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家庭、幼儿园及社区教育资源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2016-03-20 18:37武汉市青山区第二幼儿园潘燕君
当代学前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社区资源教育资源家庭

■ 武汉市青山区第二幼儿园 潘燕君

利用家庭、幼儿园及社区教育资源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 武汉市青山区第二幼儿园 潘燕君

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一项基本途径。对于幼儿来说,社会、幼儿园、家庭是三个不可分割的交往环境,三方教育资源各有特色、各有专长,应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共同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帮助,担负起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任。本文总结了我园在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幼儿园资源、家庭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社区、幼儿园、家庭三方合作共育的关系,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帮助教师寻找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家庭 幼儿园 社区 教育资源幼儿社会交往

《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均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园地处武汉市红钢城24街小区内,有着丰厚的社区资源,但是在与社区、家庭合作及教育资源利用方面存有一定的片面性,具体表现在:1.家长资源利用率高,但是社区人力资源利用较少,导致幼儿交往对象单一。2.虽然我园具备丰厚的社区教育资源,但是由于教师认识偏差、顾忌幼儿安全等因素,对社区教育资源运用不够,不能很好地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交往空间狭小。3.教师对家长资源的利用最多采用“家长和孩子一起活动”的形式,较好地发挥了家长参与者、旁听者、观察者的作用,但家长作为组织者、评价者、设计者、监督者的作用没能得到应有的体现。家长虽然重视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但是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作用有限。

因此,我们在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幼儿园资源、家庭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幼儿园、家庭三方合作共育的关系,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帮助教师寻找到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一、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为幼儿交往提供平台

1.建立社区教育资源库,开拓幼儿交往的空间。

我园采用对家长或社区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以及到社区进行实地考察等方法,全面了解了社区中的教育资源,并将所获资源信息进行梳理汇总。对社区教育资源按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进行分类,选出幼儿园容易获得的、与幼儿生活有关的、幼儿感兴趣的、具有典型性的、安全性的、能够很好为幼儿社会交往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的社区教育资源。对于选定的社区教育资源,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或实物的形式存于资源库中,并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社区教育资源。

社区教育资源库的建立为教师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节约了大量寻找教育资源的时间,教师结合节日及不同主题,交错、灵活地使用各种资源。一种资源被不同的教师反复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为幼儿交往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2.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宽幼儿交往的渠道,丰富幼儿交往活动的内容。

为了使家庭、社区、幼儿园达成共同的教育目标,我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成立小组,开发团队,各尽所能,以弥补传统幼儿园教育的不足,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1)组建“家庭互助组”。以幼儿园所处的24街新桥社区为试点,在与社区管理人员沟通后,社区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为幼儿园所用,成立“家庭互助小组”,由两个或者多个家庭组成一组,把自身资源组合起来,分享教育理念,变独养为群养,从而弥补独生子女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些空缺。让幼儿通过与不同家庭成员的亲密接触,获得与不同人群交往的经验,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2)成立“社区调查团”。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成立了大、中、小班不同的社区调查团,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对社区展开不同的调查活动,如大班社区调查团检查社区安全隐患,中班社区调查团进行社区地形的观察,小班社区调查团开展社区周边商铺的调查活动等。通过不同的调查活动,了解社区居民居住地、家庭生活、商业和工业活动等相关情况。在这些调查活动中,幼儿的社会观察技能迅速提高:当幼儿和老人、商人、学校工作者、政府人员以及社区中的工作人员交谈时,他们的社会交往技能得到提高;当他们观察社区中的街道、商铺、宣传栏、考察信件、阅读报刊时,社会分析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3)设立“园区活动代理人”。在利用社区资源时,我园既重视“走出去”,也关注“请进来”,既注意挖掘社区物力资源的潜力,也重视发挥社区人力资源的作用。我们经过协商和讨论,分别推选一位教师和社区工作人员担任“园区活动代理人”,帮助幼儿与家长、社区人士结成对子,以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为目的定期开展活动。“园区活动代理人”成为了我园与社区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着重开发武钢博物馆、武钢医院、中百超市等优势社区资源价值,并定期带幼儿深入了解相关情况。另外,还邀请社区其他人士进园。例如,请青山区园林局的工作人员在“世界环境保护日”活动中来园,为幼儿讲述自己平时的工作,使幼儿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从而坚定“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决心;请社区中的退伍解放军来园共同庆祝建军节,为幼儿讲解军队生活,示范走正步、敬礼,讲述战争故事等。“园区活动代理人”确保了幼儿社会交往活动的有序开展,为幼儿社会交往活动提供了多方信息,使交往活动内容更加丰富。

3.运用社区多方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及社会综合能力的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生活”等越来越成为热门主题。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时,我园教师们一致认为:结合社区资源进行社会教育活动,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比单纯的课堂教学更具体、更直观,孩子们也更投入,能充分发挥他们交往的主动性。

