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灵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2016-03-15 11:28赵淑英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宗白华歌德灵性

赵淑英

(贵州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贵阳 550025)



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灵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赵淑英

(贵州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贵阳 550025)

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的最高灵境映射着高尚的灵性人格。“歌德人格”和中国历史上的“晋人之美”是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灵性人格的典范。在宗白华看来,“歌德人格”是生命本体的象征,而“晋人之美”是宗白华理想人格的标本。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的灵性人格表现在他对本体生命的肯定,以及他的入世超世和“小己人格”上。这恰恰对我们当代人的生存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一是要超越物的有限性,回归精神家园。二是既要深入生命,感悟“永恒活跃的生命本体”,又要静穆的观照生命,感悟生生之节奏。同时也要回归人的本质,热爱生活,追寻有张力的生命,呼唤自由生命。三是还要追寻无止境的超越,时时创造更高的新人格。

宗白华;灵性人格;生命本体;精神;自由;超越

引 言

宗白华是20世纪中国“美学双峰”之一,也是中国现当代美学史上贡献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美学大师之一。宗白华的美学思想如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闪烁在浩若烟海的美学之流,光辉永驻。在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中,他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意境理论,深入中国传统文化之根,融老庄、佛禅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的诗论、画论等为一体,形成了其艺术意境的理论,完成了古典生命形象的现代转型。宗白华美学的独到之处在于他的最高灵境映射高尚的灵性人格,而这种人格与“歌德人格”和中国历史上的“晋人之美”水乳交融,从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生命形象,即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灵性人格的载体。宗白华的最高灵境是其灵性人格的源头活水,也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歌德人格”和中国历史上的“晋人之美”是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灵性人格的典范,同时也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使得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的灵性人格在其“散步美学”的汪洋大海中熠熠生辉。

宗白华的艺术意境可分为三个境层:第一境层是直观感相的模写,是心灵直接作用于感官色相而形成的对于印象的直观反映,突出的是美的价值,故“情”胜。第二境层是活跃生命的传达,强调生命的张力,追求生生之节奏,突出的是生命的价值,故“气”胜。第三境层是最高灵境的启示,“映射着人格的高尚格调”[1],突出的是心灵的价值,故“格”胜。这一境层是前面两个境层的归宿,强调从外物丰满的直观感相中达到最高灵境,即禅境。它动中有静、静中含动,是生命的灵动和寂静结合,“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2]。宗白华认为,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一方面要深入生命本体,领略生命的真谛;另一方面又要超旷空灵,体验生命的韵致。一入一超,方能领略生命生生之节奏。

宗白华的最高灵境映射着高尚的灵性人格。从宗白华最高灵境的角度出发,其美学思想中的灵性人格既具有超越的精神价值,又呈现本源的生命动力。

一、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灵性人格的体现

“歌德人格”和中国历史上的“晋人之美”是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灵性人格的典范。在他看来,“歌德人格”是生命本体的象征,它融丰富的生命在和谐的形式中;将永恒活跃的生命本体寓于谐和圆满的生命形式中。魏晋是中国美学的拓展和细化期,“自魏晋以降,中国的美学历程犹如蝉联的锦屏,依次展开她们独特的美感”[3]。中国历史上的“晋人之美”则是宗白华理想人格的标本,而晋人人格之美则体现在血性生命、超旷心灵和深情韵致上。而动力的人格、真挚的人格和反抗的人格构成了生命形象浓烈的底色,这一底色是晋人血性的生命。晋人超旷的心灵是自由的心灵,它表现在“静照”的姿态、“山水中的意境”和艺术精神,其可追溯至老庄的宇宙观和生命境界。这种超旷的心灵构成了宗白华设计的生命形象的空灵内蕴。而将宗白华“把玩现在”和“寄于过程”结合起来,就是晋人“深情韵致”的完整含义。“把玩现在”是深入生命,是投身放心于生命创化之流,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寄于过程”是超越生命,就是摒弃外在的目的、超越功利考虑,直接面对美的价值。深入生命,故有血性深情;超越生命,故有冲淡虚灵。一入一超,既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有庄子的超旷空灵,既如酒神一般与永恒活跃的生命本体合一,又像日神一般超临于人生痛苦之上给世界披上美丽的轻纱。所以,理想的人生是能入、能醉,充实的人生,又是能超、能梦,空灵的人生。具体说来,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的灵性人格主要体现在对生命本体的肯定,入世超世以及“小己人格”上。

