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欠发达地区如何破局?

2016-02-23 07:59刘建华
小康 2016年3期
关键词:汕尾

刘建华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粤东沿海地区的丘陵地带,与潮汕平原相邻,东临揭阳市,西连惠州市,北接河源市和梅州市,南濒南海。虽然地处珠三角东岸和潮汕地区两大民营经济繁荣带之间,汕尾的经济却长期在全省倒数之列。

一个广东沿海城市,既有很好的岸线条件,又有足够面积的后方陆域可用于发展工业,同时又不缺乏劳动力,当地人民又颇善于经商,可谓是先天条件优越,但却为何一直属欠发达地区?最近几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致力于消除这个“沿海经济陷落带”,不惜举全省之力和指定深圳与汕尾联姻,给汕尾打造新的经济发展引擎——深汕经济特别合作区,但能否让其搭上工业化和城市的快车,还将拭目以待。

广东最落后的沿海城市

1988年海陆丰地区从惠阳地区析出成立汕尾(地级)市,现辖有城区、海丰县、陆丰县、陆河县四个县(市、区),总人口340.61万。有海岸线,有港口,距离香港和深圳都很近,有区位优势,虽然身处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汕尾却尴尬地被媒体称为“最落后的沿海城市”,成为东部沿海经济带上 “陷落”的一环。

11月4日晚上7点,《小康》记者驱车沿汕尾大道从北往南走,一直走到临海边的全民健身广场。在这个广场旁边,除了横七竖八地停放了一些私家车外,还有几十辆电动三轮车,三轮车老板陈明全告诉记者,三轮车是提供给游客沿着海边观光休闲代步的。他每天都要和这些三轮车呆上十几个小时。他伸出黝黑的手臂对记者说,“每天都在海边晒,能不黑吗?”

陈明全向记者介绍说,沿着海边转一下,每人十元,太贵了没人坐。每天也就七八十元的收入,偶尔也能过百。“在寒假暑假小孩放假时会多一些,平均每月的收入两千多吧。”陈明全说,外地游客很少,主要的客人还是当地百姓。

晚上9点,作为汕尾主干道之一的汕尾大道,两旁的商店基本都已关门打烊,而离汕尾一个小时车程的深圳,此时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两三天,记者先后到了海丰、陆丰和陆河县,没有看到一丝经济活跃的征兆,破旧的建筑和混乱的交通彰显着这个城市的落后发展现状。陆河县中医院,虽被称作县中医院,但却不过是路边的一幢小楼,除门口挂着一块医院的牌子,很难想到这是一家县级中医院。医院一负责人告诉《小康》记者,陆河县经济不好,不仅是中医院发展不理想,县人民医院也如此。当地年轻人都外出到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地区打工,剩下年纪大的除了在家里耕作农田,便是出海打鱼。

汕尾在交通上有个很大的优势是港口条件比较好,但是,惠州和汕头的企业却不可能把货物运到汕尾出海,因为两地都有自己的港口。汕尾的天然良港只能吸纳北边梅州或外省的货物。但是,由于汕尾没有纵向交通干道,北边或外省的货物无法运输到汕尾;汕尾港只能靠汕尾当地的货物支撑,而由于汕尾本身的工业并不发达,出口货物量非常小,导致汕尾港失去了支撑。

汕尾的农业也并不发达,依靠工农剪刀差进行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不存在;与有大量外来资本支撑的东莞和民营企业发达的佛山不同,汕尾一无大量外来资本,二无雄厚的民营企业根基,这导致汕尾的财政收入一直在全省排尾,无法依靠自身积累进行公路、铁路、港口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无法支付超前建设的高额成本。

汕尾虽然距离珠三角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深圳仅仅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但两地相比,却是冰火两重天。1988年汕尾建市以来,GDP连续二十多年都位列广东全省倒数第一、人均GDP一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级市,多项指标连年垫底,上市企业仍未实现零突破。

在部分汕尾官员看来,汕尾的现状,对外交通条件差与上级政府尤其是省政府的支持力度比较小有很大关系,在过去20多年里,汕尾一直被边缘化。

“负能量”成城市标签

“汕尾建市二十多年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80年代是走私,90年代造假,2000年后是制毒。”一位在粤东地区精耕多年的媒体同行对《小康》记者如是说。

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汕尾民众试图通过走私筹措最初的原始积累,当地人将国外淘汰的汽车、摩托车、电子产品等二手货走私进内陆,再以低于正常市场价格出售,走私令一部分人成功地完成了资金的原始积累。但1990年代被中央严厉打击,这一过程未可持续也未克其效,却为汕尾基层黑社会化埋下祸根。

一说到假币,很容易就联想到汕尾。屡出不穷的各种版本假钞,汕尾都曾作为生产地出现过。

2013年末,陆丰博社村以“中国制毒第一村”的称号突然闻名全国。事实上,陆丰地区的制毒贩毒有一定年头,1999年和2011年就两次被国家禁毒委挂牌重点督办毒品问题,是全国乃至全球制贩冰毒最严重地区。

最近几年发生的“乌坎群体事件”,“中国制毒第一村”事件令汕尾这个沉默几十年的小城突然登上全国媒体的头版头条。当地宣传部门官员对《小康》记者开玩笑说,“汕尾要么不做,一做就做全国第一!只可惜不是正能量。”

