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蝗虫发生与防治

2016-03-12 09:25石伟
河北林业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前胸府谷县黑斑

石伟

(府谷县林业工作站 陕西 府谷 719400)

苗圃蝗虫发生与防治

石伟

(府谷县林业工作站 陕西 府谷 719400)

蝗虫属直翅目、蝗科,种类很多,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府谷县已发现有近9种,群众统称“扁踪”,其中除飞蝗和稻蝗外,均称土蝗。蝗虫的食性较杂,在府谷县多以危害禾本科作物和苗圃地幼苗嫩枝嫩叶、牧草、杂草为食,也可危害豆类、瓜类、蔬菜等作物。常年数量较多,且危害比较严重。府谷县发生较为常见的有以下9种。

1 府谷县蝗虫种类

(1)大垫尖翅蝗(Epacromius coerulipesIvanov)。大垫尖翅蝗,体长(由头部前端到腹部末端,不包括翅端,下同):雄14.5~18.5mm,雌23~29mm。体形较小,通常褐色,有的个体前翅前缘杂有绿色。头部颜面向后倾斜。前胸背板略平,中央有淡色纵纹,直达头顶,背面有不太明显的“X”形淡色斑纹。前翅狭长,超过后足腿节的顶端。后翅无色透明,顶角处色稍暗。后足腿节下方红色,外侧下缘有5个黑点,内侧有3个大黑斑。后足胫节淡黄色,有3个暗色斑。后足爪之中垫较大,其顶端超过爪的中部。

(2)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Sauss)。黄胫小车蝗,体长:雄23mm左右,雌35mm左右。体形稍大,褐色,杂有绿色。头部颜面垂直,不向后倾斜。前胸背板中央稍隆起,有一纵脊,背面“X”形纹较明显。前翅上有大的黑褐色斑,后翅中部有暗色弯月形带纹,带纹内侧无色,外侧翅脉暗褐色。后足腿节内侧有3个大黑斑,雌性后足腿节底侧及胫节淡黄褐色。雄性后足腿节底侧及胫节红色。

(3)散居型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散居型东亚飞蝗,体长:雄36mm左右,雌45~50mm。大型种类,褐色。杂有绿色。前胸背板中央略呈弓形,背面无“X”形纹。前翅超出腹部末端甚多,翅面上散生许多暗褐色斑。后翅无色透明。后足腿节内侧基部1/2为黑色,近端部1/3处有一黑斑。后足胫节淡红至淡褐色。

(4)中华蚱蜢(Acrida cinerea Thurbery)。又叫尖头蚱蜢,俗称叫“千担”,体长:雄40mm左右,雌60~77mm。大型种类体翅夏季多绿色,秋季可采到枯草色个体。头部颜面极度向后倾斜,成为尖头,触角扁平如剑状。前胸背板较平,背面中央及两侧各有一条纵脊,前胸腹板平坦,无突起。腹部背面紫红色。前翅尖端尖细,中部有时有一纵列黄白色斑,后翅淡黄绿色。后足腿节细长。

(5)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Bolvar)。短额负蝗,俗称也叫“千担”,和中华蚱蜢相似,但体型较短小,体长:雄21~24mm,雌32~39mm。与中华蚱蜢区别主要在于后翅基部为红色,前胸腹板有一圆锥形突起,前胸背板两侧缘有粉红色小瘤状突起,向前延伸到头部复眼后端。

(6)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Konnikov)。短星翅蝗,体长:雄15mm左右,雌25mm左右。中等大小的蝗虫,褐色,头部颜面微向后倾斜。前胸背板较平坦,中央及两侧各有一条纵隆线,前胸腹板有圆柱形突起。前翅较短,刚到达腹部末端,翅面上散生许多大小不等的黑褐色斑点,后翅无色透明。后足腿节上侧有3个暗色横斑,外侧沿下隆线具有一列小黑点,内侧红色,上部有2个黑斑,内侧端部的上膝片黑色。后足胫节红色,刺的尖端黑色。

(7)蒙古疣蝗(Trilophidia annulata mongolicaSauss)。蒙古疣蝗,体长:雄15~16mm,雌19~25mm。体形较小,土褐色,腹面及足具细绒毛。头胸部有较密的暗色小点,头部颜面略向后倾斜。前胸背板中隆线明显,被横沟割断,从侧面看呈齿状。前翅土褐色,有暗色斑纹。后翅基部淡黄绿色,外端暗褐色。后足腿节上侧有2个黑斑;内侧基部1/2黑色,末端及外1/3处各有1个黑斑;胫节淡黄色,有3个黑斑,内侧尤为明显。

(8)红翅皱膝蝗(Angaracris rhodopa)。又叫异色蝗,体长:雄23~26mm,雌26~32mm。中等大小的蝗虫,体色变化颇大,有绿色个体、褐色个体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个体。前胸背板后横沟明显,沟前区较狭,略隆起,沟后区较宽而平;中隆线完整,侧隆线仅沟后区可见;整个前胸背板上生有细小的隆起皱纹,有的个体前胸背板后区为土白色。前翅超过腹末,翅面散生黑褐色斑点,后翅前缘略呈“S”形,基部红色,端部暗褐色,散有暗褐色斑。后足腿节上侧有3个不太明显的黑斑,有的个体黑斑消失,成为几个黑色小点;内侧大部分红色,有3个黑斑。后足胫节红色,基部上侧有细小平行的横皱纹。飞翔时发出响声。

(9)稻蝗(Oxyassp.)。其外形、色泽颇为相似。雄成虫体长22~28mm,雌成虫体长25~35mm。全体绿色,背面微带红褐色,前胸背板平直。从复眼向后有一较宽的黑褐色带,直伸到前胸背板后缘,前后翅均发达,超过腹部末端。中间的区别在于雄虫肛上板和雌虫下生殖板的形态等细微特征。

2 发生规律

蝗虫(包括飞蝗)在府谷县均每年发生1代,以卵块在土中越冬,来年5月份孵化为蝗蝻,6月下旬至8月份出现成虫,8、9月份交配产卵。

3 防治方法

3.1 生物防治

(1)使用生物制剂进行超低量喷雾,可选用浓度为30×109个孢子/hm2的蝗虫微孢子制剂或绿僵菌、苦皮藤素、狼毒素等生物制剂。

(2)人工捕杀。及时清除苗圃地周围杂草,破坏蝗虫生存环境。

(3)保护利用鸟类、蛙类、螨类等其天敌生物。

3.2 化学防治

苗圃地发生数量较多时,可喷5%辛硫磷粉剂22.5~30kg/hm2,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

[1]张杰.我国蝗虫绿色防控新技术推广模式研究与应用[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2]洪军,杜桂林,王广君.我国草原蝗虫发生与防治现状分析[J].草地学报,2014(5):929-934.

[3]方毅才.甘肃草原蝗虫现状与防治对策[J].草业科学,2009(11):157-160.

S763

B

1002-3356(2016)06-0094-02

2016-11-02

石伟(1976-),工程师,主要从事病虫害防治工作。

猜你喜欢
前胸府谷县黑斑
黑斑蛙养殖关键技术
看透事物的另一面
猕猴桃小熊
会叩头的虫
全国黑斑蛙养殖者求助!反映销售及种蛙投放困境,希望尽快解禁黑斑蛙
黑斑蛙需要更多人关注!200余名养殖户集体发声力证其健康安全
风尖浪口上的黑斑蛙:吃了一辈子饲料,为何还是“野生动物”?
府谷县绿色通道建设经验和办法分析
府谷糜子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关于陕西省府谷县农业现代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