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粉丝经济”的传统媒体转型策略研究——以电视媒体为例

2016-02-28 14:14石姝莉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粉丝经济传统媒体转型

石姝莉 江 楠

(辽宁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基于“粉丝经济”的传统媒体转型策略研究——以电视媒体为例

石姝莉 江 楠

(辽宁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互联网的繁荣,带来了巨大的时代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传统媒体转型提供了“粉丝”力量的支持。基于“粉丝经济”的传统媒体发展路径,已成为其转型的重要策略之一。本文以电视台转型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粉丝经济”对其转型的价值与参考,并由此得出具有操作性的策略建议。

粉丝经济;传统媒体;转型策略;电视台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的规律和方向。传统媒体面对生存危机,融合转型是唯一的生存之道。如今,不少传统媒体已经通过融合转型收益,趋势良好,尚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此背景之下,本文以电视媒体为例,基于“粉丝经济”对传统媒体转型的作用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粉丝经济”与传统媒体转型

(一)“粉丝经济”的界定与特征

台湾学者张嫱在著作《粉丝力量大》中这样定义:“粉丝经济是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的增值情绪资本。”简单来讲,“粉丝经济”就是以大量粉丝为其情感买单为核心的一种经济活动形态。从“粉丝经济”的两端——被关注者与粉丝来分析,“粉丝”的身上蕴含着强大的潜在购买力和自营销力,而“被关注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明星,他可以是普通网民,可以是一个品牌,一个企业,或者一个栏目等等,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拥有自己庞大的粉丝团,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粉丝购买力。此时,“粉丝”是最容易产生消费行为的消费者,他们消费的,更多是一种“忠诚度”转化而成的精神满足,来自企业魅力、个人魅力或品牌影响力等。这种建立在“被关注者”与“粉丝”之间不可言状的精神体验是一种非物质的精神情感消费,粉丝为自己的“忠诚”买单,“被关注者”出售自己的“魅力”,这是维系“粉丝经济”得以茁壮成长的基础。

(二)传统媒体转型的界定

传统媒体主要是指广播媒体、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等,往往通过某单一固定的装置或渠道向受众广泛传播信息,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新媒体出现之后,传统媒体的传播单一性暴露无遗。在如今的转型融合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正在积极进行,这也是传统媒体在时代浪潮之中得以化“危机”为“机遇”的唯一方式。其中电视台作为传统媒体之一,受到网络视频等新媒体时代传播平台的影响,开机率和收视率急剧下降,不得不通过向网络视频客户端输送节目、运营微信公众账号等方式进行转型。

(三)“粉丝经济”与传统媒体转型的关系

“粉丝经济”的应用对象已经从单一的传统意义上的明星过渡到如今的企业、品牌等,不少利用了“粉丝经济”的个人和企业已经纷纷收益。如今,其触角逐渐延伸到传统媒体转型领域,并已初见成效。

二、“粉丝经济”对电视台转型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视频客户端与电视台转型

前些年,湖南卫视推出的“独播战略”,宣布其自制节目拥有完备的知识产权,并全部由其自营视频客户端“芒果TV”独家播出,此举引起轩然大波,不少人质疑,互联网时代是分享的时代,这样的“据为己有”是否违背了互联网的时代号召。而事实证明,湖南卫视的“反其道而行之”,收获颇丰。

湖南卫视从一开始的《快乐大本营》到《超级女声》,再到近几年的《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和《花儿与少年》,俘虏了一大批忠诚的粉丝,几度成为最受年轻人欢迎的电视频道。其成就与其独播政策密不可分。《花儿与少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在“芒果TV”独播仅仅两周后,其网站流量就有了几十倍的提升,PC端日均活跃客户已超300万,浏览量也已超千万,虽然这个数据与爱奇艺、优酷土豆等视频客户端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对于刚刚起步的“芒果TV”已经是相当好的兆头。

独播使粉丝不得不转移,彻底改变之前的观看习惯,给了传统媒体发挥粉丝力量的更大空间,这是新形势下电视媒体激发自身活力的一大创新举措,为开拓出一种可持续的转型模式创造了极大的可能性。当然,成功与否的关键还在于该传统电视媒体能否创造出偶像级的产品。

(二)微信公众号与电视台转型

根据较权威的国内新媒体榜单公布的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可以看出,“‘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常常是在资讯时事类中数一数二不相上下的位置”。“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每日推送7~8次,每次推送文章达1~4篇,内容包括时政、社会新闻、健康养生和心灵鸡汤等,摆脱国家级媒体刻板严肃的样子,更贴近生活,排版风格多变,时而活泼,时而大气。其中“夜读”栏目是一个亮点,多以单图文形式推出,文字隽永,版式清新,深得人心,不仅是正能量的鸡汤,更添加了历史名人,或者大事件的介绍和回顾,除了单纯的感动,更有一定的科普性,很有阅读价值。几乎每一篇夜读文章阅读数都是10万+,且点赞如潮。

