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人本德育范式及其应用价值

2016-04-03 07:55张进良刘亚宁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进良, 刘亚宁

(河北经贸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人本德育范式及其应用价值

张进良,刘亚宁

(河北经贸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61)

摘要:德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态,新时期多元化文化背景、大数据时代等信息化的社会变革对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同时,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为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价值导向。文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分析现阶段大学生德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以人本德育范式理论作为切入点,提出高校工作要在管理、服务、教学三个维度全面践行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本德育;范式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核心价值体系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的体现,凝聚了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是几代国家领导人站在时代制高点,经过艰辛探索而提出的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1]。大到对社会发展、国家进步,小到对个人发展、人生成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德育教育主要是指德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在遵循品德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言传和身教等方式,通过内化和外化,在受教育者参与教育活动中对其进行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大学生作为特殊的公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接班人,其文化素养和公民素质的高低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新时期多元文化尤其是网络文化发展、大数据时代来临等社会变革,对大学生的思想、思维方式、行为选择等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2-3],因此,在向大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其公民素质、道德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德育是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学生个人健康发展、实现学生思想意识引导、帮助学生获得正能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人本德育范式

人本德育范式强调以人为本,并将其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融入到德育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将学生的自由、幸福和价值的实现作为一种新的德育范式。主要要求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独立个体,加强对学生自我实现的培养,反对机械化的外在教育。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要改变一味的单向灌输式教育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将德育内容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从而促进其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

人本德育范式在大学生里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第一,学习方面。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除专业课外,学生们开始接触社会并形成对社会事务的基本评价,“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是进入社会后的必要技能和为人之本,大学的生活模式,为学生们锻炼技能,融入社会,感悟生活提供了更大空间。德育范式在大学生中的应用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帮助学生抓住学习的本质,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是高校德育的最终目的。第二,诚信方面。现阶段很多大学生由于受社会的影响,诚信道德缺失,考试抄袭舞弊、说话做事不守信用、欺骗家长老师、毕业求职虚造简历、毕业后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等现象,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存在并被社会关注。德育范式对这种行为具有规范和约束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诚信意识,作为大学生,不能把诚信单单作为美德来追求,更应该作为一种为人处事的底线标准来实践。第三,友善方面。大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校园文明行为,二是人际关系。文明教室、文明寝室、文明食堂、文明图书馆、文明离校等一直是大学的常抓工作,德育工作者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别人个性、习惯,学会求同存异;尊师重道,遵守学校正常管理、教学秩序,提高自我约束与管理能力;礼貌用语,行为举止文明,是大学生基本道德的体现。

二、现阶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范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定位模糊

一是教育内容定位不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大学生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品行,目的是培育学生良好的“三观”,但现阶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太泛,对学生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够[4]。二是教育方式定位不明确。关于如何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想法提出很多,但接地气受学生欢迎的方式很少。同时,教育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理解不够透彻,把握不够准确,在具体的德育教育活动中无法体现其实质。

(二)教育方式单一

现阶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德育教育方式和载体较为单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离,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首先,教育者重形式不重效果,没有对学生德育发展的真实状况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和大学生之间存在思想代沟,且不去主动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其次,教育者只注重理论灌输式教育,忽视了对德育内容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多样的德育发展目标和要求不能很好地在具体德育教学中渗透,教育者不能进行灵活地教学,导致实际效果不理想。再者,教育者只注重教育的功能,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育载体落后

载体是实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沟通的桥梁,是德育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比如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一种载体。但现阶段教育者在设计德育教育活动中,没有很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教育实践中。另外,网络载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教育的宣传方法陈旧古板,没有紧贴新时代大学生特点,没有做到“投其所好”[5],效果不理想。

(四)教育效果缺乏评估和反馈机制

德育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成果的显示主要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者特定的思想、观念后,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同时外化为行为的表现。现阶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教育没有形成及时的反馈机制,因而无法对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完善,制约了教学效果[6]。

三、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范式实现策略

(一)教育工作者要在管理中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教育的践行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还要从制度上提供有力保障,增强刚性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完善常规的管理制度。首先,要对原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落实到常规管理中,如教育教学管理、寝室文化管理、社团管理、学生骨干培养管理、新媒体信息管理等。其次,对一些行为规范、规则进行细化。主要表现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内容体现在校规校纪、班风班规、学生守则中,引导学生从小处做起,从身边做起,严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对实践内容进行要求,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时,管理者还要在学生的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方面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的引导。

