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区防汛抗旱体系评价及提升措施

2016-03-29 11:24杨科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抗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甘肃平凉744000
甘肃农业 2016年20期
关键词:抗旱防洪防汛

杨科(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抗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甘肃 平凉 744000)

崆峒区防汛抗旱体系评价及提升措施

杨科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抗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甘肃平凉744000)

防汛抗旱,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一项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由于平凉市崆峒区区位、地貌、气候三大特殊性,决定了易涝易旱特别是易受洪水威胁的基本区情,多种自然灾害并发是该区防汛抗灾的显著特点。如何进一步抓好防汛抗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努力减轻水旱灾害损失,始终是该区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工作。

水旱灾害;防御;设施;防洪措施

一、崆峒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基本评价

(一)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现状

从客观方面来分析,一是该区属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基础脆弱,灾害性气候频发,一月无雨便出旱灾,而主汛期7、8、9月降水偏多,汛情比较严重;二是该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抗旱能力有限,一旦发生连续干旱,群众生产生活便会遭受严重影响,同时由于对局部地区灾害性天气的精确预报手段缺乏,突发洪涝等灾害的抢险能力不强,导致防汛形势较为严峻;三是该区历史上每年都会遭遇不同程度的水旱灾害,近年来发生重大洪涝灾害的次数明显增多,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历历在目,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从主观方面来分析,一是防汛基础脆弱,水利工程防洪标准偏低。该区大部分堤防防洪标准不高,城市防洪能力不足,农村基本设施抗灾能力薄弱,病险隐患较多;二是一些单位和个人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擅自进行河滩地开发,违法设障和非法采砂势头有所回升,严重影响了行洪安全;三是个别乡镇和部门对防汛抗旱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侥幸心理,只重视重点部位的防汛,不重视防汛预案的编制,资金、技术、物资、人员准备不足,一旦发生险情,便束手无策,陷入被动。四是监测预警体系正在处于试运期,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预警设施损坏严重,乡镇缴纳预警广播卡不主动,预案到乡到村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山洪灾害群防群治的体系还没有建立。迫切需要加快农村防洪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二)全区水利设施现状

截至2012年底,全区现有水利基础设施工程890项,建成自流引水干渠13条152公里、支渠64条62.8公里,分别衬砌101.13公里、37.02公里,新建总装机容量9 674千瓦的机电井598眼、装机11 524千瓦的小型提灌工程265处,累计治理河堤45.62公里,有效灌溉面积13.71万亩,保灌面积12.14万亩,配套面积12.4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96.24万亩的14.26%。水利设施在防御水旱灾害、保障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防汛抗旱工作体系基本建立

一是有健全的指挥网络。全区建有区、乡镇、村和工程管理单位四级防汛抗旱指挥网络,并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同时承担有防汛抗旱任务的部门和单位也都设立了相应机构,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具体负责领导、组织、参与本单位和全区的防汛抗旱工作,为防汛抗旱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有完善的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狠抓工程准备,抢险劳力、物资器材的落实,各类预案的编制、修订,不定期地开展汛前、汛中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形成了较完善的防汛抗旱工作机制。三是有科学的工程调度管理体系。区防办、水利和工程管理单位加强工程日常管理,严格执行各类预案和水库度汛计划。遭遇洪水和干旱时,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调度,合理运用水库等防洪灌溉工程,最大限度地拦蓄洪水、削减洪峰,同时利用雨洪资源做好抗旱水源的蓄水保水,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的防洪减灾作用。四是有较强的抗洪抢险能力。在抗洪抢险、抗旱救灾的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身先士卒、靠前指挥,积极动员和团结全社会力量共同抵御水旱灾害。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基层民兵发挥突击队作用,各成员单位密切协作,合力抗灾,使防汛抗旱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有机整体,防灾抗灾的综合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防洪标准低,病险隐患大

在区内154条河沟道中,现有95%的河岸仍未设防,河段崩岸、淤积严重,河势游荡剧烈,防洪标准较低。全区现有的水利工程设施大多修建于上世纪60至70年代,受历史条件限制,普遍存在建设标准和质量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加之工程自然老化,年久失修,渗漏、损毁严重,长期带病运行,防洪能力低。

(二)水资源短缺,抗旱能力不强

一方面面临资源性缺水。尽管泾河、颉河流经该区,境内溪河纵横,但过境水在现有条件下可利用率不高。区内中小河流年径流水资源为1.55亿立方米,人均、亩均占有量处于全省中下等水平,且时空分布不均。另一方面面临工程性缺水。全区现有的水利工程灌溉体系虽可控制20%左右的农田,但保证率不高。特别是抗旱应急工程不足,许多地方控制性骨干工程少,设施不配套,难以发挥有效的抗旱作用。

(三)麻痹思想重,责任意识不强

该区连续多年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防洪抗灾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因此部分干部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导致对防汛抗旱工作极端重要性认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加之乡镇、村领导调整较为频繁,出现的新手多,存在工作情况不熟悉,组织领导衔接不够,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战经验,工作难以到位。

(四)人为设障严重,清障难度大

由于少数干部群众法制观念不强,加之乡镇与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衔接不够,缺乏有效的日常监管措施,致使少数群众在干渠渠堤、河道内擅自挖土或种植作物;少数单位或个人未征得水利部门同意,擅自在行洪河道架桥、植树、建厂建房,乱挖乱堆,任意设障,破坏侵占河道和损坏防洪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河道行洪安全。

(五)预警水平较低,群测群防没有建立

目前该区已建成:视频监测站2个,自动雨量站56个、自动水位站5个、无线预警广播站204个、简易水位监测站25个、简易雨量站182个;完善区级计算机网络及会商系统1套、区级平台网络及硬件设备1套,编制各级预案102个。经过补充完善,使该区山洪灾害应急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备。但是由于运行管护费用不到位,站点破坏严重,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水平低,村民防汛意识浅薄,群测群防没有整体建立。

三、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措施

(一)继续抓紧抓实抗旱防汛工作

将按照“查早、查全、查细、查实”的要求,及早开展汛前大检查;积极做好分类技术指导,全面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落实度汛措施,备齐备足抢险物资,完善充实抢险预案,掌握防汛情况和形式,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在加强科学预测预报、合理优化调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防汛措施,尽可能将洪水资源变害为利。

(二)继续加大抗旱防汛项目建设,建成较为完善的抗旱防汛安全保障体系

结合该区水利现代化建设目标和防洪排涝薄弱环节,十三五期间拟定实施的主要抗旱防洪工程包括:庙底等抗旱水源引调提水工程;甘沟等山洪沟治理工程,进一步提升该区抗旱防汛减灾能力。

(三)继续完善山洪灾害预防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首先,加强预警预报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区防汛指挥系统信息化建设,完善水雨情、灾情实时监测传输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其次,扎实开展基层防汛业务知识培训和宣传,提高全社会防汛防灾意识防汛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要严格防汛抗旱工作纪律

严格实行下级服从上级,小局服从大局,局部服从全局,决不允许政令不通,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现象发生。严格值班纪律。每年汛期(4月15日至10月15日),各乡镇和防汛成员单位要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密切注意防汛抗旱动态,及时掌握汛情、险情、灾情,随时做好组织协调、物资调度和抢险救灾准备。

(编辑:魏翔)

D9012

A

1673-9019(2016)20-0037-02

2016-07-05

杨科(1971-),男,甘肃平凉人,水利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建设及抗旱防汛工作。

猜你喜欢
抗旱防洪防汛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防汛当前莫添乱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