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EST分析法的高校维稳工作研究

2016-02-18 21:52符新伟耿云辉
关键词:师生工作

符新伟,耿云辉



基于PEST分析法的高校维稳工作研究

符新伟,耿云辉

(西北工业大学学校办公室,陕西西安 710071)

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摇篮,其育人环境的稳定不仅关系到当下和将来高校的建设发展方向,更对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深远影响。影响高校育人环境稳定的因素错综复杂,借鉴PEST分析方法对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剖析,将为管控高校稳定环境、促进校园和谐发展起到良好的支持作用。

高校;稳定;PEST分析法

一、研究高校维稳工作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敌对势力局限于狭隘的意识形态偏见和过时的冷战思维,着意炮制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企图以此来“以压促变”使中国西化,并通过离间中国和邻国的关系,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牵制中国的发展,以维护其霸权地位[1]。与此同时,国内一些不法分子,假借“民主”、“人权”、“民族”、“信仰”等热点敏感话题为幌子,宣传鼓吹错误言论、煽动误导舆论热点,伺机渗透反动思想、制造大规模群体事端,破坏中国社会环境稳定。面对这些情况,国家不断加大管控与打击力度,敌对势力与不法分子也不断变换手段、调整目标。近年来,高校逐渐成为渗透的重要目标。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而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2]。敌对势力与不法分子向学校进行渗透的目的,不仅在于扩大影响,更在于争夺青少年、争夺下一代、争夺未来,切实维护高校环境稳定也成为我国高校乃至全社会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抵御和防范敌对势力与不法分子向高校渗透工作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维护学校和社会环境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高校维稳工作事关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百年大计,事关国家未来和民族命运。近年来,随着敌对势力的渗透手段趋于多元化、隐蔽化发展,高校维稳工作形势愈发严峻,高校必须要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大局稳定的战略角度出发,做好抵制和防范敌对势力与不法分子向学校渗透的工作,切实维护高校环境稳定。

二、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分析

高校作为庞大社会的缩影,其环境稳定的影响因素交错繁杂,高校维稳管理工作需要在坚持政治原则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经济形势、社会环境、科技发展等因素的共同作用。PEST分析法是一种从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ic)、社会(Society)和技术(Technology)四个因素入手,对组织宏观环境进行归纳分析的方法,多应用于对企业集团所面临状况的战略分析。应用PEST分析法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入手,从宏观视角分析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并对各因素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从而得出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

(一)政治因素的影响

高校师生作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一股新兴势力,其群体规模不断扩大,逐渐自成一股强大力量,并开始在社会、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高校师生的思想状态、行为举止将对高校环境的稳定产生直接的影响。现在高校学生群体普遍存在思想不成熟,对自身行为的理性管控约束力不足等情况;高校教师总抱有非黑即白的理想化思维,处理问题直接不迂回,甚至略有极端思想。高校师生各自的缺点导致这个群体对敏感的政治话题缺乏准确的判断能力,容易被不法分子煽动和利用,甚至衍生出高校师生破坏高校和社会公共秩序事件,制造损害公民合法权益的恶性事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通过法治路径维护社会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现阶段我国各高校正紧密结合国家指示,以依法治校、依法治学为准则,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维护高校环境稳定。高校环境的和谐稳定是高校发展进步的前提保障,在实际工作中高校保卫人员身份不明朗,虽承担着校内的安保工作,却没有相应的执法权,这一矛盾致使高校维稳工作的管理范围与方法都受到了限制,管理人员在面对破坏高校环境稳定的现象时多处于“不敢管、不会管”的尴尬处境,工作开展起来无的放矢、畏首畏尾,面对涉稳事件左右掣肘[3]。同时,高校为寻求发展空间、提升学校整体实力,侧重激励师生培养创新思维,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存在新旧管理方式更迭、机制体制建设不完全,制度建设滞后或不完善等现象,其中淘汰机制、奖惩机制等政策打破了高校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触及到教职工利益,使得部分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与学校处于对立、对抗状态,这些现象的发生都严重阻碍了学校的稳定和谐发展。政治因素作为高校维稳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其影响与作用的范围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为确保学校政治大局稳定、教学科研工作有序开展,高校必须坚持“内紧外松”的工作原则,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严阵以待,在面对涉稳问题和开展维稳工作时要潜移默化、注重引导,避免因措施不当造成不良社会舆论以及社会恐慌,甚至升级为政治问题。

