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纪念地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

2016-04-03 19:53
关键词:红色旅游革命红色

王 军 参

(西柏坡纪念馆,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红色旅游纪念地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

王 军 参

(西柏坡纪念馆,河北 石家庄050000)

红色旅游纪念地是以满足游客学习、游览,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先进文化,培育新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场所。弄懂红色旅游纪念地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因地制宜采取科学、合理、人性化的措施,促使红色旅游纪念地在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努力推进红色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方面创新,逐步繁荣中国文化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红色旅游纪念地;社会文化建设;发展壮大;繁荣文化事业

红色旅游纪念地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1]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和优良传统。通过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纪念地(景区),既可以观光旅游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人民精神、物质生活中必需的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因此,只有搞清红色旅游纪念地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联,弄懂其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才能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科学、人性化的措施,推进红色旅游纪念地蓬勃发展。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红色旅游纪念地的教育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先进的思想文化”。它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要创造出先进的、健康的社会主义崭新文化,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进的必修课”。红色旅游纪念地的教育功能就是弘扬、传承优秀的革命传统文化,使全社会形成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形成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利于改革开放的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舆论氛围、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全国各族人民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培育一代又一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需要的“四有”新人,才能提高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3]因此,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红色旅游纪念地的教育活动。

为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央作出决定,将1840年以来170多年之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时期,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奋勇抗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充分显示伟大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文化遗存,有选择地纳入红色旅游文化范围,这就更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和优良传统。因此,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红色旅游纪念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传承、弘扬、拓展、创新上。

(一)弘扬革命传统和传承先辈精神

人物类红色旅游纪念地主要是使参观者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格,促使游客自我反省,不断升华自己。如: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刘少奇纪念馆、任弼时纪念馆、雷锋纪念馆等;事件类红色旅游纪念地,如:抗日战争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等则将事件发生的政治背景、发生过程真实再现给游客,使其弄懂整个事件前后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关键时刻的英明果断和共产党人的前仆后继、英勇献身品质,进而坚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民族独立和幸福生活,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坚决与损害国家发展与社会稳定的行为作斗争”。[4]

(二)拓展传统文化和创新历史文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文化需求的提高,人们原有的展览内容、陈列形式和阵地式宣教方式已不能满足游客需要,人们对挖掘红色历史背后的文化内涵、拓展宣传教育方式和创新陈列形式的需求日益提高。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阵地,发挥红色文化的资源,自觉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深挖红色历史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味,创造出当今时代需要、社会前进推手的一批力作,通过形式多样地宣扬新时代的主旋律、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真正达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目的,充分发挥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已成为红色旅游纪念地首要的问题。

二、红色旅游纪念地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扮演的角色

(一)保护好革命文物,充分发挥其生动教材的作用

每一个红色旅游纪念地赖以存在的基础就是文物藏品。因此,加强对相关革命文物的保护是我们红色旅游纪念地首要的责任。历史文物是与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它是我们先辈智慧和革命精神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向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令人信服的实物教材。没有这些历史文物藏品的存在,就不会有红色旅游纪念地的存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保护历史文物人人有责,所以我们每个人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革命历史文物,否则,让革命历史文物自行消失,红色旅游纪念地的发展将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红色旅游纪念地将会难以为继,纪念地的宣传教育功能亦难以有效地发挥,红色纪念地事业就不可能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因此,每一个红色旅游纪念地工作者的首要工作和重要责任就是保护好革命文物。

