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圣叹《杜诗解》之诗题解

2016-03-11 08:56李晶晶暨南大学文学院广州510632
名作欣赏 2016年23期
关键词:诗题金圣叹杜诗

⊙李晶晶[暨南大学文学院, 广州 510632]

论金圣叹《杜诗解》之诗题解

⊙李晶晶[暨南大学文学院, 广州510632]

金圣叹作为诗人,是诗学史上公认的学杜名家和诗学理论家。他以其独具个性色彩的诗学理论专著《杜诗解》而被后人推崇。他的批语十分注重诗题和诗法艺术成就的揭示和总结,最终落实到对杜诗的“解”字上。本文通过对金圣叹《杜诗解》之诗题解如以诗补题、以题补诗、诗全非题、题全非诗等类型进行重点探析来窥探诗题艺术,方便读者阅读体悟唐诗金批的别样风味。

金圣叹 《杜诗解》 解诗题解

杜诗学从宋代到近代,每个时代的研究风尚各具特色:宋代重在辑佚和编年,元明重在选隽解律,清代重在集注批点,近代则重在论述分析。明清之际的金圣叹将治杜视角转向选注评点上,在解杜方面议论独特,足见其评杜研杜用力之深。金圣叹对杜诗的“分解”,其形式有题解、夹注、夹批、分解、总评等各项评点,并根据每首诗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金圣叹对杜诗的“分解”不重典故的注释和史实的引证,而是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进行串讲,以起承转合的理论深入细致地分析杜诗的制题艺术、格律法度、章法、句法、字法,常发前人所未发,使杜诗的精微隐奥尽显现于其笔下。通过分析和总结金圣叹对杜诗诗题的解法,方便读者阅读体悟唐诗金批的别样风味。

一、“解”字探微

“解”是金氏注解杜诗的一种体例,又是注杜的一种理念上的建构,与钱谦益的“注”、王嗣的“臆”、浦起龙的“心解”、黄生的“说”、杨伦的“镜铨”、卢元昌的“阐”等一样是“微显阐幽,裁成义类”,形成自己的注杜特点,是“据旧例而发义,指行事以正褒贬”来阐明自己于杜诗的会心处。

金氏在理论上对《杜诗解》中“解”的含义进行探讨。他解释道:“解之为字,出《庄子·养生主》篇,所谓解牛者也。彼唐律诗者有间也,而弟之分之者无厚也。以弟之无厚,入唐律诗之有间,犹牛之然其至解矣。”他还说过“分解而后知唐人律体之严,真是一字不可得添,一字不可得减也,如使不分,便可成句皆与改换,分解岂细事哉?”显然金圣叹此“解”的表层含义是分解切割,而又必然包括分析、阐释以及评价等深层内涵。

金氏重点分析和总结杜诗的诗题和诗法艺术,对杜诗的研究最终落在一个“解”字上。金氏推崇杜诗的制题和结构艺术的创新精神,云其有“二十分眼,二十分胆,二十分笔”,能写古人“开拓不尽”“发挥不出”之处。他深入细致地探索了杜诗的制题艺术、格律法度、起承转合、章法、句法、字法,使杜诗的精微隐奥呈现在他笔下。他自如运用题解、夹注、夹批、分解、总评各项评点,探索杜诗之精微。

二、独具异彩的诗题解

诗题即诗眼,是全诗的立意所在,它凝聚着全诗的血气。所以金圣叹云“非但要看先生诗是妙诗,切须要看先生题是妙题”。诗歌制题是一门高深而重要的学问。诗题既要点题,且文要点到为止,所以诗人常以制题为难。反过来,读者也必须善于审题,才能真正赏析全诗。在金圣叹批解的近两百首杜诗中,常见其论题之妙的文字,几乎对每一首诗的题目都做了详细而又精到的分析。在《游龙门奉先寺》首联的批解中,金圣叹说:“看诗气力全在看题,有气力看题人,便是有气力看诗人也。”可见诗题在诗歌批评鉴赏时起到题为诗纲的功用。在杜诗中,由于诗题与诗歌正文的关系不同而导致了制题艺术的异彩纷呈。金氏曾论及杜诗诗题:“杜诗题,有以诗补题者,如《游龙门奉先寺》是也;有以题补诗者,如《宇文晁尚书之甥、崔司业之孙、尚书之子重泛郑监前湖》是也;有诗全非题者,如《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是也;有题全非诗,此等是也。”杜诗的制题艺术方法众多,以至金氏都未能悉数。