(一)生命本体

从最高灵境的角度来说,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的灵性人格体现在他对生命本体的肯定上。在宗白华看来,“歌德人格”是生命本体的象征。

宗白华所谓“歌德人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歌德人格”既体现了自由创造的精神,又通达了圆满和谐的境界,是《易》、老哲学的生动符号。而《易》、老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其所探索的就是那个创生万物的宇宙本源问题。第二,“歌德人格”协调生命与形式,把灵动的生命与圆满的形式统一在自由圆满和谐的审美境界中。它体现了融灵动的生命于圆满的形式中,是生命本体的主动性。第三,“歌德人格”展现了一个具有“生命本体”的个体人格。心灵、文化和个体人格汇集在歌德身上,而歌德就跨越了西方和中国、汇通了古典与现代,成为普遍的“生命本体”的象征。

歌德艺术中那些反抗18世纪人为规范和礼法的青年形象,所肯定的就是生命本身的价值,所象征的就是“永恒活跃的生命本体”。一方面,创造的意志是自由的意志,渴望波澜壮阔的生活,追求无穷丰富的体验,既像浮士德那样追求无止境的扩张,一颗不安的心奋力的向上向外挣扎,以至于飞向苍天;还要像维特这样活跃至动的少年一样,破坏一切传统的秩序与形式,追寻一种壮怀激烈的生命。另一方面,生命必须创造谐和的形式,追求圆满的境界,像少年维特那颗秋天枯叶般颤栗的“心”也渴望无限温柔的“爱”来整饬与安慰。

歌德强化了“永恒活跃的生命本体”,在生命与精神、动力与形式之间保持平衡,将苦闷烦恼、矛盾冲突、危机绝望,统统消融在“一个圆满的具体的美丽的瞬间”。这一瞬间是审美姿态确立、审美境界诞生和审美个体人格生成的瞬间。

第一,审美姿态确立的瞬间。将生活的悲惨、黑暗和苦难,以“唯美的眼光”追逐和抓取这一瞬间,以艺术符号表现出来,将生命的矛盾引发的一切悲情点化为节奏和韵律,升华到音乐的境界中。

第二,审美境界诞生的瞬间。美是丰富的生命在和谐的形式中。歌德的生命以动为主,个体生命的动热切要求着与自然生命的动相接触、相融合。这就是审美境界,即在沉冥静谧中升华出旋动飞舞的生命动力,在和谐形式中呈现着生命的伟力和激情。

第三,审美个体人格诞生的瞬间。审美个体人格是永恒活跃的生命本体寓于谐和圆满的生命形式中。“流动的生活演进而为人格,就是人生的清明与进展”[4],人格的完成而又不失落生命的流动,故人生总是在创造更高的人格。这样的个体人格必定是有张力、有节奏、有韵致的人格,即审美的人格。

(二)入世超世

早期的宗白华,将人格理想概括为:拿叔本华的眼睛看世界,拿歌德的精神做人。首先,叔本华的眼睛,是超越静观,力求透视苦难,直探生命的本原的审美眼睛。它深入个体生命的心灵世界,感悟生命的真谛。这是入世的体现。同时,“静观”是审美的起点,它要求以“无所为而为之”、无欲无求,超然独立的姿态深入到宇宙动象的核心,体味宇宙生命的真意义、真道德。这是出世的表现。其次,歌德的精神,他一方面肯定生命本体,要求深入到个体生命的内心世界,领略生命的深邃内涵。另一方面,将生命与精神、动力与形式统一在自由圆满和谐的审美境界,用丰富的心灵世界观照谐和的生活世界,寻求丰富的生命体验。这也是入世超世的体现。

同时,宗白华还主张以释迦牟尼的情怀救世、以尼采的姿态对待人生。首先,释迦牟尼的情怀,是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它是对人生的苦难、沉沦的人心、宇宙万象怀有深切的同情和关爱。他呵护全世界的生命,这是入世者的情怀。其次,尼采的姿态,即是审美的姿态。以唯美的眼光穿透黑暗、以酒神的激情和创造的行动把生命变成艺术。这是出世者的姿态。