(二)经济因素的影响

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输送高质量科技人才的巨大责任,但是自2014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弱于预期,国内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市场出清困难、就业压力凸显、下行压力加大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我国高校学生群体的求职难度日益加大,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不仅加大了高校在校学生的精神压力,使其更容易滋生出浮躁、消极的负面情绪;甚至还衍生出已就业但仍不离开学校或者面临毕业但是放弃就业继续考研的“蚁族”、“校漂族”等“类学生”群体,他们长期聚集在高校周边,一方面渴望继续占用和享受学校资源,另一方面却不受学校的管理约束,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都为高校维稳等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压力[4]。

与经济发展趋势走低相反,近年来,国家对高校的投资力度大幅增加,高校的主要经费来源已经逐渐由依赖国家计划财政支持转向自主申请科研项目经费,科研经费申请数额的多少甚至一度成为评价教师科研水平高低的标准。但是我国高校在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申报、审批和使用过程中又缺乏严格的审核管控机制和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这也成为了社会较为关注的话题,一度被提上全国两会的议程。一些非政府组织通过设立奖学金、奖教金、科研项目基金等方式对高校进行资助,其资金来源不清,组织结构查证复杂,甚至暗含变相向高校内部渗透的非法组织存在。部分教师在使用科研经费时出现资金使用去向不明等的钻管理制度空子的现象出现,在高校乃至全社会形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高校中的贫富差距主要体现在优势学科教职工与劣势学科教职工、教学科研岗位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事业编制职工与聘用制职工之间,贫富差距的存在使得高校在处理教职工薪资待遇问题时,不仅需要考虑“同工同酬”的社会普遍矛盾,还要均衡校内各类职工的生活福利保障问题。经济因素对高校稳定环境的影响作用较为间接且容易被忽视,但其影响效果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涉及到广大高校师生的利益,因此,经济因素在高校维稳工作中是不容忽视的。高校在处理由经济因素而引发的相关问题时,容易忽视问题的根源而舍本逐末,或者保持原有的方式强行推进工作,即便是进行教育疏导,但仍达不到彻底解决问题的效果。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传统封闭式的精英教育模式向现代开放式的大众教育模式快速转变,我国高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张,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年龄跨度也在不断拉大,而来自不同生源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生活习惯又存在较大差异,学生离家在外求学期间易受到地缘、血缘关系影响,高校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防范意识薄弱、鉴别能力有限,容易受到不法分子渗透的不良思想的侵蚀[5]。

近年来,我国高校与社会接壤融合的也愈加紧密,借助高校完备的大型文体活动场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高校逐渐成为了承办各类社会考试与文体活动的主力军,校园招聘会、各类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活动不断要求高校面向社会打开大门。高校为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能,需要面向社会打开大门,师生们也迫切希望能够通过高校这一平台体验多元的课余生活,甚至与国际接轨,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国外娱乐文化。

高校在将校外资源引进校园的同时,也要鼓励师生走出校园。各类社会实践、实习、出差学习以及出国留学等环节都需要师生走出校门,甚至国门。

随着国家对高校学生出国留学、教师外出访学支持力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师生能够有机会学习国外的前沿科技与先进理论。师生在外游学进修时期不受监管,敌对势力也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假借向我国师生提供关心与帮助的名义,大力向我外派师生灌输有悖我国国情与稳定安全管理要求的思想,如教唆我国师生信教、传教甚至参与邪教活动等,极大的危害了我国师生的思想,损害了其权益。

在高校与社会不断融合的趋势和背景下,社会因素作为影响我国高校稳定的因素之一,其对高校的影响作用不容小觑。社会因素的作用来自于方方面面,且其对高校安全稳定的影响作用具有“事发前具有较强不可预测性”和“事发后有一定的潜伏期”等特点,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这些特点导致学校对社会因素采取防范措施的难度陡然提升。

(四)科技因素的影响

当前电子通讯技术发展迅猛,互联网与无线通讯网络普及率越来越高,网络信息量巨大,信息来源错综复杂,高校师生普遍对新鲜事物、特别是前沿科技信息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又非常不足,容易受到伪科学和打着科学旗号的错误言论影响。高校作为科技成果宣传教育的前沿阵地,却对网络信息缺乏相应的监管能力,对网络安全的防控范围只能控制在校内网络,且存在被外界黑客攻击的可能,对于校外网络高校在技术层面上难以管控,监管上存在空白和漏洞。

