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观察

2016-03-23 11:08蔡艳青
山东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髓系病史白血病

蔡艳青

(荣成市人民医院,山东威海264300)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观察

蔡艳青

(荣成市人民医院,山东威海264300)

摘要: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88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按照入院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中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史20例,无MDS病史22例。对照组单纯使用CAG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西他滨(15 mg/m2于治疗周期的第2、4、6天静滴,14 d为1个疗程)治疗,连续用药2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完全缓解率及总缓解率的差异,并观察记录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总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内有MDS病史者的完全缓解率、总缓解率均高于无MDS病史者(P均<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发热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近期疗效显著,但患者肺部感染、胃肠道症状有明显增加趋势。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地西他滨;化学疗法

CAG(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是当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化疗方案,但由于老年人骨髓造血恢复慢、耐受性差、个体差异大等因素,临床疗效并不理想[1,2]。地西他滨是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其通过将DNA过度甲基化而失活的基因重新激活,最终达到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的功效。2011年5月~2013年8月,我们采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88例,均符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2008)中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相关标准[3],且经免疫学、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等明确分型诊断。参照入院就诊顺序号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69.8±4.5)岁;FAB分型M2、M4、M5、M6分别为9、6、18、11例;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史20例、无MDS病史24例。对照组男21例、女23例,年龄(68.9±4.4)岁。FAB分型M2、M4、M5、M6分别为8、7、16、13例,有MDS病史22例、无MDS病史22例。两组均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以及合并精神性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调查者。

1.2方法两组均给予CAG方案治疗,具体用药方式为:阿克拉霉素20 mg,于治疗周期的第1、3、5、7天静滴;阿糖胞苷10~15 mg/m2于治疗周期的第1~14天静滴,每12 h一次;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 μg于治疗周期的第1~14天静滴,1次/d。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当白细胞升至20×109/L时应先中止给予G-CSF。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西他滨15 mg/m2于治疗周期的第2、4、6天静滴。治疗过程中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同时配合保心、保肝、护胃等对症处理,必要时给予输血小板、白介素-11、抗感染等支持。两组均连续用药2个疗程,1个疗程为14 d,2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完全缓解率、总缓解率,并观察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4],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外周血以及骨髓象评定疗效。完全缓解:经治疗患者的白血病症状及体征均完全消失,生活基本恢复正常;血常规男性血红蛋白>100 g/L,女性或儿童>90 g/L,血小板计数>100×109/L,中性粒细胞>1.5×109/L,外周血细胞分类中未见白血病细胞;同时骨髓象原始单核细胞、幼稚淋巴细胞以及幼稚单核细胞或原始淋巴细胞比例<5%,红细胞与巨核细胞均恢复正常;部分缓解: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或血常规有一项未达到上述标准,骨髓象原始单核、幼稚淋巴细胞以及幼稚单核细胞或原始淋巴细胞比例为>5%~<20%;无缓解:治疗患者临床症状、血常规及骨髓象均未达到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的标准。不良反应则参照WHO关于抗癌药物不良反应及分级标准[5]。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完全缓解率与总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观察组有MDS病史者总缓解率为72.7%,无MDS病史者总缓解率为36.4%,有MDS病史者总缓解率高于无MDS病史者(P<0.05)。

表1 两组完全缓解率与总缓解率比较[例(%)]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肺部感染、恶心呕吐、发热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讨论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机能与脏器功能逐渐减退,且伴有不同类型的慢性疾病,导致对传统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且对于药物的耐受性更差[6]。CAG方案是当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常用方案[7]。G-CSF可与幼稚细胞表达的G-CSF受体结合,从而促进粒细胞集落形成,加强了药物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时还能增强幼稚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促进粒细胞的成熟及向外周血中生理性释放增多,显著缩短骨髓抑制作用周期,遏制药物不良反应。阿糖胞苷通过与肿瘤细胞DNA结合,破坏肿瘤细胞DNA结构,抑制其转录及复制,最终可达到加速肿瘤细胞凋亡及阻断肿瘤恶性增殖的目的。阿克拉霉素系高亲脂性蒽环类抗恶性肿瘤药,进入人体内可迅速透过磷脂双分子层进入癌细胞基质内,而后进入细胞核,并嵌入DNA双螺旋结构中,使DNA转录和复制无法进行,使癌细胞的有丝分裂周期停滞在G1晚期及S晚期,最终使癌灶整体增殖速率极大受阻。该方案三种药物联合应用,可通过不同的药理作用发挥直接杀灭癌细胞、遏制癌细胞增殖及强化自身免疫对恶性肿瘤细胞的攻击,最终发挥强效抗恶性肿瘤作用。

地西他滨又名为5-杂氮-2-脱氧胞苷,属于2-脱氧胞苷类似物的一种,具有明显的去甲氧基化作用。因该药与5-氮杂胞苷结构类似,故可与其发挥相同的药理作用,使肿瘤DNA甲基转移酶活性受阻,细胞抑癌基因的过度甲基化得以迅速改善,使细胞的正常衰老凋亡系统重新启动,抑制癌症细胞的增殖活力,其抑制DNA甲基化的药理作用是传统5-氮杂胞苷的30倍。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完全缓解率与总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地西他滨在传统CAG化疗方案基础上,能够遏制癌细胞的增殖速率,进而辅助性地促进癌灶的整体凋亡。

另外有研究表明,有MDS病史者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个独立不良因素,这类患者的疗效往往更差。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中有MDS病史者的疗效优于无MDS病史者,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不一致。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与研究样本量小、选取病例群体多偏向于遗传学肿瘤低危人群有关。因此,急性髓系白血病有无MDS病史患者的确切疗效尚需要大规模、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证实。本次研究还观察了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现观察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肺部感染、发热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提示临床应用地西他滨治疗应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

参考文献:

[1] 陈丽,郝云良,李淑美.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5,28(3):233-236.

[2] 于锦香,蔡冬梅,王晓雪,等.地西他滨联合CAG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3):211-213.

[3] 刘静.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30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5):120-121.

[4] 肖喜春.应用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0):60-61.

[5] 罗贞.CAG方案与DA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4):3795-3796.

[6] 高淑文.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3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108.

[7] 刘芳.CAG方案治疗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6):846-847.

(收稿日期:2015-10-19)

中图分类号:R733.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6)05-0090-02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6.05.038

猜你喜欢
髓系病史白血病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对照研究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FLT3检测的临床意义
地西他滨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FLT3-ITD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及临床特征分析
HAD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