此外,从“歌德人格”和“晋人之美”中也能窥见宗白华灵性人格中“入世超世”的情怀。“歌德人格”启示我们:从现世的困境中解脱出来,肯定生命本体的主体能动性,融丰富的生命在和谐的形式中;将永恒活跃的生命本体寓于谐和圆满的生命形式中,从现实的有限契达生命的无限。宗白华说:“晋人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向外发现了自然”[5]。“晋人之美”,一方面“美在深情”,肯定个体生命、自我价值;另一方面,晋人从个体的有限性中超脱出来,寄情山水,品茗万物生生之节奏。其中,东晋诗人陶渊明便是典型的代表。他诗文中“语淡情深”的语体风格,“积极入世和自甘归隐的人生向往”,“他对自然的爱恋”与“仁者情怀”[6],都可以说是“晋人之美”在其身上的集中体现。

总之,宗白华“入世超世”的人生观所呈现的是一种超然静观、积极奋斗、普遍同情和审美化的人格。

(三)“小己人格”

为说明“小己人格”的理念,宗白华引用维斯巴登人格定义:“人格也者,乃一精神之个体,其一切天赋之本能,对于社会处于自由的地位。”[7]歌德认为,人类的人格是人类的最高幸福。宗白华则认为,时时创造更高的新人格是人类最高的幸福。由此定义可见,宗白华对人格作出如下探索。

第一,“人格也者,乃一精神之个体”。首先,“人格”属于精神范畴,是存在于生命活动过程中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精神层面的素质。其次,“人格”不仅是精神的人格,而且是个体的人格。所以,“人格”是“小己人格”。

第二,“小己人格”追求自由的个体。自由,不仅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自由的地位,而且指人格的实现以抗拒为前提:“抗拒世界奴役的统治,抗拒人对世界的驯服的融合。”[8]

第三,塑造个体人格需要无尽的超越为前提。“超越”,即随时创造更高的新人格,是一个积极主动不断的创造过程。塑造以超越为前提的个体人格的过程充满苦闷且不是一劳永逸的过程,个体人格的塑造要在现时的基础上,不断时时塑造更高的新人格,其中蕴含着超越现时人格的可能性,因而个体人格的塑造饱含着深情。

总之,个体、精神、自由、超越的“人格”也必定充满着内在的张力,具有生生的节奏的人格。也就是说,个体人格是在体验的流动中表现出韵律的生命形象,即人之韵和生之美化。

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的灵性人格表现在以生命本体为核心的超世入世的人生观和“小己人格”上。因为深入生命本体,所以独具情深韵致;因为入世超世,所以充满内在张力,具有生生之节奏;因具“小己人格”,所以宗白华的灵性人格是个体、精神、自由、超越的人格。

二、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灵性人格的当代意义

当今时代,现代化、全球化的潮流席卷全球,人类陷入生存困境,灵魂彷徨无归,物欲膨胀,人格堕落。在消费方面,在现代消费主义的影响下,消费已超出“需要满足”的消费本意,物欲横流,欲望扩张。在科技方面,人类越来越倾向于技术万能的理念,一方面,想用所掌握的技术控制物质世界;另一方面,人类相信技术可以保证我们的自由和主体性,并最终使我们得到自由解放。在资本方面,人类视财如命,广敛财富,物质扩张,并把财富的收敛当作社会生活的核心。以上物质生活的诸多因素,使得人类权利欲望膨胀,生命无止境的扩张,灵魂彷徨无归,人的灵性堕落,人类异化。而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的灵性人格对当代人的生存,尤其是走出生存困境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回归精神家园

当今时代,人类累形于物,成为科技、资本、消费的奴役。科技的迅猛发展,致使资本无限扩张,人类物欲横流,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倾向愈发明显。所谓的“人生在世,吃喝二字”、金钱万能的观点也正扭曲着更多人的价值观念,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车奴”“房奴”“暴发户”的代名词,曾经的“土豪”一夜之间蹿红网络成为“无脑消费”、有钱而喜欢炫耀的人的代名词,所谓的“高富帅”“白富美”成为许多人膜拜的对象。有人戏称现代人是生活在“格子间”的人:房子是一个大方格,每天坐在被方格隔开的办公室里,面对着方方的电脑,身体被限制在方格之内,成为工作、劳动的工具。高节奏的生活又使得人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使人的灵性堕落,思维退化,精神家园荒芜。人成为工作、劳动会说话的工具,苦苦煎熬挣扎在物质世界中,成为一个物质的躯壳,灵魂空虚。而人却一味日复一日的执迷于物质的追求,从而使得内在的权利意志膨胀,生命无限扩张,了无穷尽,灵魂彷徨无归。