除此之外,许多高校技防设施建设较早,设备的配备数量不足且设备的陈旧、老化现象严重,在校园内布防覆盖的范围和力度明显不足。校园内很多路口、实验室、学生宿舍进出口等重要位置都没有安装监控设备,部分有监控设施的地方监控图像也模糊不清、辨识度不高,或者是监控设备已经损坏;校园内很多实验教学场所和学生宿舍等区域的门禁系统也远不如预期建设的完备,学校对进出楼内的人员身份、状态、目的都没有完整的把握,这些都远远不能满足校园对社会开放后的安全管理需求。高校更新与扩充安防设备的迫切需求与相应的经费缺口又形成了巨大的矛盾。

科技因素对高校稳定的影响作用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而越来越凸显的,是需要高校正确、认真对待的问题,高校不仅需要从硬件上进行完善,同样需要从教育、科普等软实力上下功夫。

三、维护高校环境稳定的对策研究

(一)完善政策制度,促进依法治校

高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学校开展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准绳,是扎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与基础,但现阶段,高校师生和各部门管理者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高校在依法治校、依法管理方面设立的各项规章制度尚不健全,依法治校还处于初级建设阶段,没有完全成为高校师生和管理者的自觉行为[6]。伴随着国家改革步伐的逐步扩大,高校改革力度也在不断加深,高校应该紧密结合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建立健全高校依法治校、依法治学方面的相关制度。诸如人事制度与岗位聘任制度、职称评定与末位淘汰制度、学生测评与学分互换制度、校内外审查活动制度、高校经费申报与使用制度、出国审批与回访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的制定、修订等工作,都关系到师生的切身利益与高校校园环境的稳定。

因此,高校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之前应该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征询基层师生的意见;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过程中要明确责任划分,确保政策能够落实到底,有效执行;在推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在实施各项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坚守原则,保证政策面前人人平等。

此外,高校应该重视依法治校、依法治学的过程性建设与周期性建设,不能寄希望于通过一蹴而就的方式解决所有问题,更不能仅为解决某一问题过于草率地制定一些不合理政策。面对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改正,对于各项规章制度中师生反应较为集中的问题要及时进行修正疏导,消灭因政策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而引发的高校稳定隐患。

(二)注重经济形势,调整资源导向

高校要在充分认识经济因素对全社会和高校产生的影响及作用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经济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消极作用。面对经济下行趋势,高校要正视其对整体就业形势的影响,从自身出发着手解决本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可通过加强校企联合力度与学校宣传力度,全方位的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与途径,并给予就业去向引导;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学生培养方案,确保教学质量不因逐年的扩招而受到影响,确保培养的人才具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要注重丰富教学模式与方式,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要延伸服务尽职尽责实现服务社会职能,为学生就业提供合理化指导,避免学生走出校门后直接迈入“类学生”群体;破除攀比学生就业率等表面数据的恶性竞争,将学生推荐到合适的岗位上,帮助其实现人生价值。

除全力做好学生就业工作外,高校还要加强校内资源引导,破除依靠单一保卫工作部门“打、防、控”来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的旧观念,从“人防、技防、物防”三方面加大校园环境维护方面的资源投入,打造高校涉稳工作的良好环境与氛围。加强对校园维稳相关的机构或岗位的管理,明确对于涉稳工作的奖惩机制,加强对骨干人才的培养和广大师生的吸纳,构建素质过硬的工作队伍;搭建技能训练平台,组织系统的理论培训和交流考察,提高其政治素质、理论修养,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丰富其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要及时根据技术进步更新换代硬件设施,购置优质实用的安防器材、安装先进可靠的监管设备,全面提升高校应对涉稳问题的基础保障能力。把握经济形势,因势利导,顺应新时期的高校涉稳工作,避免因认识不到位、分析不到位而滋生影响高校稳定的隐患。

