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泛媒体下的调查性新闻报道及其价值

2016-02-28 14:14王涌米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信息

王涌米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论泛媒体下的调查性新闻报道及其价值

王涌米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当今,在基于网络而发展起来的自媒体和大众媒体相互融合的泛媒体传播平台上,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调查性新闻报道。这种报道在本质上是对于事件本身的一种追踪性关注和全面报道,有利于还原事件真相,解答受众疑惑,建构传播生态。结合泛媒体的传播格局来开展这种新闻报道的研究,会在推进新闻报道方式、拓展信息传播渠道、引导新闻舆论、关注公众权益、维护社会公正秩序以及加快社会发展进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调查性新闻报道;泛媒体;价值

一、调查性新闻报道的内涵

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多元化的新闻理念发展及其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促成了一些媒体人用一种主动、深入问题本身的形式来给新闻事件以把握和描述的尝试。[1]这就是调查性新闻报道的雏形。目前,这种报道方式因其特有的属性,成为泛媒体格局下新闻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拥有特别明显的社会影响力。

(一)调查性新闻报道的概念分析

尽管泛媒体下的调查性新闻报道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报道方式,但就它的概念而言,目前业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因此,首先有必要对泛媒体下调查性新闻报道的概念进行分析。客观地讲,这个概念包括三个部分,即“调查+新闻+报道”。因此,可从这几个方面来给它下定义。首先,它应立足于主动性、独立性,突出制作者在整个过程中的独立性,表明它是基于制作者出于对社会的认知和责任,发现、把握和选择某个新闻线索,选择素材,制定采访方案,完成报道。在这里,主导性是非常明显的,是制作者主动谋求新闻事件的内容的。其次,它以新闻为主,或者以所报道的事件对象为出发点,通过报道对象来刻画调查性报道概念。在这里,报道的对象一般都是为社会所关注的。最后,立足于调查性报道的形式来进行定义,认为与其他报道形式相比,这类报道由于其追踪和还原事实的目的性,所以花费的时间、精力以及费用更多,危险性也更大。[2]综合以上这几种考虑,可以把泛媒体下的调查性新闻报道看成一种以披露被故意掩盖、隐匿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事实以及为公众所关心的社会话题为核心,通过记者独立自主、有针对性地,系统科学地进行调查挖掘,费时、费力完成,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新闻报道形式。由于调查性新闻报道以揭示事件真相和社会问题为宗旨,因而有时也被称为“批评性报道”。

(二)调查性新闻报道的特征

调查性新闻报道是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方式,它的特别之处在于通过记者的自主、深入、全面的调查来展现事实真相。一些著名的媒体或栏目之所以有影响力,常常与优秀的调查性新闻报道和展开调查性报道的著名记者有关。具体来讲,这种报道的特征可被归纳为以下几点:

1.真实性。调查性新闻报道最明显、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真实性。因为真实性是这种报道的基础和意义依据。没有真实,它就失去了生长点。在国外,从事这种新闻报道的记者通常将调查性报道称为“证据”。也就是说,它以事实为依据,立足于真实性来辩护。因此,获取、利用真实的事实证据,就成为调查性报道实践的最基本要求。调查性新闻报道之所以能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得到受众的认可,并不在于它的那种“调查”的震撼力,而在于它的全部内容与信息都是真实的。这种真实源于细致扎实、深入透彻的观察、分析和把握。

2.揭示性。和调查性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特征密切相关的是它的信息揭示性。它意味着这种报道要有所流露和交代,能让人们针对一件无法从表面直接看到真相的事件或不易把握的情形,尤其是一些不愿让人或不便让人知晓的事件进行显示报道,因而一些学者也称它为“揭丑报道”。一般来讲,对于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来说,由于新闻事实显而易见,因此常见的新闻报道只需记者针对事实表面现象的相关情况进行迅速及时、客观真实的报道即可。而调查性新闻报道并不这么简单,它的报道对象常常是“再新闻”或“后新闻的”,即去揭示和探讨初次新闻所描述内容的背后情况。客观地讲,那些具有新闻调查报道价值的新闻事件,尤其是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坏事件和问题,往往会因各种原因而被极力掩饰,让人不易了解事件的本来面目。这就需要调查性新闻的记者,通过自己的努力,立足已知的事件信息和常见的素材、制度法规以及伦理秩序,设置议题,深入事件和问题内部,进行系统、艰苦的调查,挖掘事件背后的真实信息,展示和揭露一个客观真相。

3.质疑性。和即时性的新闻报道相比,调查性新闻报道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除了重视一般性新闻报道的客观报道结果外,还重视导致结果的原因以及和事件有关的一些因素。但这要通过一系列严密、翔实的过程体现出来。可以说,调查性新闻报道一般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事实的揭示方面,它呈现了已发生但却不为社会所熟知的事实。另一个是调查方面,它体现为在揭示事实的过程中,对事件的质疑性调查。相比而言,调查方面更重要。因为调查性新闻报道正是靠其中的第二个方面,即质疑性调查来深入未知事实,从而披露不为人知的事实真相的。所以,调查性新闻报道之所以能够展开,就在于对事件本身的质疑或者基于质疑方面的考虑。从质疑开始,设置采访和事件真实信息收集的环节,并进一步在具体的操作中展现一系列的调查过程,最终形成调查性新闻报道。在此意义上,质疑或消除质疑不仅成为形成调查性新闻报道的前提,同时也是这一报道的价值和意义的重要依据。一般而言,基于质疑性而成的调查性新闻报道都会表现出所反映的问题价值大、分量重、会被广泛关注的特征。