1.以诗补题解。杜诗的制题艺术内容丰富,深婉精妙,不拘一格。一方面在整体上呈现出完整性、连贯性与阶段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无定法可循的灵活性。杜甫在制题时往往通过载年月、记人事、辨诗体等来贯穿全诗,但由于诗题受字数限制,读者初读可能不能真正解读诗旨,所以需要通过诗歌正文来补充诗题。金圣叹苦思冥想了“以诗补题”来阐释诗意,如《游龙门奉先寺》,金批说:

题是《游龙门奉先寺》,及读其诗起二句,却云“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已”字与“更”字,是结过上文再起下文之法。今用笔如此,岂此诗乃是补写“游”以后事耶?然则当时此题,岂本有二诗,而忘其第一首耶?诗题中自标“游”字,诗必成于宿后。如是,便将浅人游山,一切皮语、熟语、村语,掀剥略尽。

金圣叹用精炼准确的话语和异于常人的思维分析杜甫以诗补题的精湛艺术。诗作起句便交代杜甫白天游寺、晚上宿境的事情,之后点评虚词“已”和“更”在诗句中起承转合的妙用。接着写夜宿奉先寺里招提的禅境,写得杳冥淡泊,颇具远尘俗的禅家味道。一般我们不会去思考诗题写的是“游龙门奉先寺”而诗歌内容却写的是夜宿奉先寺的事情,而金圣叹眼光独特,发问既然诗歌内容描写的是夜宿招提境的事,是否诗题是“宿龙门奉先寺”,而不是“游龙门奉先寺”?是否先生本来已作两首诗而忘了第一首?他经过冥思苦想,领悟到此诗立题的细密用心和诗人借题发挥的高超本领。通过对“宿”和“游”字的深入细致分析,展示诗题中如用“游”字,则把白天游寺、夜晚宿境的游览先后过程一以贯之,可见杜甫制题艺术的精确独到和妙趣横生。正如金氏所批的杜甫将一切村夫熟语掀剥略尽。可见其高度敏锐的视角和抽丝剥茧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题补诗解。以题补诗,顾名思义就是诗歌内容借诗题来表现,窥诗题而知全诗。金圣叹对杜诗以题补诗的《宇文晁尚书之甥、崔司业之孙、尚书之子重泛郑监前湖》评论独具个性:

此诗是崔姓一人重邀先生泛湖而作也,乃不著姓名,而特溯其遥遥华胄,复及其外家,重叠反复,似乎推重也者,而不知正言外不然之极也。先生制题,每用《春秋》详略之法,以寓抑扬。

金氏解释此诗题中运用“春秋笔法”的方式寄寓褒贬,以达到借诗题以补诗的艺术效果。诗中描写的崔氏重邀杜甫泛舟游湖,杜甫虽与其同泛,却十分不乐意此次重泛游湖。因为从诗句中“不但习池归酩酊,君看郑谷去夤缘”中的“夤缘”可以看到崔氏名为重邀杜甫泛舟游湖,实则为攀附拉拢之意。故此杜甫虽然在诗中表现出自己在锦席美酒中酩酊大醉,但是却为崔氏宴请之举不耻。但是怎样浑厚自然地表现出杜甫对崔氏行为的排斥厌恶之情呢?金氏认为诗题中根本没有提到崔氏名字的只言片语,而是通过追溯崔氏遥遥华胄,既是宇文晁尚书之甥、崔司业之孙、尚书之子三重身份来否定其攀附迎合之行,可谓借诗题寓褒贬。

3.诗全非题解。杜诗制题艺术中还有诗全非题者,即诗歌内容与诗题毫无交涉,但金氏对杜诗这种“诗全非题”却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如他评点《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题是“江上值水如海势”七字而止,下又缀以“聊短述”三字。读诗者,不看他所缀之三字,而谓全篇八句,乃是述江水也,值江水之势如海也。则八句现在曾有一字及江海乎?

