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结合MRI选择射频消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分析

2016-03-13 06:18尹保和
微创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消融术消融椎间盘

尹保和

(广西贺州市中医医院,贺州市 542899)

CT结合MRI选择射频消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分析

尹保和

(广西贺州市中医医院,贺州市 542899)

目的 探讨CT结合MRI选择射频消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对3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平均住院时间为 2.4 d;术后第1天,均可带着围领下地活动;术前VAS评分为(6.48±0.3)分,术后9个月为(2.42±0.69)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情基本稳定,患者对治疗的主观满意度达94.7%。结论 通过CT结合MRI选择合适的颈椎间盘突出症适应证患者,实施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显著。

颈椎间盘突出;CT;MRI;适应证;射频消融

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变,久坐或长久不运动导致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日渐升高。颈椎间盘突出症不仅导致腰腿痛症状,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肢体活动,不利于患者的生活及工作[1]。现对CT结合MRI选择射频消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临床疗效及适应证等进行探讨,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有44个间隙,其中C4~5、C3~4间隙分别为14个、4个,C5~6、C6~7间隙分别为22个与4个。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33~55岁,平均(43.5±1.8)岁;病史2.5月至21年,平均(7.1±1.5)个月。38例患者均实施过多种保守治疗,疗效不理想。其中症状较严重者30例,主要表现在颈肩部僵硬、疼痛比较严重,伴随较长时期的头晕头痛。6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严重眩晕、心慌、恶心,均为发作时常伴症状;另2例表现出严重的头疼症状,有长达5年的病史,对非甾体类药物长期依赖。

1.2 方法

1.2.1 术前检查 术前对患者采取CT机扫描,做常规C4~5、C5~6、C6~7椎间隙横断扫;MRI使用颈椎线圈,常规作矢状位T1、T2加权及横轴T加权扫描。结果显示:脊髓压迫征象及症状均不严重,选择对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治疗。

1.2.2 操作要点 术前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将圆枕垫在颈部部位,引导患者尽量后伸舒展自身颈部。通过侧位透视和克氏针对病变间隙进行定位,之后对穿刺点进行标记。将消毒铺巾实施常规消毒和铺设,对穿刺点及椎前筋膜实施局部浸润,浸润药物为约1 mL的1%利多卡因,通过对前外侧颈椎间盘造影的使用来实现入路,其进入动脉鞘和内脏鞘间隙必须在C型臂X线机引导的前提下进行,进入后将专用穿刺针放置于病变椎间盘正中,以正侧位透视均处于中点为准。实施手术者通过手指对气管轻推以使其过中线,通过对椎间盘前缘的触及来进行定位。在对椎间隙内空心针进行确定后,沿针芯将连接射频汽化仪的特制工作棒在C臂电视X线机监视下推进椎间盘内。立足于术前制定的术前方案,将工作棒功率设置为2档(125 vrms),对冷凝脚踏进行踩压,时间以0.5 s为好,如在这一过程中发现患者产生刺激症状,需立即停止手术,对刀头重新调整。对消融脚踏持续踩压5 s,两只手分别抓紧针套与刀头尾部边缘,以匀速标准前后旋转,角度为180°。对冷凝键脚踏以同样方法进行踩踏,使其反向旋转180°,之后对患者的自主感觉加以征询,根据感受对穿刺针深度进行调整,如情况必要可对消融程序重复进行1次。对髓核腔内压力进行探测,直到感觉空虚无弹性感才能证明椎间盘内已减压。将刀头旋出后,将穿刺针拔出,消毒并用敷料粘贴创口,通过充气式颈围对患者颈椎实施1周的固定。

1.3 术后注意事项 由于射频消融治疗属于微创手术,接受手术后患者无需住院,日常工作的恢复往往在术后2~4 d内即可实现,术后需常规口服抗生素。在接受手术的当天颈部可能会有轻微的不适感,应尽量避免活动。少数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可能会发生颈部疼痛,出现该症状时应卧床休息,并服用止痛药。术后数日内必须留意颈部的清洁护理问题。术后3 d可采取一定的颈保健操功能锻炼,在锻炼过程中注意对后纵韧带、纤维环及神经根紧张性等进行增加,促使髓核进一步回纳。

1.4 评判标准[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射频消融疗效的同时,对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体系加以应用。VAS评分尺在应用过程中,无刻度的一面朝患者,有刻度的一面朝医生,医生进行测试并对分值认真记录,整个期间医生不能给患者任何暗示和启发。主观满意度分级主要分为五级:1级:所有临床症状都基本消失;2级:症状有所减轻 ;3级:症状减轻不明显;4级:症状毫无转变;5级:症状不仅无转变且出现恶化 。其中1、2级代表患者处于满意状态,满意度为优良,后面3级均表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平均住院时间为2.4 d。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均可带着围领下地活动,眩晕6例,头痛2例;比较严重的患者经过手术后症状消失;28例伴随颈肩及上肢酸胀、灼痛等情况,接受手术后症状明显减轻,仅2例疗效相对不明显。术后9个月回访,患者病情基本稳定。患者术前VAS评分为(6.48±0.3)分,术后9个月评分为(2.42±0.69)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366 1,P<0.001)。在主观满意度上,1、2级患者分别为22例、14例,主观满意度优良率达94.7%。

