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旨在教师教育革故鼎新
——从我国高校培养小学“全科教师”谈起

2016-03-19 07:56
高校教育管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卓越教师教师教育

刘 尧

(浙江师范大学 教育评论研究所,浙江 金华 321004)

卓越教师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旨在教师教育革故鼎新

——从我国高校培养小学“全科教师”谈起

刘尧

(浙江师范大学 教育评论研究所,浙江 金华 321004)

摘要: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有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才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过去,我国教师教育办学层次不断提升,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培养了大批合格教师。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已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提高转变。为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培养质量,我国启动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该计划旨在革故鼎新教师教育,解决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并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培养卓越教师。

关键词:卓越教师;教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5年9月,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等高校入选江苏省“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将试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这些高校将要培养的“全科教师”不仅能教语文、思想品德,能当班主任,连数学也能一起“拿下”。过去,带有讽刺意味的“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不久将在一些小学成为现实。不仅仅在江苏,早年广西、重庆、浙江等省市已经开始培养“全科教师”了。2014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首批80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所包含的20个“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中,有近一半项目聚焦“全科教师”培养。对此,舆论多有质疑,是否意味着“全科教师”就是“卓越教师”或者是其中的一个种类呢?这的确让许多人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事实上,我国启动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并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培养卓越教师,而是旨在教师教育革故鼎新,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而已。

一、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政策的制定背景

2014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但也存在着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大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为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培养质量,教育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意见》。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有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才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过去,我国教师教育办学层次不断提升,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培养了大批合格教师。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已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提高转变,特别是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入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传统的教师教育已难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教师,培养的教师与社会需要存在一定差距。

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大量农村学生跟随父母到城里学习,农村学校撤点并校,现存的农村学校教师短缺问题非常普遍,尤其是音、体、美等学科专业教师缺编问题极为突出。由于农村学校学生数量减少,教师编制随之压缩,按照现行师生比的配备标准,很难配齐各科专任教师,直接影响到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事实上,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身兼多个学科教学任务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实际上充当了“全科教师”的角色,以此无奈之举解决教师短缺问题。然而,这些无奈充当“全科教师”的老师,因没有经过相关专业训练,在教学中往往是力不从心的。

针对我国教师教育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2014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意见》,旨在通过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动举办教师教育的院校深化教师培养机制、教学、师资、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努力培养一大批拥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教师。2014年12月,根据《意见》和有关项目申报遴选要求,经高校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专家会议评选与网上公示,涉及全国62所高校的首批80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正式启动,这80个改革项目,覆盖了中学、小学、幼儿、职业和特殊教育。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找准教师教育中存在主要问题,寻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总书记的讲话,为教师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教育部正式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就是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

二、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鼎新要点

《意见》把培养目标、模式改革、协同机制创设、招生就业环节调整、教育教学改革、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组织保障七个方面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意见》一是问题导向,即针对教师教育存在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二是试点先行,即在相关高校试点的基础上,将总结经验上升为国家教育政策;三是加强分类指导,即针对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分类提出教师教育的改革重点和目标要求;四是把握国际趋势,即吸收国外教师教育的先进理念与经验。从首批80个改革项目来看,其对传统教师教育的革故鼎新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部分项目针对小学教育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在教育部公布的20个“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中,有近一半聚焦“全科教师”培养,如东北师范大学的全科型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杭州师范大学的“师德·师能·师艺”并重的小学卓越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青海师范大学的西部农牧区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项目,等等。

有些项目针对中学教育改革发展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重点探索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连续培养的一体化模式。在教育部公布的25个“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中,近四分之一的项目聚焦“本硕一体化”培养,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本硕一体化的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的地方高师本硕贯通教师教育模式探索,等等。

有些项目针对一些参与教师教育的院校关起门来办教师教育等问题,重点探索协同培养新机制。在教育部公布的80个“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中,有20余个项目聚焦“协同育人”,如陕西师范大学的基于“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卓越中学教师培养体系建设,华南师范大学的卓越中学教师“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浙江师范大学的基于UGS教育共同体的实践创新型中学卓越教师培养,等等[1]。

早在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就提出要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教育见习,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得少于一个学期。然而,至今教师教育的实习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针对教师教育实习薄弱的问题,部分项目重点探索建立教育实践基地与制度问题。在教育部公布的80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中,有20余个项目聚焦“教育实践”,如陇南师专的基于“实践取向”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的研究实践型卓越幼儿园教师融合培养项目,等等。

三、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的舆论质疑

“全科教师”培养分为大综合与小综合两种。“小综合”是指小学教师具备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教学能力;“大综合”包括语数外加“副科”。南京晓庄学院将设立“卓培班”,采用小综合培养模式。与普通小学教育班不同,“卓培班”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南京师范大学也启动了“协同机制下研究型全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项目”,该项目采用小综合培养模式,突出“研究型”特点,培养具有研究能力的小学“全科教师”。对此,舆论质疑,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博大精深”难以企及,“全”和“精”难以兼得,最多只是“万金油”。

