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传播视角看哈萨克族“阿肯弹唱”

2016-02-28 14:14艾雅娜马木尔汉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弹唱哈萨克族传统

艾雅娜·马木尔汉

(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从文化传播视角看哈萨克族“阿肯弹唱”

艾雅娜·马木尔汉

(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本文通过传播学视角对阿肯弹唱进行探讨,以传播学理论为视角,对阿肯弹唱的发展与深化提供一个理论依据,为传统艺术形式传承和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阿肯弹唱”;文化;传播

哈萨克族有着雄厚的民俗文化资源,其中口头传播的文化尤其丰富和普及。众多的文化作品是在人们一代又一代相传过程中不断加工而成的。阿肯弹唱就是独具特色的哈萨克族口传文化之一。

“阿肯”是哈萨克语的音译,有“诗人”之意,但又不仅限于理解其为“诗人”。据《突厥语字典》所载,“阿肯”为“洪水”之意,即“口若悬河、势不可挡”的意思。[1]哈萨克族有一句俗语:“阿肯活不到千岁,然而他的歌声可以流传千年。”可见,阿肯在哈萨克族文化传播和音乐艺术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哈萨克族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也正是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成就了阿肯弹唱。如阿拜所云,阿肯弹唱是哈萨克族人一生都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从孩子呱呱坠地,阿肯就用歌声送去祝福;婚嫁节日、盛大庆典上,阿肯弹唱都是保留节目。

一、阿肯弹唱概述

阿肯弹唱是哈萨克族历史悠久的对唱艺术,又被称为“阿伊特斯”。哈萨克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不仅创造了物质文明,也创造了蜚声世界的音乐艺术,阿伊特斯便是独具草原音乐文化特色、竞争性很强的口头对唱艺术。[2]哈萨克族阿肯弹唱是体现哈萨克族生产生活的实践艺术,也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共计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其中哈萨克民间阿肯弹唱以“阿依特斯”音译名列入遗产目录。[2]

阿肯弹唱根据内容和竞技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表现形式:

第一,即兴吟诗,是最能展示阿肯创作才华的形式。充分考验了阿肯的现场应变能力、对历史的熟知程度以及出口成章的演唱功底。

第二,由个人演唱的史诗片段,这是呈现阿肯弹唱的重要形式之一。这种演唱形式需要阿肯积累很多历史文化知识,再把这些历史文化用曼妙的语言稍加装饰,所以一般都是年长的、称得上历史通的阿肯才能演唱。

第三,对唱,又可分为群众性对唱和阿肯对唱两种形式。群众性对唱最典型的就如婚礼仪式了,大家围在一起演唱“加尔-加尔”,为新人们祈福;阿肯对唱即是两个阿肯你一句我一句的演唱形式,这种形式看似简单,但却要求阿肯将幽默感融入弹唱当中,用诙谐的语言去攻击对方,对方则巧妙地用幽默化解,再反击。如此,留给观众的便是欢声笑语一片。

前两种形式如今在创作与演唱方式上有了较大的改变,过去在文字没有融入游牧生活的年代,阿肯们只能靠口头创作和传播,而现在大部分阿肯都是先用文字记录下唱本,经过不断的修改和训练,再去演唱。对于哈萨克族来讲,阿肯弹唱是一个盛大的草原文化仪式,也是他们文化认同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场合。据哈萨克著名演唱家、作曲家克列尼·阿孜耳巴依耶夫回忆:“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架起300座白色的毡房,进行了半个多月的叼羊、赛马、摔跤和阿肯弹唱等娱乐活动,每晚都歌声四起。”[3]

二、大众传媒与阿肯弹唱

(一)阿肯弹唱成为媒介“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

早在20世纪初,李普曼在其著作《公共舆论》一书中首次提及“拟态环境”的概念,李普曼认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由媒介反射出的、由现实世界为基础的、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后构建的镜像,虽并非是我们所处的客观环境,但却基于这种客观环境。通过“拟态环境”,人们可以感知到周围的世界,并以周围的环境为参照来采取相应的行动。

由于我国大多数哈萨克族所生活地区为西北边疆或偏远山区,受到地域、交通等的限制,外界对哈萨克族的关注也随之减少。大众传媒正是因其传播范围广的特性,成为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通过近几年大众传媒对少数民族议题的报道,民族文化报道已渐渐成为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因此而构建出的民族文化拟态环境,使得受众能够通过文化媒介的传播,身临其境,从而更深层地体会、了解少数民族及其特有的文化。

(二)发挥监督作用,促进阿肯弹唱的保护与传承

普利策曾形象地将大众传媒比作海上航行的“瞭望台”,能够及时向海面上的船只和岸上的人们预告是否有危险情况临近。大众传媒常通过评论性文章、批评报道等形式,发挥其舆论监督的作用,约束少数民族文化畸态发展,引发社会各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从而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过去,哈萨克族游牧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介,因此哈萨克族人民经常聚在一起,在草原上举行阿肯弹唱。渐渐地,阿肯弹唱从人们的生活中走上了展现艺术的舞台,由原先的传统形式转变为舞台表演形式,并慢慢普及开来。据地方媒体报道记载,1979年新疆阿勒泰地区在喀纳斯湖畔举行阿肯弹唱会,1981年7月,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坎苏乡新源县举行了阿肯弹唱会,从此,阿肯弹唱进入了一个巅峰时期。之后的每一年,我国新疆哈萨克族聚集地都会举行阿肯弹唱会。

