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电影”:生态的创新

2016-04-01 00:28山旭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46期
关键词:购票流程环节

山旭

虽然互联网公司的尝试还在持续的布局和调整之中,但中国电影已经开始显露出创新驱动的某些特征

或许直到今天,中国的电影产业仍是一个产品驱动为主的行业。

之前数十年里,电影产业的商业模式始终如此:从创作起,就是用一部电影作品串起整个流程,每个环节完成自己的工作,然后交付下个环节,最终在观众购票的一刻变现。

仅就购票这个看起来最重要的环节,就被小小的售票窗口把持了数十年。

而在互联网时代,除了有非现场购票的便利,至少还产生了4种在线购票模式:一般在线购票、团购网站购票、电影社区购票以及基于地图、社交软件的移动端购票。

其实无论哪种模式,其核心功能基本趋同:进入PC端或移动端平台,查询影讯,现场、选座和在线支付,然后用电子兑换劵在影院获得实体票。但互联网带给这个环节的变化仍然令人赞叹。

这些不同类型的购票模式,使在线票房的比例于2014年达到40%以上,2015年或将超过60%。与之相关联,2014年中国国内总票房比上一年增长超过36%,201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超过48%。

同时,购票这个环节开始对电影产品制作流程产生逆向影响:在线购票数据除了成为精准营销的基础,也开始作为编剧和导演创作的参考。

中国影人一直期望实现好莱坞一样的产业链。正如风靡世界的“美国超级英雄”——有从漫画到电影、电视,再到衍生品乃至文化旅游设施的全产业辐射效应。它其实就是在纵向流程之外,延伸出多个横向产业链条,从而构成产业网络。

在中国,先后建设了强势的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文学之后,腾讯终于落子影业项目。事实上,这家企业还基于网络视频成立了第二家影业公司。

腾讯影业的负责人称,这些板块之间的创新性结合,即网络上节点的塑造,将把孙悟空这样的“中国超级英雄”也打造为全球偶像。

到2015年,中国互联网三巨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已全部进军电影业。在快速、凌厉的攻势之中,它们已经实现了对若干产业环节的改造。

虽然这些尝试还在持续的布局和调整之中,但中国电影已经开始显露出创新驱动的某些特征:从规模、资本推动开始向质量、创意推动转变,重要的不只是一部电影和票房,更有版权和创意。

作为典型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范例,互联网企业与传统电影产业交叉、复合,构建出一个具有活跃增长力的互联网电影生态圈。

一种说法是,中国电影由此可能实现在世界舞台上的“弯道超车”。毕竟在互联网语境下,中国电影在很多方面与好莱坞发展处于同一起跑线,并且具有某种优势。

这正是中国人期待“互联网+电影”的理由。

猜你喜欢
购票流程环节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抢救中的应用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直击痛点的“候补购票”可多来一些
抢不到票?铁路候补购票服务扩大到全部旅客列车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网络购票时代 莫让农民工掉队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一课四备”磨课流程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