例如:在参观武钢体育馆的时候,幼儿与工作人员的交往是极其自然的,教师们不用刻意告诉幼儿,应该跟工作人员怎么说、怎么做。走进社区,幼儿的交往能力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提高,因为它贴近生活,是最自然的状态。在利用社区资源的过程中,幼儿逐渐了解社会,不断同小朋友和成人建立社交关系,逐渐掌握社会行为的各种规则,幼儿的道德品质得到了发展,特别在和社区人员交流时,孩子学习了一些基本的人际互动礼仪,是他们在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

通过社区资源,幼儿以更宽广、更多元的视角了解社会,能够更加专注地学习,主动地交往合作,自信地表达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在和周围环境的不断交往中,幼儿的能力、情感、认知、社会性等方面的品质不断发展起来。

二、创设和利用幼儿园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同伴交往

1.利用班级区域活动资源,扩大幼儿交往的范围。

结合我园省十二五课题研究的内容,我们大胆尝试,努力完善当前区域活动模式,有意识地扩大幼儿社交范围,促进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除了开展班内的主题区域活动外,每周定期进行打破班级界限的区域活动,让所有空间和材料为全体幼儿所共享。

为了让幼儿在熟悉自己班级区域的同时,更快熟悉其他班级的区域设置情况,我们进行了三个“统一”行动。首先用图画统一制作了班级区域示意图,使幼儿在活动前对所有班级的区域设置有大致的了解,以便他们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区域进行活动。然后,对幼儿进区卡和插卡方式进行了统一,以便更快培养区域活动常规。最后,统一了区域物品摆放的提示图标,让幼儿在收拾整理的过程中一目了然,为幼儿顺利开展跨班区域活动做好准备。于是有了周三的平行班区域共享日和周五的全园区域共享日,让各年龄段幼儿打破班级界限,自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区域内容,扩大幼儿活动交往的范围,在与本班幼儿交流的同时,与同年龄或不同年龄的其他班级的幼儿也有了接触与交往,满足了幼儿与人交往的需求。

2.利用幼儿园公共区域及户外活动资源,有计划地开展交往活动。

为了给幼儿创设更多与同伴交往的机会,我们根据幼儿需要,设计了每日一次的交往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与同伴交往。

如:周一“小厨房体验日”——幼儿在小厨房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一起享受制作美食的乐趣,体会劳动的喜悦,感受与人交往的快乐。在品尝自制的食物后,感受到父母给自己准备食物的不易,社会性教育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周三“玩具交换日”——再一次为幼儿提供了同伴互动的机会,使幼儿体会到互换玩具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主动用语言表达,主动寻找互换伙伴,遇到问题敢于去面对,尝试用不同的互换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样又磨练了幼儿的坚持性与耐挫性。周五“分享日”——幼儿可以带上心爱的玩具、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或者图书等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一起分享。还有周二“种植观赏日”、周四“集体劳动日”,在活动中教师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活动后,让幼儿讲述自己的交往过程:和谁一起玩的?是怎么玩的?把东西给谁吃了?为什么?让孩子分享各自的交往方法,体验交往乐趣。

3.利用混龄角色区域,创设具有合作性的游戏环境。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通过游戏活动可以让孩子体会合作和分享的快乐,学会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规范。我们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为目标,为幼儿创设多形式、多层次的具有合作性的游戏环境。

例如:我园专门创设了混龄角色区域,在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角色游戏逐渐形成角色意识和对社会角色规范的认同。如女生比较细腻,她们通过角色扮演体会了“售货员”的坚守岗位、热情待客;男生喜欢扮演警察指挥交通、抓小偷,通过扮演游戏体会了秩序与正义……在混龄角色区域活动中,大班和小班孩子结成姐妹班,她们互相认识,彼此熟悉,最后成为好朋友。游戏时,大班孩子对弟弟妹妹无微不至的照顾,为小班孩子树立了良好的行为榜样。对大班孩子来说,他们照顾别人、关爱他人的社会技能和情感也得到了锻炼。混龄角色游戏具备同龄游戏无法替代的功能与价值,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交往对象和机会,发展了幼儿的自主性和社会性。

4.利用同伴的榜样作用,开展交往礼仪教育。

自课题研讨以来,我园以年龄组为单位制订出各年龄段幼儿交往礼仪行为标准。每周开展一次礼仪主题活动,将交往礼仪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之中。学期末采用现场观察记录的方式,观察幼儿在自然状态中的文明礼仪行为,参照交往礼仪行为标准,评选出“礼仪小天使”。榜样教育让更多的幼儿懂礼貌、会交往、知礼仪,规范了幼儿积极的交往行为,成为我园的办园特色之一。

三、利用家庭资源,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合作伙伴。家长可以为幼儿园提供更多关于幼儿成长的信息;他们不同的知识和职业背景,可以为幼儿园提供更多专业知识参考;他们的育儿经验也可供其他家长参考。家长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良好发展。

1.增设“家长进园日”。

为了确保幼儿安全,我园一直严格执行门禁制度,周一至周五家长一律不准入园接送幼儿,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来。于是课题组成员集思广益,确定周五下午为“家长进园日”,不同职业背景的家长可以一起参与到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促进幼儿多元交往能力的发展。