(二)搭建好革命教育的载体,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思想精神的重要源头,具有独特、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5]因此,通过载体传承其特定的红色历史文化,传播其先进的文化理念、彰显其正能量的传统精神,是每一个红色纪念地鲜明的特点,有利于红色历史文化深入人心。一是红色纪念地是利用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彰显革命历史的新平台、新课堂。我们要利用好纪念地内容丰富的文化资源,发挥好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这一有效载体,充分利用党的历史时期留下的每一处革命遗迹,留下的每一件珍贵文物,用鲜活的历史教材教育好我们每一个公民,弘扬、传承革命先辈光荣遗志,从而帮助我们树立坚定的人生信念和人生目标。这种教育方式的感召力是学校和我们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二是旅游革命纪念地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提升思想境界,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传输给大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红色旅游会使人们在旅游中能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且也能了解革命纪念地所承载的红色历史文化内涵。能让观众在感叹山水人文资源的美丽和乡俗民情的淳朴浓厚的同时,体验到华夏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到烽火连天那段艰辛的岁月和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而自觉、主动、认真地接受红色的历史文化洗礼,帮助其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三)拓展历史文化内涵,延伸文化产业的链条,促进优秀文化精品产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

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红色历史纪念地(包括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我们要保护好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承载历史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管理好具有红色历史文化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利用好保留下来的革命遗址和众多的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使用好具有良好美誉度、知名度的品牌和为后代子子孙孙造福的红色文化产业这个重要资源,为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创造和推出一批有益或反映时代、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力作,宣扬符合时代需要的、具有正能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具有千年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红色纪念地的社会影响力、美誉度。同时我们要结合风景优美的生态文化和弥足珍贵的古迹文化,使人们不仅在寓教寓乐中思想得到升华,潜默移化地传播了先进文化,传递了正能量,同时又推动了红色文化资源与经济资源的转化,有利地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的科学、可持续的发展,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提高老区人民生活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其目的就是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多措并举,努力推动红色旅游纪念地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发展

(一)保护好红色旅游纪念地革命历史文物的藏品

保护好、利用好每一件革命历史文物对红色旅游纪念地发展都具有很重要作用,这是每一个红色旅游纪念地工作者妇孺皆知的问题。在现实工作中,不少红色旅游纪念地,珍藏的文物文献尚不丰富,有的甚至空空如也,观众看到的仅仅是单纯的建筑。究其原因:一是革命纪念物品原件和能够见证革命历史的史料珍品留存太少;二是许多收藏者将收藏的历史文物视为珍爱,不轻易捐赠,更有甚者是待价而估;三是文物部门经费有限,不能及时购买文物。待审批后,物有所属了;四是对革命纪念物品的征集、馆藏不够重视;五是文物保护措施和方法不到位。如参观者刻画或污损了一些不可复制的、实体展出的文物;部分纸质和影像文物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和防护条件出现了变形等,如对其不加细心保护的话,他们将在数十年后将不复存在。因此,征集文物、利用民间藏品来充实红色纪念地的馆藏;采取先进的、科学的措施保护现有的革命纪念物,使其得到更为科学、妥善的保管,得以常年展示与永久保存。

(二)筹措发展资金,夯实基础设施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红色纪念地游客呈井喷式增长,许多红色纪念地到处人头攒动,游客如过江之鲫,景区的参观人数的饱有量已超过最大限度,其交通、卫生等压力已达到最高,声、光、电等影音设施严重超负荷运行,但仍不能满足汹涌而来的观众要求。2008年实行免费开放以来,众多的红色纪念地在设施设备满负荷、运行资金严重不足(每年运行的资金按2006、2007、2008年三年的平均参观人数核算的金额)等情况下勉强维持,严重影响着红色纪念地的发展。因此,红色纪念地必须根据日益增加的游客数量,多措并举,筹措运行,发展资金,完善景区内相应配套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适应新要求、新标准下的旅游发展。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居安思危,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适应游客人数增长的需要;要研究制定鼓励红色纪念地开发政策,在税收、用地方面给予优惠;要产研结合,进一步增加新的具有观赏、休憩,历史文化或学习教育价值的项目,增强文化教育项目的品味性、趣味性,提高游客参与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消费要求,提高红色旅游纪念地文化的核心内涵。

