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民生新闻传播范式

2016-02-28 14:14龚清晨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范式民生内容

龚清晨

(南京政治学院 新闻传播系,江苏 南京 210000)

浅析中国民生新闻传播范式

龚清晨

(南京政治学院 新闻传播系,江苏 南京 210000)

民生新闻在我国的新闻媒体传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来源于社会的新闻,有着十分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21世纪以来,我国新闻媒体界兴起了民生新闻的热潮,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背景下,怎样对民生新闻进行创新,让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式不断发展,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中国特色;民生新闻;传播范式

一、民生新闻这一新的新闻传播范式所具有的内涵

(一)题材内容上的民生化

民生新闻的题材是老百姓关注的话题,政府人员关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知识分子关注政治形势、文化科技;老百姓关注的是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所以它的题材内容十分多元,不仅包括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信息,还包括教育、政治、经济发展等。总的来说,民生新闻的题材就是所有和我们生活相关的问题。在这个方面,民生新闻已经脱离了传统新闻传播学理论中和新闻题材的界定相关标准,是一种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新闻内容,它在内容上具有民生化的特点。

(二)价值理念上的民本观念

以民众作为根本是我国政府执政的主要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从民本观念上转化而来的。民生新闻的民本观念就是它最为主要的内涵,经过动态的体现社会群众的生活情况,进而表现出社会的人文关怀色彩。从民生新闻的发展史来讲,就是因为民本这一观念,民生新闻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而一些娱乐因素较多的民生新闻只重视哗众取宠,不以民本观念作为基础就会大大降低其新闻价值。

(三)报道风格上的世俗化

在民生新闻中的“世俗化”其实并不是贬义词,它具有双层意义。首先,新闻报道的语言要通俗易懂,因为民生新闻的受众中有许多是普通的农民和打工者。这一群众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较低,但构成了社会发展最主要的群体。同时民生新闻的受众大都是普通的劳动工作者,他们在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回到家需要休息。所以,他们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并不是为了学习,而是将其作为日常的娱乐与休闲方式。如果民生新闻的编写与报道手法太过复杂,语言晦涩难懂,结构不明,他们就会对此失去兴趣。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编写新闻时换位思考,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写老百姓爱看的新闻。

二、新时期民生新闻创新发展的途径

(一)将民生新闻内涵落到实处

民生新闻在题材内容上的民生化需要更大程度的扩展,不仅包含社会生活中的小事情,同时还要增加政府的政策实施内容以及经济发展信息,让民生新闻向深层次发展,达到“大民生”与“小民生”的结合。基于这一情况,想要让民生新闻得到创新发展,就需要改变传统新闻的题材内容,在节目的创作过程中深化民生内容,把社会生活与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的政策加入其中,科学的分配内容,吸引人们关注,提高收视率。

(二)兼顾民生新闻的广度和深度

民生新闻有着我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包含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小情,特别是进入了新时期之后,给民生新闻提供了更多的素材,民生新闻要把握住这段黄金时期,对社会民生动态进行更加全方位的报道。

对于社会发展中的民生新闻,在报道时要提升报道的深度与广度,进而产生更具层次感与立体感的民生新闻报道方式。让观众清楚地了解新闻中想要表达的内容,并且结合道德、伦理、法律等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如此,观众就可以全面地掌握民生新闻的内容,在新闻的发掘过程中,提升人们的关注度,为民生新闻的持续发展打好群众基础。

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节目,就是在“大民生”这一背景下加入法律政策,给人们讲述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真实事件。节目中的新闻题材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报道也十分有层次感,此节目广受好评。

(三)优化创新民生新闻的报道形式

民生新闻要实现持续发展,就不能拘泥于原有的新闻报道范式,而是要借助创新,增强民生新闻的生命力,从根本上促进民生新闻的稳步发展,以便在竞争激烈的新闻市场中抢占有利位置。随着民生新闻传播报道形式的固定化,民生新闻一方面迎来了发展良机,另一方面也给民生新闻的创新带来了阻碍,使民生新闻陷入发展瓶颈中。针对这一状况,各个新闻传播媒介都着力对民生新闻报道的形式进行了革新,经过实践检验,有的民生新闻在发展上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使民生新闻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民生新闻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创新,提升新闻的活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新闻市场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由于民生新闻传播报道的方式较为统一,这虽然给民生新闻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同时也会影响其创新。对于这一点,山东电视台旗下的民生新闻节目《生活帮》,就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发。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很有特色,同时辨识度也很高;在新闻内容上注重“大民生”与“小民生”相结合,同时,在报道一些民事纠纷事件时,节目组成立了处理小组,凭着小组成员和当事人之间的积极沟通,化解了原有的矛盾,得到了人们的大力支持,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三、结语

民生新闻作为社会中重要的新闻传播范式,在新闻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切实与其内涵相统一,并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规范民生新闻的内容、传播方式和思想价值,进而让民生新闻得到更多人的喜爱,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1]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06):88-95.

[2] 李晓军.民生新闻:具有中国特色烙印的新闻传播范式[J].今传媒,2015(10):22-23.

[3]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N].中华新闻报,2013-08-01(C01).

G222

A

1674-8883(2016)20-0116-01

龚清晨(1994—),女,四川绵阳人,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范式民生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