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在智库建设中的SWOT分析

2016-03-20 12:44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智库图书馆资源

戴 莹

(合肥工业大学,230009)



高校图书馆在智库建设中的SWOT分析

戴 莹

(合肥工业大学,230009)

高校智库是中国智库的一股中坚力量,它的发展需要高校图书馆的广泛参与,不仅因为后者馆藏资源丰富,更重要的是图书馆所特有的功能优势。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对图书馆为高校智库建设服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智库;高校智库;高校图书馆;SWOT分析

1 引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智库对政府决策、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智库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新型智库的建设尤为重视,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智库建设的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将智库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75%的智库设在高校,其他西方知名智库大部分也设在高校,当下发展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的热潮已经到来。而作为高校文献信息聚集中心的图书馆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高校智库的建设发挥图书情报机构特有的优势作用。

2 智库概述

“智库”一词最早源于美国,《纽约时报》在1967年6月刊载的一组介绍兰德公司等机构的文章中首创了“Think Tank”一词[1]。智库,又称为“智囊团”“思想库”,主要是指由专家组成、多学科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教育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专业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2]。目前研究智库的学者普遍认为,分别成立于1907年的美国罗素·塞奇基金会(Russell Sage Foundation)、1884年的英国费边社(Fabian Society)、1908年的德国汉堡经济研究所(Hamburg Institute for Economy Research)以及1906年的野村综合研究所是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的智库雏形[3]。

智库大致有以下几种分类:按照智库与政府的关系划分,有官方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按照智库性质划分,有政府型智库、合同研究型智库、政策导向型智库和学术型智库。智库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有着自身的特点。一般认为智库具备独立性、非营利性、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政策为研究目标四个基本特征。智库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智”上,它汇集了不同领域和专业的智力,通过对客观问题和现象的分析研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客观的预判,为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

2.1 我国智库的发展情况

我国智库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繁荣景象,并一直通过多种导向和有效途径对中国高层产生决策影响力。官方智库以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等为主要代表,而成立于1994年的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民间智库的代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是最具代表性的高校智库。我国智库发展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中国特色的现象,出现中国(海南)发展改革研究院、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等的“半官方智库”。根据《全球智库报告2015》,我国现有智库435家,位列世界第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等榜上有名。而在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编写的《2015中国智库报告》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等综合影响力排名位居前列,从中可以看出,高校智库一直在中国智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2 高校智库

高校智库是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的大学科研机构。高校具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四大职能,而高校智库可以视为高校服务社会的一个方面,它是在高校发展建设基础上形成并产生的一种新型科研组织,可以反哺和推动高校发展。2014年初教育部印发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中指出,要重点打造一批国家级智库,通过2011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社科专题数据库和实验室、高校软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等,整合优质资源,建设新型智库机构[4]。该计划从多方面对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给出了重要指导,标志着我国由政府统筹的高校智库建设正式启动。2015年12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6家高校智库进入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序列[5]。

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基础研究、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具备建设高水平智库的天然优势[6]。具体表现为:(1)人才资源和学术资源齐备。高校聚集了80%以上的社科力量、近半数的两院院士、60%的“千人计划”入选者,以及规模庞大的研究生、本科生队伍,为智库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很多高校得益于“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等,在科研项目、教育经费、硬件设施等学术资源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学科优势。高校的学科门类齐全,尤其综合型大学学科覆盖哲、文、理、工、管、法等,能迅速整合各学科的资源,组成跨学科协同创新团队,解决智库中涉及的交叉学科研究问题。(3)科研优势。高校有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发展性研究的各类型研究机构,承担着国家、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各类型研究项目,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科研经验,而且掌握着很多科研成果。(4)对外学术交流合作的优势。随着教育国际化的深化,高校与国际各类型科研学术团体交流广泛,不仅培养了大批国际化人才,而且拓展了开展研究的国际视野。

3 图书馆服务高校智库的SWOT分析

从智库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图书馆在智库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具代表性的美国胡佛研究所,是在胡佛战争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我国国家图书馆的立法咨询服务部,一直被称为隐形的国家智库,从成立之初就一直为全国人大、民政部、中央统战部、团中央等提供服务。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从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四方面,综合分析高校图书馆服务智库建设的可行性。

3.1 优势分析(Strengths)

3.1.1 地位的独立性优势

高校的相对独立性,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教育部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印发,明确高等学校应保证图书馆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经费和物质条件,要把经费列入学校预算,并根据发展需要逐年增加。充足的经费是图书馆提供智库服务的先决条件。随着国家对高校智库建设的重视,很多高校已经将图书馆纳入高校智库建设体系内。

