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业精神的再造与大学生创业中的人文精神建构

2016-03-18 18:48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王利平
关键词:人文精神创业者商业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王利平

当前,我国正迎来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创业大潮。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除了将创业程序、融资方法、平台打造等作为主要内容之外,对于创业人格、商业精神的培育远远不够。“塑造创业人格是整个创业教育的核心,它决定了创业教育的质量,是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基础”。[1]我们认为,加强对大学生创业中人文精神的培育,再造新的商业精神理应是当前创业教育的关键内容。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发展中的动态概念,从古代到当代,人文精神的历史内涵不断丰富扩大,依次包含了以人为本、个人的自由与尊严、人的精神文化品格和价值观、道德感等层面[2],应当包含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道德主义等几个核心范畴。发源于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强调和张扬人的正常的感性欲望和健全的理性,充分尊重人的自由、尊严、欲望,高扬人的价值和主体性。人道主义的核心是把人当人,而不是把人当物或当作工具,尊重个人的平等、自由的权利,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表现在对于人的无等级无差别的关怀和爱。人本主义是对当代科学主义工具的理性对抗,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把人看作生活与观念的主动构建者,重视自我需要和自我实现,把人看作万物的尺度。道德主义主张世界和人类生存完全以道德为目的,人类应当净化自己,回复到绝对的精神的自我,自愿地实现至善。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对人的幸福的关怀,它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是“应该如何做”的“求善”的问题。“人文精神是一种由主体人而生发的自觉的主动力,它存在和贯穿于创业活动的全过程”。[3]倡导人文精神有利于为大学生创业夯实坚实、高尚的道德基础,注入强大、持久的精神动力。

一、树立以“人”为中心的创业理念

改革开放前30年,社会是以“物”为中心的,劳动者作为产品的生产者,主体地位不够鲜明。只见“物”不见“人”,必然导致人的物化和人的价值的降低。“十二五”以来,习总书记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4]。这说明,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我党的工作重点已经放在了“人”的身上,已经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改革理念。同样,大学生创业者也应当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创业理念。

第一,创业项目要从广大民众的需要出发。这要求创业者思考问题的角度要以消费者为中心,把“人”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高度认可“人”的价值,认可生命的美好和丰富,尊重需求的多样性、合理性。要深刻认识人性,分析人类在不同环境下做出的应激反应,分析人类的决定产生的方式、目的与行为方向的关系的关键问题,分析人类在不同经济、文化环境下所可能发生的消费选择以及巨大的差异性。也就是说,创业者在分析消费者时应当既认可人类的生物性,即自然主义,又认可人类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既认可消费者经验的自我,也认可消费者非经验的自我。但其根本的一点,就是高度认可在人的世界里“人”的主体性和价值。这种创业思路,带来了消费者高度的尊重,消费环境、消费心理上的舒适感,产品开发上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必然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当然,这里有两个前提:其一是创业者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畴内创业,不能为了刻意迎合人性中低俗、本能的部分而以身试法,相反应当以高雅、健康、愉悦的内容引导消费者,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贡献。其二是创业者要深入学习心理学、哲学、文学、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尤其要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认真学习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等。

第二,创业者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权威数据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5年,德国为12.5年,美国为7年。而从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来看,欧美企业为40年,日本企业为58年,而中国企业只有7—8年。[5]所以,新一轮创业大潮涌现、新登记注册市场井喷的背后,是每年100万家中小企业倒闭的残酷事实。创业者不应当把创业当作目的,而应该把持续、良好地经营企业为主要的企业发展目标。“寿命差”源于“管理差”,这要求创业者在管理上也要以“人”为中心,高度重视企业领导者、基层员工等企业团队的观念建设、知识更新。一方面,创业者要时刻检视公司领导层的经营理念,避免贪大求全的经营心理,要能够专注于客户需求和在产品质量上的精益求精,提升自身的专注力、市场的敏锐度、决策能力、执行能力。欧美日优秀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证明,优秀中小企业应当建设自主的技术和研发平台,不断推出新产品和高端产品,将全部资源聚集于一个非常狭窄的细分市场中,摒弃在规模和产业形态上的求全求大心理,才能走过艰难的创业期走向稳定的发展期。另一方面,创业者要挖掘“精益生产”的高技能人才,注重激励机制,帮助每一名基层员工自我实现、展现自身价值。最新的调查显示,中小企业人员流动率已达到20%—50%,远远超过了10%—20%的合理区间。如今的中小企业不再是之前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创业者应当遵循“少而精”的人才理念,将少数真正专业的、有市场经验的高端人才纳入企业经营团队。高素质人才的自我认知、自我发展意识又为中小企业人才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创业者要构建一套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不仅要对不同岗位、核心员工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而且对相同岗位、不同人员也应采用不同的激励办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建立高归属感、强责任感的企业团队。在创业之初,创业者要重视产品质量和新产品的研发,但是只关心产品而不关心“人”,必然导致创业的失败。

