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6-03-16 19:11姜平平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6期
关键词:文秘资格考试秘书

姜平平



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困境及对策研究

姜平平

社会与市场困境、学校困境和职业资格考试困境,是当前高职文秘人才培养的三大困境,只有三者实现良性互动发展,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才环境。三种困境中最亟需改善的是职业资格考试困境,革新秘书资格考试中的知识和技能,使之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是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前提。秘书工作繁琐,并与其他专业不断融合,这就要求文秘人才必须具备完善的人格特征,是一种通才基础上的文秘专才。

高职文秘;人才培养;困境;对策

高职文秘人才培养环境是个复杂的系统,从内外角度,可以分为个体内环境和外在环境。个体内环境包括学生本身的性格、心理等,外在环境包括社会、学校、家庭等。从宏观微观角度,可以分为社会及市场环境、学校环境和职业资格考试环境等宏观环境,以及家庭、学生个体等微观环境。本文只研究影响高职文秘学生成才和就业的三个宏观环境中的困境:即社会与市场困境、学校困境和职业资格考试困境,三个宏观困境是相互影响的,只有三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才环境。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前主席雅克·德洛尔的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了教育改革的行动依据:“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生存。”①高职教育同样要先教会学生认识这个世界,并逐渐适应社会,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而不人云亦云,既有独立做事的能力,又有与他人合作、共处的能力,从而能够更好的生存。同样,文秘专业也需要培养具备这些基础能力之上的文秘专才。既然我们已经确定学生在校园里的学习无法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那么就必须让学生具备自主发展的能力。人才市场和个人职业发展的不断变化决定了文秘办学要不断“拓宽口径”,以满足学生择业需求。

一、社会及市场困境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秘书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化、永业化的职业化发展趋势,但其总体困境远未解除。首先,绝大部分的秘书岗位工作压力大,其特点是繁、杂、忙、累,其次是发展空间狭小,秘书行业的考核与晋升制度还未形成行业规范,特别是与此联系的工资待遇也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这些行业现状及特点都会让文秘毕业生望而却步,即使一些未“却步”者,很多只把秘书岗位作为增长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的跳板。这些现象也说明秘书行业距离专业化、永业化的规范发展还相距甚远。

根据秘书工作繁重的行业特点,学校必须培养学生肯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有“忙而有序”的职业素养。当前秘书职业趋势正朝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许多中小型企业里的秘书需要承担更多的“繁琐事务”;而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大型企业里,高级秘书人员应运而生,他们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管理类事务,而非简单类“繁琐事务”。这两种趋势给文秘专业办学的启示是相同的,即要“拓宽口径”。根据有关调查显示,近些年高职文秘毕业生就业大多符合第一种趋势,去向是各种中小企业。有调查显示,进入中小企业的秘书只有15.8%从事单纯的秘书类工作,84.2%的中小企业秘书需承担出纳、会计、人事等其他工作。②秘书专业服务领域广泛,社会对秘书人才要求的多元化以及学生一生从事多种职业的可能性,都说明秘书专业必需吸收经济、管理、财务等多种专业的基础知识,培养一种通才基础上的秘书专才。

二、学校困境及对策

由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基本在校园里,所以在学生的成才中学校起主要作用。当前的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知识技能飞速发展,学校的人才培养不可能完全适销对路,因而文秘专业的改革必须具有“前瞻性”。笔者认为专业改革在适应市场发展和变化的前提下,应该采取“渐进”模式。当前一些高职院校过分追求新的教学模式,却并不能肯定其后续效果,如果有漏洞,其后果完全由学生承担是不公平的。

当前的高职专业改革过于注重技能而轻人文素质的培养,易出现工具主义、功利主义教育倾向。高职专业大多以“实训”“技能”为教学中心,容易忽略学生作为“一般意义上的人”的其他发展需求,而高职教育要“孕育”的是健全的“人”而不是“产品”。笔者认为高职文秘专业更是陷入了双层困境,人文素质和实训技能两方面均未找到合适方向。专业教育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课程设计与实施,但至今我们并没有找到适合文秘职业特质的合理课程体系。文秘的知识体系和教材建设,只强调文学素养,知识面虽然宽泛却不成系统。另外,我国高校教育均存在政治化倾向,不仅会产生一定的“重政轻技”思想,而且占用了学生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和本科教育一样,高职教育也应该包括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两个方面。文秘课程改革中,一些院校大量缩减通识课程,一味增加专业课程,而只有开设通识课程,才能让学生广泛汲取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拥有自己的思想,形成完善的人格,这也正是一切职业素质核心之所在。要为学生建立稳定而有弹性的课程体系,不仅需要按照市场和企业的要求改革专业课程,而且需要集合适合文秘职业的经济管理类、文学艺术类等的相关通识课程,将两类课程合理地分配在必修课与选修课中。专业课程不等同于必修课程,通识课程不等同于选修课程,必修课程中必须包含一定的通识课程,一些专业课程也可以包含在选修课程中。当然,对于学生的通识教育也需要体现在“第二课堂”里,体现在校园文化里,体现在各种讲座、实践活动和读书活动里。

