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高校心理咨询法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2016-03-16 19:11刘燕茹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辅导政治

刘燕茹



改善高校心理咨询法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刘燕茹

心理是思想的深层根源,思想的发展变化也受心理状态的影响,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学生的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以疏导心理问题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心理咨询法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当前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心理咨询教育在内容、方式方法方面都需要加以改善,从而助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最终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

心理咨询法;不足;改善措施;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法的关系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据调查,不少学生都会遇到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严重的甚至会演变为心理危机,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诸多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首先,心理咨询主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涵盖思想问题、道德问题、政治问题,而这些关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问题自然与学生的心理问题交织,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成熟。另外,心理咨询关注的是大学生个人发展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则体现了社会对个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发展要求,二者的目标一致。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方法都是相通的,都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大力提升学生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在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尤其是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当中,由心理因素引发的障碍比其他因素引起的障碍更加普遍和棘手。因为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态度直接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效果。因此,从实际效果来说,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咨询教育相辅相成。

二、目前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不足

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高校就陆续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从无到有发展起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现今心理咨询服务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导致其关注度较低,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方面

第一,表现在学生对心理问题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在遇到问题时没有自觉求助心理咨询机构,导致心理辅导资源利用率低的状况。

第二,部分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判断不准确。心理问题发生时不以为然,没有找相关人员主动沟通,直至长期压抑在心里最后演化为严重的心理危机。

第三,部分学生高估自己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在发生一些心理困惑时处理方式不适当,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等后果。

2.学校方面

第一,由于重视不足等原因,虽然心理咨询服务在大中城市相对发展较好,但没有在各级各类院校中得到普及。

第二,就辅导内容而言,设有心理咨询机构的高校可能更偏重学业压力、就业这两方面的辅导,对学生生活中面临的其他问题关注较少。

第三,心理咨询工作不完善。没有做到切实的人文关怀,有关心理预警、心理宣泄的机制构建不足。心理辅导的手段较为单一,多数只有面对面的谈心辅导,没有设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和自媒体等便捷的沟通方式。再者就是团体辅导较少。

第四,心理咨询机构工作人员和大学生的辅导员联系不密切,因此没有形成默契配合的问题。

3.高校心理咨询服务的背景方面

首先,学校教育大都十分重视对大学生学科专业素质的培养,对于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因此相较于专业学科的建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方面的投入较少,制度相对不完善;同时在心理辅导方面承担责任的主要是学生辅导员,缺乏专业的咨询机构与人员配备。另外往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比较滞后,只有学生发生心理障碍后才得到足够重视,没有做到防患于未然。

其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道德行为规范的普及,对道德情感的培养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只有当学生的情感由衷地生发出来时,才能指引行动的实施。因此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只有在情感上接受和认同某种规范,才能使其外化为行为。

总之,心理咨询服务作为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发展需求的方法应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更多地完善和更好地发挥。

三、改善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措施

要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心理疏导,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制度以及大学生危机心理干预机制。

1.注重发挥心理咨询人员的主导作用和心理联络员的桥梁作用

做好学生心理状况摸底工作,以班级为单位设立心理联络员的职位。一方面组织班级心理宣传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心态;另一方面,密切关注同学们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负面的心理情绪,做到与心理咨询人员或高校辅导员及时沟通。

2.心理咨询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正确地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心理咨询,接纳自我,通过自我教育促进学生的自我调适,从而适应环境,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积极留意发现自身发展的德育要求与自我现实状况的差距,通过自我监督和自我调控

不断适应自身的发展目标。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挥,促使学生的思想发生转化,提高其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控能力,最终使其个性过强、意志力薄弱等心理问题得到针对性改善。

3.综合运用因素分析法

首先对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列出有关联主客观的因素,然后进一步将这些因素作出区分,哪些属于可控因素,哪些属于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一般即学生自身的意志和情感因素,不可控因素包括客观条件以及他人的意志和情感因素等,主要调整可控因素,避免陷入不可控因素的泥淖。要从改善自身出发来促使外部条件的局部改善,不能一味地抱怨环境与苛求他人,鼓励学生克服眼前面临的困难,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逐步作出改善。

4.拓展咨询教育的方式

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协助学生树立阳光的心态、培育健全的人格。除了传统的个别交谈的办法,还可以举办集体讨论会、讲座,另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体提供网上心理咨询服务。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心理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等特点,选取适当的方式方法。

5.心理咨询服务内容全面化

重视学生的发展性需求。学生的心理障碍是暂时性的,为其提供咨询的时候要挖掘深层次的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从根源上纠正学生的心理认知偏差。将心理咨询融入生活、学业、就业问题之中。内容设置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方方面面,如为大学生进行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环境适应、网络成瘾、时间管理、恋爱心理、职业规划等诸多方面的咨询,致力于解决学生面临的多种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

总体来看,心理教育与咨询的体系是开放的,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而且还体现在方式方法上。心理咨询旨在引导学生自我认知,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最终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健康、全面发展。因此采取措施提高心理教育与咨询的效率发挥,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连淑芳.影响思政教育沟通的心理因素[J].思想·理论·教育,1996(S1):68-70.

[2]李艳红,李荣志,周长青.当前高校心理咨询的困境与对策——基于大学生求助状况的调查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72-76.

[3]李春梅,曹艳丽,张久涛.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04):216-217.

[4]袁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3):59-60+91.

[5]李静.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 (10):101-103.

[6]夏金元,陈露,杨帆.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政教育的弱化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07):55-57.

[7]贾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方法与途径探讨[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5):116-118.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马列部)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6.025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辅导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