3 讨 论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更新,颈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式也呈多样化,尤其是微创治疗方式逐渐应用于颈椎间盘突出中,其相对传统治疗方式创伤较小且能够较快愈合,因此被患者普遍接受。当前比较常见的有臭氧治疗、腹腔镜手术及射频消融等技术。其中射频消融技术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颈椎间盘突出症。但该手术在适应证的选择上具有一定局限性。

3.1 CT检查与MRI扫描的比较 颈、肩、臂酸胀疼痛等症状很多时候均由颈椎间盘突出症引起,除此之外颈椎间盘突出还可能会导致骨质增生、韧带钙化等。在医疗技术水平还不发达时期,很多颈部疾病都被划分为颈椎病同一范畴。CT和MRI逐渐被应用到医学领域后,影像学检查成为确定诊断的重要依据,颈椎间盘突出症才得以从普遍性的疾病范畴中细化出来,在诊断和治疗方法上逐渐与其他疾病区分开来[3]。早期选择射频消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的影像学方法主要为CT检查,但CT检查目前的扫描仅仅可以作用于横轴位上,因颈椎各椎间隙较窄,CT检查无法将突出的椎间盘及脊髓受压情况很好地显示出来,对颈椎间盘突出方面的诊断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制。MRI出现后,以其多方位成像以及对图像优良的软组织分辨力而被迅速应用于临床。MRI扫描无辐射性、无创伤,对患者具有非常高的安全与可靠性;MRI检查能够将解剖结构清楚地显示出来,对突出的髓核形态、大小、位置以及受压的硬膜囊的移位情况等也都能显示出来;其多方位成像能够将病变周围组织的关系更好地显示出来;且在椎管、侧隐窝大小及黄韧带肥厚等测量方面很好,这都有利于诊断颈椎间盘突出和膨出,具有较大的临床指导意义,有利于对椎管内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4]。但MRI检查费用较高,检查时间较长,在病变小关节骨质增生的显示以及韧带钙化等情况检测上不够清楚。CT检查不仅检查扫描时间段,价格适中,在病变小关节骨质增生的显示以及韧带钙化等情况的清晰度上好于MRI。鉴于CT、MRI各自的优缺点,临床往往将两者结合起来应用于选择射频消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上,以实现其优缺互补。

3.2 CT检查与MRI扫描结合的优势 与其他颈椎病相比,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颈椎间盘内压会相应增高,同时增加的还有纤维环在椎体边缘的牵张力,这一过程又是导致后纵韧带和黄韧带增厚的主要原因。因此,对颈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早期治疗不仅有利于治疗疾病,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射频消融技术作为先进的微创技术,其应用在颈椎间盘突出中不仅操作简单且创伤较小、疗效更好。射频消融技术在颈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具有针对性,但并非适合所有患者,而是适合部分适应证患者。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病症有多种,该微创手术较适用于单纯性患者,特别是在轻度突出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更好效果,该术应用于部分中度突出患者中效果也相对满意。为确定适应证,术前需通过MRI或CT进行动态位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过伸位、过屈位脊髓压迹分别加重与减轻的患者,可对实施射频消融术促进患者脊髓压的减轻,使治疗效果更加确切。如果患者过屈位脊髓压迹减轻并不明显,可以确定纤维环已经损坏,与正常人相比,后韧带弹性较差,对这类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治疗并不会取得较佳效果[5]。另外,射频消融术在部分颈髓变性患者中的应用,可取得较好效果。本研究中出现脊髓变性症状患者总共 6例,该类患者通过CT结合MRI检查后结果显示:单纯性椎间盘突出具有相对较深的脊髓压迹。患者通过射频消融术治疗,恢复均较好。但对于合并有明显骨质增生等非单纯性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射频消融技术则并不会有显著效果,可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相对其他微创手术来说,射频消融术穿刺孔较小,在穿刺过程中仅会产生轻微损伤,术后较短时间内即可恢复;相对激光治疗来说,射频消融术在颈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疼痛较小,术后早期即可进行活动。本研究结果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4 d;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均可带着围领下地活动;术后9个月随访发现,患者术后病情基本稳定,对治疗的主观满意度达94.7%。表明CT结合MRI选择射频消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对适应证合适的患者疗效更为显著。

[1]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7-225.

[2] 谢艳艳.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理探讨[J].中医学报,2013,28(9):1388-1389.

[3] 孟庆恒,岳树源,王 毅,等.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疾患的临床观察[J].天津医药,2013,41(3):52-254,J0004.

[4] 谢清华,李 健,伍子英,等.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对山羊颈椎稳定性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2,14(5):600-603.

[5] 李建炜,张维成,麦 伟,等.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53-3054.

尹保和(1976~),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骨科,脊柱及相关疾病。

R 681.531

B

1673-6575(2016)01-0111-03

10.11864/j.issn.1673.2016.01.42

2015-10-09

2015-12-03)

猜你喜欢
消融术消融椎间盘
消融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百味消融小釜中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中护理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关系的Meta分析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