宗白华的灵性人格肯定生命本体,启示人类回归精神家园。宗白华的灵性人格以生命本体为核心,正如其最高灵境所启示的那样,深入生命的本体,以此为归宿,既要感受生命本身的至动活跃,同时也要静穆地观照生命本身,感悟生命本身无穷的丰富的内涵。也正如“歌德人格”所启示的那样,一方面追寻活跃的生命本体,另一方面,将生命与精神、动力与形式统一于自由圆满的审美境界。追求生活世界的物质满足的同时,也要回归自己的精神家园,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也正如“晋人之美”所呈现的那样,追寻血性生命,追求个体人格之力,呼唤个体人格之“真”、之“诚”,崇尚个体人格的反抗精神;同时,追求超旷空灵的精神境界,摒弃一切外在的目的、功利的考虑,学会超越物的有限性,回归自己的精神世界;追寻生命的情深韵致,感悟无限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生命的节奏。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不可能完全脱离与物质社会而独立。但是,人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能完全忽略了精神追求。物质的追求是生活在现时世界的人们无可避免的,也是人生活最基本的保障。但对于物质的追求不能太过于执迷,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中也蕴含着无穷哲理。再者,真正能赋予生命无穷丰富的意义的还是人对精神的追求,人在精神的追求中不断地丰富完善自我。物质的追求和精神的追求二者不可偏废其一,物质的追求提供的生命无穷丰富的体验,而精神的追求使得生命更加丰富而富有张力,物质的体验使得精神追求更加深刻富有内涵,并不断赋予生命以新意,而精神的追求可以使人的生命趋于完满自由,更好的指导人们的物质追求。因此,我们在追求生活世界琳琅满目的物的满足的时候,也要回归到自己的灵魂深处,正如宗白华灵性人格所启示的那样,追求个体、精神、自由、超越的人格,回归自己的精神家园。

(二)呼唤自由个体

当今社会,人类物欲膨胀,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资本万能、金钱万能、技术万能的理念,人类对于物的无限欲求,使得人类的精神得不到满足,人类得不到全面发展,人格得不到完善,个性得不到舒展。在现代化机器的轰鸣声中,人类深信技术万能的理念,在来自各种压力的驱使下,人类的精神家园日渐荒芜,人类异化,逐渐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人类渐渐趋向于单一化,被局限于一个狭小的空间,生活方式单一化,追求单一化,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工作狂”“空中飞人”。人类一味执迷于物质的追求,而精神追求却越来越被人们忽视。人类渐渐迷失了真我,导致灵魂脱离了肉体,机械生存。因此,在现代化的今天,呼唤自由个体成为当代人越来越不容忽视的环节。宗白华的灵性人格,既须一往情深,深入生命的核心,又须超旷空灵,超以象外。其艺术意境要求能入能超的生命,既要深入自己的心灵世界,又要从自己的心灵世界中超脱出来,进入自然世界,热爱生活,获得生命无限丰富自由的体验。而“歌德人格”是生命本体的象征,一方面肯定生命本体,另一方面要求将生命与精神、动力与形式统一于自由圆满的谐和的审美境界中。这就启示我们当代人既要注重自己内心的需求,又要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带入到现实生活世界中,丰富自己的体验。中国历史上的“晋人之美”,在于血性生命、超旷心灵和情深韵致。晋人的超旷空灵其基本含义是自由的心灵,呼唤自由的个体。总之,宗白华灵性人格的奥秘是个体的自由,他启示当代人,追求能入能超的人格,既追求社会生活中的自由地位,又要防止心为形役,抗拒物质世界对人肉体和心灵的奴役。既要追求物的享受,获得无限丰富的生活体验;又要从无限的物的追求中超脱出来,追求一种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生活,注重追求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塑造精神、个体、自由、超越的灵性人格。

在当代人的生存困境中,呼唤自由个体。一方面要深入心灵世界,静享生命,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积极创造、无止境的追求自由,追求宁静致远的生命的智慧,追求生命的丰富与充实,体味与创造生命的价值。另一方面要超越心灵世界,深入生活世界,热爱生活,从生活世界的无限追求中,满足自身物质的需求,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中获取多彩的体验,从而促进心灵世界的多姿多彩。追求能入能超,充满张力,具有生生之节奏的个体人格,也就是自由审美的人格。

(三)塑造超越人格

当代社会,人类异化,汨没个体自我于大我之中,全体社会高度机械化、个体人格雷同化、单纯化。故此,我们对人类生活的最初责任就是创造个体人格,并时时创造更高的新人格,即塑造超越的人格。