4.原创性。在一个同质化新闻产品比较流行的时代,调查性新闻报道着重以问题为主题,善于呈现矛盾与不足。这一表达异样声音的独特方式,往往成为它吸引人,同时被人赞誉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讲,调查性新闻报道是相对独立的报道。这种独立首先表现在它对所报道内容的自主选择和确定上。在宣传报道和进行采访时,调查性新闻记者可以就社会现实中的某个现实问题、行为或事件来设置议题、引导舆论,还原和再现真实情况。此外,由于这种报道常常针对的是问题,所以它的话语体系是批判性的。而批判性的话语体系决定了报道策略和技巧的创新性。这就要求记者在完成调查性报道时,必须应用一套科学、有效的调查方法和采访策略,最大限度地使用专业、综合、严密的技巧。否则,就无法获得完整、真实的信息。在此意义上,可以认为调查性新闻报道的内在灵魂在于新颖性和原创性。它所表现出来的对事件本身报道时的独家披露、标新立异,以及调查上的与众不同、另辟蹊径,使其内容在对抗性的调查氛围中关注于事实、真相以及获得真相的思维方式的同时,还体现了调查过程中的智慧、敏锐、勇气、公正,这些都保证了调查性新闻报道的生命力。

二、泛媒体下调查性新闻报道的价值

当前,自媒体发展迅速,人们在自媒体上耗费的时间远远多于大众媒体,从而在自媒体领域形成了一个庞大而活跃的传播空间。另一方面,大众媒体依然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引导信息形成和传播的方向。在这两种媒体业态相互融合的泛媒体格局下,非常有必要确定和发挥调查性新闻报道的价值。

(一)泛媒体格局下的调查性新闻报道

泛媒体是表达媒介生态的概念,它是对当前各类新传播媒介、传媒意识与传播途径融合后形成的开放平台的描述。泛媒体时代传播的一个特征在于,事件的新闻化易于来自自媒体使用者。原因在于:当发生特定的新闻事件,人们的利益诉求不被重视或无法满足时,就会激发他们不满现实的某种虚假性、攻击性、批判性、谩骂性表达。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泛媒体格局下应用调查性新闻报道,尽可能地发挥它在揭露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真相本质方面的优势,为大众提供信息,满足人们的知情权。

在当前信息的泛媒体传播格局下,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在量上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对信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看,他们一方面被“淹没”在庞大、快捷的信息中,信息的接受与理解是非常容易的,手指随意地滑过手机屏幕就可能会实现对信息的“浅阅读”。而另一方面,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提升,要求各类媒介给出更深层次的信息解读,提供与其密切相关或为其感兴趣的重大新闻事件信息及其背后的真实细节。这种对更多高质量信息的需求,使调查性新闻报道的优势和空间得以显示,这是由这种报道的特征决定的。

(二)调查性新闻报道的价值

如前文所述,调查性新闻报道的特别之处在于避免了对个别、孤立和已公开事件的表面报道,它更注重对新闻事件背后那些掩藏的、隐蔽的真实情况或联系进行挖掘,以正视听。因此,这种报道形式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调查性新闻报道的内容是深刻的、有针对性的。它旨在还原那些重大新闻事件的全部情况,尤其要将隐蔽的不良事实揭示出来,向社会公众传递一些引人深思事件的背后原因,将之暴露于公众面前,注重挖掘新闻事件深层次的重大意义。在泛媒体格局下,调查性新闻报道的这种揭示性和揭露性,不仅会以其真实、彻底、尖锐的特征影响个人,而且还会影响到组织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观念与行为。从而使之具有唤醒大众质疑精神、激发大众反思意识的价值。对于一些媒介和栏目来说,调查性新闻报道的价值认同性、公信力,已成为镶嵌在受众心目中的一块基石。

其次,调查性新闻报道也是体现社会发展情况的重要力量。因为,调查性新闻报道往往是基于伦理的,是对社会的一种诊断形式。它的价值追求和社会发展、社会正义有关。当前,调查性新闻报道和泛媒体在反响强烈的社会问题的关注上有很多的契合之处。所以,探讨调查性新闻报道这一议题,对泛媒体格局下实现信息传播的客观、真实、有效,净化一个多元信息时代的社会环境,进而实现对公众权益、社会公正、社会发展的有效关注,切实促进社会变革,加快社会发展进程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最后,调查性新闻报道常常被看成新闻传播环境的试金石。它可以成为媒介生态方面的一种考量。关注泛媒体格局下的调查性新闻报道,就是尽可能地营造和确立一种良好的信息传播方式,提高媒体记者的素质与技能,推进新闻报道方式,拓展信息传播,引导新闻舆论,从整体上提升泛媒体的品质。

[1] 熊玮.从“扒粪运动”到“水门事件”——论调查性报道在美国的兴起[J].滁州学院学报,2008(7):23.

[2] 段勃.调查性报道概念辨析[J].实践专论,2008(8):13-14+19.

G212

A

1674-8883(2016)20-0028-02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山大商务学院研究课题“泛媒体时代的传播伦理重建”(2014015)的成果之一

王涌米(1979—),女,山西黎城人,硕士,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讲师,新闻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新闻伦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信息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订阅信息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展会信息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