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初探

2016-03-16 19:11袁梅王瑞阁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6期
关键词:银山金山绿水青山

袁梅 王瑞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初探

袁梅王瑞阁

当今,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要求,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

生态文明;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总书记指出,“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认识生态文明,就要从人类历史发展范畴看待人与自然,工业文明与自然,正确把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的变迁。工业文明以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依赖绿水青山,力争金山银山”,工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只要金山银山,管他绿水青山”。也正是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引下,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的困境,人与自然矛盾尖锐。现代人对摆脱自身困境的渴望,追求一种健全的生存发展,现代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生态文明的崛起。也正是生态危机的出现让人类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重新思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依赖绿水青山,力争金山银山

原始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支配能力十分有限,在人类心中,只有敬畏自然,顺从自然界的意志才能得以生存。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进行初步的开发,农业文明时期,铁器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人类开始由单纯地敬畏自然向学会依附自然给予的条件去主动探索获取最大的劳动成果转变。人类一方面顺从自然,另一方面开始学会趋利避害。人类首先把能够提供生存必需品的自然资源作为财富,人类的财富观开始生成并逐渐演变为把劳动力作为财富。这个时期,人类的劳动开始有了剩余,人类对财富积累的意识逐渐增强,他们通过对自然规律的总结创造适当的生产生活条件,使自己需要的物种得以生长繁殖。从这一方面来看,这个时期人类依靠自然界生存,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不过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生存需要。他们从“绿水青山”中索取劳动产品,积累财富,构建属于自己的“金山银山”。

从总体来看,这两个历史阶段由于人类没有意识到可以通过外在的技术改造自然,本质上对自然界还是一种敬畏的态度。再加上人口数量少,生产力水平低,空间广,原始资源丰富,生产工具破坏性低,所以生态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也就比较强。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农业生产中,人类形成了比较独体的习惯和风俗来体现人与自然的整体平衡。农业社会中人们积极主动地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实践,虽然在今天看来不一定都有科学依据,但是其顺天应时的做法对自然环境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的。这段时期,人类并没有从根本上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

二、追求金山银山还是绿水青山?

工业革命时期,人类逐渐开始以自然界的“征服者”自居,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它逐渐打破了原来的农业文明体系,原有的生产方式也逐渐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替代。人类对“金山银山”的追求,驱使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人类向自然索取的欲望与能力逐渐增强。工业文明利用先进的工业一次又一次地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物质享受,人类也通过先进的工业贪婪地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人类抵御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的能力也逐渐增强。但是,随之而来地也是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以及与之对应的自然灾害。人类对物质财富的贪婪,无视大自然对其一次又一次的警告,导致能源枯竭,生态破坏等大量生态危机。依靠工业文明先发达起来的国家最先尝到生态危机带来的恶果,当自然界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由于对资源能源地过度消耗使他们不得不增加生产成本,经济危机爆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在发展中把生态环境破坏了,搞了一堆没有价值甚至是破坏性的东西[2]。这些发达国家意识到工业文明为本国带来的恶劣后果后,做出了相应的对策。他们利用本国的经济优势在环保方面领先于其他国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本国的生态危机,实际上却是将生态危机扩散到全球。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不顾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那么,今后对自然的利用只会越来越少,资源能源紧缺,生态危机的蔓延只会加重经济负担,如此螺旋式加强。如果国民每天都生活在各类污染的环境中,对自己身体的伤害度也随之增加,这样的环境,如何让人们积极地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如果因为发展经济导致生态破坏威胁到个人的生存,当人民最基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都面临威胁,这势必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因而,只有建设好“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才会随之而来,社会才会安定,人民才能幸福。如果“金山银山”的发展需要牺牲“绿水青山”,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工业文明后,人类饱尝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忽略环境保护的苦果,生态文明登上历史的舞台。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它建立在科技与经济发

展的基础上。生态文明观是一个以生态为中心的产业,它并不是否认工业农业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为人类带来的福利,而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经济结构。尽管我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加快了生态问题的显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性在于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生态建设方面,都需要我们国家与人民一起探索。在改革开放初期,尽管知道不能走一些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是并没有一条正确的道路指引我们前进。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显著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3]。要解决这些民生问题,就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逐步用新能源、新工业取代那些高消耗、高污染、高浪费产业,建设绿色生产体系。

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尤其是那些深受生态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的人们,更迫切地需要一片“绿水青山”。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舍弃原本筑建好的那些“金山银山”来换取“绿水青山”,而是要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既要坚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保护环境,又要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相协调,加快绿色生产体系的构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存在。但是兼顾两者的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的,也不是简单地通过国家立法或者依靠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就能实现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深入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论,我们不难看出,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类文明所经历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替代的,我们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探索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深深烙在历史长河中的。这一理论也正是我们人类从依赖自然到征服自然再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诠释。我们要正确地看待这个过程,不能妄自菲薄但更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要全民环保,一起下定决心建设好生态环境,坚定走绿色循环,低碳环保之路,用“绿水青山”创造出“金山银山”。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20.

[2]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24.

[3]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22.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6.008

猜你喜欢
银山金山绿水青山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
抢险当金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翠挂金山
RIGIDITY OF COMPACT SURFACES IN HOMOGENEOUS 3-MANIFOLDS WITH CONSTANT MEAN CURV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