高职教育主要出现了三种价值取向,一是人格本位论,以人格的完善为核心;二是能力本位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三是学科本位论,以掌握学科知识为核心。当下许多专家对于高职教育持“能力本位论”,而对于高职文秘教育,笔者却持“人格本位论”,因为文秘专业作为一种“服务于人”的专业,其工作性质也决定了文秘学生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特征,且其人格特征须符合文秘职业特质。总之,学校需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与秘书资格考试紧密结合,在校内建设稳定并富有弹性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建设校园文化。

三、职业资格考试困境及对策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实习双证书制度,即毕业生应获得学历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这一制度符合社会的需求,符合国际发展趋势。但是职业资格考试系统在中国发育较晚,缺乏正确的引导功能,无

法引导人们根据市场需求和个人兴趣及需要正确地选择考试门类和培训资源,“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考试出现了“考证热”;文秘资格考试却得不到社会的充分认可;甚至很多职业报考无门。

由于双证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高度重合的,所以很多专家提出“双证通融”改革。具体做法基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课本使用适当的职业资格考试统一教材;二是结业考试认可职业资格考试的成绩;三是课程教学与考证培训合并;四是职业资格被规定为任课教师的认可资格之一。④从中可以看出,学校的教学改革已经高度依赖职业资格考试,因此职业资格考试中的知识和技能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国际发展趋势不断革新。但是当前秘书资格考试的知识体系更新很慢,与现实要求差距很大。例如“办会”知识板块仍然与“办文”“办事”并列,被视为是秘书的三大技能之一,考试中也多有涉及,而现实中企业大多务实,会议不多,大中型会议现在几乎已被各种组织活动取代,因而更需要的是活动组织和策划能力,而非“办会”能力。

英国、美国、日本三国的秘书职业考试系统已经较为完善,三国均设有秘书协会,美国和日本的秘书相关考试都是由秘书协会主持的。三国完善的秘书职业考试系统对秘书的各方面素质、技能均有明确的标准,并注重务实性,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其集中表现在人才市场中各级秘书的工资收入基本是稳定并明朗的,⑤说明考试体系基本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我国的秘书从业标准必须与国际标准不断融合,从而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

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才大环境

社会和市场环境、学校环境和职业资格考试环境是关系学生成才环境中的最重要的三种宏观环境,如果高职文秘人才无法适应市场需求,那么将阻碍秘书职业规范化发展,进而使学校和秘书职业资格考试受到社会质疑,最终导致三者的恶性循环。只有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发展,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才大环境,推动秘书职业规范化发展。

笔者认为三种宏观困境中最亟需改善的是职业考试困境,而改革秘书资格考试的突破口是革新秘书资格考试中的知识和技能,使之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社会和市场需求是导向,学校的培养和职业资格考核的目标是实现文秘职业的专业化、永业化发展;学校是培养文秘人才的主要阵地,学校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最主要、最直接的;而职业资格考试为市场和学校提供标准,既规范了学生踏出校门后的学习,又为没有机会进入校门学习的文秘专业人才提供了机会。只有三者良性互动发展,才能促使秘书职业的准入与等级制度、考核与晋升制度形成行业规范,促使工资福利待遇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最终实现文秘职业的专业化、永业化。

引文注释

①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教育:财富蕴藏其中[R].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76-88.

②陈琳.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高职文秘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33-35.

③王海梅.地方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4):11-12.

④郭延琴,周恩良.文秘专业双证融通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76-79.

⑤秦莲红.剑桥秘书证书考试对我国秘书资格考试的启示[J].秘书之友,2003(10):41-43.

(作者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6.043

猜你喜欢
文秘资格考试秘书
秘书不在 等
城市郊狼资格考试
2015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资格考试情况统计表
2015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资格考试情况统计表
办公室文秘的重要作用以及工作策略
中职文秘专业游戏化学习软件设计与实现
我的商务秘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