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应用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治疗的效果

2016-03-12 03:23蔡星三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2期
关键词:胸段脊膜性溃疡

蔡星三

(河南省长葛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河南 长葛 461500)

当患者在受到外力创伤或其他危重疾病影响时机体会产生急性消化道溃疡、糜烂等病变的情况统称为应激性溃疡[1]。颅内手术或病变、损伤后发生的应激性溃疡即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其具有极强的穿透性和危险性。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一般采用奥美拉唑、输血补液、胃内灌注碱性药物以及H2阻滞剂针剂或质子泵抑制针剂等方法,迅速使胃液pH值提高≥6以上。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在SU中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逐渐被各界学者所关注着,相关文献记录关于动物研究中SU的防治,其中就有提到胸段硬脊膜外麻醉阻滞(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TEA)治疗可缓解SU所致的胃肠系统微循环破坏,促进胃肠黏膜防御功能改善[2]。而我国有学者尝试将持续性TEA治疗应用于SU中,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基于此,对本院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应用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治疗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由系统抽取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患者,共计6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作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23例,女7例;年龄36~53(45.2±18.6)岁;患者发病时间1~13(4.5±0.4)h。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2~58(47.5±17.6)岁,患者发病时间为1~14(4.3±0.6)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发病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 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措施,患者给药奥美拉唑,给药按照初次80 mg,之后40 mg/次,给药间隔8 h/次,或给予静脉滴注800 mg西咪替丁,2次/d,若患者出现异常应积极给予输血补液,替患者维持血液循环,持续使用时间必须在5 d以上。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实施持续性TEA治疗,消毒患者T8-9或T9-10之间的胸椎间隙,进行硬脊膜外腔穿刺并将麻醉管置入3~5 ㎝后固定,初始注入以0.25%布比卡因15 ml,随后追加注入0.25%布比卡因4 ml,时间间隔为5 h/次,持续使用时间必须在5 d以上。

1.3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期间按常规流程观察其呼吸频率、中心静脉压、心率及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等,监测记录患者胃液潜血和肠鸣音情况。患者肠鸣音出现24 h后,给予患者鼻饲。患者溃疡愈合比例计算,以治疗期间胃镜下观察到缩小的溃疡面积占治疗前溃疡面积比例为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治愈耗时及死亡率等。

1.4 疗效评定

根据《颅脑外科临床疾病学》[3]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可以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个等级,显效:患者呼吸频率、中心静脉压、心率与颈内静脉压水平恢复正常,溃疡面积较少超过50%;有效:患者呼吸频率、中心静脉压、心率与颈内静脉压水平波动范围在20%以内,溃疡面积减少30%以上;无效:患者无上述好转迹象。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率73.33%(22/30),有效率26.67%(8/30),无效率0,总有效率高达100.00%(30/30);对照组显效率53.33%(16/30),有效率23.33%(7/30),无效率24.50%(7/30),总有率仅76.67%(23/3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持续性TEA治疗可控制阻滞平面,对患者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无影响,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H2O呼吸频率/(次/min)心率/(次/min)对照组 30 92±15.2 5.2±3.1 28±9.5 75.2±13观察组 30 91±13.6† 4.9±3.5† 27.6±10† 74.8±16†P值 0.124 0.074 0.106 0.083

2.3 两组患者pH值、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溃疡愈合时间和愈合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pH值、溃疡愈合时间和愈合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无任何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虽然对照组中出现1例出血控制不良的患者,但经及时抢救后无明显生命威胁,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1例死亡病例,出院时皆为康复状态。

表2 两组患者pH值、溃疡愈合时间和愈合程度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pH值、溃疡愈合时间和愈合程度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pH值 溃疡愈合程度/% 愈合时间/d对照组 30 4.01±0.12 59.0±16.2 11.2±2.6观察组 30 6.01±0.25† 82.3±18.7† 6.8±3.6†P值 0.043 0.029 0.026

3 讨论

患者发生颅脑外伤后极易患应激性溃疡,其主要是由于胃肠运动、黏膜分泌等众多因素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发生改变,进而导致胃肠黏膜损伤。但相应防御因素的相对减弱,严重破坏患者胃肠黏膜造成应激性溃疡症状,通常它的发病时间在伤后3~7 d中,发病率高达90%左右,发病后有45%出血率,应激性溃疡的死亡率较高。应激性溃疡是由于胃肠道长期出血未被治愈,结果造成胃肠黏膜损伤,导致细菌入侵胃肠,使患者受到生命安全威胁。在临床上,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在医治用药方面,均是抑酸止血药、胃黏膜保护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等,而目前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应用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治疗的效果越来越显著,备受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持续性TEA治疗能够通过布比卡因改善胃肠黏膜损伤,将交感神经阻断,促进黏膜血液灌注加强[4-5]。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常规治疗方式的对照组,与采取持续性TEA治疗的观察组,其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和100.00%,且观察组治疗后pH指比对照组更优,同时在治疗5 d后观察组溃疡愈合时间及愈合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并无严重不良反应,亦无1例患者死亡。足以见得,将持续性TEA应用于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治疗中,其改善胃肠黏膜的血流灌注效果明显,可促进胃肠黏膜修复速度加快,并且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抑酸药物,有助于应激性溃疡治疗效果的提高[6]。

综上所述,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应用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治疗效果理想,可促进胃肠黏膜循环有效改善,并能缩短治愈时间,且在治疗中患者不会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使得治疗效果大大提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可以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1]罗文新,张天益,徐文波,等.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在治疗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2,33(16):2454-2455.

[2]王舜.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治疗中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的临床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4,33(25):5623-5624.

[3]李艳玲.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治疗中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3(16):3224-3224.

[4]林杰.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用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治疗探析[J].现代养生B,2014,2(8):55-55.

[5]胡细苟,宋毅文,徐升,等.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治疗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的疗效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2(3):90-91.

[6]段隆喜.颅脑外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8-149.

猜你喜欢
胸段脊膜性溃疡
脊柱手术并发硬脊膜撕裂和脑脊液漏的研究进展
1例脑瘫幼儿口腔黏膜严重创伤性溃疡的诊治体会
黄韧带骨化患者硬脊膜骨化与椎管狭窄的关系
重症脑出血病人血清HSP70、HSP90水平与应激性溃疡的关系
产科患者硬脊膜穿刺后头痛防治
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癌的研究
胸段食管异物临床治疗
山羊硬脊膜的微观形貌及三维结构特征
胃铋镁预防外科术后应激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