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度 深度 精度

2016-02-26 00:00赵红宇
关键词:人文传统素养

赵红宇

【摘   要】

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才能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滋养人格,培育健康的身心,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五千年孕育的国学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世界历史文化的长河,散发出夺目耀眼的光辉。可是,尽管我们有着如此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却常常能听到中小学生稍不如意就离家出走的悲剧,也偶尔能看到孩子们谩骂同学等令人痛心疾首的报道,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是否要思索,应该给孩子们留下一个怎样的未来,更要思索,应该给未来留下怎样的一代人……

古人云:“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学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是说做人做好了,才能去学习。而如今分数占据了老师、家长的头脑,成了学习的主流,忽略的是学生人格的培养。以致我们没有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浩然正气,扭转这种局面时不可待。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古典与现代文化并存的语文教材,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完成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对我们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具备驾驭传统文化之舟的能力,教师要从传统文化的宽度、深度、精度上下功夫。

(一)提高教师语文素养,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提高,更要把握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基。人文素养教育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填鸭式的灌输来实现的,而是让人置身于情境中自我体验、相互影响、潜移默化而丰盈起来的。身为语文教师,我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没有一桶水的分量,怎样去叫一滴水得以信服?。要发挥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师必须首先悉心学习古典文化。《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庄子》《春秋》《史记》等应成为每个语文教师枕头、案边常备必读之书。

在完成教材选编课文之外,语文教师要通过系列《中华经典名著选讲》的课程,增加传统文化学习篇目、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其文化素质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灿烂文化的精神价值的理性认同,培育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高尚健全的人格。每教学一篇古典文章,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传统文化素养应成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重要的课程资源。从老庄到孔孟,从屈原到李白,从李商隐到杜牧,从柳永到苏轼,从陶渊明到王安石……教师都要在心中形成脉络,熟识于心,以便掬古典之泉,濯蒙尘之心。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

(二)与传统经典情感共鸣,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度

传统文化精粹篇章,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自五四以来,中国人不断批判传统,导致国人漠视古典文化,到如今已直接威胁到民族文化的传续。日本也曾有过惨痛的教训,“洋魂洋材”的教育使日本年轻一代全盘西化,失去了民族的灵魂。从当前世界的教育趋势看,各国都很重视本民族经典,今天的英国中学生必须要阅读两部完整的莎士比亚戏剧,而法国中学生则开始选修拉丁文。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排以上军官人手一册《孙子兵法》,世界军事装备最先进的国家,却需要中国两千多年前军事家们的智慧。中国语文教育界出现的“传统回归”的呼声日益高涨,新课标“附录”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略有调整,整体数量增多了15篇,课外阅读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等,宣扬革命传统的书目。对民族经典,特别是传统文化作品的重视,已经成为语文教育专家们的共识。

代表传统文化的圣贤君子,堪称人格典范,以他们的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典籍传承着仁、智、勇、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志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生智慧,“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的人格修养,“时人莫晓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的处世原则,“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笑开颜”的操守……近、现代无数名人(诸如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鲁迅、杨振宁、吴大猷、苏步青等)的早期求学经历不难证明,他们无一不是接受了扎实、严格、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正是这些代代相传的为人之道,在中华文明史上哺育了无数民族英雄合仁人志士,使他们为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才给他们人生奠定、注入了坚实、长足的发展基础和动力。

(三)引领学生价值取向,追求人文素养的精度

语文教师要承担起价值引领的重责,要宏观、审慎、准确把握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从对人的终身发展、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来选择适合学生消化、吸收的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时代在变化,但传统文化经典的内容没有变化。它思想的蕴含仍熠熠生辉。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教学方式上,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强调课堂内外的互动,强调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追求的结合,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端午节除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还纪念谁?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开一个“走近端午”的交流会。一个传统节日,从查询资料到实践体验,可以安排一个较长的周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它可以使学生率真的心灵不迷失方向去追求光明之旅。

总之,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要涉得宽,挖得深,学得精,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滋养人格,培育健康的身心,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典,铸造敢为人先的民族精神,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意义。

猜你喜欢
人文传统素养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少年力斗传统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