作,其目的是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竞技体育培养和竞赛模式,让竞技体育回归国民教育体系,探索既能健康地发展足球,又能使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更好地接受国民教育并得到全面发展的尝试。”可见,此项活动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探索并建立学校体育长效机制。

足球运动在中小学校,是艺术体育的一个部分,从足球活动可以看艺术体育活动在学校评价中的状况。

(一)足球进校园活动下的“学生成人成才”观点错位

足球进校园活动,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特长,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效实施全面发展。足球进校园活动是很好的载体。从家长的角度来看,能够意识到运动对学生发展的好处。但是,在与基础学科学习的时间分配上,多数家长愿意将时间和课外补习留给其他基础学科而非体育非足球。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更希望有更多的时间留在足球场,让汗水尽情淋漓。他们渴望在足球场时间的增加,然而却迫于家长和老师的压力退却。因为中考和高考不考这项目。从学校和班主任的角度来看。一是希望学生有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另一希望则是学习成绩能够达到理想的分数。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在三率的压力下,学校和老师也做了和家长同样的选择——尽管学校坚持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成人成才,因为中考和高考不考,这样的成才观从结果上看便不再重要。

(二)足球进校园活动下的“好学校”评比

以中学为例的期末考试,学校以语文、数学、英语等笔试科目总分进行排名,教育部门也会根据主要学科成绩进行校际排名。艺术类学科没有进行过排名,或没有纳入考试科目的排名。当我们鼓吹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时,教育管理部门的考核却是狭小而局限的。因此,进行素质教育与核心考核不对等造成学校在发展中趋利避害,急功近利。而最重要的是,这样非素质教育结果考核却是家长最关注的。家长的关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选择和学校的发展方向,其实就是家长心中“好学校”的标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没有艺术考试,所以学生的艺术学习很多在小学很风风火火,中学就被终止了,道理很简单。体育比艺术状况好些是因为家长逐渐认识到了身体很重要,其次因为体育进入了中考50分的成绩比重。对于高考评价来讲,艺术和体育特长学生即使能通过考核方式顺利进入大专院校,但是由于教育管理部门的考核中,分成了两种数据。一种是不含艺体生的上线率,另一种是含艺体生的上线率。第一种评价方式完全偏离了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导向,这样的方式其实给学校画出了分水岭,其结果是城区内优质高中学校直接比拼不含艺体生上线率。因此,招生工作和学生培养的工作不会把重心落在艺体学科中。足球进校园活动要想在学校广泛推动,不调整对学校的评价方式,是落不到实处的。足球进校园活动只是艺体活动在校园中和在家长心中、学生发展趋向中的一个典型案例。高考是风向标,高考评价更是带动初小的旗帜。要想真正将口号变成行动,必须让教育管理部门深切认识到,评价方式的方向要与主张教育的方向保持一致,不做两张皮,这样才能算是真正在做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三)大中小学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阶段对比及分析

教育部在2014年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称,“从总体上来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持续20多年下滑的情况下,近年来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大部分指标止跌回升,个别指标甚至出现了连续上升的势头。但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趋势依然没有得到遏制,甚至在很多指标上不如中学生。”

中小学阶段体质健康水平比较高,是因为中考体考,分值较高,这样的评价改革牵动了初中及以下学段的教学选择、学校管理。高考不考体育,大学体质健康成绩不重要,所以高中生和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趋势是必然的。

三、策略建议

(一)创建家门口的好学校

教育主管部门实施教育公平,创建合理的评价机制;各校充分发展学校特色,不做千篇一律的教育,不做急功近利的教育,为社会创建家门口的好学校,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二)创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评价体制机制

探索合理的评价机制,将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纳入小学段考核,将艺术、体育纳入中考考核,将高考质量评价进行调整,取消高考分数单以笔试学科上线率为评价结果的现状,而是以各类上线总人数为评价标准,引导社会和家长对全面发展、能力提升和素质教育有正确的认识。

(三)以足球进校园为契机,创建大众认可的学校综合评价制度

足球进校园活动是国家主张开展的重要校园活动,对于探索艺体等非笔试学科纳入学生综合评价考核有重要的作用。抓住契机,推动评价改革,创建评价模板,为未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考核提供思路,推动学校发展,创建大众认可的“好学校”。

(四)借力“2+1”平台,将教学与考核相结合

国家推进体育艺术“2+1”活动,是很好的举措。目前应借力国家政策,借力校园足球活动,深入抓好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做表面功夫,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推进教育教学与考核的深度结合,保持方向一致。

中国迎来了体育的新时代,中国教育也正发生着很大变革。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学校教育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教育小则影响家庭,大则影响国家。教育各级管理部门和各类学校理应在发展的道路上方向一致,冷静思考,高瞻远瞩,为广大教师提供发展空间和发展平台,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优质教育,为广大家长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为社会和国家上交满意的答卷。

猜你喜欢
进校园足球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认识足球(一)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