2012年9月,南京市仙林地区有小学尝试过“全科教师”带班。一名教师兼任一个班的语文、数学、体育等多门学科,不用严格按课表上课,可根据各门学科的横向逻辑关系自行安排课时分配。由于多门学科在身,这位“全科教师”周课时达20多节,一年后他又重回专科教师身份。不少家长对“全科教师”心存疑虑,甚至旗帜鲜明地反对。有家长称,“全科教师”各学科专业深度不够,精力又有限,很可能导致学生哪门都学不精。还有家长认为,让低年级学生多接触各类老师、各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英、美等国推行“全科教师”建立在小班化教学基础之上,每个班级的学生不过二三十人。按照我国小学班级学位编制,所谓的小班一般人数也在40人左右,相当于英、美小学班级学生人数的近两倍。在这种情况下推行“全科教师”,无疑会加重“全科教师”的教学负担,让“全科教师”不堪重负,仅仅备课和批阅作业就会压得“全科教师”喘不过气来[3]。有专家表示,分科教学自有其专业化的好处,“全科教师”毕竟流于理想化,一个教师要上多门课程,仅就教学备课等都忙不过来,很难说还有多少精力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了。

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全科教师”是一种教育创新。只是任何一种创新,都不免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当下有“全科教师”的空间吗?“全科医生”承担的是基础医疗功能,如果有“全科医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到上级医院找专业医生。“全科教师”如果搞砸了,家长又能找谁?还有补救机会吗?如果家长可以选择,又有几个家长愿意接受“全科教师”[4]?“全科教师”不同于“全科医生”,对素质的要求,不仅要“授业”,还要“传道、解惑”,且对师者的人格、道德、个性等都有较高要求。那么,短短四年的教师教育,能培养出“全科教师”吗?

有舆论认为,在城乡发展很不均衡的中国,农村学校教师非常匮乏,希望“全科教师”能解决农村学校教师匮乏、学生亟需“保姆式教师”的应对举措。这看上去很美,但恰恰是需要我们坚决防范的,切不能把“全科教师”当成解决农村学校师资不足的举措,让过去那种被逼无奈的“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现象,挂上“全科教师”高大上的名头合理化[3]。显然,“全科教师”培养计划的推出,如果要将现实的无奈合理化、合法化,这不能不说是农村教育的悲哀,也是对农村小学生接受全方位、高质量教育权利的漠视。

四、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落地运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早在1987年,美国就开始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11年,我国教育部已在部分高校实施“卓越教师”培养改革试点,旨在培养高质量师范生,为基础教育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专业化后备人才,为新时期打造一支由“卓越教师”领衔的教师队伍。2014年12月,“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已启动,首批设置5个种类80个改革项目。这些改革项目,是解决社会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与教师教育滞后矛盾的重大部署。如何运筹好这些改革项目,探索出有效的教师教育体系,还需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全面与卓越的关系。培养“全面”发展的“全科教师”,实行“包班”教育,这是教师教育的革故鼎新。然而,社会舆论质疑,“全科老师”比“专科教师”卓越吗?按照国人的认知习惯,“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一定是培养卓越教师的,那么入选该计划的学生一定要是学习成绩卓越的。如若高校这样做了,就违背了该计划对教师教育革故鼎新的宗旨。“卓越教师”应具备哪些品质,或者用哪些标准评定一个教师是否“卓越”,是一个无统一标准答案的问题。也因此,美国“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计划”只给出称职教师的标准。我国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也仅给出“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这样比较笼统的说法[5]。

二是全科与专科的关系。在很多人印象中,偏僻乡村受师资所限,无奈之下教师才被“全科”,然而,当下不少城市的小学也在尝试“全科教师”包班。事实上,以往的中师教育就是按照“全科教师”培养的,不仅重视语、数,体、音、美等方面都涉及,中师毕业生教什么学科都可以。如今,“全科教师”是指师德高尚、知识面广、能文能武、能画能唱、全智多能的百科全书式好教师。但需要区别的是,“全科教师”并不是一位教师要教语、数、英、音、美各学科,而是把这些科目融合在一起教,实现小学课程的科学整合。就是说,全科与专科教师区别在于,前者是保证学生整体的教育效果,后者只追求单一学科的教学效果。

三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我国,“全科教师”培养尚处于探索初期,是教师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全科教师”培养,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为一项教育改革探索,“全科教师”培养要坚持因地因人而异、因时因材施教的灵活原则,不可盲目地“一刀切”,更不能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如何革新传统教师教育的培养体系和模式?承担项目的高校要量身打造富有地方与学校个性特色的“全科教师”培养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方式。教育部要鼓励地方政府和高校根据当地教育实际需求,强化地方与学校特色,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全科教师”。只有坚守共性突出个性,培养“全科教师”的探索才会越走越远,而不至于只是“看上去很美”。

四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是教师教育发展的灵魂与根本,但教师教育的实践离不开教育理论的引领。就是说,培养“全科教师”既不能只强调教育实践,也不能脱离教育理论,而要把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就是说,教师教育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最终实现教师职业发展的“知行合一”[6]。为此,《意见》要求,高校要与中小学、教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探索“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教师发展新机制。从事教师教育的教师要深入中小学、教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兼职任教、挂职实践,提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水平。