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因改革开放形成的强大的经济辐射力未能辐射到汕尾地区,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汕尾就是这种不平衡导致的苦果之一。这也导致汕尾作为沿海城市、比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未能体现出来。

与东莞、深圳、惠州相比,虽然起点类似,但在近20年来的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汕尾已经难望周边城市中心区的项背。珠三角城市化、工业化的第一推动力是港澳资本,深圳、东莞、惠州中心区等地无不是由此发展起来。但显然,从距离上看,港澳资本的辐射力度有限,惠州一直到1990年代末才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而一直到近5年,惠州主城区才进入高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汕尾的区位优势不如深圳、东莞,导致港澳资本并没有成为推动汕尾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力。

但港澳资本没有大规模进入汕尾,当地人还有另外的说法。

改革开放,本以为能为海陆丰(汕尾市旧称)大打翻身仗带来契机,汕尾市应运而生。海陆丰二个县析分为四个县级行政区,市址设在汕尾港,是希望凭藉汕尾港的自然优势,借助香港的力量,将汕尾港建设成新型的滨海城市,拉动海陆丰的发展。但汕尾港仅是一个渔港,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由汕尾港来发展汕尾镇绰绰有余,要想发挥辐射功能就力不从心。

汕尾建市后,或许出于本地人自治的原则,最初几任市长、书记都是由当地的村干部、公社干部提拔上来的,有的连高中都没有上完。有汕尾民众认为,前几任领导视野不开阔,缺乏前瞻性,更缺乏从宏观上统领汕尾经济发展的战略眼光。此外,汕尾当地宗族势力强大,海丰人与陆丰人一度对立、争夺对汕尾市的控制权,导致主要官员疲于应付内耗,错过了九十年代初到新世纪的黄金发展期。

特别合作区将成发展新引擎

2011年,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极力推动下,汕尾市与深圳市开始共建“深汕特别合作区”,汕尾试图通过这个合作区,撬动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杠杆,改变汕尾经济长期落后的局面。当年5月21日,“中共深汕特别合作区工作委员会”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两块白底黑字的牌子分别由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省长黄华华授予深圳和汕尾两市主政官员,宣告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成立。

11月6日,《小康》记者来到深汕特别合作区,下了高速路口沿路发现,虽然四年多过去,合作区还处于开发的初始阶段,甚至连基本的道路建设还在重建。而工地上仍是处处尘土飞扬。

在管委会办公楼周边地带,如腾讯等多家企业的办公楼或厂房都已投入使用,当地一家企业的总裁助理在带领记者参观时说,企业正式进驻到合作区不到一年,但现在已进入了正常的运营阶段,她笑着说,“虽然地处汕尾,但用的也是深圳速度。”

2014年4月23日,时任汕尾市委常委、副市长、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总指挥何学文,受命兼任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主任。何学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上任的一年以来,先后有3500多家企业前来考察洽谈,200家以上企业提出投资意向,但合作区也并非什么项目都“照单全收”,“产业高地、生命绿洲、未来之城”是合作区总体规划的核心理念,对进驻的企业有一定质量的要求。

何学文介绍说,目前签订协议的项目119个,动工项目64个。

9月底,在深圳-汕尾2015第三次招商推介会上,汕尾市委书记石奇珠表示将着力为落户企业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随着多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作为区域发展的过河卒,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迈入“工地时代”。如中交城投控股公司和深业集团、深圳特建发等一批央企和深圳市大型国有企业参与汕尾各县市产业园区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开发建设。

面对日益增多的落户企业,汕尾市委市政府新班子积极优化政务环境和投资环境,深入开展“暖企行动”,为企业发展提供软硬两方面的有力保障。不仅在交通、产业园区等硬件环节上下功夫,筑巢引凤,更是将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软实力”重点打造。

汕尾的行政环境一直被人所诟病,刚从广州天河区委书记岗位上调任汕尾市委书记的石奇珠毫不讳言汕尾存在的问题,表示要通过对营商环境的改善,让进来的企业投资放心、住得舒心、赚得开心,安居乐业,不断发展壮大。石奇珠表示,要突出问题导向,强力推进政务整治、正风肃纪集中行动,“特别对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中梗阻、徇私执法等问题,发动企业家来电来信来访向有关职能部门反映,或者直接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反映。”对不良现象,他表示,“谁要是损害汕尾的形象,我们就砸他的饭碗!”

“在过去的一年里,合作区的实践是成功的,再往后几年,这个地方会出现新的城市和新型管理,打破原有的行政固有模式,具有深远意义。”何学文对合作区的未来信心满满。

“沿海经济陷落带”在每个沿海经济发达省份都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如何拯救此类失败地区,对省级政府来说都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对于广东省委省政府来说,消灭“沿海经济陷落带”,是走向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其不但具有非常重大的经济意义,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猜你喜欢
汕尾
汕美之城场景
汕尾开放大学
Critical Translation of One Clip of Subtitles in the Film of Annie Hall
汕尾保利金町湾别墅
汕尾渔歌的考察与研究
林培亮作品
弘扬海陆丰老区精神 加快汕尾振兴发展
汕尾振兴之路
中国电信“天翼杯”全国散文诗大赛评 选 揭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