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路径研究

2016-03-16 09:51
关键词:服务体系就业指导供给

田 蕾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路径研究

田 蕾

当前,大学就业形势严峻,从中央到高校都高度重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供给侧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铺开,在此背景下,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必须从微观方面构建并优化就业服务体系,重视就业教育,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合理借助外力资源,使就业服务体系适应供给侧改革的要求,真正服务于大学生就业。

供给侧;大学生;就业服务;路径选择

自从200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遭受巨大的压力,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我国目前的“供需错配”而引起的。所谓“供需错配”,是指传统的中低端消费产品供给过剩,造成大量的产品滞销,而高品质的消费品供给不足,以至于出现国内消费者到海外疯狂抢购的情况。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习总书记在2015年11月明确指出,在扩大内需的同时还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三去一降一补”等措施进一步加快传统产业升级的步伐。[1]所谓“三去一降一补”,是指“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其目的在于加快产业创新驱动转型与升级,从而不断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朝向现代化创新驱动的模式发展。

我国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经济发展的状况类似,也呈现出“供需错配”的现象。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储备与特长难以满足用工单位的实际要求,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而用工单位却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党和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来促进大学生就业。学术界也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为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出台提供了许多积极的建议。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现实意义

从目前的学术研究来看,很多学者只关注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方面的问题,而对于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却很少。很多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主要是由政府的相关部门进行宏观调控的结果,也可以是高校就业工作人员与社会力量之间相互配合的结果[2],从而更多关注政府与社会方面的力量,忽视高校作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职能。学者在研究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时侧重于研究就业指导机构的主要职能、队伍建设、就业指导服务以及就业信息和服务保障等功能,对于高校招生计划的拟定、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思想政治教育等比较实际的功能则有所忽略。高校就业服务体系承担着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部分功能,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大学生就业素质与能力的功能。目前大学生就业方面出现的问题,既有大学生专业知识教育与技能培养方面的问题,也有大学生就业服务方面的问题,二者均属于供给侧改革的内容。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必须明确供给侧改革的理念以及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新内涵,从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使其符合社会实际需求,顺利就业。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具体要求

(一)以供给侧的管理为中心

对于大学生就业体系的建设,目前的主要研究集中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方面,对于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管理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关于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研究方向。从供给侧改革的要求看,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变革是管理结构方面的调整,反映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就业体系的自我改革。只有全面加快大学生就业体系管理模式的改革,才能够进一步创新大学生就业体系的供给方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功能,完善就业管理体系。

(二)注重科技创新的内驱力

供给侧改革将创新驱动的重要性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尤其是强调科技创新在供给侧改革内部的重要作用。科技创新是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强大的内驱力,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与时代发展同步。创新驱动的实质也就是人才的驱动,进一步加强人才管理体制的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3]只有注重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改革中的内驱力的作用,才能够保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进一步提高整个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综合竞争力。唯有如此,才能够通过供给侧资源要素的优化整合来完成优势导向的指引功能,在企业提供更加合适的大学毕业生,帮助微小企业健康成长的同时,促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顺利解决。

(三)强化制度创新所具有的支持性

制度创新所具有的支持性包括很多方面,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制度创新在于自然法方面的制度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创新与哲学精神。自然法是人类在自然存在的状态下所遵循的天然法则,是正确的理性准则,能够为我们在社会本性中获得更多的强化制度创新所应有的支持。强化制度创新的支持性,能够进一步增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能够进一步培养大学生面向社会实际需求的技能,保证大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符合用工单位的实际要求。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路径

(一)构建并优化就业服务体系

创新服务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论支持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方案。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必须明确服务理念。传统意义上的“以教学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的就业指导理念导致许多问题。例如,就业类课程安排过于简单、陈旧,纯理论的课程相对较多。在课程考核方面也会有意降低难度,满足学生偏好,以学生满意度牺牲教育质量。针对这些情况,必须按照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更新服务理念, 强调“以提升学生成功就业能力为核心”,并将其作为检验工作效果的标准。

改革培养模式。首先,要合理调整高校专业结构,避免学生就业时“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这就要求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必须对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精准预判,对于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合理分析,保证专业设置的合理化。[4]其次,要整合专业学习与技能训练,改变以往重专业理论知识轻视技能训练的局面。两者之间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再次,要重视将课堂训练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只有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的机会,才能够培养学生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应合理安排每一门课程的实践训练,而不是集中在某一时段进行统一实践训练。

提升就业指导者的能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不断深化,国家针对大众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就业指导能力,准确把握政策,将政策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极致。

实施精准就业服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要充分实现就业指导功能,必须快速准确地完成就业指导课程的合理安排。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指导与能力训练,丰富大学生就业服务指导的多样化,可以与时俱进,使大学生就业培训与用工单位无缝对接, 实现就业服务的精准化。

(二)重视就业教育

就业教育与就业指导不同,就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合理分析自身的特点以及社会实际需求,确定并且选择适合自己个人才能的职业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从本质上来说,就业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全面提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就业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且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

(三)强化就业技能培训

就业技能培训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通常情况下,大学生自身的经验不足以充分应对社会职能的审核。他们对具体的就业程序、应聘技巧、个人自荐材料等相关准备工作不是很熟悉。就业就能培训,可以帮助学生避免由于各种技术原因而造成的就业障碍。目前大学生就业技能培训的方式比较单一,就业技能培训方式的改革也就非常重要。首先,要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程贯穿于大学教育,保证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都能够接受就业技能训练,提高求职心理素质以及求职技能,积累相关的社会经验以及能力储备,增强自信心。其次,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可以聘请资深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工作经验指导,邀请优秀毕业生根据自身的亲身经历进行演讲,帮助大学生克服害怕就业的心理障碍,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进行面试方面的模拟训练,包括面试、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采取就业模拟考试的形式,训练准备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教师录用考试、企业录用考试的学生,提高他们的行政能力、文字功底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四)合理利用外部资源

对于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来说,通过组织对于外部环境的关注能够进一步改善管理思路,保证组织自身具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积极地将学校就业服务体系纳入到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资源整合。只有积极融入就业服务体系,才能够保证高校充分利用国家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资源。大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为主、专业实践为辅的课程教学之后,很多学生需要根据各自的意愿来选择毕业发展方向。[5]在撰写毕业论文和课程设计的同时也要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学生实习、实训实践只靠学校资源是不行的,必须借助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等资源。

大学生就业的“供需错配”,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而用工单位却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需要明确供给侧改革对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新要求,从就业服务体系的微观建设、就业教育、就业技能培训、外部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打造立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

[1] 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2):12-17.

[2] 徐帅,徐宏.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3):32-34.

[3] 邵宇.供给侧改革: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J].宏观经济,2015(12):15-19.

[4] 胡秀俊,于建波.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J].教育与职业,2015(12):69-71.

[5] 翟波.高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33):100-102.

(责任编辑 孟俊红)

1006-2920(2016)06-0066-03

田蕾,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龙子湖校区)职业指导教研室讲师(郑州 450046)。

10.13892/j.cnki.cn41-1093/i.2016.06.013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就业指导供给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