第三,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符合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更容易获得投资。近年来,口碑网、大众点评网、滴滴打车、Uber、Facebook、代驾服务乃至淘宝网、京东网等电子商务背后都是对“人”的关怀,企业都运用大数据等对消费者需求进行着细致的分析,创业者们做到了以“人”为中心思考问题,以“人”为中心营销产品,所以才取得了巨大成功。从近年的基金、风投资金的投向来看,以“人”为中心的服务业最容易成功融资。未来中国的服务行业50%以上不是以“店”或“产品”为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著名的Uber公司用了不到6年时间创造了410亿美元市值,超过了21世纪福克斯、福特汽车、时代华纳、通用汽车、Pay Pal等美国百年老牌企业,就可以看出以“人”为中心的创业潜力巨大。创立著名众筹平台Upstart的美国戴夫·吉鲁认为,传统的风险投资目标都是公司或者产品,而未来资金投资的目标是人。[7]风投作为一种逐利性的资金,发挥着资源配置的作用,必然对产业转型升级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创业者最艰难的莫过于融资困难,应当深入研究资金投向和偏好,寻找关心“人”、为“人”服务的创业项目。

二、确立以“服务人”为中心的创业方向

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背景下,依靠出口、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被第三产业发展、消费需求驱动所代替。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美日英法德)都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一般都已在70%以上,甚至有些已经接近80%。[8]“十三五”规划的发展方向是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根据西方产业发展规律,我国服务业的主流业态应当包含广告、咨询等中介服务业,房地产、旅游、娱乐等休闲服务业,金融、保险等商务服务业,科研、信息、教育等现代知识服务业。今后,我国的服务业应当由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也就是围绕“服务人”为中心进一步丰富产品样态和性能,着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多业态并存的产业发展状况、国家发展规划的支持,为大学生投身服务业创造了广阔的产业空间。

大学生创业者要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敏锐度,洞察社会大众的迫切需要,找准创业的切入点。要投身社会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社会各阶层尤其细分人群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满,分析这种困难、不畅背后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分析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商业机遇、消费需求和消费潜力。也就是说,秉承人文精神的创业者应当紧紧围绕消费者的“需求”这一核心命题,以解决消费者的困难为己任,在帮助消费者中成就自己的创业梦想,这完全符合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9]的人文思想。

大学生创业者要真正树立服务意识,把“服务”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服务”既是创业者商业行为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创业者应当持有的一种根本性的商业理念。反对创业者处处以“盈利”“利润”为准绳和中心的思维方式;其实,利润只不过是良好的“服务”所产生的自然而然的“副产品”而已。服务为本,盈利为末,不能本末倒置,而舍本逐末恰恰是许多创业者的观念误区。

进而,大学生创业者要在深入研究消费者的基础上将服务进一步精细化、个性化。在这里,消费者其实不是商业概念上的“客户”,而是有着丰富情感、思想的“人”,应当是社会学、心理学意义上的“人”。当把消费者作为“人”看待,创业者就完全可以理解他们对于自己提供的产品迥然不同的态度。创业者要从消费者使用产品的身体体验、心理体验、文化体验、情感体验入手,细致审视产品在设计、包装、价格、渠道、功能等方面的优势与劣势,重新完善消费环境,从细部着手改善产品,帮助消费者在消费中获得一种尊重、时尚、舒适、高雅、独特的体验,努力做到产品既“贴身”又“贴心”。为了适应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创业者应当实施“定制”式的服务,从专业的角度结合受定制人的个人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性的、有利于受定制人的定制方案。创业者还应当扮演“贴身管家”的角色,提供“一条龙”式的服务,在全方位、省心省力的服务中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依赖性,实现创业者与客户的高度融合。尤其在中产阶级崛起、老龄化社会、二孩时代之下,精细化的居家服务、个性服务应当是人文创业理念的一种体现。这为新的商业精神增加了亲和亲民、注重精细和个性、服务至上的内涵。

三、建立“求善博爱”的责任与公益为重点的商业伦理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指出,当前市场经济下出现了“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的现象,人际的一切关系变成了商品的关系,人和人之间只剩下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现金交易”。他认为:现代大学,基于人文教育,素质教育主要应继承与弘扬人文精神,尤其要重视责任感教育。[10]他认为,人文精神是“为人之本”,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侧重于求善博爱的精神。[11]构建新型的商业精神,改革大学教育都应当从人文精神入手。

