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试题拓展评析,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2016-03-21 10:02张文军上虞市春晖中学浙江绍兴3123533
地理教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一题评析棉花

张文军(上虞市春晖中学, 浙江 绍兴 3123533)



加强试题拓展评析,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张文军
(上虞市春晖中学, 浙江 绍兴 3123533)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地理试卷评析课效率较低这一现象,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以试题拓展评析为切入口,探究教师可以采取的拓展评析策略,包括“一题多比”、“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和“一题多解”等,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比较思维能力、应变思维能力、探究思维能力和拓展思维能力等。 本文针对高中地理试卷评析课效率较低这一现象,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以试题拓展评析为切入口,探究教师可以采取的拓展评析策略,包括“一题多比”、“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和“一题多解”等,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比较思维能力、应变思维能力、探究思维能力和拓展思维能力等。

关键词:地理试题;拓展评析;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试题;拓展评析;地理思维能力

一、问题遭遇

在平时的地理教学活动中,笔者听了较多的试题讲评课,总体感觉课堂教学效率高的不多见。课堂上教师往往滔滔不绝地就题论题,学生勤做笔记却似懂非懂,课堂上师生互动少,思维容量低。在听评课中,我们发现教师对试题的处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讲评有误,教师误导学生,产生教学事故;二是就题论题,缺乏思维点拨,课堂一潭死水;三是没有挖掘,缺乏思维深度,教学效率低下。作为一名称职的地理教师,首先要避免第一种情况的出现,然后要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试题评析方法,努力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原因分析

试题评析课效率低的原因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从教师方面分析,绝大多数教师虽然明确试题讲评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但课前缺乏对试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比如在试题选用、批阅时不够认真仔细,在备课时对学情、考情等分析不够精致,导致讲解粗略,匆匆过场。有的教师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偏弱,评析试题平淡无味,甚至产生错误。有的教师课堂讲评时间安排不当,预设的精彩分析无法生成等等。

从学生方面分析,有的学生课前对所做的试题情况自我分析不够,以一味接受教师的灌输为主,个性化思考不够,无法在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讲评,也没有质疑的习惯和能力,导致教师在试题讲评上费尽唇舌,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没有得到相应提升。

对此,笔者思考以试题评析中的拓展评析为切入口,探究试题评析时教师可以采取的拓展策略,探索具体可实施的过程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改进

试题评析的根本任务是纠正错误、分析原因和巩固提高。根据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有效的课堂试题讲评方法是学生巩固基础上的拓展评析。教师应该多方预设,灵活生成,举一反三,使学生触类旁通,获得全面的系统的知识,整合并应用所学知识,提升地理课堂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地理试题的拓展评析。

1.一题多比,培养地理比较思维能力

比较分析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法,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比较思维能力在试题中均有较多考查。教师在试题评析时若能结合某一题,提供与之相关的其它试题进行比较分析,或比较阐述其特征,或比较概括其规律,或比较分析其成因,或比较探究其过程等等,均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地理事象的特征、规律、成因和原理等,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比较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例1】(2012年大纲全国卷) 20世纪50年代以来,如图1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图 1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教师在分析后,若能将之与欧洲(以英国为例)棉花生产情况对比分析,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比较思维能力。教师课前准备好例2试题,接着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例2】根据所给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开花、结玲和纤维发育要求在20℃以上,光照充足。15世纪英国开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发展。

材料二:英国伯明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降水量图。

图2

(1)分析限制英国棉花种植的气候条件。

(2)到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棉花加工中心,试分析其优势条件。

经过两者的比较分析,学生基本形成了关于棉花生产影响因素的思维框架,若教师能再次挖掘相关素材,引出其它区域棉花生产的试题,比如例3,则可以拓展为这一问题的小专题教学。

【例3】2013浙江文综卷第36题第(1)小题: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相比,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是——、——、——。与美国棉花带相比,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

教师提供材料,让学生对上述三个区域棉花生产进行比较分析,师生共同归纳出农业区位影响因素的具体地域表现,这就把原本一道普通的地理试题评析出有层次的精彩来。

在平常的地理试题评析时,能够找到一题多比的素材还是很多的,比如笔者在分析一道关于地膜覆盖的试题时,让学生比较分析了塑料大棚,师生一起探讨出地膜覆盖的作用主要是保温、保湿、保土等,而塑料大棚还具有调控作用,比如调控光照强度、调控水分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等。再如有一次分析风向标(图3)的试题时,笔者展示了另一种风向标(图4),让学生比较分析两者的差异。学生兴趣陡然提升,大家热烈讨论,得出后者不仅能指示风向,还能体现风力大小。教师进一步提示学生,在机场跑道附近,图4所示的风向标是很常见的,被称为机场风向袋。一题多比的试题评析方法让课堂思维更加活跃,其关键在于上课之前教师对素材的有心积累和有效提取。

图3

图4

2.一题多变,发展地理应变思维能力

学生在考试中,最怕出现新的试题情境,归根到底是学生缺乏地理应变能力。应变就是思维的灵活性,即面对新出现的问题,能不受原有思维的束缚,能从实际出发,根据新问题的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分析地理问题,做出新答案。应变思维能力的实质是把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多种能力的综合发挥,其前提是要在平时能扎实地理基础,学会知识迁移、融会贯通。教师若在试题评析中尝试设计一题多变类试题,则将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应变思维能力培养。