3.1.2 丰富的馆藏资源

高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馆藏资源,涵盖多个学科领域,具备为高校智库服务的基本条件。在全球顶级智库中,很多智库是在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6],诸如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所、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国会研究服务部、布鲁金斯图书馆的布鲁金斯学会、查塔姆社图书馆的查塔姆社、日本图书资料室的国际问题研究所等[7]。特别是近十年来,电子资源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各种论文、期刊、电子图书、光盘资源、公开课等信息资源,为图书馆开展高校智库服务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资源基础。

3.1.3 参考咨询服务功能

参考咨询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业务,是图书馆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时代能够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图书馆的咨询团队由不同学科的专业馆员组成,具有很强的情报加工和分析能力。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部和查新站都开展了定题服务、查新服务、市场调研、决策分析、企业委托等业务,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高校的学者和专家组成的兼职咨询队伍也具有强大的信息咨询服务能力,能够提供更有效率和更具学科针对性的服务。

3.1.4 专题特色数据库

全球顶级智库几乎都有自建的各类专题特色数据库,如美国兰德公司的CalWORKS数据集,MIPT恐怖事件数据库,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军费开支数据库,英国简氏信息集团的各类军事数据库等。计算机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高校图书馆越来越重视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高校图书馆开始结合自身的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各类特色数据库,从而满足高校教学科研等对数字化资源的要求。随着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项目“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启动,很多高校依据自身的馆藏特色,开发了各类特色数据库,以利于为某些专题研究提供系统、专项、深层次的服务。这些特色数据库为高校智库的建设,尤其是中国特色高校智库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服务机制和文献资源保障。

3.1.5 多样化的人才队伍

高校图书馆大多拥有图书馆学专业、情报学专业的人才,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引进了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高校是前沿技术和人才集中地,可以利用此优势,组建不同学科的专家、教授团队,发挥为高校智库服务的人才优势。

3.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3.2.1 观念落后,缺乏资源共享意识

传统图书馆的观念影响深远,一直以来都是以馆藏图书量作为衡量图书馆的重要指标。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更注重增加馆藏量,很多都以“大而全”“小而全”为原则,缺乏资源共享意识,与其他高校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之间没有建立资源共享“桥梁”。

3.2.2 馆员素质偏低,缺乏复合人才

由于历史原因,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人员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知识结构老化的现象。高校图书馆员一直从事繁重、单调、机械的工作,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加大了人才引进和馆员培训的力度,但长期形成的思想理念和工作模式,导致馆员素质偏低,缺乏战略眼光和敬业精神。从西方智库的人才特点来看,高校图书馆员有些具备一定的情报专业知识,但是没有政府机构、研究机构的工作经历,缺乏宏观视角和政治敏锐性,不具备主动服务智库建设的能力[8]。

3.2.3 管理模式滞后,缺乏激励机制

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上一直是重经验、轻人才,往往忽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仅注重图书馆技术和服务层面的提升,未充分调动图书馆员的主动性。此外,高校对于图书馆员的人事考核、奖惩制度方面常带有行政色彩,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定和收入方面也与高校教学、科研人员有很大差异,晋升难度大,这些都导致很多高校图书馆员丧失学习的动力,职业热情不高。

3.2.4 馆舍硬件条件落后

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带来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新,对很多历史悠久的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新的挑战。很多高校图书馆面临馆舍陈旧、空间不足、硬件设备老化等问题,对服务高校智库建设不利。

3.3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3.3.1 国家重视,高校响应积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正在开启一个智库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党中央高度重视智库建设,习总书记四次强调要重视智库建设,指明了智库的根本方向,为智库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智库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我国智库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教育部也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引领了当前各高校智库建设的热潮。这些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时机。

3.3.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数字资源成倍增长,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图书馆很多的纸质图书资源被数字化并加以存储,极大地提高了馆藏的可访问性。Web2.0、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阅读、流媒体RFID技术、虚拟化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对非结构化数据的挖掘、获取、数据建模和数据可视化的利用,有效确定图书馆未来服务模式的发展方向,并为图书馆服务智库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3.4 威胁分析(Threats)

未来的图书馆是数字资源高度集合的中心,是学校文献信息资源的中心,因此图书馆必然需要面对信息安全的挑战。在为智库建设的服务过程中,需要图书馆与其他高校、政府机关、企业进行必要的数据库交流共享,其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规、网络病毒攻击、涉密数据等信息安全威胁尤为需要关注。

4 高校图书馆参与高校智库建设的途径

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和咨询服务的宗旨,完全契合当前高校智库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图书馆应该积极制定具有特色的信息咨询服务方案,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服务功能,利用馆藏资源,引入信息化技术,与多学科专家协同合作,为高校智库服务[9]。