2.开设“妈妈团”“爸爸团”“爷爷奶奶团”。

我园按照家庭成员关系,将家长分为“妈妈团”“爸爸团”“爷爷奶奶团”,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和要求邀请不同的家长团来园参加。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丰富了亲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例如,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师邀请“爸爸团”成员参加班级活动。孩子们穿着爸爸的皮鞋,爸爸指导他们如何相互配合、相互沟通。这种亲子活动,有助于形成幼儿相互谦让、相互分享、相互关心的亲社会品质。再如,在“三八”妇女节,我们邀请“妈妈团”进园参加活动。每个家长带领一桌小朋友,共同制作手工制品。家长带领孩子们一起讨论、共同制作,在活动过程中,发展了孩子们与人协作、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的社会技能。

3.召开“集体生日会”。

学期中的每一个月末,我们会邀请结对子的社区人员和不同家庭的爸爸妈妈来园,与来自不同班级的相同月份出生的小寿星一起度过一个快乐又难忘的“集体生日会”。集体生日会让幼儿充分享受到和家人、老师、小伙伴共庆生日的乐趣,收获感恩、分享、自我肯定的深刻体验,同时也成为家园沟通的又一个平台。集体生日会成为教师、幼儿及家长的月末盛会,幼儿、家长和教师们在共同策划、轮流组织中不断沟通,增进了感情。

4.开展“和陌生人讲话”活动。

在大班“和陌生人讲话”的交往活动中,教师与家长达成一致,为幼儿布置了“小任务”——找陌生人签名,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求主动和陌生人打招呼,然后请陌生人签名,就算完成任务。活动前,教师提取素材,让家长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能力选择社区的一些陌生人进行交流;最后填写表格,了解孩子是否愿意和陌生人交流。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由不知道如何开口到主动与陌生人打招呼,最终成功让不熟悉的人签上一个名字,这一过程是交往技能学习和锻炼的过程。当然,组织这类活动前要告诉幼儿一些自我保护常识,不要选取完全陌生的环境。

5.“家长学习日”。

课题研究期间,我园通过发放家长网络问卷、召开家委会等多种形式,了解幼儿园以及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每月一次“家长学习日”,邀请家长参加学习。如:针对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幼儿规则意识欠缺、幼儿家长规则教育意识缺乏以及家长们在培养孩子规则行为上的困惑与误区,开展了以“如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为主题的家长学校互动研讨活动。湖北省教科院的姜瑛俐主任、青山教育局曾湘云科长和省特级教师、区教研室的胡秀玲主任也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活动分为游戏导入篇、家园互动篇、专家在线篇和收获感悟篇四个版块。家长们在热身小游戏后分为爸爸团和妈妈团两组,共同进行了一场激烈精彩的头脑风暴式研讨活动;随后,两组家长的中心发言人分别上前阐述各自的观点,通过播放录像和案例讲述等形式呈现家庭中培养孩子规则意识时遇到的普遍问题和困惑。家长们在讲述家庭案例时的幽默风趣和妙语连珠常常引发在座嘉宾们的阵阵笑声与掌声,到会的幼教同行们也对家长们的问题进行了研讨,积极为家长支招,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家园合力共同帮助孩子形成的行为规范。

四、综合利用三方资源,发挥合作效应

家庭和社区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可以加强幼儿园与社区的沟通,还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生成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我园教师们一致认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社区资源的整合可使幼儿得到连贯的、系统的、一致的教育,促进幼儿在各方面协调发展。综合利用三方资源进行的社会教育活动,比单纯的课堂教学更具体、更直观,也更利于幼儿发挥主动性。在研讨的过程中我们针对各年龄段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重点目标,综合利用三方教育资源,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交往活动。

如:利用节日活动和家长资源开展社区活动。我园将节日活动作为社会领域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社区资源,请家长进园参加亲子活动、提供资源配合节日教学、带孩子走出去,请社区其他人士进园,组织幼儿走出去游览采访、表演慰问等。在“快乐美食节”活动中我们组织幼儿制作精美的食品,邀请社区人员来园共同分享和品尝。在制作美食、品尝美食、分享美食的过程中,关注幼儿交往礼仪的教育,培养幼儿关爱他人、乐意与人分享等良好品质。在活动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他们主动与人交往、乐意与他人分享并愿意为大家服务。社区人员在幼儿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了我园文明、和谐、阳光、友善的园所氛围,幼儿园利用自身资源在社区中起到了教育辐射的作用,形成了正向的互动关系。

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也不是依靠幼儿园、家庭、社区中的任何一方单一的资源就能独立完成的。家庭、社区蕴含的教育资源是丰富多元的,以幼儿园教育为纽带,以家庭和社区为依托,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一体化,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崔立秀.(2011).关于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及其策略的研究.工作研究,8.

孔起英.(2014).统整各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发展.见教育部基础教育习(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pp.74-84).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李生兰.(2013).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杨秋萍.(2008).亲子活动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几种做法.现代企业教研,3.

猜你喜欢
社区资源教育资源家庭
有效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大班主题活动实践研究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让社区资源成为提升幼儿人文素养的宝库
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