五、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前景展望

2015年,江苏省推出了“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等高校小学教育培养项目入选了“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这些项目主要探索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江苏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引发了社会舆论的较多关注。事实上,2014年,教育部启动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中,“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热爱小学教育、综合素质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学“一专多能型”高素质新师资,培养以本科层次为主[7]。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对新教师的要求,江苏等省份是在落实教育部的教育改革部署。

“全科教师”并不是首先在江苏出现,我国多地早已开展了“全科教师”培养的相关工作。2011年,浙江省教育改革的试点项目——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落户湖州师范学院,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增加了“全科方向”,所设置的课程很多很综合,培养的学生可以胜任小学里大部分课程的教学。2012年,杭州师范大学面向丽水市的松阳、遂昌两县招收了30名定向培养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8]。2013—2017年,广西要培养5 000名左右“语数外通吃、音体美全扛”,“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能胜任小学各门课程教学任务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9]。

近年来,我国乡村教育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依然非常突出。因此,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希望着力解决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以上瓶颈问题。为适应部分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师资需求,河北省2015年将为相关县(市、区)免费培养200名专科学历(学制5年)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按照“从本县招生、回本县就业”原则,这些“全科教师”毕业后,要在乡镇(不含县级政府所在镇)及以下小学或教学点从事小学教育6年以上[10]。

由上述可见,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已成为发展趋势。从根源上讲,教育资源不均,尤其是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均,是我国一些地方尝试培养“全科教师”的原因之一。据统计,全国仅有330万乡村教师,各个科目缺口非常大。许多乡村与山区学校的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科目,要么无人教学,要么就是教语文、数学的教师去“客串”。可以说,教育部力推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是解决部分小学师资缺乏的一个应对举措[11]。有专家表示,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不足问题,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比如,政府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如果相关的配套措施跟不上,仅指望培养“全科教师”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简言之,“全科教师”落地,还需相关教育制度保障。

英、美等国小学的“全科教师”可以凭借“全科背景”捕捉和发现学生的不同潜能进而刻意培养,避免因专科教师只关注一门课程表现而造成割裂的评价。这也许是我国不少省市和小学引进“全科教师”的原因之一。但是,我国要推行“全科教师”,除了政府要加大政策倾斜外,还有许许多多问题需要统筹考虑。比如,高校如何选择和培养这些学生?“全科教师”教师资格如何认定?如何保证毕业生到教育一线就业?“全科教师”的职业发展、职称评定、薪酬待遇,以及教育教学质量考核等等,都是需要研究解决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 1 ]何文洁.准中小学教师如何走向“卓越”[N].现代教育报,2015-01-05(2).

[ 2 ]陈玲.几门课一人包,小学全科教师利弊几何[N].南京日报,2015-04-30(A08).

[ 3 ]何勇.别盲目推崇“全科教师”[EB/OL].(2015-09-08)[2015-09-21].http://opinion.huanqiu.com/.

[ 4 ]毛建国.“全科教师”能否挑教育大梁[N].西部商报,2015-09-09(A2).

[ 5 ]杜悦.“卓越”是否可望而不可及[N].中国教育报,2014-10-29(7).

[ 6 ]丰向日.卓越教师培养,需处理好五个关系[N].光明日报,2015-09-08(15).

[ 7 ]王莹.开学遇上“全科教师”你如何适应新学期的新改革[EB/OL].(2015-09-09)[2015-09-21].http://news.163.com/.

[ 8 ]佚名.高校与地方共同培养“全科教师”[N].合肥晚报,2012-11-01(2).

[ 9 ]谢振华.广西今年起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N].人民日报,2013-06-05(3).

[10]徐天海.小学全科教师还不是万全之策[N].中国教育报,2015-04-23(2).

[11]王传涛.别让“全科教师”为教育资源不均买单[EB/OL].(2015-09-11)[2015-09-21].http://guancha.gmw.cn/.

(责任编辑马双双)

Excellent Teacher Training Plan Aims at the Complete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A Discussion Starting from the University Training of All-Subject Primary Teacher

LIUYao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Review,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China)

Abstract:Teacher education is the machine-tool of education. Only by developing high-quality teacher education could we have high-quality teaching staff. In the past, teacher education in China has improved its school-running level, gradually perfected the educational system, and thus trained large quantities of qualified teachers. Now, the social requirement for teachers has already changed from “large quantity” to “high quality”. Excellent teacher training plan is thus initiated to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ing training. This plan aims at the complete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attempts to solve such problems as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teacher training offered and the requirements in real instruction situation; it does not aim at training “excellent teacher” as people generally understand.

Key words:excellent teacher; teacher education; training plan

收稿日期:2015-09-25

基金项目: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基金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381(2016)01-0020-05

专题主持/刘尧

作者、主持人简介: 刘尧,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从事教育评论学、高等教育学和教育评价学研究。

网络出版时间: 2015-11-27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774.g4.20151127.1129.024.html

猜你喜欢
卓越教师教师教育
园校一体,知行合 一
基于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地方高师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研究与实践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非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地方高师院校中小学“卓越教师”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