(三)强化队伍建设,熔炼德才兼备的优秀团队

红色纪念地要想在竞争面前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就是否建立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是否有一支和谐团结向上的团队,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潜能、提高职工素质,使人力资源资本的价值实现最大化成为我们每一个红色纪念地管理者最重要工作。在人才选拔方面,要坚持以德为先、以才为上的原则,不拘一格,因材适用,给人才以充分的施展才华的机会;在用人方面,要坚持“发现人才、知人善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政策,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在育才方面,以内修外补,以需育才的原则建立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体系。同时要坚持多措并举,根据职工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创先争优岗位大练兵和技能大赛、培训等,提升广大职工的技能和业务素质,把重视人、关心人、尊重人、凝聚人、成就人作为我们红色纪念地必须遵循的一个准则,努力激发广大职工的潜能,熔炼德才兼备的优秀团队。

(四)创新宣教形式,提高互动效果,提升红色旅游纪念地的公共服务职能

红色旅游纪念地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公众服务。充分利用其自身资源优势,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加大革命传统教育和先进思想、优秀文化的宣扬力度,提升公共服务功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适应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好的主题教育人,以好的形式吸引人。一是多种艺术形式结合。可以在传统讲解基础上增加民谣、快板、相声、情景再现等表现形式,增强教育服务的生动性、感召力和教育性。二是开展红色历史节目义演活动。如:西柏坡纪念馆在陈列馆三大战役半景画馆增加西柏坡民谣支前演出,不仅吸引前来参观的游客,同时吸引了他们参与互动,使观众在娱乐中加深对西柏坡精神内涵的理解。三是打包推广以红色教育为内容的主题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净化观众心灵,达到潜默移化教育效果。如西柏坡纪念馆推出了“五个一”主题教育活动,即:献一束献花、唱一首红歌、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参观一个红色展览、听一次党课。这些形式创新,打破了固有的宣传教育模式,达到了既灵活多样,又喜闻乐见地拉近了观众的距离,使宣传教育成为一种自然和必然。四是开展红色历史文化进学校、军营、机关、社区、工厂、农村活动,免费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是近年来红色纪念地管理者探索的宣教形式。这种形式与大专院校、厂矿企业建立了常态互动。如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举办的“三送六进”活动,常年开展送展览、送党课、送演出。五是“借鸡下蛋”。联合有实力、有影响力大的媒体单位、文化传播公司为广大公民提供贴近百姓生活、启发教育、感人肺腑的优秀文化精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挥文化的“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四大作用,才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从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文化保障,才能“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才能使我们全体劳动人民的文化生活缤纷多彩,我们全民族文化事业迸发持续活力,才能全面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国际影响力才会持续增强。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EB/OL]. (2012-02-21).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321/20/8531245_196401513.shtml.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EB/OL]. (2012-11-08).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

[3]谢建美.如何发挥红色景区的旅游教育功能[EB/OL].( 2012-07-02). http://www.bjhhlv.com/newsdetail/2256.html.

[4] 孙炳芳,张学军.利用河北红色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3):77-81.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d Tourist Resor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Wang Juncan

(Xibaipo Memorial, 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

Red tourist resorts can serve a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where tourists can learn, enjoy and inherit the rich tradition and advanced culture of Chinese people. They enable tourists to develop innovative spirit, cultivate and put into practic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red tourist resor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we need to take scientific, specific and people-oriented measures, so as to enlarge its positive influence in protecting the relics, constructing of infrastructure and public services. We need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red culture in its connotation, form and communication means so as to achieve the prosperity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o achiev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red tourist resorts; cultural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and growth; develop the cultural undertakings

2095-0365(2016)03-0041-05

2016-03-25

王军参(1972-),男,政工师,研究方向:西柏坡精神。

G122

ADOI:10.13319/j.cnki.sjztddxxbskb.2016.03.08

本文信息:王军参.红色旅游纪念地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3):41-45.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革命红色
红色是什么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红色在哪里?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