其一,大学生创业者要胸怀“大爱”。人文主义者绝对不是狭隘之人,创业者应当是胸怀开阔、爽朗坦荡的人,对于国家、社会以及所在区域充满了热爱、感恩和归属感。只有坚持“国家是我的国家”的理念,创业者才不会被贪欲所控制,成为一个罔顾国家、社会、他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在他与顾客的关系中,创业者也应当抛弃单纯而冷冰冰的商业关系、金钱关系,而是把顾客当作家人或朋友一样关心、帮助,将金钱关系上升为一种亲情关系、友情关系。在服务性行业中,创业者还要面对大量的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其工作之烦琐、沉重更需要创业者具有耐心、爱心和恒心。对于伟大的企业家,企业发展与奉献社会已经无法分开,盈利与付出已经无法分开。他们在奉献自身力量中回报社会,在回报社会中不断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而不断壮大,达到了人文精神的至高境界。

其二,大学生创业者要有社会责任感。人文主义的创业者坚持是为解决问题而来的。创业者要解决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科技运用中的常见困难,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先进科技、先进方法,实现工作、生活的更加高效、顺畅、便捷,从而为人民群众节省更多的时间、金钱,获得更好的休养生息或更舒畅的消费体验。创业者要为社会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孜孜以求地寻找解决方案,改善社会环境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当今社会存在着诸如食品安全、假货横行、雾霾危害、乱用添加剂、水污染、乱用抗生素、养殖滥用激素、高房价、老龄化社会与空巢现象、养老难题、孩子教育与接送、高医疗费、挂号难、打车难、堵车与限号、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等等,危机背后就是商机,创业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设性方案,在担负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必将受到资金和群众的垂青。更伟大的创业者应当着手改变不合理的商业生态、社会生态,正如淘宝网等电子商务一样就深深地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搭建了电子平台,直接沟通了生产者与消费者;正如腾讯网一样,直接改变了人际交往、信息传输的方式;正如百度一样,直接改变了知识学习和搜索的方法、渠道。此种创业以“人”为中心,对于传统的社会生活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另外,创业者要具有公益精神。在当下,公益精神是公民社会场域中的一种利他的公共关怀,[12]是具有健全道德人格的公民对自身义务的主动承担。具有人文精神的创业者保持内心的善与对他人的爱,深怀悲悯情怀,葆有对他人的同情与怜悯,在实现他人中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也实现了自己的更为广阔的社会价值,在更高的层次上践行人类伟大的人文主义品格。

其三,大学生创业者要继承“义商”传统。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司马云杰先生认为,我国古代商业文化的真精神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一个“仁”字,讲求内心怀天地之仁德,经世致用、道济天下,以至诚不息为天职,以仁义之道行天下,以刚健中正之道协和万邦。[13]在古代商业伦理中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义”。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尔)“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儒家不否认商人追求利益的合理性,但必须有“义”作为获利的一个尺度和底线,盈利才是真正合理并被社会所认可的。儒家的义利统一观为古代商业活动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导向[14],根据这个导向,是否把求“义”放在首位便成为商人道德人格的根本标准。另一个重要的商业道德规范是“诚”,就是讲求信用,公平买卖,童叟无欺,有利于维持古代商业发展的正常秩序。自古以来,儒商、义商便成为中国古代商业伦理的典范。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应当从中国传统商业伦理中获取有效教育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仁”“义”“诚”等价值取向的教育,引导他们结合时代精神形成现代商业价值观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第一批企业家为我国从千疮百孔的“文革”时代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中国不具备比较充分的市场经济环境,特别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企业经营管理者往往缺乏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家太少的深层原因。[15]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半官半商”的“半企业家”,还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专家型、独裁型、职业化、进取型的企业家,[16]都在摸索中进行着跟风式的、附和式的商业选择,对于地方政府、国家政策的依赖性强,不惜动用人际关系和行政手段,缺乏市场经济的理性的商业意识。这一批创业人中部分人将人性中的欲望、商业的逐利性发挥到极致,法制意识淡薄,公平公正观念缺失,出现了贪利好财、不择手段、制造假货、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的现象,现代商业精神没有建立起来。如今,他们所投身的产业已经进入淘汰阶段。在“后改革开放时代”[17],我国的经济形态正在从以“物”为中心走向以“人”为中心,从以“生产”为中心走向以“服务”为中心。在第一批企业家进入退休年龄,我国正进入产业转型和第二代企业家崛起的关键时刻,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新的商业精神的培育工作理应被高度重视。

不同于一般论者,把人文精神当作一个抽象概念来对待,我们认为,在大学生创业中,人文精神是能够实实在在帮助学生在创业中发现商机,赢得成功的。人文精神完全可以成为推动创业、经营的有效理念和思维方式,完全可以成为新的商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正在创业的大学生中,必然会成长出一批优秀的现代企业家,他们秉承何种创业理念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商业生态、商业精神的建构。因此,建立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新商业精神恰逢其时,也迫在眉睫。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创业者商业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商业前沿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