宗白华的灵性人格体现在个体、精神、自由、超越的人格。面对当代人的生存困境,宗白华的灵性人格启示我们:一方面要追求人格的独立性,既不随波逐流,也不对物的诱惑趋之若鹜。要像宗白华灵性人格所启示的那样深入生命本体,关注自己的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塑造精神的人格。另一方面,宗白华的灵性人格是能入能超的人格,启示当代人既要深入自己的心灵世界,又要从心灵世界的有限性中超脱出来,从社会的大我中解放自己,从生活世界的奴役中挣脱出来,追求在生活世界中的自由地位和心灵世界的自由与丰富。同时,塑造超越的人格就是要在个体、精神、自由的人格的基础上,追求生活世界的丰富性,追求心灵世界多姿多彩的体验,从而塑造更高的新人格,即塑造超越的人格。

塑造超越的人格,既要如“歌德人格”所启示的有自强不息的健动精神,注重心灵世界的张力、动力和活力;也要保持宁静致远的智慧,追求顺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既要纵浪大化于现实世界之中,融入生活,追求物的享受,而自我也要适时的从现实的大我中抽离出来,享受自我,保持独特的个性。也正如宗白华艺术意境中所要求的那样,深入生命本原,深入万物核心,同时也要超旷空灵;也正如“晋人之美”所展示的那样,追求动力的人格、真诚的人格、反抗的人格,形成完整的个体人格。并在不断地在生命的体验中感悟生命的灵动和宁静,在生活的纵浪大化中不断体验生命的无穷丰富,从而不断创造更高的新人格。

面对当代人类的异化,面对当代人全体社会的高度机械化,我们生活的任务就是创造个体人格,并时时创造更高的新人格,既要注重物质的追求,注重物的享受,又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健全人格,注重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协调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时时塑造更高的新人格,即塑造超越的人格。

总之,面对当今时代,人类灵魂无归,物欲膨胀,人类灵性失落的情况,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的灵性人格对我们的生存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启示我们:一是要超越物的有限性,回归精神家园。二是既要深入生命,感悟“永恒活跃的生命本体”,又要静穆的观照生命,感悟生生之节奏。同时,也要回归人的本质,热爱生活,追寻有生命的张力,呼唤自由生命。三是还要塑造超越的人格,时时创造更高的新人格。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75-76.

[2]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2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7.

[3]龚斌.论齐梁萧氏文艺的美学品格[J].琼州学院学报,2014(6):3-12.

[4]胡继华.中国文化精神的审美维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71.

[5]宗白华.中国美学史论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129.

[6]杜治伟.从陶渊明诗文中的典故看《论语》对陶渊明的影响[J].琼州学院学报,2015(6):25-32.

[7]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1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98.

[8][俄]尼古拉·別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人格主义哲学的体认[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9-10.

(编校:李一鸣)

Spiritual Personality and Its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Zong Bai-hua’s Aesthetic Thoughts

ZHAO Shu-ying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The highest spiritual realm of Zong Bai-hua’s aesthetic thoughts maps the noble spiritual personality. “Goethe’s personality” and “people’s personality in Wei-Jin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 are the model of spiritual personality in Zong Bai-hua’s aesthetic thoughts. In his opinion, the “Goethe’s personality” is the symbol of life noumenon, while “people’s personality in Wei-Jin period” is a sample of his ideal personality. Zong Bai-hua’s spiritual personality is manifested in his affirmation of life noumenon and hi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extramundane idea, and his unique personality. His thoughts give us meaningful enlightenment to our contemporary life: we should transcend the limit of material and return to the spiritual home; we should not only go deep into the life to understand the eternal and active life noumenon, but also contemplate the serene life to understand the rhythm of life, and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return to the essence of man, love life, and search the tensive life and call the free life; at last, we must pursue the endless transcendence and always create the higher new personality.

Zong Bai-hua; spiritual personality; life noumenon; spirit; freedom; transcendence

2016-11-11

赵淑英(1992-),女,青海西宁人,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美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学原理与中西美学史。

B83-02

A

2096-3122(2016)06-0106-06

10.13307/j.issn.2096-3122.2016.06.19

猜你喜欢
宗白华歌德灵性
一个符号,表示否定
歌德的书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宗白华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论析
我们
借助电子白板构建富有灵性的数学课堂
我要歌德的书
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灵性”
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初论“灵性文学” 的诠释
宗白华著作的出版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