(三)兼顾内外管理,打造坚强防线

面对开放办学的不断深化,高校要主动适应、妥善应对社会上的各种要求。对内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前沿主阵地的作用,紧密结合国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唱响主旋律,强化理论武装和正面引导。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要加强对教材和课堂的管理,守好主阵地,积极构建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引向深入,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两课”作为强化高校稳定安全工作的重要辅助手段,内容相对枯燥,尤其在社会变革和其他思潮的冲击下,学生对“两课”有着厌学情绪[7]。这种情况下,既需要“两课”教师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确保课堂讲坛风清气正,更需要授课教师掌握灵活、生动的教学技巧,寓教于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是非观,让“两课”内容走心入脑,深深嵌入学生的思想深处。对外高校要仔细学习党和国家出台的政策法规,认真领会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与工作要求,做好校园及周边地区的门禁检查与值班备勤工作,加强对重点任务的监督盯防工作,切实将工作夯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面对复杂棘手问题与职责范围之外困难,高校要畅通信息报送渠道,积极争取上级党政部门和领导的支持、帮助,引导执法部门介入并妥善处理。高校还应主动与其他兄弟院校、社会组织与企业进行沟通,互通有无,积累、分享先进的工作经验,争取多方配合,为在校外活动的师生提供安全保障。逐步形成完整的管理闭环,为高校与社会建立坚强防御战线。

(四)发挥科研优势,理明因果是非

高校作为科研单位拥有丰富的调查资源和研究资源,因此在开展维稳工作时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智力优势,从理论分析和实践指导两方面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阐释。一方面对目前高校师生的理想信念、身心健康状况、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行分析,了解现阶段高校师生对破坏校园稳定事务的认知度和辨别状况;另一方面对破坏校园稳定事务的成因、途径、手段以及高校防范破坏校园稳定采取措施的成效进行研究,为高校维稳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持和更加有效的解决办法。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专业特色,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宣传和教育,将科学观念渗透到师生教育中,揭露邪教理论的虚假真相,让广大师生丰富人文科学知识、培养理性思考能力、树立科学态度、增强对破坏校园稳定事务的警惕性和辨别力、自觉加入维护高校稳定安全的行列。充分发挥科技前沿优势,切实投入力量加强网络管理,为治理网络信息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设立防火网对内、外部网络进行区分,最大限度地减少错误信息的输入;建立网络主管制,一旦发现有害信息,各主管经授权可在第一时间删除,尽最大可能减小影响面;有意识地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正面宣传,让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进寝室。打赢主战场,建好管好用好校园网络。要在“建好网”上下功夫,着力扩大网络主流舆论阵地;在“管好网”上出实招,切实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在“用好网”上建机制,有效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工作。通过以上手段,将较为敏感的涉稳问题放到桌面上、放到师生眼前,解除无的放矢、畏首畏尾的限制。

四、总结

基于PEST分析法对影响高校稳定环境的因素分析较为宏观,形成的对策在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彼此关联、相互嵌套。这四个因素每一个都可以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研究,或以一点为中心展开相关因素的关联研究,类似研究工作现阶段仍有较大空间,相关研究工作可以作为下一步探索的核心问题。

[1] 张勇.从地缘政治视角析“中国威胁论”[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6):120-121.

[2] 刘书林.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2011(17):22-26.

[3] 孙联社.加强校卫队建设力度建设文明和谐校园[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2):241-244.

[4] 曾博.“校漂”、“蚁族”等群体对高校稳定的影响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9):89-95.

[5] 赵国栋,姜中皎.高校“开放教育资源”建设模式与发展趋势[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3):123-134,191-192.

[6] 何岩.我国高等学校依法治校问题探析[D].长春:吉林大学,2007:1.

[7] 王新文.走出困境:制约高校“两课”教学的因素及对策[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1.

Research on the St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PEST Analysis

FU XINWEI, GENG YUNHUI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cradle of cultivating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stability of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also makes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and security of the state and the social.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table education environment in colleges is complicated. Summarizing and dissecting the related influenc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olitics, economic, society, and technology factors through PEST analysis will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ble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ability; PEST analysis

G641

A

1008-472X(2016)06-0201-05

2016-06-16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项目(西北工业大学政策研究基金:ZYY201501、ZYY201503)

符新伟(1975-),男,江苏丹阳人,西北工业大学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稳定安全管理;

耿云辉(1986-),男,辽宁鞍山人,西北工业大学学校办公室副科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稳定安全管理。

本文推荐专家:

柏昌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赵立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质量评估。

猜你喜欢
师生工作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不工作,爽飞了?
师生互动4时机
麻辣师生
选工作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