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视文化类节目的若干思考

2016-02-28 14:14朱书军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类节目电视节目娱乐

朱书军

(长葛市文化和广播影视局,河南 长葛 461500)

关于电视文化类节目的若干思考

朱书军

(长葛市文化和广播影视局,河南 长葛 461500)

近年来,在国内电视界,文化节目强势回归、层出不穷,引起了业界的热议。然而,在一阵高歌猛进之后,其在进一步发展上也遇到了瓶颈,创新突破成为电视文化类节目的迫切需求。

文化类节目;瓶颈;突破

近年来,以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标志,在国内电视界引发了一场文化节目的流行风潮,各种文化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近10家卫星频道在黄金时段推出了文化类电视节目,地面频道也自然不甘落后,倾力打造各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电视节目。一时间,文化类节目盛行,这一现象引起了业界热议。

那么,文化类节目何以悄然走红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契合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有过一段论述:“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节目中寻找精气神。”文化类节目的勃然兴起,正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迎合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第二,契合了观众的需求。近年来,在国内电视界“娱乐至死”大行其道,各种选秀、明星PK轮番轰炸、充斥荧屏,给观众带来了严重的审美疲劳。观众对电视节目的需求具有鲜明的多样性,所渴望观看的不仅仅是娱乐类节目。而娱乐类节目的扎堆、泛滥,更是为文化类节目的“走红”提供了可能。

第三,合乎差异化竞争策略。收视率竞争始终是电视台无法逾越的一个挑战。当前,国内电视媒体之间竞争激烈,同质化问题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文化类节目就如独辟蹊径般,选择了一条合适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那么,文化类节目是否如同某些电视节目一样,也会陷入昙花一现的境地呢?从目前国内文化类节目的收视状况来看,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从第二季开始,收视率就出现了下滑的态势,再看各大卫视的各类文化类节目也都不温不火,有的甚至面临“死掉”的危险。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一是大量文化类节目呈井喷式涌现,超过了市场容载量,供过于求;二是各种电视节目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而文化类节目的生命周期则更短,同质化又加速了自身衰退的进程;三是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严重滞后,在和观众审美疲劳的对撞过程中打了败仗。

从客观上来讲,在电视节目中,文化类节目并不是最具收视号召力的题材。然而,因为其本身具有的独特优势和特点,又决定了其是一个足够好的电视节目题材。如何突破现有文化类节目的瓶颈?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做有态度的文化节目。这里所说的“态度”是指会跟着百姓的呼吸而呼吸,带着社会的呐喊而呐喊,随着时代的步伐而前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成功与鲜明的栏目态度不无关系,“汉字书写危机”“对抗键盘时代对传统书写的强烈冲击”等,都是这个节目的态度,强烈表现出了栏目所肩负的使命、责任和担当。因此,在栏目创意之初,就应该坚持“态度至上”,做到有性格、有特色、有态度、有立场。

第二,有真诚的态度。真诚,应当体现、贯穿于栏目创意、制作、宣传的全过程。一是真诚地面对文化,不要扯着文化的大旗干别的。如今,许多节目打着文化的旗号,却充斥恶俗的娱乐、低端的笑点,说文化不文化,说综艺不综艺。这样的节目形式不但得不到观众的认可,还极大地伤害了“文化”本身。二是真诚地做节目。无论是传统的综艺节目类、演播室真人选秀类,或是户外真人秀类,都是真实地记录选手,让选手、嘉宾真诚地展现自己,不虚构故事,尽可能地淡化、褪掉导演的痕迹。实践证明,唯有真实的东西才有价值,真诚、真实是感动、感染观众的基础,是文化类节目取得成功的前提。

第三,提升节目品质。近年来,与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相比,文化类节目在提升节目制作理念和转变生产方式方面明显处于下风。既然在节目样态上先天不足,落后于竞争对手,就必须在节目品质上下功夫。而节目品质和制作理念、生产方式有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分工细化、专业高效、批量生产、质量控制,从节目研发、测试、生产、宣传、售卖等环节实现专业化、市场化。

第四,设法找到平衡点。一是文化属性和娱乐属性。这实际上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太文化,不行;太没文化,也不行。形式可以很综艺也可以很热闹,一切形式和谋求收视的手段都能用,但要把对文化本身的伤害降到最低。二是迎合和引领。这是关于观众需求的问题。一味地迎合观众的口味不行,过于超前地引领也不行。栏目的指导思想就是引领,操作方式则要做到一定程度地迎合。三是叫好和叫座,这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于文化节目来说,统一起来更难一些。叫座不一定叫好,不叫座也很难叫好。同样,“高大上”的节目如果不叫座,也不可能被叫好。因此,文化节目的立意和指导思想一定要正确,表达方式一定要新颖、亲民。在节目创意和制作的全过程不仅要考虑收视率的问题,还要考虑节目的社会影响力,二者缺一不可。

优质的文化类节目需要长期的品牌积淀和培养,这些节目代表了一家电视台的思想、品质和灵魂,能长期经受时间和历史的检验。需要创新意识和文化价值观的全面革新,让原创节目得到应有的尊重、褒奖和荣耀。还要增加文化生产和供应的品种,才能调节并引领民众的趣味,重建更加理性多元的文化谱系。

[1] 蒋子云.后娱乐时代的电视创新[J].创作与评论,2012(01):80-81.

[2] 杨名.关于电视访谈节目若干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89-90.

[3] 葛文军.电视精英文化类节目的发展空间[J].视听界,2002(02):81-82.

[4] 吴晓嵘.透视中国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未来[J].山东视听(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学报),2005(01):121-122.

[5] 杨奇维.浅谈在品牌化道路上的节目策划[J].台声:新视角,2005(05):18-19.

G222

A

1674-8883(2016)20-0148-01

猜你喜欢
类节目电视节目娱乐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娱乐眼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
浅谈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编排技巧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