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港口转型升级

2016-03-17 00:49林备战
港口经济 2016年12期
关键词:集疏运腹地集装箱

■林备战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港口转型升级

■林备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201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一要求清晰体现了“十三五”时期经济治理的主线,对我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港口作为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的“晴雨表”,作为大宗资源商品的关键枢纽和物流集散地,在全球经济增速持续疲软和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港口吞吐量增速已经连续两年放缓,由过去的两位数增长步入个位数增长的新常态。港口供给侧改革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有效推进港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的港口普遍存在区域内重复建设、吞吐能力过剩、腹地重叠、货物单一、产业结构同质化、无序竞争激烈、缺乏协调合作等问题。2015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78.4亿吨,其中,排名靠前的十位中,天津港、青岛港、唐山港、烟台港、日照港的运输产品基本均以煤炭和矿石等大宗物资为主。港口与腹地衔接不够。港口铁水、水水中转比例低,集疏运主要依靠公路,限制了腹地范围。天津港67%的大宗散货、98%的集装箱依靠公路运输,铁路运输量严重不足,港口腹地范围狭小,约70%的散货、超过80%的集装箱货源来自京津冀地区,港口对西北部地区带动不足;上海港铁路集装箱集疏运量仅占1%,利用长江转运货物量仅占8%,江海联运优势并未有效发挥,上海港90%以上的集装箱货物来源都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港口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核心是要进一步完善港口功能,提供个性化的全程物流服务,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港口的全要素生产率;其方法是既强调港口的主业装卸业务供给,又关注客户的贸易、金融、信息等一体化的需求。伴随实体经济下行,港口企业依靠装卸主业获取高速增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沿海大型港口企业纷纷转向多元化经营,逐步由依靠资源投入转向依靠市场与创新驱动。

港口供给侧改革主要思路:

1.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加快港口“走出去”步伐。港口企业应加快“走出去”步伐,建设合作码头、物流园区,延伸物流产业链,在海外业务拓展方面谋求共赢增长。

2.扩大港口腹地,带动腹地经济发展。创新运营模式,充分发挥内河运输、铁路运输对港口集疏运的支撑作用,扩大港口经济腹地,发挥港口对国家城镇化战略的有效支撑。在内陆建立“无水港”,促进腹地经济的发展,加快腹地经济与世界接轨。把保税港区、自贸试验区的政策向腹地城市延伸。

3.港口间竞合关系转变。在处理与周边港口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时,要扬长避短、突出优势,准确把握自身的定位,功能和业务应各有侧重,在具体业务的开拓上要有进有退,有所拓展、有所放弃,努力找寻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实现错位发展、合理分工、优势互补。

4.打造区域性航运中心,向服务型、智慧型港口转变。要积极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与港口的融合与衔接,发展以港口为枢纽的联运业务,不断增强港口辐射带动能力。通过海铁联运和水水中转业务,发挥铁路运输和水运在大宗货物运输中的比较优势。

猜你喜欢
集疏运腹地集装箱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广州港集疏运系统仿真研究*
虚实之间——集装箱衍生出的空间折叠
我国沿海港区分布特征与集疏运能力评价*
我家住在集装箱
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综述
基于SWOT分析法的台州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
天津国际航运核心区视角下的天津航运发展
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
建立铁路快速货物公铁联运集疏运系统的思考
一种新型自卸式污泥集装箱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