第二,建立健全管理评价制度。首先,健全管理目标评价。通过建立专业的评价机制,对德育工作设计、实施、成效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内涵细化融入到考核制度中。其次,健全对学生素质的评价,如针对学生的实习就业,学校可结合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精神、诚信友善等的满意和认可程度来对毕业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加强教学管理及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形成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主要表现为对管理者的职前培训、职后管理过程中。首先,加强师风建设。将师德作为对管理者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要进一步对师德进行规范。对违反师德内容的教师进行严惩。其次,严格党政干部管理。主要表现为对校领导、共青团干部等工作严抓严打,开展高层廉政文化建设[7],发挥中心组成员引领示范作用。最后,完善激励机制。比如通过优秀辅导员、优秀工作者等评选表彰活动来激励基层管理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的践行,进一步发扬各个管理者的典型模范作用。

第四,完善党建工作的制度。首先,完善和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将习总书记的最新讲话内容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管理者的必学课,积极发挥管理者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领导示范作用。其次,坚持专项教育工作的开展,如专项学习教育、专项科研活动、专项党建平台建设等,引导管理者加强党性修养和党建研究。

(二)教育工作者要在服务中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工作者要在服务中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其从立德育人出发,从活动设计、校园文化创建等方面深入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的教育。

第一,实践育德,在学生活动设计上下功夫。道德从本质上讲是实践的。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认同内化的过程,主要是在认识、感悟和践行中,加强自身的道德行为规范,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动。因此,德育教育要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了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来内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的理解。比如“中国梦、成才梦”、“红色主题教育”[8]、“学雷锋志愿服务”、“文明活动月”等多形式活动的开展,利用这些活动健全学生人格、引领学生德育思想,帮助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勤奋、诚实、服务、创新等好的品质。

第二,学校、家庭、社会文化环境整合,发挥一切力量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教育。主要表现为学校发挥主导力量,积极创建各种形式,倡导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德育教育。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快优良校风、教风以及学风的建设,积极建设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和校园特色的校园文化。要加强新媒体以及校园环境对德育的传播和渲染,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然后积极深入到家庭中来开展工作,向家长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教育的策略。如通过对民主平等、和谐氛围以及乐于学习等良好家庭氛围的营造,发挥父母的榜样示范力量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环境方面,注重教育媒体、法律等手段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和配合。新闻、出版等媒体部门要将主旋律贯穿到日常管理中,在网络上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导向,从而形成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舆论[9]。

(三)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学中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教育工作者要将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作为自己的使命。具体表现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教育理念。第一,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身工作的意义,加强自己的责任感,爱岗敬业。第二,教师要关心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德育教育的核心[10]。在教育过程中将学生生活遇到的问题恰当的融入到课堂中,积极推进各项教育改革,改变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你听我说”的机械化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结合。第三,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及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大学生道德知识、能力水平的均衡发展。第四,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其次,要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教育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大学生德育教育包括了理想教育、政治教育、爱国教育等内容。对于德育教育的内容而言,要在宣扬传统理念的基础上,体现新时代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一,要完善德育教育内容,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三贴近”的原则,合理设计大学生德育教育内容,实现大学生德育教育由虚到实、由国家到个人的转变,不断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增强德育教育的现实性。第二,在开设大学生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要开设一些和德育有关的隐性辅助课程。比如在所有开设的专业课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和专业相关的历史、社会、伦理知识等,从而帮助学生把握积极的社会价值准则,培养学生爱国情怀、荣辱观念以及奋斗精神等。

综上所述,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践行价值观,弘扬真善美,教育者要从管理、服务、教书三个维度全面践行对学生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管理方面要从领导者的角度完善各种管理机制,引领教职工通过实践教学和亲身示范加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德育教育;学生活动设计及校园文化建设上要紧跟新时代步伐,充分挖掘新媒体、新媒介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作用,潜移默化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个体价值观,促进其德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奎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途径研究[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82-85.

[2]刘荣贵. 网络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68-72.

[3]李月娥,刘燕妮.文化多元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5):67-69.

[4]杨岭. 多元化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探讨[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51-53.

[5]王广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路径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5):5-6.

[6]任新钢,商云龙,朱冬香.新时期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J]. 北京教育(德育),2014(9):7-9.

[7]张国臣.论廉洁文化建设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0(7):13-15.

[8]孙炳芳,张学军.利用河北红色文化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77-81.

[9]任文旭. 谈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2-4.

[10]吴潜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问题——访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潜涛教授[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9-15.

Paradigm of Human-oriented Moral Edu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Value Under the Guidan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Zhang Jinliang, Liu Yan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g,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diversified cultural background in the new period and the informationalized social change like the era of big data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 for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eanwhile, socialist core values was put forward in eighteenth session of the NPC, which offers a new guidance for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This paper 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alyz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esent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mode and using the paradigm theory as the entry point ,putting forward the work in college should focus on three dimensions of management, service, teaching to practic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socialist core values;human-oriented moral education; paradigm theory

文章编号:2095-0365(2016)02-0103-04

收稿日期:2016-03-25

作者简介:张进良(1963-),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SD14102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319/j.cnki.sjztddxxbskb.2016.02.19

本文信息:张进良,刘亚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人本德育范式及其应用价值[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2):103-106.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高职院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合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