不过笔者注意到,“央视新闻”还在每日下午6点30分左右推送文章“今晚联播看什么”,虽说是贴心地预告当晚新闻联播的主要内容,起到了引导作用,但是否会有人因为看了这篇文章而不在电视上观看新闻联播,如果用5分钟就了解新闻联播的主要内容,是否还会有人愿意花30分钟继续深入了解这些内容,这是否会冲击电视收视率,还需进一步考察。

三、基于“粉丝经济”的电视台转型策略建议

(一)将“受众”视为“用户”,并努力转化成“粉丝”

互联网时代,用户为王是毋庸置疑的,用户不再仅仅是“接受者”和“消费者”,同时也是“制造者”和“生产者”。对于那些受众群体广泛的电视媒体来说,可以将受众调查分析之后进行分类,分众培养,针对性更强。例如,针对退休后经常在家看电视,又收入稳定的老年人群体,制作健康养生类节目。像为年轻人塑造超级偶像一样,塑造养生专家作为常驻嘉宾,培养老年人粉丝,使其成为潜在消费者,从而提升购买力。

另外,培养粉丝的环境不能是盛装散沙的盘子,而应该是一个个匹配的器皿,将不同的粉丝放入不同的器皿当中,为粉丝培养制造一个“场”,也方便日后定点投放“引爆点”,而这些器皿,被称为社群,如微信群等。

(二)对于粉丝需求,从“寻找”“满足”到“引导”

“粉丝经济”初期,“被关注者”做得更多的是寻找粉丝关注点并努力满足粉丝需求,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商家学会引导粉丝的需求。

例如,曾疯传的微信收费的消息,虽然至今微信还是免费,但是如果微信真的收费,是否会有人因此而卸载微信?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说,腾讯生产的不是产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依赖感。传统媒体也是一样,不能一味地为了迎合粉丝而使自己被动改变,而是应该主动将粉丝情感融入产品的生产,并将产品融入粉丝的生活中去,使粉丝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依赖感。

(三)电视台更应强化自身优势巩固粉丝

首先,信任优势。网上谣言、假消息散播现象屡见不鲜,与此相比,人们更相信电视新闻里播报的消息,因此,电视台的粉丝大都信任度和忠诚度较高、较稳定。一个在创新、转型的过程中,又不失掉自身公信力的电视台,无疑可以长久地汇聚并巩固粉丝基础。

其次,专业优势。一家电视台拥有的专业人士一般都要多于自媒体的运营平台或者某个小企业的宣传部门。一个专业的制作团队,更能保障产品的质量,“要想突破必须要从节目的创意和品牌着手,电视粉丝一般都是对电视节目抱有情感在里面,情感的培养就是从一个个具体节目开始”。比如《我是歌手》,观众在观看之时饱含了对音乐的热爱,或者对参赛歌手的个人喜爱,因此电视台必须从播出形式、内容、主持人和邀请嘉宾等多方面考虑情感因素,打造高质量又充满情感的节目。

再次,地域优势。比如沈阳电视台的《约见爱情》相亲节目,就充分发挥了地域优势,男女嘉宾多为本地人,成功率也因此得到提升。一些电视台具有地域特色的栏目吸粉能力强且集中,可以通过举办丰富的线下活动,增强与粉丝的交流,增加亲密程度,便于更好地了解粉丝需求,从而提升粉丝的忠诚度、活跃度。例如,举行粉丝见面会,让粉丝与栏目主持人直接互动,或者举行粉丝相亲大会,让粉丝因电视栏目而结缘,或者开创会员制度,成为某某栏目的付费会员,就可以在当地指定商场、旅行社等享受打折等优惠,由此可巩固粉丝,并挑选出有潜在购买力的粉丝,激发深度消费行为。

[1] 张蔷.粉丝力量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16-117.

[2] 罗利琼.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及问题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2):13-14.

[3] 陈岚.网络时代电视媒体的粉丝经济[J].文艺传播,2014(5):129-130.

G206

A

1674-8883(2016)20-0016-01

本论文为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L13DXW016)的阶段成果

石姝莉(1980—),女,湖北宜昌人,管理学博士,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出版经济与管理。江楠(1993—),女,辽宁沈阳人,新闻与传播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传播。

猜你喜欢
粉丝经济传统媒体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基于“粉丝经济”的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