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微纪录片的叙事结构解析——以纪录片《黎明之前:追星人》为例

2016-02-28 14:14储文娟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追星军人纪录片

储文娟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军旅微纪录片的叙事结构解析——以纪录片《黎明之前:追星人》为例

储文娟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当前语境下,新传媒技术刺激了“微时代”的到来,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平台,诸如微小说、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迅速蹿红。然而,无论微小说还是微电影都是叙事的艺术。在微纪录片中,叙事结构是叙事的具体化和意义化,叙事要通过结构才能流畅地表达作者的审美感知。

军事纪录片;叙事结构;研究

2016年9月20日,军事微纪录片《黎明之前:追星人》凭借出色的内容和叙事结构,荣获第2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微电影展映单元及第五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纪实类作品特等奖。《黎明之前:追星人》是一部军事微纪录片。运用14分钟31秒的时长,记录了青藏线的士兵生活,展现了动人的传说和难以忘却的记忆,揭示了西部军人矢志不渝扎根军营,即使远在边陲也无悔牺牲奉献的动人主题。全片叙事可以分为显性结构与隐性结构。显性结构是微电影的外部形式,包括作品连接式并列结构、戏剧性叙事结构、人物间的照应结构等;隐性结构则是体现作品意蕴的内部因素,包括网状故事线索、浓厚作品气韵、崇高主题思想等。

一、叙事显性结构

(一)连接式并列结构

本片总时长14分31秒,以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可以分为开头总起2分50秒、展开讲述9分55秒、总结部分1分46秒三个板块。故事开头和结尾都属于概括性的,板块内容之间具有起承转合的关系,因此创作者使用了板块结构。板块结构是按照人物、时间、地域或主题,将不同的内容分成不同的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可以互无联系,也可以有起承转合的一种结构方式。板块结构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情节内容以板块为单元,单元内的内容比较大,但单元的数量比较小;第二,板块之间在内容上是相对独立的;第三,板块之间没有过渡,是段落切换,往往带有跳跃性。

(二)戏剧性叙事结构

本片开头,镜头从“最高的高原”“最为偏远的地方”入手设置了一个悬念——“平均每2.5公里,就曾牺牲过一名边防军人”。观众好奇的心理直到贾清召开始介绍五道梁兵站后才得到缓解。军事微电影关注的重点是人与社会、人与军队、人与自我的关系。因此,军旅生活中的各种观念冲突都可以成为微电影表现的对象。这些将成为纪录片叙事的戏剧化元素。本片叙事结构表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连续的矛盾冲突过程。因果关系、开端、发展、高潮都有较好的关照。所以,本片采用戏剧性叙事结构,它的可视性远远高于那种原生态纪录的叙事结构。

(三)人物间照应结构

片中,8位真实人物先后出现。除了摄制组最先采访到的追星人——贾清召外,还有他五道梁兵站的战友林青龙以及刚到单位不足半年的新战士胥真豪、慕生忠将军之女慕七一、可可西里自然保护站站长江文多杰、五道梁兵站军医王亮和一干就是12年的刘仲彪班长。好故事无法靠人物数量堆砌。在笔者看来,这部微电影人物安排上至少做到了三点:一是人物出境时机运用得当。驾驶员林青龙驾驶在“天路”上接受采访引出“天路”话题;可可西里自然保护站站长江文多杰在慕生忠将军之女回忆结束后出镜引出传说概述等时机选取恰到好处。二是人物间实现了相互照应。影片恰当进行插叙和倒叙,实现了对半个世纪复杂故事的情景再现。运用“跨笔”手法更是神来之笔,故事情节的拉伸和压缩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三是实现了“西部军人”的形象象征。贾清召、林青龙、胥真彪、慕七一、江文多杰等任何一个人物身上,都象征着西部军人身上的一种品质,给了观众直观的感受。上述的精心巧妙处理,展示出本片编导逻辑思维清晰和出色的叙事能力。

二、叙事隐性结构

(一)网状的故事线索

一个好的故事,胜过千万空洞无味的材料语言。[1]的确,故事的魅力也能让军事微电影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该部微电影故事形成网状结构:贾清召介绍被人称为鬼门关的五道梁兵站和战士,驾驶员指着自己来时的路就是慕生忠将军之女慕七一讲述的“天路”,公路建成之后,762名烈士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里,引出西藏的美丽传说。编导话锋一转,又接连道出贾清召想起当兵路上一段关于老班长的回忆。从慕生忠将军那一代开始,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6个主要故事完整呈现,勾勒出“在西部军人的心里,最美的烟火就是西藏不会黯淡的星星”的美丽传说。这个板块展开的内容的题材本身属于事件性的,故创作者选用了线形结构。本片采用多线式线形结构使复杂的叙事变得条理清晰,这种线形结构一般具有三个特征:第一,叙述单元容量小,内容相对比较零碎,但单元数量较多;第二,叙述单元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成为一种线索关系;第三,叙述单元之间有过渡性连接,不是大幅度切换、跳跃。

(二)浓烈的作品气韵

浓烈的气韵是该片的一条主线,它将所有的角色和故事串联起来。这种气韵不是一般的情感,而是生者依旧奋斗在死者战斗过的岗位上,死者永远地激励着生者继续前行的生死之情。他们永远激励着依然战斗在青藏线的所有西部军人。情感是微电影的作品气韵,也是微电影作品的高度。这部军事微电影从一名军校毕业学员因为老班长的羁绊第一个写支边申请书回到青藏线的新闻线索开始,但又不满足于单纯写贾清召只为继续老班长未完成的事业,而是深挖西部军人在这钢钎打不进的无人区也要扎根的崇高品质,必须记录下这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表面上故事脉络是支撑全片的基点,其实隐性的情感脉络一直贯穿整部影片。情感的力量是无敌的,正因有了这种力量的推动,奋斗在西部的军人以及摄制组在千辛万苦、千难万险面前,才有了坚实的精神支柱。

(三)崇高的主题思想

近年来,网络媒体发展迅猛,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热议“军人生理学”,质疑邱少云火中纪律重于生命的行为违背生理学,企图毁英雄形象、篡改党史军史、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情况时有发生。众所周知,我们军队为了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特殊条件下,不惜割肉的英雄不在少数。这些英雄包括丁晓兵、何祥美、林乔伟等多位战斗英雄与训练标兵。

这部军事纪录片重点在死者与生者的精神传承上着墨,选取的是慕生忠将军修路不悔和贾清召为了继续老班长未完成的事业回到这里的两个故事,折射的是整支军队对英雄主义精神的传承。生者依旧奋斗在死者战斗过的岗位上,死者永远地激励着生者继续前行。最骄傲的是,守卫一道山岗,一条天路,一座兵站。

[1] 何天进.浅谈增强军事新闻的“张力”[J].军事记者,2016(08):24-25.

J952

A

1674-8883(2016)20-0176-01

猜你喜欢
追星军人纪录片
超级富翁帮你追星
简简单单的追星时光
我们班的追星风
编辑部追星日常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军人就该这个样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