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微阅读”时代后现代主义特征和高校图情工作策应

2016-03-14 07:04胡红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微阅读后现代主义

胡红霞

摘 要 当前是信息碎片化时代,快餐文化充斥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通俗文学对严肃文学冲击力度较大。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微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时尚快餐文化,碎片化阅读成为当前人们娱乐和消遣的精神文化食粮。本文立足于后现代化的观察视角,对“微阅读”时代的大众阅读方式的总体特征进行了总结,对实用性、碎片化以及浅近性阅读的成因从源头上做了分析,希望针对“微阅读”时代高校图情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微阅读 后现代主义 高校图情工作策应

中图分类号:G252.3 文献标识码:A

1“微阅读”时代后现代主义特征和高校图情工作策应现状

至今,人们依然对后现代主义没有准确的定位与科学的定义,因此,在普通大众的印象中后现代主义“一切都没有中心,都是凌乱的”,它不同于现代主义,但是从现代主义发展而来,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和质疑;介于“非现代”与“反现代”之间,更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积极反应与思索。后现代主义在符号、文本、事物表征等方面的理解上倾向于现代主义,在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方面,坚持现象本质的还原与主张中心主义,因此反对事物的同一性与整体性。后现代主义最重要的特征还有,它从个人角度去试图构建权威、真理、统一道德约束感、反对约定俗成、提倡个人对权威的解读与发布,个人信仰的评判与养成并非基于环境对个人的影响,而是侧重于个体经验的感知。因此,在后现代主义发展到今天,不断追求事物符号、文本、意义与表征等多种层面的感知,主张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追求无中心的意识流已经成为“微阅读”背景下后现代主义的时尚。

“微阅读”已经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分工与合作更加明确,竞争的压力在不断驱使着人们生活的脚步,在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时间被切割成了碎片,微阅读语境之下,提倡简单、轻松、有趣的阅读方式,这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本能。纵观时代变幻,从传统的报纸、电视、电影再到互联网移动客户端以及当今数字化媒介不断横行的时代,大众阅读方式经过了多种嬗变,互联网背景下炮制出的可复制化信息、文本、图象等符号基因在不断充斥着传统文化的自然因子,因此,“微阅读”顺势而行,搭上了互联网发展的快车。“微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而言,其信息承载媒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一种典型的快餐文化。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所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数字显示,到迄今为止,国民数字阅读方式的触屏率高达50.1%,较前两年同比增长9.8%,早在三年前,手机客户端阅读就已经成为人们指尖阅读的主流,“微阅读”的发展对当今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持续而深远。

2“微阅读”时代背景下后现代主义的阅读特点

2.1娱乐性与趣味性集一体的碎片化阅读模式

大众对生活趣味性和娱乐性的追求已经成为后现代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在知识体系不断被解构的时代背景下,大众主张突破传统观念与文化的束缚,提倡标新立异,一味追逐潮流,因此逐渐淡化了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这是一种道德逃避与生活压力的释放。在碎片化时代下,为了满足自身的心理、生理等需求,电脑网络、手机客户端、电影等成为大众新型的娱乐消遣方式,三屏合一,通过不断地跨屏互动,碎片化信息进入人们每天的生活和工作、学习中,人们的阅读不再受到场所和时空的限定,指尖阅读成为可能,大众只要动一动手指,触划一下屏幕,各种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刷微博、逛朋友圈已经成为21世纪大众业余生活的主流,而且乐此不疲,“起床刷微博、上课看人人、睡前聊微信、路上逛淘宝、过节抢红包”已经成为当今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以及普通大众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2.2“去中心化”的浅近性阅读成为主流

在后现代主义不断发展的文化背景下,道德、真理、信仰已经被人们淡化,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先天存在的社会约束力,其实从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也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我们不能够单纯地去批判,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和思维看待问题,将后现代主义定性为历史虚无主义与绝对主义确实有些偏颇,不能笼统地反对后现代主义而设立相对主义论。鉴于此,在审视后现代主义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真理,强调道德对社会的约束以及人们内心的自我约束。只有这样,传统意义上的约定俗成必然会被读者的现代化阅读冲击,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活热点的氛围下,一个话题余温未散,另一个热门话又题接踵而来,试看每天登上微博热搜榜的话题,不免是一些充满血腥、色情和暴力的信息,很少有严肃文化登上热门话题榜首。因此,当碎片化阅读披着神圣外衣在大众日常生活肆意随行的时候,传统阅读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被消失殆尽,价值观、社会真理、国家情怀、理想等一些曾经被人们视为“奢侈品”的文化遭受大众严重曲解、淡化、甚至嘲笑,曾经的知识分子与当今草根之间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趋于平衡,因此很容易导致世俗化的大众文化成为主流。

2.3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思维下的功利性阅读

后现代主义曾经一度认为,事物的本质并非先天具有,而是大众通过生活实践在人们脑海中约定成俗的道德标准和思维标准,而知识的产生并非是源于人们对知识(下转第54页)(上接第37页)的推崇,而是为销售而生,因此后现代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此在微阅读时代,现代主义所构建的乌托邦理想大厦和终极主义的理想追求已经逐渐让位于后现代主义,不追求阅读意义,只求吸引眼球,求得一时快感,激浊扬清,追求点击率和排行榜已经成为作者的创作意图。

对此,为了研究“微阅读”时代后现代主义特征和高校图情工作策应,通过把握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心理,在这场阅读革命中要故旧育新,引导国民阅读,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图情工作带来服务改善启示。

3当前“微阅读”时代背景下高校图情工作策应

当前“微阅读”时代背景下高校图情工作策应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来感化学生,同过切实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融入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提倡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的人文关怀意识。校园是学生的学习场所,同样是也是生活的磨练场所,要求师生之间能够融洽相处,营造良好的素质教育和理论教育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正面引导和沟通,从而创造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阅读环境,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思想基础。在具体的实施改进过程中,图书馆应该通过建立网络阅读公众平台,让传统“严肃阅读”为现代“微阅读”导航;同时也可以成立高校读书交流会,通过不断引进新科技,改善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来提高当代大学生合理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将“微资源”建设纳入高校建设规划之中,积极建立高效图书馆特色阅读分享组织,设立优秀阅读推广职位来不断丰富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提高学生图书资源的利用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背景下,“微阅读”已经成为生活主流阅读方式,高校图情工作的实施需要革新,更需要调整,通过“大图情”创新思维,改变传统的图情工作模式,因为当今高校图书馆已经集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等多种交叉学科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高校图情工作的开展,如果不加以创新改革,就会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审美以及文化素养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 毛汉玉.“微阅读”时代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与高校图情工作策应[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5(04):112-114.

[2] 胡益芳.构建大学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及推进策略——以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114-118.

猜你喜欢
微阅读后现代主义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解构性特点解析——以我国影视作品为例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微阅读视角下高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例谈
微阅读, 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更给力
中职生如何对待微阅读初探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试论后现代主义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