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闭说理”到“文明交流”
——高中议论文写作的本质回归

2016-03-01 12:18季成仁
关键词:思辨读者对话

季成仁

(福建省莆田市第十中学 福建莆田 351146)



从“封闭说理”到“文明交流”
——高中议论文写作的本质回归

季成仁

(福建省莆田市第十中学 福建莆田 351146)

摘 要:时下无论是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还是教师的议论文教学往往关注的是“写什么”以及“怎么写”,如何做到“自圆其说”,如何让自己的作文看起来“高大上、深广美”,而对于“为谁写”考虑的却比较少,缺乏读者意识、对话交流意识和思辨意识。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因此,议论文写作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构思行文时从封闭的自圆其说转向开放的文明交流,从替圣贤教训人,说神话说套话到表达自己的思考辨析,做真人说真话说入心话,这也是议论文写作的本质和初衷,古人亦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关键词:读者 对话 思辨 文明 交流

写作即交流,议论文写作也同样要回归这一本质,应注重文明有序得体的沟通交流,需要从粗糙封闭走向情理开放,从简单否定走向入情入理多维度阐述,以辨析沟通为主,回到文明交际的轨道上。因此高中议论文写作要有读者意识、对象意识与思辨意识,必须入情入理地文明交流,既要体现自己的思考、权衡与选择,又要倾听对方的想法,呼应他说。如2015年全国甲卷女儿举报父亲一事,其实只要父亲理解即可,但既然其他人有看法有质疑,文章就要呼应他说,帮助读者消除顾虑,从而使对象相信你的观点,清除分歧,这就要求入情入理的说服——文明交流。[1]

一、议论文写作要回归读者意识

一提起议论文,很多老师和同学可能立即就联想到,方方正正,规规矩矩,一副严肃的面孔,其实不然,议论文也是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交际中的一种形式,写议论文无非就是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并且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的与其他人进行文明得体的交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动笔写作时就要心中有读者,有他人,而不能自说自话,自以为是,用一些所谓的名人、名言,堆砌一些名人的事例,高高在上的进行空洞的说教,你要怎么样,你不要怎么样,你不这样就怎么样等。朱自清说:“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也不能设定阅读者只有教师一人,否则会有意无意助长了学生作文敷衍塞责,甚至为了投教师之所好进行杜撰的不良风气。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这种“读者意识、交流意识”的缺失,使学生难以真正找到写作的乐趣、写作的成就感,学生愿意发信息,网上聊天,写信,却不愿意写作文,就是因为他们找不到直接或间接的交流论辩的对象,久而久之连自己都感觉自己写的议论文有点假、大、空、虚、套、坑、蒙、拐、骗、捞,严重制约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因此,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注重“读者意识,交流意识”,注重与阅读对象进行民主平等文明的互动交流,设想他们会怎样想,他们会有什么疑问与期待,他们会怎么反驳,怎样说能更好地说服他们或对他们更有帮助,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立场与角度进行分析阐述,这样才能激起读者的共鸣,才能获得包括阅卷老师在内的阅读者的认可与青睐,才能在高考众多的优秀作文中脱颖而出,夺得高分,也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逐渐找回议论文写作的兴趣与动力,走出当下高中论论文写作教学的困境。[2]

二、议论文写作要有对话意识

任何一篇议论文的写作首先都需要与材料对话,只有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抓住材料中的核心人物、事件或矛盾争议的点,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比较对话交流中论证说理,才能逐渐揭开想象的迷雾,看到事物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回应阅读者的期待与疑问。如2015年全国卷乙的“当代人物评选”这个题目,写作时必须在“各有风采的三名候选人”中选出一个“更具风采”的,那么在选的过程中,不仅要看风采人物的“风采”,还要在与两名候选人对话交流中进行比较、权衡与选择,从而显示出自己对未来的思考,同时也必须阐明不选其他两名候选人的理由,回应阅读者的疑问,呼应他说,深入分析,表达善意,不在压倒,重在厘清,唯有如此才契合题意与要求。我们的作文题,特别是高考作文题逐渐改变了以往的道德说教,转向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公共话题,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通过对话交流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而且与国家同呼吸,和时代共命运从来都是一个合格公民,时代栋梁应有的品格。2015年高考全国卷甲、乙卷的作文除了继承新材料作文的可能性、选择性、导向性、探究性之外,又增加了明确的任务指令,通过增加“写信”“思考、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分析阐述。不仅要自圆其说,更要文明得体的交流,进行权衡、比较与选择,完成写作的任务,否则累死也无攻,这也是议论文写作的一种本质回归。[3]

三、议论文写作要注重思辨意识

所谓“思辨”,顾名思义就是“思考辨析”,它体现在议论文的立论和论证之中。为了更好的完成议论文写作的两个任务:一告诉读者“我”的观点,二让读者信从“我”的观点,我们不仅要摆事实,讲道理,入情入理的分析还要进行思辨,通过揭露和反驳片面、错误的观点来确立自己的观点。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鲁迅在运用例证法、引申法、归谬法批驳“送去主义”与“接受主义”这两种当时大行其道的错误观点的基础上,才更有力地突出了自己的观点,即我们在“送去”与“接受”的同时还要“拿来”,而且突出了采取“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同样对于“腐败在任何国家都无法根治,关键要控制到民众允许的程度”这种论调与观点,只分析论证根治腐败的重要性显然不够,也难以令人信服与接受,必须将对方的观点与依据进行合理的归纳、引申,导致其产生荒谬的结论,突出对方观点的错误,在此基础上提出与对方相对立的观点,并用理论和事实把自己的观点论证得无可辩驳,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思维的片面性、观点的绝对化和论证的单一化,使读者理解与接受,并与你产生共鸣,这也是议论文写作的本质与最高境界。[4]

写作即交流,议论文写作教学无论向哪一个方向发展,都必须回到写作的本质,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种无视材料,自说自话,一厢情愿,封闭说理,不顾读者与对象,不进行文

明交流,不注重思辨意识的议论文必将逐渐被时代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比较中分析阐述,主动参与生活,体验人生,文明对话的议论文。写作也不再是“挤”、不再是“说教”,而是“文明交流”,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能力与素养,激发学生写作表达的欲望,培养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公民素养,发挥写作的育人作用,回归到议论文写作的本质与初衷。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自清.国文教学[M].上海:开明书店,1947 .

[3]庄晓晨;写作教学“读者意识”的培养——探索语文写作教学新理念和新思维[J];青年文学家;2014(6)

[4]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J].语文学习,2015 (7-8).

猜你喜欢
思辨读者对话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读者》光明行动”(26)
“《读者》光明行动” (25)
“《读者》光明行动”(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