现在的阿肯弹唱已经不是仅限于舞台表演的形式,更是哈萨克族民俗体现的重要形式。如今,我们能在阿肯弹唱会上看到各式的哈萨克族服饰、摆设,品尝到哈萨克族的特色美食,观赏到姑娘追、叼羊、赛马等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也能购买到具有纪念意义的哈萨克族传统手工艺品。不仅如此,哈萨克族风情展示也作为阿肯弹唱会的外延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简单的婚嫁仪式、古老而传统的祝福方式,结合阿肯们弹唱的动人旋律,既保留了哈萨克族的优良传统,又展现出哈萨克族的民族特色。这种独特的民族风情,通过阿肯弹唱的传播平台,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并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直接传播给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受众,为阿肯弹唱得到更好的传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阿肯弹唱承载着哈萨克族特有的文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阿肯弹唱的传承,也是独特的文化传播过程。

三、阿肯弹唱之民族文化传承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产物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如何将传统的民族文化加以保存,如何将阿肯弹唱更好地传承下去,逐渐成为传播者新的挑战。尽管阿肯弹唱一时间还不能为众人所周知,但是历史悠久的阿肯弹唱艺术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传播意义。

(一)文化价值

哈萨克族阿肯弹唱艺术承载了哈萨克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反映哈萨克族传统文化的宝典。阿肯弹唱作为口传艺术,由阿肯将信息以口传心教的方式传播给受众,受众对接收到的信息加以记忆,再稍加编辑继续传播给后代,而后代在接收这些信息的同时,也从中获取知识,感受其价值所在,即如此传承民族文化记忆,这种文化记忆也逐渐成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

哈萨克族阿肯弹唱是具有民间文学的叙事传统,更完整地保留和保护了哈萨克民族语言的深层智慧,更有效地保全了哈萨克族母语文化。所以,将哈萨克族阿肯弹唱艺术及其母语传统置于传播学理论的高度进行研究探讨和深度保护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二)文化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游牧的哈萨克族渐渐走出草原,走近巨大而复杂的现代社会。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着种种“被选择”,紧随时代的浪潮,各方力量都在为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积极行动着。

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努力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者,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政策指导,各地方都已经付诸行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阿肯弹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批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新一代哈萨克族青年加入了阿肯的队伍。传统文化传播的接受者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可以通过反馈来影响传播者。[4]

与此同时,在当今社会培养青少年的兴趣也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选择。为青少年营造传统文化的接受环境,在中小学开展弹唱艺术的普及教育,播放相关阿肯弹唱优秀作品、欣赏哈萨克民间文学,让青少年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青少年进行学习,努力培养出更多青少年弹唱爱好者。

良好的传播环境、优秀的传播者均是传统民族文化传播的必要条件,拓展国际交流、增加中外文化互通能够促进民族文化在更广阔的空间传播。我国哈萨克族聚集在新疆西北部,其可以借助地域优势,与邻国哈萨克斯坦进行双边文化交流与合作,这能为本土的传承人提供历练、开阔眼界的难得机会。

如今,运用新媒体特性为传统民族文化传播传承所用,是传播者新的目标。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起阿肯弹唱资料库,借鉴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储存保护的成功案例,通过光盘、硬盘或者云端储存设备,将哈萨克族阿肯弹唱内容转换成可以复制存储的书面化、音频化、视频化、数字化等形式,已成为阿肯弹唱新的传承模式。

四、结语

阿肯弹唱是哈萨克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哈萨克族民间的传统文化活动。由于全球一体化及新媒体传播带来的冲击,哈萨克族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这使得哈萨克族阿肯弹唱遭遇了难以避免的生存危机。因此,找出那些影响阿肯弹唱发展的原因,借鉴、学习其他成功案例,可以有效推动哈萨克族阿肯弹唱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同样可以为其他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借助新的传播媒介,打造新的传播环境,挖掘更大的传播空间,将少数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中华民族艺术宝库具有深刻意义。

[1] 王萍.草原阿肯弹唱会民间体育赛事的历史演变与传承保护[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01):48-50.

[2] 努尔巴哈提·吐尔逊.影视人类学视野下的哈萨克阿依特斯保护[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04):24-27.

[3] 吴孝成. 20世纪哈萨克文学概观[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93.

[4] 黄小琴,黄南南.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娱乐化策略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1(13):98-99.

J607

A

1674-8883(2016)20-0262-01

艾雅娜·马木尔汉(1989—),女,新疆阿勒泰人,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级传播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弹唱哈萨克族传统
古筝弹唱古诗词的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写作教学中融入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策略研究
哈萨克族小学生识字策略探究
江南的弹唱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南山赋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