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需要信息技术做伴

2016-03-15 12:04刘宇明
湖南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花粉管多媒体技术生物

刘宇明

生物教学需要信息技术做伴

刘宇明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充分重视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的基本理念,要求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呢?

一、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吸”起来

以往的教学,教师只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或现象提出质疑。这样的方式枯燥乏味,渠道单一,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突破信息传递中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直观看到宏观世界、微观世界、远方或过去的事情。

例如,在讲解“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节时,教师创设了一个“猴子酿酒”的故事情境:在很多古籍中都有过记载,相传一千多年前,在人类还不懂得酿造糯米酒时,有位老人发现了猴子会从山上采摘各种山果扔到树洞中,一段时间后便可得到清纯的汁液,后来老人学着猴子的方法成功制作出了纯香的米酒。教师一边展示图片一边讲解,适时引出果酒的制作方法和原理。因为有故事情境的引入,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被激发,很轻松地掌握了所学内容。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比如花粉管的萌发、尿液的形成、血液的循环、神经冲动的传导等。这些知识均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的功能,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例如,对于花粉管的萌发这一内容,过去教师常用“讲述+板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能强调重点,但缺陷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而应用多媒体播放教学录像片呈现这一生理过程,能真实地再现花粉管的萌发动态过程,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学生观看录像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解释。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又得到教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当过一段时间测验这一内容时,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准确地掌握这一知识。这就启示我们:多媒体技术的生动、直观接近于现实,只要合理使用,可以扩展知识进入学生头脑中的途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若再与讲解结合,其形象化、趣味化与化难为易的效果,是单纯的讲述所无法达到的。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生物学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验得到数据、现象和结果并加以证实。在以往的生物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实验室配置较低,使得探究实验变成了讲实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降低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而多媒体资源十分丰富,可以展示每个实验的过程。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认识实验的操作要点,掌握正确的实验技能,提高观察能力,直观地体验科学探究的奥妙。

例如,教材中关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主要以文字形式介绍实验原理、步骤,实验结论:叶绿体色带自下而上分布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由于教材缺少图片等资源,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实验原理,也很难想象叶绿体色带的分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专业人员的操作过程让学生观察。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弄清楚了捣碎叶片、制备滤纸条以及提取、分离色素的操作要领。多媒体还模拟出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及颜色。展示结束后,学生再动手进行实验。因为已经掌握了操作要点,学生进行实验就比较容易获得成功。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技能,还获得了成功感,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生物的热情。(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3BZXX010)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湘潭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花粉管多媒体技术生物
Nadorcott 柑桔无核化处理对组培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细胞质膜AHAs维持花粉管的生长和受精(2020.5.20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第12话 完美生物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重金属对梨花粉萌发及生长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