初看诗题是写海貌,可是诗旨却是赞扬杜甫“晚节渐于诗律细”的作诗功底,因此诗题与诗意毫无关联。但是从金氏评点诗中“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可以得知:前面写诗人少年时期为求一语惊人而雕章琢句,而今到了晚年人生渐渐沉稳下来,作品也变得境界浑融深沉起来。此诗诗题与诗中八句,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浑厚海涵的整体。诗题言江水之势,然诗里未写海,却言诗兴如海势般雄浑博大。诗题中下缀“聊短述”,因诗人不能穷尽海势,故聊为之短述,题目与内容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可见金氏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到的辨识力。

4.题全非诗解。题全非诗者,即“题与诗了不相关者”,不过恰好与上例相反,是诗题与诗意无关。试看金氏对《登兖州城楼》的题解:

此诗全是忧时之言。若不托之登楼,则未免涉于讥讪,故特装此题,以见立言之有题也。

全诗描写诗人纵目远景与临眺近景时的所观所感。杜甫以地理为纬、以历史为经,从横纵两方面分写浮云平野一望无际的大好河山和秦碑鲁殿的历史胜迹,但如今秦碑虽存,鲁殿已残,易生借古讽今之意,不免有讥讪朝政之嫌。但诗题是“登兖州城楼”,自古登楼,易发怀古情思。诗人凭高怀古,有踌躇惆怅之意,不免忧时伤世,吊古伤今。诗题以登楼托之,则重在“忧”,而不在“讥”。尤见金氏解题的细致入微。

三、诗题解的总结和影响

昔时有“诗无达诂”之说,今人有“接受美学”之论,都是强调诗歌解读往往仁智各见。在阐释杜诗的过程中,金圣叹根据他的诗学见解与批解体会,曾对杜诗的制题规律进行过初步总结:“古人诗,有诗从题出者;有题从诗出者;有诗之所无,题补之者;有题之所无,诗补之者,有题与诗了不相关者;有诗与题融然一片分开不得者。如此律,固诗与题一片者也。”从中可知杜诗中除了金氏具体阐释以诗补题、以题补诗、诗全非题、题非全诗的类型之外,还有诗从题出、题从诗出、诗题互融等多种制题艺术方法,总之杜诗的制题艺术丰富多样。金圣叹评点杜甫诗歌绝对是眼光超群,极具个性。他凭借其独特超群的文学功底和惊世警俗的议论语言,将其对杜诗的诗学见解显微阐幽。金圣叹《杜诗解》中对于诗题的解读在杜诗学史的发展上起着推动作用,对于后世治杜研杜有重要意义。

[1]周采泉.杜集书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金圣叹.杜诗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金圣叹.金圣叹批唐才子诗·杜诗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0.

[4]金圣叹.金圣叹选批唐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5]王长印.金圣叹《唱经堂杜诗解》研究[D].广东:暨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作者:李晶晶,暨南大学文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杜诗学。

编辑: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诗题金圣叹杜诗
奇才金圣叹
金圣叹刑场别子
诗题漫议
杜诗学文献研究的重要创获
——评王新芳、孙微《杜诗文献学史研究》
本期资深大厨:金圣叹
明诗制题之叙事*
宋代杜诗旧注整理与研究
——以宋代蜀人三家杜诗注辑录为例
贫困无田杜太守
从源于杜诗的成语看杜诗的锤炼艺术
唐代试律诗诗题用典与唐代史鉴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