【例4】(2012·新课标全国卷)下图(图5)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2题。

图 5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评析该题之后,笔者忽然蹦出思维火花,立即生成了同题异构的想法,材料还是上述材料,但图示进行了修改,将桥梁位置转移到湖泊上游方向一侧,还是提问学生“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范围”。学生立即动手比划,根据新的位置关系,判断出桥梁附近河岸海拔h为:200+72<h<300,即272<h<300;再根据山峰的海拔580米,可计算出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H为:580-300<H<580-272,即280<H<308。通过一题多变的评析,学生不仅对等高线规律、瀑布分布、相对高度计算等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遇到问题学会自我思变的能力。

平常进行试题评析时,教师可以事先多准备一些同题异构或同图异构,通过文字材料或图示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对于人口自然增长的图示,图6中各小图分别以特殊坐标图、柱状图和靶状图的形式体现人口增长模式的各种类型,教师在试题评析中有机结合相关变式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应变思维能力。

图6

3.一题多问,培养地理探究思维能力

一题多问,就是在评析了一题之后教师进行不断地追问,通过设置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细致缜密的分析,以此考查学生是否全面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思维能力。

【例5】图7示意某山地植被分布情况。完成1、2题。

(1) 该山地位于( )

图7

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C.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D.南半球中纬度地区

(2) 甲地的植被应为(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教师在分析试题之后追问,这是我国的天山吗?学生说不是,教师继续追问,请找出N个理由来?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答案包括:①山的海拔不够高;②基带不正确;③冰川雪线应该北坡低……这样的追问型探究分析,使学生对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再如下一例。

图 8

【例6】图8为同一区域不同发育阶段示意图。完成1、2题。

(1)按照先后顺序,图示发育阶段排列正确的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Ⅰ—Ⅱ D.Ⅰ—Ⅲ—Ⅱ

(2)该岩石形成的地貌类型为( )

A.风蚀洼地 B.喀斯特地貌

C.流水地貌 D.沉积地貌

教师讲评后反问学生:为什么不是喀斯特地貌?学生为之一怔。 教师接着问学生,喀斯特地貌和流水地貌哪个范围更大?学生回答,流水地貌包括了流水侵蚀、搬运、堆积等各种地貌,流水侵蚀又包括物理侵蚀和化学溶蚀,而喀斯特地貌属于流水化学溶蚀地貌。教师追问,请仔细观察图中河谷的变化情况,想一下它究竟属于哪一种地貌?学生观察后发现河谷变宽、变深了,说明既有化学的溶蚀(因为是石灰岩);又有物理的侵蚀作用,所以只能选C。教师继续追问,如果一定要选B,如何修改设问?这个问题提得较为巧妙,属于逆向思维,学生很感兴趣,课堂热烈地讨论起来。学生讨论出几种答案来,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后觉得,将其中设问改为“图中洞穴的形成属于哪种地貌类型”,选B就较为确切了。

4.一题多解,培养拓展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启迪学生的思维流畅。在地理试题评析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题多解的教学情境,训练学生拓宽地理思维,培养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拓展性。

添辅助线法是地理试题一题多解的常见方法之一。

【例7】我国西部地区某传统造纸企业为获取最大利润,对其不同选点的平均成本费用(a)和产品价格(b)进行调查形成如图9所示曲线。据此回答1、2题。

图9

(1) 该企业布局最合理的地点是( )

A.O点 B.n点

C. m点 D. p点

(2) 政府为了降低传统工业对环境的污染等影响,决定对该企业出台增收污染费(环境治理费)、提高电费等惩罚性措施。基于此( )

A.m点所在地域的范围将缩小

B.该企业利润可能下降,但分布范围将扩大

C.产品的价格最低值将上升

D.图中n点与q点之间的距离会减小

【教师评析】用推理的方法可以解答第2题。政府对企业增收污染费、提高电费将会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赢利空间将会缩小。图中n点到q点之间为企业赢利的空间段,当平均成本费用增加时,赢利的空间距离(n点与q点之间的距离)将会减小,选D。第2题也可以通过添设辅助线加以解决,因为各种收费,导致成本变大,所以a线往右移动,在原图上绘制出移动后的a 线,用虚线表示,如图10所示,本题迎刃而解。

图10

采用表格与图像转化法也可以进行地理试题的一题多解。

【例8】读“该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统计表”,回答第1题。

与市中心的距离(千米)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元/平方米)商业 住宅 工业0 400 200 80 1 200 150 65 2 0 100 50 3 0 50 35 4 0 0 20

(1) 该城市住宅区的范围距市中心的距离约为( )

A.0.8~1.2千米 B.1.0~3.0千米

C.1.3~3.4千米 D.2.5~4千米

【教师评析】本题可以从表格中的数据加以分析,根据商业和住宅付租能力为0对应的市中心距离,可判断商业区外缘在1~2千米之间,住宅区外缘在3~4千米之间,因此住宅区的范围距市中心的距离约在上述两者之间,选C。当然,这样分析对于有的学生来说可能太过抽象,教师最好接着能进行一题多解,只要将地租数据表格转化为坐标函数图像即可。根据表格数据绘制出图11所示的地租分布函数图,可知线段a、b、c分别为商业、住宅和工业地租线,则住宅区的范围EF对应的数值约距离市中心1.3~3.4千米。

图 11

除上述方法之外,图像与文字的相互转换,文字与数字的相互转换,数字与图像的相互转换等均是一题多解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一题评析棉花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棉花是花吗?
评析复数创新题
一题多解
棉花
一题多解在于活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心中的“棉花糖”
第三讲 棉花肥害诊断及其防治
《车营叩答合编浅说》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