4.1 丰富馆藏,优化文献信息资源

高校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多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献信息,广泛地利用这些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图书馆承担各种职能的基础。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学科发展、高校定位、地域特色、国家大政方针等,不断丰富馆藏,保证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连续性,为高校智库建设提供基础的文献保证。在大数据时代到来的今天,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加强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整合多方资源来构建新型数据库,也是更好地服务于智库的重要举措。这项工作有些高校图书馆已经做出了突破,例如:上海海事大学的海事特色专题数据库,中山大学的珠江三角洲文献数据库,武汉大学的长江文献资源数据库等,这些都是图书馆为智库服务的发展方向[10]。

4.2 合理配置,提升馆员素质

高校智库建设,人才是关键。因此图书馆在高校智库建设的背景下,必须建设一支具有专业信息分析能力的人才队伍,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挖掘图书馆员中的研究型骨干,构建“图书馆学科馆员、校内知名教授、研究生”的智库人才结构。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建筑只占5%,信息资料占20%,图书馆馆员占75%,可见馆员是搞好信息服务工作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决定服务水平与质量的关键[11]。馆员大多具备特定学科专业背景,并接受过文献情报专业培训,有些也从事过科技查新,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过个性化的分析报告。在信息技术不断渗透社会各方面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应建立馆员培训长效制度,对馆员进行新技术的培训,合理配置图书馆信息技术馆员、学科咨询馆员,提高图书馆整体水平,从而与高校智库建设的发展相适应。

4.3 提升服务意识,改变服务模式

未来的图书馆是开放的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将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模式,已经逐渐从封闭式校内服务走向开放的社会化服务,从被动的提供服务模式转变为主动的推送服务。技术发展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并将图书馆的服务融入到研究与生活之中,提升了研究者的工作效率[12]。图书馆不应仅仅局限于提供资源发现、文献保障和参考咨询服务,更应延伸服务内容,为高校专家学者、企业的研发与创新、科技成果评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支持和咨询服务,为政府的战略信息提供咨询服务。

4.4 协同合作,共建高校智库

智库的建设必须立足于强大的信息数据基础,单个高校图书馆的经费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离不开馆际协同合作。政府信息资源占整个社会信息资源的80%,并且具有战略性、时效性和权威性,图书馆应注重对政府信息的广泛采集、整合和挖掘,为高校智库提供更加完备的信息支持。协同合作也更要注重在人才、技术方面,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各方资源共同构建联合智库平台,诸如“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战略协同创新中心”,都是由多个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研究中心,依托大学学科优势和学术资源,为国家安全与发展问题提供咨政服务[13]。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之间的项目合作,以科技查新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应用对策的研究。

5 结语

建设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科学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智库的建设是中国智库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这个背景下,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不仅要抓住机会,提升业务水准,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更要在高校智库建设和决策中做出贡献,推动中国特色智库的蓬勃发展。

[1] 吴寄南.浅析智库在日本外交决策中的作用[J].日本学刊,2008(3):16-28.

[2] 王珩.理顺高校智库建设的三对重要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4-21(2).

[3] 徐晓虎,陈圻.智库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J].中国科技论坛,2012(7):63-68.

[4] 杨靖.教育部:打造新型高校智库[N].科技日报,2014-03-2(7).

[5] 中国大学智库论坛2015年会聚焦“四个全面”[EB/OL].[2015-12-06]. http://www.moe.edu.cn/s78/A13/moe_773/201512/t20151207_223374.html.

[6] 张明,张莹,李艳国.高校图书馆智库的组织架构及职能定位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4):10-17.

[7] 黄如花,李白杨,饶雪瑜. 面向新型智库建设的知识服务:图书情报机构的新机遇[J].图书馆,2015(5):6-9.

[8] 乔欣欣.智库建设视角下的图书馆情报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16(4):152-154.

[9] 刘优佳.智库理念下高校图书馆功能的拓展与实现[J].潍坊学院学报,2016(1):116-117.

[10] 吕长红,陈伟炯,梁伟波,陈祥燕. 高校图书馆信息智库构建研究——以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4(2):39-42.

[11] 尹春梅.适应智库需求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5):57-60.

[12] 黄孟黎.学科化服务相关问题的思考[R].上海:全球化视野·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2010.

[13] 姜朝晖.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内涵、特征及定位[J].高校教育管理,2016(2):55-60.

(责任编辑:王靖雯)

SWOT Analysis in University Librar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ink Tank

DAI Yi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

The think tank in university is the backbone of think tank in China.Its development needs the extensive particip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not only for the abundant resources but also for the unique function advantage. This article uses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ibrary for the university think tank,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hink tank; university think tank; university library;SWOT analysis

合肥工业大学博士专项科研资助基金项目(JZ2014HGBZ0351)

G251

A

1006-1525(2016)06-0011-05

戴 莹,女,博士,馆员。

2016-06-14

猜你喜欢
智库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